【六一卖萌】矮油,网络语言你肿么了?
矮油,网络语言你肿么了?为神马故意写错别字肋?且看心事鉴定组历史上错别字最多的文章,你能挑出几个?
WARNING:本文将出现一大波错别字,未满18周岁请在家长陪同下谨慎观看。文中错别字均系作者有意而为之,不代表作者真实语文水平,请网友自行甄别,错法如有雷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学过语文的孩纸也许都做过这样一次作业:找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并改正。那时候,这个任务肯定难坏了不少童鞋,天天盯着大街上的广告牌,寄希望于会有个粗心的家伙犯了错。无奈这个作业像是每个语文老师的保留节目,那些诸如“装璜店”、“兰球鞋”等简单的错误早已被前辈们揪出来鞭尸了无数次,叫伦家到哪去找错别字嘛?!
画外音:上网!
没错,信息时代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便捷,让信息搜索成了弹指间的小菜一碟,但同时也伴随产生了一些奇怪的网络现象:桑不起的咆哮体(http://www.guokr.com/article/12571/),被捧红的茫然弟,装口耐的错别字占领显示器……一时间,眼花缭乱的错别字此起彼伏、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成了网络世界的普遍现象。
网络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同样遵循“适者生存”的不变法则。但为何这些在日常语言中无地自容的“歪瓜裂枣”,在网络世界里却能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自然,他们有他们独特的竞争优势。
适者生存的“错别字”
1.便利的种子。
拼音输入法是错别字横行的“始作俑者”。据搜狗官方宣布,2009年仅搜狗拼音输入法就已经成功占领了60%以上的用户桌面,所以,你很有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想输入“大侠”,输入法呈现的首选项却是“大虾”,明明想打个“过客”,蹦出来的却是“果壳”,用首字母输入就更是千奇百怪—— "XS"不仅能代表“学生”,更能表示悲剧的“小受”和“小三”……但很多网民为了便利节约时间,在一些私人场合,也就不在乎这种“明知故犯”了。于是,满足语言省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与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的谐音错别字就如雨后春笋般,随着拼音输入法的普及,遍及神州大地。
2.个性的花朵。
“鈥鯹攵”犹如一颗陨落的流星,曾经璀璨便稍纵即逝,但追求个性的愿望却不曾从新新人类的心中消失。标新力(立)异、玩世不公(恭)是他们的标志,他们不愿按步(部)就班,更不愿为了分辨“分辨”与“狡辩”该用哪个“辩”而矫(绞)尽脑汁……在一项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调查中,有36.2%的学生选择的就是“有个性”。现在,网络就是他们的地盘,信手拈来的“错别字”网络语言,成了他们展现个性,表达叛逆最好的武器! (括号中为正字,这几个就包邮吧)
3.从众的土壤。
“从众”也许看似和“追求个性”相矛盾,但当非主流成为年轻人的主流,那么“追求个性”自然也就成了一种从众。网络语言是网络群体的最明显标志之一,群体成员通常是以周围的人为参照物来扮演自己的角色,他们渴望创造属于本群体的亚文化。如果你不知道神马是什么马,肿么到底怎么了 ,那你就真的out了。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为了不被朋友称为“小白”,你也就只能酱紫一错再错鸟。
4.丰收的果实。
上面的种种原因虽然影响深远,但真正决定 “错别字”如此拥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们都有自己神奇的作用:逃避河蟹(XX马XX鱿);制造幽默(老湿说:人生得一只鸡足矣);更有现实意义的是,巧妙的错别字还能把正常对话转化成亲切的方言与卖萌的“娃娃腔”(babytalk),尤其能在老乡之间以及亲密朋友、恋人之间扮演重要的粘合作用(俺们这儿旮都是东北人,俺们这儿旮特产高丽参;矮油,偶介个样纸系不系粉口耐呐?)
为何?
网络给了每一个网民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轻易找到朋友。怎样在茫茫的网民中脱颖而出,赢得对方的好感,我们自然需要属于自己的“竞争力”。
亲,偶们是老乡哦
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理论告诉我们,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接近性(proximity)、熟悉性(familiarity)、相似性(similarity)和个人特质这四点。而“老乡认同”就成了一条产生好感简单的捷径。“老乡”意味着接近的出生地,熟悉的文化背景,以及相似的语言与习惯,所以,老乡总能让你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一句“家乡话”就能拉近两个陌生人的距离 。
在网络环境下,要用书同文的汉字表现出地方特色,那就只能求助于神奇的“错别字”:“额滴神”、 “乃伊组特”,这些由别字构成的话语轻松地就有了浓重的口音;“唔该!”,粤语更是拥有一套汉字组成的“书面语言”,简简单单地就让标准汉字口语化,使得两人不闻其声也能感受到彼此的亲切。
稀饭你,稀饭装口耐
而所谓“娃娃腔”(babytalk),最典型的就是母亲对婴儿所用的诸如叠音或音调变化产生的准语言(宝宝,吃饭饭啦……),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建立起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来自美国埃尔迈拉大学(Elmira College)的梅雷迪思•邦帕(Meredith L Bombar)和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劳伦斯•利汀(Lawrence W Littig)对于“娃娃腔”(babytalk)的调查研究则发现,成人之间使用“娃娃腔”也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维护亲密关系。研究称,75.4%的参与者曾对其朋友或恋人使用过娃娃腔。
而关于依恋感的报告中也表明,使用过“娃娃腔”的参与者明显要比未使用过的参与者更加能感受到关系中的依恋,有利于关系的稳定。可见,“娃娃腔”真乃探测关系亲密程度,维护彼此情感的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呐!而在网络上,靠错别字卖萌制造的“娃娃腔”,自然也就成了表达热情,展现友谊,渴望交流的标志,从而使自己更加地和蔼可亲,友好风趣。
果壳忠告
每一个故意用错别字的孩纸,这辈子都素口耐的天shi。
崇萌时代,我们可以尽情享受错别字带来的乐趣。但是,卖萌无罪,却也需要区分场合和把握合适的度。千万不要影响了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正常汉语的使用,更不要卖萌卖得忘了哪些是错别字哪些才是正确用法!
好了,童鞋们开始纠错吧!
参考文献:
Meredith L Bombar & Lawrence W Littig (1996). Babytalk as a communication of intimate attachment: An initial study in adult romances and friend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 (1996), 137-158.
张玉玲(2008)。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 复旦大学
闫欢(2009)。网络语言的经济性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
致谢: 华南师大迟毓凯 以及所有在网上使用错别字的孩纸们。
原文发表于果壳网:【六一卖萌】矮油,网络语言你肿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