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上海(组图)

标签: Photography | 发表时间:2010-10-29 00:14 | 作者:(author unknown) NIUZHU
出处:http://www.ruanyifeng.com/blog/

下面是摄影家池磊(《招待所的那些事儿》的作者)的新作品,展出于世博会上海联合企业馆。

转贴自他的网易博客

"这是一组和世博会有关的图片,影调看起来如此的破旧,与现在主流的声音似乎背道而驰,而我认为这看似破旧的画面里其实融合并存在了时下中国城市的种种元素,他就像一个巨大的混音器把和谐之外的各种信号揉搓在了一起,我相信这是这个时代真实的写照!最起码是一种不一样的声音!

顺便说一下,很多人问我,你的照片为什么总是有后期合成的成分,为什么你不直接用胶片拍摄纪实的东西?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做一个回答,胶片和数字艺术是两个完全不同领域,我的照片需要前期构思融合的因素很多!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意义已经超越了摄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一种更有难度的图片艺术形式!这需要缜密的思考和更多的工作,我的每一组作品就是一幅巨大的中国现在浮世绘,这张浮世绘折射了梦幻般真实的中国社会。"

我喜欢这组作品,佩服作者的创造能力。它们确实"梦幻般真实"地再现了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

==============================================

(完)

相关 [迷失 上海] 推荐:

迷失·上海(组图)

- NIUZHU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下面是摄影家池磊(《招待所的那些事儿》的作者)的新作品,展出于世博会上海联合企业馆. "这是一组和世博会有关的图片,影调看起来如此的破旧,与现在主流的声音似乎背道而驰,而我认为这看似破旧的画面里其实融合并存在了时下中国城市的种种元素,他就像一个巨大的混音器把和谐之外的各种信号揉搓在了一起,我相信这是这个时代真实的写照.

“大大连”迷失

- Alex -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一个曾经享誉全国的海滨明星城市,如何变得连安全都堪虞. 一个曾“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致力于打造精品城市的大连,又如何在“大大连”的高歌猛进中迷失.

黑莓的迷失

- Kai - nonozone
当黑莓从OS4.5到4.6、4.7、5.0直至最新的OS6.0、7.0到即将发布的BBX,作为一位深度的黑莓手机用户看到却是黑莓的迷失. 假如不考虑丰富的应用程序,黑莓是一部好手机. 假如不考虑频繁的邮件来往,黑莓是一部好手机. 假如不在意国内的断网问题,黑莓是一部好手机. 假如不在意简陋的网络功能,黑莓是一部好手机.

走远不迷失

- - 酷啡生活 {Cooffee Life}
他去美国念电影学院时已经26岁了,这件事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 父亲告诉他:纽约百老汇每年有几万人去争几个角色,电影这条路走不通. 他义无反顾地去了,这个曾经羞涩、腼腆的人漂洋过海去了美国. 毕业后,整整六年里,他没有工作. 作为一个男人,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在家做饭带小孩. 有一段时间,他的岳父岳母看他整天无所事事,就委婉地告诉女儿,也就是他的妻子, 准备资助女婿一笔钱,让他开个餐馆.

《钢的琴》的票房迷失

- Eric -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变形金刚3》来袭的前夜,我写了一条微博. “到现在,《钢的琴》只拿到400万的票房,只能证明:所谓的影评人、交口派、媒体口碑……都是浮云. ”其实作为第三方统计的艺恩,对外公布的票房数据是270万. 这一声叹息,收到各方人士的反应. 以影评人为代表的交口派们,无人应声. 媒体口碑派代表说:“没有这些口碑,这片子肯定连院线都进不了....

节目预告《迷失四姑娘山》

- Mr.aa - 柴静·观察
联系这期节目,是因为新闻过去了,但是关于新闻中的人. 明知之前南京驴友在同一路线失踪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为什么还要违规进山. 失踪的十......>>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上海惊奇

- eastxing - 不许联想
前两天去上海出差,住希尔顿酒店,好久没住过这么高级的酒店了,一般出差我都住如家酒店,三联比较穷,不让住好地方. 去之前,看网上介绍,说这家酒店很舒服,环境也好.

关于用户体验迷失的思考

- - 盒子UI
网站讲述的是一些普遍被误解的用户体验理论. 有些论点蛮老,有些也不一定准确. 我挑选了一些记录下来,并加少许注解. 1,用户在网页上会认真阅读内容. 用户在阅读网页内容时,快速浏览居多,只有在用户对内容非常感兴趣的时候,才会逐字阅读;好的网页设计是能帮助用户更方便快速浏览网页内容的. Yoyo: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用户很少有精力去仔细读内容,更多是以草览、看图、看第一句、看加粗的方式来了解信息.

请不要在“微服务”的狂热中迷失自我!

- - 程序猿DD
2017年是“微服务”疯狂的一年,如同股灾前的狂欢,各种不同行业的技术团队都在宣讲着自己微服务实践的道路. 然而大家是否有反思过自己真的在玩“微服务”吗. 还是为了凑这波的热点,而被折腾的疲惫不堪. 下面的内容是《The Death of Microservice Madness in 2018》一文的翻译,本文很好地阐述了“微服务”在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对技术团队增加的复杂度所带来的挑战.

上海市长出动了?

- eygle - 牛博山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