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只有自己,不是自私,是幼稚

标签: 专题 沟通 自我中心 | 发表时间:2011-09-09 17:38 | 作者:0.618 醉汉缝木鱼
出处:http://www.psyleaks.com

 

有“眼力见儿”是一种美德,总是在不经意间感动人,特别是女人。一张及时塞到手里的面巾纸;一个开车门的细节都有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这种美德如此被高估就是因为它越来越罕见了。

更常见的是另一些纠结:该不该抱怨那个看着自己跑过来却关上电梯门的同事?该不该责备那个第一次发邮件,没有写自我介绍的新同事?其实他们不是自私,只是缺乏经验。

显得不自私、善解人意不是件容易事。每一次我们试图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时,都以自己为出发点,经验可以帮我们走得更远,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当他人出现时,“我”就诞生了

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生命体,他分不清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外界,心中还不存在“我”这样一个概念。当我们渐渐感受到他人和自己的不同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占有这一两米的空间而已。

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曾说:当我们能够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时,自我就出现了。当我们进而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我们所知觉到的他人的期望时,就成了社会人。成熟就是这样一个从自我中心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年龄越小越不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因为人生来自私,而是因为幼儿的大脑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给一个三岁小孩儿讲故事:梅梅和雷雷一起玩球。雷雷回家吃饭,先把球放在了门后面。在雷雷走的时候,梅梅把球装进了沙发旁的绿盒子里。那么,雷雷回来回到哪找球呢?作为一个六岁以上的人,你很容易就能回答出“到门后面找”,因为雷雷不知道球被转移了。但是三岁孩子会回答“到绿盒子里找”,因为他们体会不到人与人视角的不同,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都知道。

我就在这!你怎么看不见我?

不要以为自己比三岁小孩强多少,成年人也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是透明的,别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透明感错觉”。你几乎意识不到自己什么时候犯过这种错误,但你很可能经常抱怨:“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怎么这么笨,就是不明白呢!”这时你很可能产生了自我透明感错觉。

别人不会像你想的那样理解你,不信试着在心里哼一段经典旋律(比如,《欢乐颂》,至少要保证听者一定会),边在心里哼边用手敲击,你觉得别人有多大可能猜出你哼的是什么歌?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牛顿的研究发现,敲击者平均认为猜对的概率可以达到50%,而实际上猜对的概率只有3%。人们在敲击节奏时心里不可避免地会哼唱出曲调,甚至会出现复杂的交响和合唱,而听者获得的信息仅仅是简单、无规律的敲击节奏。甚至对于敲击者的一个停顿,听者都很难分辨究竟是停,是拉长音,还是仅仅因为敲击者忘了下面该怎么敲。但是敲击者感受不到听者的这些困难,以为自己能听到的别人一定也能。

还有些人高估了自己在人群中的醒目程度,当你打电话问他在哪时,他从来不借助任何地标,而是把自己当作地标,认为所有人都应该看见他:“我就在这啊!”

email 方便了沟通还是制造了沟通障碍?

我们还常常高估自己的表达能力,很少觉得自己应该对听众的一头雾水负责,都怪他们理解能力差。芝加哥大学心理系的宝姿•凯莎Boaz Keysar和安妮•瀚利Anne S. Henly让参与实验的学生对其他人朗读一段有歧义的话,发现听众并不像这些学生以为的那样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面对面的交流尚且难以完全沟通,email 交流就更容易产生误会。可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意思可以通过文字准确表达。在纽约大学斯滕管理学院贾斯汀•克鲁格的研究中,人们想当然地以为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情况下,其他人能够看出他们邮件中的语气是讽刺还是直叙,而实际上这个数字只有56%。

就像敲击音乐一样,我们通常很难意识到别人是看不到表情,听不到语气的,不过克鲁格想办法让实验参与者意识到了自己表达的不足。他让参与者把同样的话制成 email 和录音两个版本,这时参与者客观地正确估计出了别人对自己的理解程度,因为这时他们可以意识到email表达的局限性。

就在阅读这些文字时,你可以想象文盲看到这些字是怎样的感觉吗?有人把这种无法理解他人的现象叫做“知识的诅咒”。我们每多一点知识就会失去一分对没有这个知识的人的理解。小孩子在与外界不停的互动中渐渐意识到了他人的存在,而这才只是个起点。真正的成熟不是能够“横看成岭侧成峰”,而是懂得“远近高低各不同”。

Keysar, B., & Henly, A. S. (2002). Speakers’ Overestimation of Their Effective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3), 207-212.

Kruger, J., Epley, N., Parker, J., & Ng, Z. (2005). Egocentrism Over E-Mail: Can We Communicate as Well as We Think?.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9(6), 925-936.

布朗, 乔纳森. (2009). 自我的发展. 自我 (p. 72).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4)

(本文已发表于《南都周刊》,发表时有改动)

 

中秋节快乐!

大姐您可能也会喜欢:

好朋友,理解你的下一步

快乐男生没人爱,骄傲女生没人疼

科学的局限性

10种简单的姿势助你提高表现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未来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ycy8)

织梦DedeCMS模板制作帮助中心上线 模板制作如此简单 (@dedeadmin)

织梦DedeCMS插件模板制作帮助中心发布 (@dedeadmin)

杀人后如何自我辩解 (@xiongx)

织梦DedeCMS网站地图优化技巧:生成根目录 | 织梦(Dedecms)管理员之家 (@dedeadmin)
无觅

相关 [自私] 推荐:

自私的我,自私的你

- April - 左岸读书_blog
引言:一个人是否应该有一套自己过活的人生思想体系. 我一直试图建立并完善自己的“人生思想体系”. 这就如同经营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战术,而不是无根据地靠直觉去随意经营. 这个“人生思想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的指导性观念,比如人生的意义,真假与善恶,爱情的本质,婚姻的实质等等.

我们还不够自私

- Wolfkin - 乱弹琵琶
这次我是不放过任何机会,凡是和我聊天的,我全部目标明确地询问他们对此事的看法,结果也并未出所料,此事在某种程度上一下子变成了ZF与老百姓的分水岭,大多数人与ZF的对立情绪明显. 有天晚上外出有事,回来太晚,只能坐出租车,三十来岁的司机说到这次事故,居然痛哭流涕,对ZF语无伦次地咒骂,他说他们丧尽天良啊,想不明白为什么事故还未彻底查明原因,就通车.

心中只有自己,不是自私,是幼稚

- zhe - 科学松鼠会
有“眼力见儿”是一种美德,总是在不经意间感动人,特别是女人. 一张及时塞到手里的面巾纸;一个开车门的细节都有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 这种美德如此被高估就是因为它越来越罕见了. 更常见的是另一些纠结:该不该抱怨那个看着自己跑过来却关上电梯门的同事. 该不该责备那个第一次发邮件,没有写自我介绍的新同事. 其实他们不是自私,只是缺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