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移动IM产品集体失策

标签: 电信 移动 im | 发表时间:2011-11-05 21:09 | 作者:投稿 (guest) chris
出处:http://www.williamlong.info/

  大型电信运营企业在应对移动互联网通信工具时“集体失策”,这样的论断,或许对运营商的移动IM战略和产品规划人员不公平。凭心而论,沃友飞聊翼聊,这些产品本身做得还不错,并且思路也非常开放,尤其是决策自己开展互联网通信业务,和竞争对手一起蚕食基础电信业务的份额,对三大运营商而言,走出这一步,需要相当大的魄力。

  电信运营商们看到了挑战,采取了行动,以开放的产品思路,做出了功能不错的产品(沃友飞聊、翼聊),何以还说他们在应对微信、米聊方面“集体失策”呢?

  这是因为:

  失策之一:未能从商业策略上应对,而是从产品角度进行简单机械的应对。

沃友、飞聊、翼聊,电信运营商移动IM产品集体失策

  微信、米聊蚕食基础电信业务,电信运营商如何应对?也推出同样的产品就可以应对了吗?这样的思维方式很直接,但过于简单机械了。

  这样讲,并不是说电信运营商不应该推出沃友、飞聊、翼聊,而是认为运营商应该充分分析微信、米聊的商业模式,不仅仅停留在分析微信、米聊、KIK的产品功能上,跟进对方产品。

  这种模仿,无异于看到对手拿着一根棍子,你也要拿起一根棍子。

  更可怕的是,你拿起的这根棍子,不是打击对手的,却是打在自己的身体上——分流自身电信业务,不正是往自己身体上打棍子吗?

  并不是说电信运营商不能模仿微信、米聊这些对手的产品,而是不认同简单机械的产品模仿,而是应该直接针对微信、米聊的商业模式采取策略。

  微信、米聊的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是SNS.

  认识到微信米聊们的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的移动IM的战略目标就很好确定了。就是要从SNS服务的角度来迎击微信米聊,而不是用自己的IM产品与之进行战术短兵相接。

  电信运营商做SNS服务,是最具优势的:海量的用户;这些用户与联通之间有支付关系和支付渠道;用户电信业务使用记录中有很多SNS业务需要挖掘的大量数据,如通话记录、漫游记录、LBS信息等等;掌握了用户使用电信业务的信用数据等等,这些都可以开展SNS业务的良好基础。如果不以电信运营商企业的现在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用户为SNS业务的发展基础,而是再以“沃友”们为基础来发展SNS业务,那无疑是要走弯路,甚至是倒退了。

  如果确定了最终是要迎击微信、米聊的SNS战略,而不是迎击移动IM产品本身的话,电信运营商不以自己电信业务为媒介,开展SNS服务,而是想以一种新产品(移动IM)来开展SNS业务,这几乎是一种倒退,是失策。

  失策之二:与用户的关系纽带混乱。

  实际上,上面探讨的问题中,有一个重大的业务逻辑问题:电信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纽带是什么?以前电信用户和运营商之间就是一个简单的电信业务销售关系,你在网使用电信业务,就是“用户”,离网了,就没了这个用户了,完全以电信业务为中心,太自我了。其潜在的巨大风险就是,用户不使用电信业务了,就和电信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了。万一互联网通信领域的技术革命,带来越来越多的电信业务替代产品,一些用户不再使用电信业务了,这些用户也就和电信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了。

  对电信企业而言,这太可怕了!

  如何才能避免重复寻呼业当年业务消失,用户消失,企业也消失的故事呢?

  为什么不把这些用户转化为音乐业务用户、网购用户、电影业务用户呢?即使他们不再使用电信业务,还可以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其它业务的用户——这就是SNS业务的魅力。

  要想向互联网业务转型,电信企业就应该考虑调整用户在电信服务中的“身份”(ID)问题,以求能够做到淡化电信业务(号码)为中心的用户识别方式,最好是使用用户真实身份来识别用户,这个身份之上,可以添加任意业务关系,而电信业务,只是未来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提供的众多业务之一。如果电信运营商真能够这样调整对用户的识别方式,并与之相适应地将各项业务(不想称之为增值业务,因为如果做得足够好,有些业务会强大到比肩电信业务,何况电信基础业务的萎缩是势所必然)整合在用户的身份之下,这将是适应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调整,这也将是一次观念的转变,将会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让我们想象一下,几亿有真实资料,有到达率极高的联系方式,有支付渠道的用户,转化为互联网SNS服务用户,将会是多么有价值的一件事啊!如果真能转型成功,互联网业务大有可为,电信运营商再也不用捆在电信业务这一根麻绳上了!

  在如何识别和确定用户关系纽带方面,可以向互联网企业学习,牢牢粘住用户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尤其不因为用户不使用某一项业务而改变。

  总结一下:在需要统一用户识别,整合公司业务资源,迎接互联网企业挑战的时候,又出来一个移动IM,又有了一套新的用户识别,又一项用户发展体系,或许业务部门发展了不少移动IM用户,喜报频传,但这不是战略上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意义不大。这是运营商移动IM失策之二:移动IM造成用户身份识别混乱,不是真正面对互联网业务的清晰有力的产品策略。

  失策之三:应对互联网挑战,没有真正放到集团战略层面上实操

  2011年,人类通信开始由专网时代正式迈入真正的公网时代。此前的PLMN,PSTN中所指的公众网,其实还只是各个运营商自建的专网而已,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真正让人类通信迈向了公网时代——互联网通信时代。

  这个替代速度或许没有当年手机替代寻呼那么快。因为毕竟这个替代只是使用方式和渠道的替代,功能没有革命性的变化,而不是当年手机对寻呼那样的功能革命。但电信运营商必须认识到,今年之后,运营商基础电信业务收入(包括移动通信收入)的增长已很难,甚至可能进入萎缩期。

  电信运营商的转型,非常紧迫。转型的重点就是用户:如何在电信业务萎缩的情况下,挖掘用户价值。转型的平台:必须是互联网,或者是借助互联网为工具来开展的传统业务,比如网上销售演唱会、足球比赛门票等等。

  但是,我们看到,沃友、飞聊、翼聊,都只是三家运营商数据业务层面的产品,负责的部门也还只是数据业务部门,并且采取的应对策略也过于战术层次。从这个角度而言,前面所列的失策之一、二,是有些强数据业务部门所难,因为他们在企业内部配角的地位,没有能力采取战略层面上的动作。

  电信运营商必须要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紧迫挑战,如果当前的“增值业务部门”和从业人员以及业务收入不能够在几年内超过基础电信业务部门的话,那将是基础电信企业的前景将是非常可怕的(当然,不会如寻呼企业那么凄惨)。

  腾讯从不依靠用户通信(TEXT\VIOCE\VIDEO)获得收入,腾讯的收入全部来自向庞大用户群体提供的通信服务之外的增值服务。参照腾讯的人员架构和收入架构,我们就能够想象未来电信运营商的情况。

  既然转型的重点是挖掘用户的价值,既然用户关系又主要控制在基础电信业务部门手中,既然电信企业转型就要全面拥抱互联网,既然当前电信企业的数据业务部门根本无法站在电信运营商面向互联网企业转型的战略高度之上思考和运作,那么,各电信运营商就应该在集团战略的高度,重新架构面向互联网企业转型的业务体系,不能再只倚重数据业务和新业务部门来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了。

  对通信业者而言,这是个大时代。没有人经历过,没有人知道未来确切的模样,但我们感觉到未来将会有天翻地覆的巨变。

  在这个变革前夜,大家都在摸索前行。任何人和企业都难免有走错一步两步的可能,但前行是最重要的,错了还可以调整,不前行,就只能是被淘汰。我尊重运营商和腾讯、小米这些企业中的努力前行者。我在此只是就事探讨,分析电信运营商的策略。当然,探讨有些强人所难,毕竟,在庞大的电信运营商内部做事不是那么简单的。当然,作为一名业者,我也有不少微信、米聊何以发展壮大的思考,也许某个时间也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或有不当之处,望见谅!也期待交流。

  来源:同淮投稿。

  ==========================华丽的分割线================================

  以下是作者提供的招聘广告:

  我们寻找移动互联网专业人士,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大时代里,我们也在前行。借此机会,我们诚招一起前行的伙伴。

  我们期待:

  移动互联网研发、产品人才。期待你熟悉移动客户端研发,最好有移动IM、移动SNS产品开发经验。招聘的职位有:技术副总、研发经理、产品经理、研发工程师。工作地点可以与公司商讨确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或深圳。

  我们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清晰的产品战略,我们有远大的事业目标,我们有期权和股权的机制让员工分享事业成长。

  联系邮件:[email protected]

评论《电信运营商移动IM产品集体失策》的内容...

相关文章:

统计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谷歌阅读器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相关 [电信 移动 im] 推荐:

电信运营商移动IM产品集体失策

- chris - 月光博客
  大型电信运营企业在应对移动互联网通信工具时“集体失策”,这样的论断,或许对运营商的移动IM战略和产品规划人员不公平. 凭心而论,沃友、飞聊和翼聊,这些产品本身做得还不错,并且思路也非常开放,尤其是决策自己开展互联网通信业务,和竞争对手一起蚕食基础电信业务的份额,对三大运营商而言,走出这一步,需要相当大的魄力.

三大电信商激战语音IM

- 小熊TONY - cnBeta.COM
在米聊、微信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到了这场语音即时通信(IM)软件的激战中. 昨天,正在进行中的2011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上,中国移动相关人士称,移动新版的即时通信软件“飞聊”于今天正式对外发布,届时可在飞信官网下载. 据悉,首先发布的是针对安卓、塞班两大平台的产品,苹果iOS版将下个月推出,均为公测版.

三大运营商到齐 移动IM市场变数陡增

- Yu - cnBeta.COM
号称“短信杀手”的类Kik应用正打着“免费、省流量”的旗号攻城略地,也获得了互联网大佬们的青睐,给手机IM(即时通讯)领域带来了新的变数. “米聊、微信、口信、有你”,互联网大佬们扎堆推出相应的应用产品,也牵动了运营商的敏感神经.

移动端IM开发需要面对的技术问题

- - ITeye博客
这两年多一直从事网易云信 iOS 端 IM SDK的开发,期间不断有兄弟部门的同事和合作伙伴过来问各种技术细节,干脆统一介绍下一个IM APP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选型(包括通讯方式,网络连接方式,协议选择)和常见问题. 分享者:项望烽,毕业于浙江大学,目前是网易云信 iOS 端研发负责人. - 移动端IM开发推荐文章:《.

中电信推出IM产品“翼聊” 支持30路语音通话

- kxxoling - cnBeta.COM
中国电信今日正式对外发布融合通信产品“翼聊”,目前支持苹果iOS、谷歌安卓两大移动平台.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小伟出席并致辞、创新事业部总经理肖金学主持发布会. “翼聊”基于真实的手机通信录,集多媒体消息、语音、短信、视频、电话会议、微博分享等功能为一体,是一个跨平台、跨终端、跨运营商的真实社交沟通平台;换言之,其他运营商手机用户均可使用.

Miranda IM v0.9.28 Final 多国语言版

- 阳阳 - 饭堂 - 『新软速递』
Miranda IM是一个多协议的即时通讯客户端软件. 它运行时仅占用极少的内存,并且不需要安装,解压后即可运行. 这使得用户可以从可移动的存储设备上运行他们的即时通讯客户端程序. 如果仅使用少量的插件,它甚至可以被放到一张软盘里. 强大的插件使得Miranda IM拥有极好的可扩展性. 只有基本的功能是内置的,其余的功能需要通过插件来实现.

新浪微博的IM战略

- 董玉伟 - 36氪
7月中旬我们曾独家透露了新版新浪微博的界面,并从新版界面中看到,用户已经有在线和离线的状态显示,同一天,新浪微博正式发布微博桌面,宣布微博支持即时聊天,我们都以为,新浪要开始在 IM 领域再次发力,与腾讯 QQ 竞争. 今天在跟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一位产品经理聊天时,他向我们透露说,新浪微博的 IM 并非是为了跟 QQ 抢市场.

手机IM:谁动了谁的奶酪

- 小熊TONY - cnBeta.COM
国内类Kik应用的迅猛发展,给手机IM领域带来新的变数. 微信、米聊、推信、飞聊……国内类Kik应用层出不穷. 号称“短信杀手”的类Kik应用打着“免费、省流量”的旗号,攻城略地,据悉,腾讯微信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500万,而小米科技的米聊也俘获了500万的用户.

QQ是IM附带微博功能,”微博桌面”是微博附带IM功能

- 談何容易 - 36氪
有一天我问一朋友,为啥腾讯微博还不出桌面客户端. 他愣了一下,然后我突然想到,腾讯微博为啥要出桌面客户端,它已经集成到了QQ上,QQ是一个IM工具,但现在它附带了微博的功能. 不到一个月前,新浪推出了微博桌面,支持即时聊天,当时大家就说,新浪要开始抢腾讯的饭碗了. 最近,微博桌面进行改版升级,我只能说,它更像 QQ 了.

Windows Live Messenger占全球IM份额超40%

- Thomas - cnBeta.COM
Windows Live Messenger是微软系统中最重要的IM平台,在伴随云网络捆绑之后,LiveMessenger的发展十分迅速. 微软IM客户端演变到了2011版,据业界市场调研机构OPSWAT统计显示,LiveMessenger的市场份额高达40.67%;排在其后的Skype为27.39%,第三名是雅虎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