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生面临三大困境

标签: 美学 三大 困境 | 发表时间:2011-11-04 06:13 | 作者:南桥 CC
出处:http://berlinfang.blog.163.com
《纽约时报》今日登载了一篇长文,《中国谜》(The China Conundrum), 讲述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适应问题。其作者Karin Fischer写作此文中曾采访过我,我跟她聊了很久,说到中美学习习惯的差异。当然其中她的陈述中我发觉也有不少以讹传讹的偏见,我也希望给纠正过来,但是中国学生存在的毛病也不需要去掩饰。谈话后,我想我毕竟不是招生官员,不过是一个课程设计师,不好越位,所以跟她推荐了我们学校国际留学生办,让她去采访其主任John。

文中没有直接引述我的观点,但是Karin后来的播客中,所讲述的话题多半是我们采访中所讲的内容。《纽约时报》文章登出后,John说他马上又收到了Bloomberg News的采访,打听我们学校的中国学生状况,John说我“开始了一个连锁反应”。

而我耿耿于怀的,是《纽约时报》的文章对我的观点只字未提,使得我跟女儿没法交代。上次和Karin聊天后,我跟她说:“今天有家报纸采访我。”她问:“是不是《纽约时报》?”当时我只知道是Chronicle of Higher Ed, 所以说:“不是。”她说:“那你就别跟我说了。”所以我还是没法跟她提。

好在这些被遗漏的内容,我曾撰文给《中国教育报》,在这里登了出来,在此感谢《中国教育报》。

又,北京教育者Jiang Xueqin针对纽约时报The China Conundrum中提到的中国留学生在托福等考试上高分低能,而推荐信和申请材料又常有造假的现象,提出面试中国学生(含电话面试),比如在面试中问学生喜欢哪部小说,认同其中什么角色,以此测试学生的同理心、想象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会对以后的留学申请产生很大的影响,请有兴趣的读者关注这篇文章

* * *

10月14日晚,在上海2666图书馆,我出席了一场关于拙著《知识不是力量》的座谈会。有读者问我:基础教育是很多家长的心病。很多家长考虑移民国外,问我怎么看?

当时我回答,环境固然重要,但家长的心态也重要。在美国,也有很多华人家长相互攀比,孩子学习习惯和负担和国内一样。我有一友,在马里兰州。那里学区很好,竞争激烈,不亚于中国。有次他去看脊椎医生,医生说有很多小病人是父母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小孩。家长对他们“推”得很厉害,大家相互攀比的恶习犹存,小孩负担很重。在美国一些好学区,华人聚居密集,不但二奶村洗脚屋兴建起来了,形形色色课后辅导班也一应俱全。这些家长不能有效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喜好、特长和精力,盲目跟风。换个环境也是白换,因为最终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把中国的日子搬到美国来过。

我在《知识不是力量》一书里,希望通过案例和故事,对比这种过程的不同,我希望此书能被基础教育工作者看到,激发大家思考,想想我们的教育过程如何变好。

笼统说来,中国注重知识基础,美国侧重布鲁姆知识分类论中“分析、应用、综合、评估”等“高端”认知技能。多年下来,两国基础教育在结果上已经产生了重大差异。

最能说明这个结果差异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产品”—— 刚进校的大学生。我们不妨以一次调研为例,说明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真正欠缺的“营养”。

林登教育服务公司顾问德波拉·赫弗容女士,向美国对华招生官员发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让他们列举中国学生到美国后所面临的挑战。调查发现,刚从基础教育阶段出来不久的中国学生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是缺乏被美国人接受的学习能力。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诚信。很多受调查者认为中国学生来美国后,对于学业上的诚信缺乏起码的认识,不知犯规的后果。很多学生在抄袭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诚实。在学习风格上,这些招生官员发现,中国学生“来自一个强调死记硬背的系统”,不对老师提出质疑,也难以和教师在课堂外互动。大部分学生欠缺“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只想“听教授讲课,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针对问题,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测试上,中国学生偏向“考试”,难以适应美国学校不同的测评方式,如小组一起做“项目”,做展示。我们自以为中国学生学习好,这只是一个笼统概念,语焉不详。笔者在美国从事教育设计,和老师天天打交道。很多老师其实私下对中国学生的习惯和后劲颇有看法,只是害怕种族歧视的嫌疑,不好明说。

第二个大问题是语言障碍。中国学生重考试轻学习,在英语学习上大部分是在托福、GRE等考试上下功夫。美国大学阅读量、写作量非常大,标准化考试未必能给学生充分准备。有一些学生来美国之后,学校要求学语言课程。但是有官员表示“中国学生面临家长、朋友和传统文化上的压力,急需成功”,往往不屑于学语言,而希望早日进入“正规”学习。语言关没有过,好习惯没养成,后面学得很痛苦。很多学生认为英语不过是一个工具,差不多就行。有个招生官员一语道破天机:这些语言技能欠缺的学生“无法和当地社区的各种人有效交往,各种社会关系只能停留在表面”。在美国社会里,语言的运用技能,将决定你在这个社会能走多远。有时语言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不亚于专业成就。

这种短视不限于语言。有官员表示,中国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对找工作的关注远远超过专业学习。很多中国学生的长远规划就是找个好工作,连专业都不过是工具,缺乏对所学专业的热情。与之相比,不少美国学生则更有热情和朝气,学就像个样子学,希望能在学成之后去“改变世界”。

第三大问题是人际障碍。很多小留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家长在生活上百般照顾,学校也只管知识长进,无论在家在学校,都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到美国后,有的连“基本生存技能都欠缺”。比如怎么找房子、签合同,小留学生们一筹莫展。赫弗容女士称之为“独生子女综合症”。她觉得老留学生一般比较刻苦,比较尊重人,新来小留学生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和社会预期。有位招生官员甚至表示,很多小留学生还是希望用中国方式解决问题,如走后门、找关系、送礼等。美国学生多半知道,规则就是规则,少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很少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在交往上,很多留学生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朋友多半还是中国的一班朋友。另外,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多,学生之间开始论资排辈,早来的跟新来的摆老资格,欺负后来的学生,相互之间传播流言等等。结果搅浑了中国留学生的一潭水,也无法和其他族群相处。如上所言,他们和家长,不过是试图把中国日子搬到美国来过。这样移民了也是白移,也不能接触到新文化环境中真正的精髓,而是在美国的环境里,给自己造了个大气泡,生活在里面。和美国人交流很少,除非是见面嘻嘻哈哈说说天气聊聊篮球橄榄球。

反过来,我回国时看到,国内不少开明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管理得非常好。所以不要事事怪罪大环境,具体家庭和学校的小环境对于人的造就更为“给力”。

调查说的都是“知识之外”中国学生的乏力之处。没人赞叹中国学生那传说中的知识丰富基础扎实。在国内,一提应试教育,家长就条件反射地去想到他们想象里的素质教育,如钢琴书法琵琶跆拳道,不断加增学生认知和身体的负荷,在知识品种和数量上做文章,不去帮助学生培养出持续学习的习惯和个性化发展的路子。但愿教育界诸位多多努力,弥补调查中暴露的欠缺,如学习能力(创意、批判性思考、分析、运用能力等)、学习心态(对学科的热爱,改造世界的情怀),品格和生活教育(应对生活问题,人际交往)等。变革向来不易,但我们还打算耽误孩子多久呢? 

作者南桥,在美国高校从事教育设计工作,也是多家报刊教育话题的专栏作者,其新作《知识不是力量》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 [美学 三大 困境] 推荐:

留美学生面临三大困境

- CC - 南桥的博客
《纽约时报》今日登载了一篇长文,《中国谜》(The China Conundrum), 讲述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适应问题. 其作者Karin Fischer写作此文中曾采访过我,我跟她聊了很久,说到中美学习习惯的差异. 当然其中她的陈述中我发觉也有不少以讹传讹的偏见,我也希望给纠正过来,但是中国学生存在的毛病也不需要去掩饰.

苹果、谷歌和Twitter面临三大设计困境

- - 微博之博
腾讯科技讯(萧谔)北京9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硅谷正在引入设计和业务融合的模式,本月有篇短文报道称,正在不断涌现这种公司:显而易见的是 苹果,但也有一些不太显而易见的公司如谷歌(微博)和 twitter. 每家这种公司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设计漏洞,谷歌开始意识到不能再只是将产品和服务漫无目的地组合在一起.

知乎的困境

- zhengyun - 无网不剩
为什么有的照片拍出来建筑物是倾斜的. 陈奕迅的『爱情转移』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iphone4升级到ios5 beta3后,可不可以降到4.3.3. 第一反应是到知乎提问,且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答复,那么知乎就成了. 其实从产品上是完全可以应付的,最难的是用户为什么要来这里提问. 如果我有iphone4,第一反应肯定是去weiphone.

程序员的困境

- - CSDN博客研发管理推荐文章
    最近,我面试了数万个应聘内核程序员职位的候选人. 这些候选人是从大的、好的、著名的芯片或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类的公司来的. 他们中的许多人声称,他们至少有10年的在内核方面的工作经验. 他们的简历看起来相当漂亮-各种最新的项目和各种大奖及奖励.......     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能回答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当我们调用标准的malloc函数时,在内核里发生了什么.

Android的崛起和面临的困境

- Kindy - 月光博客
  你是不是也拥有一台使用iOS或是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据这周的新闻报道显示,Android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作为世界上零售领域最庞大的智能手机卖家苹果公司,也以其iOS操作系统控制了五分之一的市场. 也就是说,Android和iOS加起来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国内猎聘网的困境

- - 雷锋网
本文原文为李嵩波发表于新浪创事记的 《LinkedIn的招聘网站模式,中国是否可行. 此文探讨了近期LinkedIn近期的IPO大动作带来的网络求职模式改的改变. 国内的猎聘网站这几年也走到了十字路口,是国情导致模式的水土不服,还是受社会化招聘的崛起影响. LinkedIn率先IPO在公司描述里面称自己为“Professional Network”,预示着自己并不是传统的招聘网站,迟早延伸到垂直领域,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

产品经理的囚徒困境

- - robbin的自言自语
这是《从大佬一抓就死说起》的第五篇. 第四篇谈到大佬习惯从公司战略角度做产品,恰恰忽视了用户的需求,结果用户根本不买账,产品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引申出一个问题:当产品经理负责一个新产品项目的时候,如果大佬也盯上了这个产品,他究竟应该为谁负责呢. 如果大佬本身也精通产品,并且对产品的发展方向预判准确的话,那产品经理就能得到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艳遇”.

华丽跌倒,拼命奔跑 – 淘米的困境和机会

- Suave - 36氪
在刚过去的一波中国互联网公司集体赴美上市大潮中,有一匹黑马引人瞩目——专注于儿童娱乐产业的淘米,成立于2007年10月,这个年轻的公司已经被业界称为中国的迪斯尼. 淘米的传奇为人称道:在市场一片空白, 众人对市场价值的质疑声中做先行者;用独特的产品吸引核心用户,创造了这个细分市场的规则,让后来人不得不跟随;立足线上,大力发展授权业务,在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娱乐公司的路上,再次敢为天下先;在暗涛汹涌的资本市场成功上市,首日破发后股价拉升直上.

管理者的困境:放权或者崩溃

- mbcw - cnBeta全文版
编者按:原文作者Dreck Sivers是CD Baby网站的创始人,CD Baby是全球最大销售独立音乐人CD的网站. 他荣膺2003年“全球技术奖”,被《时尚先生》杂志评为全美年度“最杰出和最睿智”封面人物.   大多数管理者都会陷入放权的困境. 你很清楚自己需要别人帮忙,但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并培训别人来帮你.

eWeek:谷歌担心Android专利困境的10大原因

- HRS - cnBeta.COM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知名IT杂志《eWeek》网络版今天撰文,指出了谷歌对移动业务相关专利困境感到异常担忧的10大原因. eWeek网站的文章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