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券副总裁吴念龙的“救火”回忆:我所经历的公司覆败全过程

标签: 副总裁 救火 回忆 | 发表时间:2013-01-23 11:06 | 作者:Lucius
出处:http://tech2ipo.com/feed

近日,24券创始人杜一楠在公司倒闭之后的 一篇长文使他再度进入大家的视野,他在文章中反思了自己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犯下的错误,在外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但是担任24券经营副总裁的吴念龙却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在2011年10月进入24券的他一入职即负责处理24券面临的各种困境,见证了24券最后消亡的全过程,从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让人触目惊心的24券衰亡的故事——在其中,有盲目的扩张,有被追讨欠款,有欠薪,有CEO和投资人之间的激烈矛盾。

这不止是24券的落败故事,更是国内整个团购电商发展的缩影。

本文转载自 创事记,TECH2IPO有删节。

吴念龙:不堪回首的一年

1月18号见吴念龙的时候,他还没有从24券正式离职——尽管公司的网站早就在2012年10月就关闭了。

从杜一楠与马来西亚投资方的矛盾爆发到现在,他在员工、杜一楠和投资方之间焦虑地周旋。12月12日,吴念龙组成了一个员工四人代表团,以近乎“威胁”的口吻才让投资方代表飞来北京,商谈关乎300个员工的后续遣散赔偿事宜。那次谈判上,员工代表团提出了900万赔偿的要求,最终谈妥的只有300万。见吴念龙的那天,那批补偿金刚刚到位,准备在第二天发放。

“我这一脚是踩的空空的,踩下去还踩了一堆**。”回想起在24券一年多的工作,吴念龙用的形容词是“不堪回首”。

去年10月20日,在杜一楠的主导下,24券官网挂出停运公告,全体员工以“长期休假”方式向投资方施压,希望争取到“平等地位”谈判继续投资事宜。

知道这个决定的时候,进入24券刚好一年的运营副总裁吴念龙知道,24券完了。“对于一个网站来说,宕机几分钟都是很可怕的。关站?哼哼。”这个44岁的运营副总裁,从2011年11月进入24券,几乎完整经历了24券的崩盘过程,以致于他自嘲自己是和24券一起倒霉的人。

在吴念龙加盟前不久,24券完成了鼎晖领投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但他没想到,这家刚站上规模顶峰、风头正劲的团购网站,那么快就出现了崩盘危机。

于是,吴念龙在24券的一年成了救火的一年。

非理性扩张

大约从2011年春节到8月份,24券先后拿到了两轮融资,第一轮金额不详,第二轮则在千万美元左右。于是,疯狂的扩张开始了。半年中,24券业务从20个城市扩张到102个城市,员工从300人猛增至4500人。

扩张带来高交易额流水的同时也带来了高亏损。

当年8月份,24券基本完成扩张,但也已债台高筑。根据杜一楠的说法,当时24券的累积账面亏损额在七八千万元左右,但据吴念龙回忆,这一数字至少是一亿。

杜一楠计算了24券最大规模时的运营成本: 按照每人平均月薪5000元计算,24券当时一个月的人力成本约为2250万。此外,24券每月的市场费用大概是 300万美元,其中150万美元为导航站等流量购买成本

如此推算,24券鼎盛时期一个月的运营成本至少在4500万元左右。

24券鼎盛的时候,曾在三里屯Soho租下了四层办公区域,租金是8元/平米/天。

在吴念龙看来,24券的盲目扩张无异于“饮鸩止渴”。在团购纷纷以低折扣换取流水的情况下,24券早就该思考团购模式转型问题。

例如,将24券变成一个电商服务平台,依靠平台系统生成团购商品,而非动用大量地推人员获取单子。此外,24券应该给商家提供除团购以外的多样化服务,提高平台毛利率,同时增加商家和用户粘度。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2011年9月,也就是扩张完成仅仅一个月后,24券的大裁员就开始了。收拾非理性扩张后的残局,成了吴念龙进入24券后的主要工作。

2011年10月,吴念龙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面试后正式入职24券。那时候,除了创始人杜一楠、彭雷的确认,吴念龙还接受了鼎晖方面的面试——当时离鼎晖B轮投资公布才过去三个月左右。根据吴念龙的猜测,鼎晖方面希望把关一个老成的职业经理人来辅佐两个年轻的创始人。

吴念龙入职两周后,公司资金紧张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那时候捂的很严,领导扛着压力给大家一个笑脸,但是商家结款很吃紧,很多分站开始追讨结款。”吴念龙回忆道。他说,有一次彭雷开会,动员员工暂时把薪资降到最低水平发放,“那谁都知道肯定是没钱了嘛。”

在这样一种危机中,吴念龙硬着头皮开始根据各个地方市场的重要级别、业绩和负责人能力安排裁员撤站计划。他的另一项工作,是协助商服部应对上门讨债的商家。

身为副总裁的他,一天接到的追债电话有时就多达十几个。更有山东来的商家追到公司,把他堵在会议室不让出去。吴念龙预计,那时候24券未结清款项的商家可能接近一万家。“其实团购网站很多商家的欠款也就几千块钱,但那时候实在没钱。”

收缩数月后,24券迅速从4500人回缩至300人的规模,每月亏损从高峰时的一个月400万美元收窄至一个月300万人民币左右。账面欠款也从一亿多减少至六七千万。

年底,马来西亚投资方再次追投了千万美元以支撑24券。

根据马来西亚投资方代表和吴念龙的回忆,彭雷在2011年底实际上已经从24券抽身,但离职的消息在2012年8月才被正式曝光。

也就是从这场大裁员开始,24券开始每况愈下。媒体关于24券裁员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裁员过程中,商家携款逃跑、追讨债务和消费者投诉的消息不断被曝光。

万幸的是,24券撑过了裁员,并在2012年3月拿到了马来西亚投资方的D轮投资,具体金额不详。

最终崩盘:杜一楠和投资者之间的战争

裁员过程中,杜一楠也在寻求新融资的同时开始物色潜在的收购者。

根据吴念龙的回忆,去年三四月份后杜一楠基本不在公司出现。而按照杜一楠的说法,那时的他应该在美国和Groupon、LivingSocial等公司商谈收购意向。只不过,收购没有最终谈成,Groupon最终选择将其中国子公司高朋网与腾讯投资的F团合并,而非与24券合并。

与此同时,杜一楠再次找到马来西亚投资方,希望对方能继续追加投资,但投资方的耐心似乎已快被耗尽。

按照吴念龙的说法,当时鼎晖已经基本放弃了24券,马来西亚投资方则举棋不定。后半部分说法得到了马来西亚投资方代表KK的印证:去年8月,出于对中国互联网前景的看好,马来西亚投资方决定对24券追加E轮700万美元的投资。第一笔400万美元资金在9月到位,第二批300万美元则因后来的矛盾激化而终止。

杜一楠与马来西亚的矛盾激化已经被反复报道过:杜一楠以保障员工利益为由划走了公司账户中的200万。作为回击,投资方撤出了已经注入到开曼注册公司(24券为VIE结构)的230万美元,双方信任关系彻底破裂。9月20日,杜一楠与投资方争执的邮件被曝出,矛盾公开化。

这一切吴念龙看在眼里。他意识到,闹到如此地步,杜一楠与投资方的关系已经不可挽回。在他看来, 杜一楠的盲目自信、一意孤行让他最终做出了拿公司运营要挟对方的不理智举动

孤立无援的杜一楠也只能将自己与公司利益捆绑,发动集体员工与他一起站在投资方的对立面。

杜一楠觉得投资方肯定不会看着24券死,因此他才放纵地跟投资方讨价还价。但这是他的一厢情愿。投资都是逐利的,如果24券这个盘子太难收拾,为什么还要继续投?

马来西亚投资方通过代理人与杜一楠沟通的方式,也让两方间的交流出现障碍。而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关于24券创始股东持股比例之争成了双方的死结所在。

按照杜一楠的说法,9月他已经寻找到潜在的收购者,希望借此与投资方重新谈判。而投资方也承认,当时判断团购行业将出现并购趋势,开始与24券商讨收购后的利益分配模型。

在这个利益分配模型中,关于杜一楠的持股问题双方各执一词。

杜一楠一口咬定对方只愿意拿出19%的收购利益分配比例给创业团队,并试图将他从股东名单中清除。而投资方则声称,其允诺了杜一楠8%的优先股及团队2%的优先股。

由于双方并未最终签署相关协议,这一纠纷的事实究竟如何无从考证。在双方互相指责的口水中,24券走到了尽头,1月份,24券的域名已经无法打开,公司名存实亡。

残局

本月10日,杜一楠再次出现在媒体视野。他通过私人助理向外界表示,24券已经倒闭,公司不会再恢复业务。他“已经放弃了作为创始人的全部收益,而公司的所有事务已经转给投资方处理。”

在旁观者看来,这是一句充满文字技巧的声明。

当时,24券尚有6000万左右的欠款未结清,而300名员工的离职补偿也未到位。杜一楠所说的将所有事务转交给投资方处理,言下之意是将这些债务问题推给了投资方。

整个接触下来,你就会发现他(杜一楠)是一个不敢担当的人。他始终觉得自己是对的,是投资方欠他的,全体员工好像也欠他的,并且员工团队从始至终都毫无价值。

说到这里,吴念龙显然很气愤。

而在杜一楠与投资方争吵的近3个月中,吴念龙不得不面对手下300多人的生计问题,“很多小孩子的月薪也就两三千块钱,几个月不给他发工资,他们真的恨不得去睡大街。”据吴念龙透露,自他2011年加入24券以来,“没有一次是正常领到工资的”。

去年12月12日,吴念龙带着一个4人员工代表团与马来西亚投资方见面,最终拿到了300万的全体员工“人道救助款”。“能拿多少是多少吧,总算能有一个了结。”为了收拾残局,吴念龙至今都还没有精力去找下一份工作。

对他来说,24券就是自己职业生涯中踩空的一脚,摔的有点狠。



相关 [副总裁 救火 回忆] 推荐:

24券副总裁吴念龙的“救火”回忆:我所经历的公司覆败全过程

- - TECH2IPO创见
近日,24券创始人杜一楠在公司倒闭之后的 一篇长文使他再度进入大家的视野,他在文章中反思了自己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犯下的错误,在外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但是担任24券经营副总裁的吴念龙却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在2011年10月进入24券的他一入职即负责处理24券面临的各种困境,见证了24券最后消亡的全过程,从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让人触目惊心的24券衰亡的故事——在其中,有盲目的扩张,有被追讨欠款,有欠薪,有CEO和投资人之间的激烈矛盾.

HP副总裁专访:分拆是首选 继续投资WebOS

- whitewolf - cnBeta.COM
北京时间8月31日凌晨消息,惠普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信息产品集团(以下简称PSG)总裁托德・布拉德利(Todd Bradley)周二接受新浪科技独家专访,阐述了惠普转型战略、分拆PC业务以及中国市场战略等问题. 8月18日,惠普在发布第三财季初步业绩后宣布,计划对旗下PC业务进行战略评估,将考虑分拆、出售等多种选择方案,同时停止webOS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TouchPad的运营.

iOS 高级副总裁斯科特离职内幕

- - 果迷网
今天早些时候,苹果宣布了 公司内部高管重大人事调整,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 iOS 软件副总裁斯科特·福斯托尔(Scott Forstall)将于明年离开苹果. 在正式离职前将担任库克的个人顾问,新职位立刻生效. 作为 iOS 软件副总裁,斯科特在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它也完全算得上是苹果的元老级人物.

诺基亚副总裁谈 Nokia X 系列手机

- - LiveSino 中文版
诺基亚在 MWC 2014 推出了 3 款 Nokia X 系列的手机. 在官方博客上,诺基亚就用户和媒体最关心的几个问题,由诺基亚手机营销副总裁 Jussi Nevanlinna 负责 解答了若干问题,我选择了其中 4 点:. 问:诺基亚 X(Nokia X)系列手机基于 Android Open Source Platform(AOSP),是否意味着产品的将来受到 Google 的控制.

Amazon 前技术副总裁解剖完美技术面试

- - 开源中国社区最新新闻
编者按:本文来自 First Round Review,他们准备的文章既讲故事,还同时向创业者提供可操作的建议,以助力打造优秀的公司. Neil Roseman 厌倦了硅谷公司“我们只要最优秀和最闪亮人才”的口号. 因为无论怎样强调,在真正招新时,多数人还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应聘者的基本资格而定,例如 GPA,是否来自藤校,有无大公司的工作经历—甚至是 SAT 成绩.

Amazon前技术副总裁解剖完美技术面试

- - 博客园_知识库
   英文原文: The Anatomy of the Perfect Technical Interview from a Former Amazon VP.   编者按:本文来自First Round Review,他们准备的文章既讲故事,还同时向创业者提供可操作的建议,以助力打造优秀的公司.

金山游戏副总裁陈飞舟:商业模式害死WPS

- Neglect - cnBeta.COM
金山游戏副总裁陈飞舟在微博中表示,很多人说金山WPS是盗版害死的,但他认为导致金山WPS的失败完全是商业模式的原因. 今日有媒体报道,曾一心挑战微软Office霸权地位的永中科技公司一周后将面临破产清算的尴尬境地. 对此,金山游戏副总裁陈飞舟在微博中表示,很多人说金山WPS是盗版害死的,但他认为导致金山WPS的失败完全是商业模式的原因.

百度销售副总裁代表百度就违规推广链接道歉

- 刘 - cnBeta.COM
8月18日晚,百度公司销售副总裁王湛亲赴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为百度违规推广链接事件表示道歉.   主持人姚雪松:您好,王先生.   百度公司销售副总裁王湛:您好.

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不看好国内类Square产品

- - 博客园_新闻
4月 15 日消息,“如果只是前端的小技术,长久来讲是没有生命力的. ”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近日接受采访时,不看好国内市面上涌现的类 Square 刷卡器. Square 是由 Twitter 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创办的一家移动支付创业企业,旗下同名移动支付刷卡器,配合智能手机使用,支持用户(消费者或商家)在任何 3G 或 WiFi 网络状态下,通过应用程序匹配刷卡消费,它使得消费者、商家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付款和收款,并保存相应的消费信息.

Oracle副总裁Thomas Kyte谈大数据处理和未来的DBA

- - InfoQ cn
Thomas Kyte现任甲骨文公司副总裁,是服务器技术部门的高级架构师. 他是 Oracle Magazine Ask Tom专栏的那个Tom,热心回答关于甲骨文数据库以及相关方面的各种问题. Thomas 是Oracle ACE,也是一位穿梭于世界各地Oracle 会议的独具特色的演讲者. 他著有多本关于Oracle 数据库技术以及Oracle应用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