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标签: 意林美文 | 发表时间:2017-04-10 10:42 | 作者:意林杂志
出处:http://blog.sina.com.cn/yilinzazhi
文/国馆
  孩子们终将很平凡,
  是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日本的小孩子在面临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回答,长大了想当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    但这样的答案在中国是会被无情嘲弄的.谁家孩子要是敢说自己长大了的梦想是做个厨师,就连他的爹娘也会觉得颜面尽失.
  在中国,父母们早早就教会了孩子标准答案,长大了只能做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被认为有出息,父母们才会有面子.更为重要的是,这符合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中国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即便是从内心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也定要排除万难,创造条件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很多中国父母给自己拟定的宏伟目标,也是他们赋予自己的伟大责任.
  当然,这情有可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不用去探讨这是出于什么心理,也不用去争辩这种做法的对错.
  我们只说明一个事实:99%的人99%的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
  从概率上来说,一个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而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99%的部分,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剩下1%极其渺茫的希望中.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了会失败的豪赌,是很多人悲剧的开端.
  事实上,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一样,长大后大部分都做了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等平凡而普通的工作.
  不同的是,日本人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有数据显示,日本人往往可以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超过五年,甚至有很多人一辈子就做一份工作.而中国人则总是牢骚满腹,频繁跳槽.
  面临差不多的工作内容、薪资收入、生活压力,日本人往往没有中国人那么焦躁不安,抱怨连连.究其原因,正是中国人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不甘平凡的人中龙凤.无论是从心态上,还是从能力上,都丧失了从平凡生活中攫取幸福与快乐的能力.
  所以,我们很多人过得并不快乐.
  承认你的孩子很平凡,
  也是和自己和解的机会
  有一位妈妈,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从小就立志要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儿子还在小学阶段,她就软硬兼施让他背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全套,还规定每天都要读一篇名家名篇的美文.
  后来她发现孩子对阅读兴趣不大,就改用听.因为买不到合适的磁带,她就亲自上阵,每个学期给孩子亲自录制十盘以上的磁带.如此坚持了数年.
  然而,等孩子上初中了,每次考试在现代文阅读一块都基本不能得分.
  这位母亲不理解,不接受,生气,痛恨,最后绝望.每天要给自己暗示、强调八百遍那是自己亲生儿子,才能勉强克制自己不动手将其打残.
  痛定思痛,这位妈妈最后分享说:"最终,我意识到在这方面,他就是一个没有天分,不灵光的孩子,我才没发疯."    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这实在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这不仅能够让父母正确认识孩子,接受孩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和自己和解,和孩子和解.也能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如果明明知道孩子是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却一定还要想方设法,削尖了脑袋将其培养成精英.结果不仅会让自己在回报与付出的巨大落差中绝望,还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假象,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抱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结果眼高手低,以为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自己明明是千里马,却始终遇不到伯乐.
  无法正确认知自己的平凡,又如何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快乐和幸福呢?
  意识到孩子的平凡,
  你才能正确认识他,
  真正理解他
  有一对父母,自己都是精英.父亲是理科天才,数理化样样精通;母亲曾是文科学霸,饱读诗书,才高八斗.
  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满怀信心,父亲负责理科,母亲负责文科,坚信一定能够将其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尖子生.
  然而很遗憾,他们的儿子恰好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文科基因,母亲的理科才能.
  一天晚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父亲反复讲了几遍,孩子还是一脸懵懂.父亲终于抑制不了内心的怒火,拍桌子,摔书本,"笨蛋、蠢货"骂了一大堆.孩子委屈地哭了半夜.
  母亲心疼儿子.第二天决定陪孩子去学校,坐在教室旁听.一节数学课下来,纵然聚精会神,母亲也只是勉强弄懂了个大概.
  晚上,放学回家.母亲决定自己来辅导孩子的数学,让父亲来辅导语文.
  面对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母亲也是前思后想,拿不定注意;本来很平常的语文题目,父亲也是抓耳挠腮,不明就里.说是辅导,结果成了和孩子一起探讨.
  就是这样,父母慢慢理解了孩子的笨,对他在学习中的挫折与痛苦予以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孩子是个很平凡的人,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
  父母对孩子多了几分理解,对他的笨多了几分接纳.
  从此,不仅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成绩也不知不觉有了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对自己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从此变得快乐而从容.
  推己及人,
  接纳孩子的平凡
  如果说父母用自己的优势去衡量、要求孩子,是不公平的,会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那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中国父母自己明明不擅长,还非得要求孩子足够出色.
  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曾经讲述过这样的事情.他的儿子数学成绩很烂,老师在和家长的联络簿上写道:"数学成绩要加强!"    儿子回到家里,母亲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吴念真赶紧把老婆拉到厨房,问:"你原来读书的时候,数学有没有很好啊?"    老婆回答说:"很烂!"
  吴念真说:"我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
  然后吴念真和老婆很认真严肃地谈了这个问题: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为人父母,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道路,很多时候自己也未必是不够努力,而是真的不擅长.又何苦来为难孩子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父母不曾做到百里挑一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又何必为难孩子,勉强将其培养成为百里挑一的人中龙凤呢?
  盲目让孩子追求不平凡,
  反而会促成孩子的平凡
  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做了北漂.
  几经周折,终于让孩子拿到了在北京读书的指标.
  朋友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索性再四方运作,将孩子送到了名校.
  全校800多名学生,孩子始终在600名左右徘徊.朋友自然是不甘心,加班加点给孩子补课,结果孩子的成绩干脆降到了倒数五十名,最后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痛定思痛,朋友开始意识到孩子完全无法跟上名校的节奏,只好将孩子转到了家附近一所普通高中.
  虽然孩子的分数没有提升,但是状态改善不少,开始变得自信、开朗,对学习有了兴趣.最终在高考的时候,还超常发挥,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惊喜.
  中国父母总是喜欢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将自以为好的东西一股脑全塞给孩子.殊不知,如同养身体,不顾本源,盲目一味大补,总是适得其反.
  父母盲目将孩子培养成精英,将孩子至于无法胜任的位置,会增加孩子额外的压力,加重挫败感,让孩子自暴自弃.当现实与希望的反差太大时,父母自己也会容易陷入绝望.
  如此,孩子就悲剧了.
  所有的不平凡,
  都源自于有能力过平凡的日子
  李娜,让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网球女王,头上的光环照亮了无数绝望人黑暗的心.
  她在一次接受采访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无休止的练球.一天要打烂几十个球.同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夜以继日,无休无止.
  这种生活不仅仅是平凡,简直是枯草乏味.
  不仅仅是李娜,几乎所有的奥运冠军都有过相同的经历.
  也不仅仅是奥运冠军,几乎所有不平凡的人,人生中99%的时间都在经历平凡和枯燥的煎熬.
  网上曾经流传着中国首富王健林先生一天的日程表,从早到晚也不过是吃饭、开会、签合同、在路上奔波.从工作本身来看,也平凡而乏味,并没有多少激情和趣味可言.
  其实,所有让大家惊羡的成就,几乎都是在平凡中造就的.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家,平日里一定是做不完的重复而无聊的实验,看不完的是艰涩而无趣的学术文集.
  不平凡,就是在平凡中成就的.
  事实上,之所以不平凡,恰恰是因为他们具备度过平凡日子的能力.换句话说,不懂得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坚持,就不会取得非凡的成就.而一心想要将子女摆脱凡人行列的父母,却从一开始,就人为忽略了这种能力.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个别父母得到了上天的特别眷顾,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个天才.
  如果真的中奖了,自然不能浪费.不过一定要先明白另外一个道理,这是小概率事件,基本和被天上掉的馅饼砸中脑袋差不多.
  所以,在准备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他是否真的具备某种天赋;同时,也要照照镜子,如果说自己都是庸庸之辈,就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了.
  最终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孩子确实是天才,也不可忽略了培养他过平凡日子的能力,否则,纵是天才,也会成为庸庸之辈.毕竟,无论谁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凡的.
  因为平凡,
  所以才有希望不平凡
  一个人平凡,那是当然;一个人不平凡,那是偶然;所有人的日子都平凡,才是必然.
  所以,如果缺乏了在平凡中攫取幸福的能力,理所当然会过得不快乐.反而会更加平凡,乃至沦为平庸.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相反,如果能够学会如何快乐地过平凡的生活,首先能够保证让我们成为一个快乐而幸福的人,一不留意还可能有意外惊喜,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
  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抱有万一的希望,企图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过得快乐、幸福,那就不要舍本逐末,还是回归本源,先教会孩子在平凡中如何获取幸福吧.

-END-

人生应该是一个追求失败的过程!Be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a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loser!


 

相关 [父母 现实 孩子] 推荐:

所有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 - 《意林》杂志的BLOG
  是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日本的小孩子在面临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回答,长大了想当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    但这样的答案在中国是会被无情嘲弄的.谁家孩子要是敢说自己长大了的梦想是做个厨师,就连他的爹娘也会觉得颜面尽失..

当父母与孩子的头调换

- 11 - 玩意儿
很有趣的一组图吧,当孩子与父母的头部交换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景象. © 玩意儿 ┊ 原文链接 ┊ 新浪微博 ┊ 点击访问我们的淘宝店. 移动客户端线下广告的创意 (@yixieshi). 创意水果蔬菜的肖像设计 (@poboo). 超有创意的广告 (@fanjian). 绝对经典的各国各品牌汽车广告.

父母出生地距离越远,孩子越高?

- 临池学书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出生地相隔越远的父母生下的孩子会更高一些. 这项研究的作者,波兰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的达利乌斯·丹尼尔(Dariusz Danel)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出生地相隔越远的父母越有可能拥有差别较大的基因. 研究 发表在《美国自然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7月刊上.

美国父母为何狠心不供孩子上大学?

- - 无老师英语网
一次,和一位朋友讨论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谈起有一些美国家庭,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不会为子女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这位朋友已经为人父母,她很不理解美国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 我以前的同事曾经采访过一位妈妈,她的三个孩子还在上小学,但是在短短几年后,他的孩子将会是14岁,15岁和16岁,开始考大学,然而,这位妈妈决定不为孩子上大学储蓄一分钱.

(转)爱的艺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 - 懒猫妈妈的猫窝
《爱的艺术》([美]艾.弗洛姆著)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却带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在众多讲“爱”的心灵书里面,我觉得这一本说得最透彻、深入、言简意赅,每句话都值得反复阅读、思考,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领悟,不愧为一部流传了50年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章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强烈推荐父母们读一读,然后我们探讨交流.

美国父母如何教孩子理财!

- - 无老师英语网
如今做个00年代新新人类的父母真是不容易,除了要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智商),培养孩子的情商外,还要从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前几天看到美国父母杂志有一篇有关培养孩子财商的小文章挺受启发,结合我自身的体验和方法,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学习美国父母教孩子理财的小妙招.. 财商教育首先要教会孩子认识钱币和价值..

父母对孩子太过“仁慈”了吗?

- - 中国三明治
每个为人父母都会考虑,何种方式抚养教育自己的子女才是最好的. 每年层出不断的新研究,或者随处提到的如何促进孩子发展的新教育趋势,毫无疑问,可以看出这依旧是最热门的话题,最被感兴趣的话题. 在美国人认为,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还是太过放纵了,大多数父母仍然喜欢将“打屁股”当做教育的一种方法. 根据最近的YouGov的研究表明,大部分(81%)的美国人认为,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太心慈手软了.

别让孩子当父母的“夹心饼干”

- - 果壳网 guokr.com
Tim Loving)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妻子和我的意见并非总保持一致. 比如,关于如何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以及如何将各自家庭的传统节日安排好,我们都曾有过分歧. 但是当面对这样或那样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议时,妻子与我,以及我们和孩子们之间都会进行沟通,这样的一种方式被研究者称为“父母合作沟通(co-parental communication)”.

这样的父母,会把孩子教成废物

- -
著名的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这句话可以说是救了很多人,让那些一直苦苦和自己的懦弱自卑抗争的人松了一口气. 他们曾经自卑,懦弱,没有安全感,努力与这样的自己抗争,却发现即便学会了表面上的虚张声势,内心的怯弱无处落脚.

美国父母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 -
▲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的研究,美国儿童的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6倍. 全文共1309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Facebook创始人小扎在孩子出生后,直接手捧一本《给宝宝的量子力学》念给娃听. 亚马逊美国微积分类最畅销的一本书是《婴儿微积分介绍》(Introductory Calculus For Inf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