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并发模型:轻松入门流水线FAN模式

标签: golang channel 并发 并发模型 | 发表时间:2018-11-28 21:34 | 作者:大彬
出处:https://segmentfault.com/blogs

前一篇文章 《Golang并发模型:轻松入门流水线模型》,介绍了流水线模型的概念,这篇文章是流水线模型进阶,介绍FAN-IN和FAN-OUT,FAN模式可以让我们的流水线模型更好的利用Golang并发,提高软件性能。但FAN模式不一定是万能,不见得能提高程序的性能,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流水线。我们先介绍下FAN模式,再看看它怎么提升性能的,它是不是万能的。

这篇文章内容略多,本来打算分几次写的,但不如一次读完爽,所以干脆还是放一篇文章了,要是时间不充足,利用好碎片时间,可以每次看1个标题的内容。

FAN-IN和FAN-OUT模式

Golang的并发模式灵感来自现实世界,这些模式是通用的,毫无例外,FAN模式也是对当前世界的模仿。 以汽车组装为例,汽车生产线上有个阶段是给小汽车装4个轮子,可以把这个阶段任务交给4个人同时去做,这4个人把轮子都装完后,再把汽车移动到生产线下一个阶段。这个过程中,就有任务的分发,和任务结果的收集。其中任务分发是FAN-OUT,任务收集是FAN-IN。

  • FAN-OUT模式:多个goroutine从同一个通道读取数据,直到该通道关闭。OUT是一种张开的模式,所以又被称为扇出,可以用来分发任务。
  • FAN-IN模式:1个goroutine从多个通道读取数据,直到这些通道关闭。IN是一种收敛的模式,所以又被称为扇入,用来收集处理的结果。

fan-in和fan-out.png

FAN-IN和FAN-OUT实践

我们这次试用FAN-OUT和FAN-IN,解决 《Golang并发模型:轻松入门流水线模型》中提到的问题:计算一个整数切片中元素的平方值并把它打印出来。

  • producer()保持不变,负责生产数据。
  • squre()也不变,负责计算平方值。
  • 修改 main(),启动3个square,这3个squre从producer生成的通道读数据, 这是FAN-OUT
  • 增加 merge(),入参是3个square各自写数据的通道,给这3个通道分别启动1个协程,把数据写入到自己创建的通道,并返回该通道, 这是FAN-IN

FAN模式流水线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

func producer(nums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go func() {
        defer close(out)
        for _, n := range nums {
            out <- i
        }
    }()
    return out
}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go func() {
        defer close(out)
        for n := range inCh {
            out <- n * n
        }
    }()

    return out
}

func merge(cs ...<-chan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var wg sync.WaitGroup

    collect := func(in <-chan int) {
        defer wg.Done()
        for n := range in {
            out <- n
        }
    }

    wg.Add(len(cs))
    // FAN-IN
    for _, c := range cs {
        go collect(c)
    }

    // 错误方式:直接等待是bug,死锁,因为merge写了out,main却没有读
    // wg.Wait()
    // close(out)

    // 正确方式
    go func() {
        wg.Wait()
        close(out)
    }()

    return out
}

func main() {
    in := producer(1, 2, 3, 4)
    
    // FAN-OUT
    c1 := square(in)
    c2 := square(in)
    c3 := square(in)

    // consumer
    for ret := range merge(c1, c2, c3) {
        fmt.Printf("%3d ", ret)
    }
    fmt.Println()
}

3个squre协程 并发运行,结果顺序是无法确定的,所以你得到的结果,不一定与下面的相同。

  ➜  awesome git:(master) ✗ go run hi.go
  1   4  16   9 

FAN模式真能提升性能吗?

相信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可以的。我们还是使用老问题,对比一下简单的流水线和FAN模式的流水线,修改下代码,增加程序的执行时间:

  • produer()使用参数生成指定数量的数据。
  • square()增加阻塞操作,睡眠1s,模拟阶段的运行时间。
  • main()关闭对结果数据的打印,降低结果处理时的IO对FAN模式的对比。

普通流水线

  // hi_simple.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producer(n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go func() {
        defer close(out)
        for i := 0; i < n; i++ {
            out <- i
        }
    }()
    return out
}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go func() {
        defer close(out)
        for n := range inCh {
            out <- n * n
            // simulate
            time.Sleep(time.Second)
        }
    }()

    return out
}

func main() {
    in := producer(10)
    ch := square(in)

    // consumer
    for _ = range ch {
    }
}

使用 FAN模式的流水线

  // hi_fan.go
package main

import (
    "sync"
    "time"
)

func producer(n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go func() {
        defer close(out)
        for i := 0; i < n; i++ {
            out <- i
        }
    }()
    return out
}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go func() {
        defer close(out)
        for n := range inCh {
            out <- n * n
            // simulate
            time.Sleep(time.Second)
        }
    }()

    return out
}

func merge(cs ...<-chan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var wg sync.WaitGroup

    collect := func(in <-chan int) {
        defer wg.Done()
        for n := range in {
            out <- n
        }
    }

    wg.Add(len(cs))
    // FAN-IN
    for _, c := range cs {
        go collect(c)
    }

    // 错误方式:直接等待是bug,死锁,因为merge写了out,main却没有读
    // wg.Wait()
    // close(out)

    // 正确方式
    go func() {
        wg.Wait()
        close(out)
    }()

    return out
}

func main() {
    in := producer(10)

    // FAN-OUT
    c1 := square(in)
    c2 := square(in)
    c3 := square(in)

    // consumer
    for _ = range merge(c1, c2, c3) {
    }
}

多次测试,每次结果近似,结果如下:

  • FAN模式利用了7%的CPU,而普通流水线CPU只使用了3%, FAN模式能够更好的利用CPU,提供更好的并发,提高Golang程序的并发性能。
  • FAN模式耗时10s,普通流水线耗时4s。 在协程比较费时时,FAN模式可以减少程序运行时间,同样的时间,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simple.go
go run hi_simple.go  0.17s user 0.18s system 3% cpu 10.389 total
➜  awesome git:(master) ✗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fan.go
go run hi_fan.go  0.17s user 0.16s system 7% cpu 4.288 total

也可以使用Benchmark进行测试,看2个类型的执行时间,结论相同。为了节约篇幅,这里不再介绍, 方法和结果贴在Gist了,想看的朋友瞄一眼,或自己动手搞搞。

FAN模式一定能提升性能吗?

FAN模式可以提高并发的性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都使用FAN模式?

不行的,因为 FAN模式不一定能提升性能。

依然使用之前的问题,再次修改下代码,其他不变:

  • squre()去掉耗时。
  • main()增加producer()的入参,让producer生产10,000,000个数据。

简单版流水线修改代码

  // hi_simple.go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go func() {
        defer close(out)
        for n := range inCh {
            out <- n * n
        }
    }()

    return out
}

func main() {
    in := producer(10000000)
    ch := square(in)

    // consumer
    for _ = range ch {
    }
}

FAN模式流水线修改代码

  // hi_fan.go
package main

import (
    "sync"
)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
    out := make(chan int)
    go func() {
        defer close(out)
        for n := range inCh {
            out <- n * n
        }
    }()

    return out
}

func main() {
    in := producer(10000000)

    // FAN-OUT
    c1 := square(in)
    c2 := square(in)
    c3 := square(in)

    // consumer
    for _ = range merge(c1, c2, c3) {
    }
}

结果,可以跑多次,结果近似: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simple.go    
go run hi_simple.go  9.96s user 5.93s system 168% cpu 9.424 total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fan.go        
go run hi_fan.go  23.35s user 11.51s system 297% cpu 11.737 total

从这个结果,我们能看到2点。

  • FAN模式可以提高CPU利用率。
  • FAN模式不一定能提升效率,降低程序运行时间。

优化FAN模式

既然FAN模式不一定能提高性能,如何优化?

不同的场景优化不同,要依具体的情况,解决程序的瓶颈。

我们当前程序的瓶颈在FAN-IN,squre函数很快就完成,merge函数它把3个数据写入到1个通道的时候出现了瓶颈, 适当使用带缓冲通道可以提高程序性能再修改下代码

  • merge()中的 out修改为:

        out := make(chan int, 100)

结果: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fan_buffered.go 
go run hi_fan_buffered.go  19.85s user 8.19s system 323% cpu 8.658 total

使用带缓存通道后,程序的性能有了较大提升, CPU利用率提高到323%,提升了8%,运行时间从11.7降低到8.6,降低了26%。

FAN模式的特点很简单,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如果记不清了 看这里,本文所有代码在该 Github仓库

FAN模式很有意思,并且能提高Golang并发的性能,如果想以后运用自如,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去,还是要写写自己的Demo,快去实践一把。

下一篇,写流水线中协程的“优雅退出”,欢迎关注。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喜欢,让我知道我的写作是有价值的,感谢。

相关 [golang 并发 模型] 推荐:

Golang并发模型:轻松入门流水线FAN模式

- - SegmentFault 最新的文章
前一篇文章 《Golang并发模型:轻松入门流水线模型》,介绍了流水线模型的概念,这篇文章是流水线模型进阶,介绍FAN-IN和FAN-OUT,FAN模式可以让我们的流水线模型更好的利用Golang并发,提高软件性能. 但FAN模式不一定是万能,不见得能提高程序的性能,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流水线. 我们先介绍下FAN模式,再看看它怎么提升性能的,它是不是万能的.

[转][转]Golang适合高并发场景的原因分析

- - heiyeluren的blog(黑夜路人的开源世界)
来源: http://blog.csdn.net/ghj1976/article/details/27996095. 我们先看两个用Go做消息推送的案例实际处理能力. 16台机器,标配:24个硬件线程,64GB内存 . 单机80万并发连接,load 0.2~0.4,CPU 总使用率 7%~10%,内存占用20GB (res) .

Golang测试技术

- - Tony Bai
本篇文章内容来源于 Golang核心开发组成员 Andrew Gerrand在Google I/O 2014的一次主题分享“ Testing Techniques”,即介绍使用Golang开发 时会使用到的测试技术(主要针对. 单元测试),包括基本技术、高级技术(并发测试、 mock/fake、竞争条件测试、并发测试、内/外部测 试、vet工具等)等,感觉总结的很全面,这里整理记录下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并发模型比较

- - IT瘾-dev
Golang 的特色之一就是 goroutine ,使得程序员进行并发编程更加方便,适合用来进行服务器编程. 作为后端开发工程师,有必要了解并发编程面临的场景和常见的解决方案. 一般情况下,是怎样做高并发的编程呢. C10k就是 Client 10000,单机服务器同时服务1万个客户端. 当然,现在的业务面临的是 C100k、C1000k 了.

golang的杀手级应用:docker

- - _不是我干的 _
docker 是 golang 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发展迅猛, 现在各大云计算平台几乎全都支持 docker 实例,包括 谷歌,亚马逊,阿里云等. golang 本身已经让我惊喜万分,而 docker 更是极大的激发了我对虚拟化的想象. IT 业发展至今,软件和硬件始终是无法分割的两个物体. 就拿最近几年红红火火的智能机时代来说, 很久之前的诺基亚智能机, 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 连进入主界面都需要按一个特定的按钮才能进入.

Golang 大杀器之跟踪剖析 trace

- - SegmentFault 最新的文章
在 Go 中有许许多多的分析工具,在之前我有写过一篇 《Golang 大杀器之性能剖析 PProf》 来介绍 PProf,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可以去我博客看看. 但单单使用 PProf 有时候不一定足够完整,因为在真实的程序中还包含许多的隐藏动作,例如 Goroutine 在执行时会做哪些操作. GC 是怎么影响到 Goroutine 的执行的.

基于Golang的微服务——Micro实践

- - IT瘾-tuicool
开始开发前需要先配置好Go的开发环境,可以看我写的 基于Golang的微服务——上手篇. 在 GOPATH目录下的src目录下创建我们的实战项目目录 tech,切换到这个目录. go get github.com/micro/go-micro //用于开发的微服务的RPC框架,是micro架构的基础 go get github.com/micro/protoc-gen-micro // 用于生成Protobuf的代码 go get github.com/micro/micro // 工具集安装,会自动将 micro加入环境变量 复制代码.

gocode——VIM 和 Emacs 的 golang 代码自动补全

- XiaoHui - Some reminiscences, some memories
虽然 golang 自身提供了 VIM 的语法高亮之类的脚本,但 autocompletion 并没有官方解决方案. 无意之中发现 gocode 这个支持 VIM 和 Emacs 的 autocompletion daemon. 这里有个Flash 动画演示,展示了 gocode 的强大. 我得说,用过之后,感觉速度确实够快.

windows 下搭建 GoLang 语言开发环境

- - haohtml's blog
golang官方二进制分发包包括FreeBSD, Linux, Mac OS X (Snow Leopard/Lion), and Windows等平台,包括32位、64位等版本. 我自己使用的是windows 32位分发包,MSI格式的,下载地址为: http://code.google.com/p/go/downloads/list.

基于 HLS 创建 Golang 视频流服务器

- - 掘金 前端
HLS 是 HTTP Live Streaming 的缩写,是苹果开发的一种基于 HTTP 的自适应比特率流媒体传输协议, 并于 2009 年. HLS 流媒体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实时视频协议. 它是一种将流分解成基于文件小段的格式, 可以通过 HTTP 下载,HLS 可以通过标准的 HTTP 或代理服务器等,这和基于 UDP 的协议(例如 RTP)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