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IT评论】我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事情
就在2007年,我毅然离开了微软,加入了创业者的队伍。像很多第一次创业的人一样,我对这种冒险非常的兴奋。同样也跟很多第一次创业的人一样,我茫然没有头绪。
我参加各种活动,聚会,研讨会,和西雅图本地的创业社区密切交往。当我到了硅谷后,我发现这里有更多的活动,聚会,更多的研讨会。在这个创业生态系统里,一切很忙、很活跃,我收获了大量的人们共享出来的知识和体验,我如饥似渴的享用着。
我还满腔热情的看了很多的博客,视频和书籍。活动、聚会、研讨会中人们分享和讨论的都是非常好的主题。
我甚至还加入了一个创业孵化机构!
直到决定开办自己的公司时,我才意识到,所有我的阅读、观看、参加的活动实际上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用处。我是认真的。完全没有任何用处。大部分我学到的东西都想不起来了,剩下一点能记住的也很少能应用到我现在的处境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成功对我就像是在吃快餐,像是吃那些味道很好的垃圾食品,让我膨胀,让我自满。抱歉我在泼冷水,但这是事实。
起初,我努力把我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我自己的问题里。不灵。这不可思议的时刻真的到来了,我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了一些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我相信有人说过的一句话正是在嘲笑我的这些行为:所有的这些活动,研讨会,博客文章都只是用来多拖延你一天立即行动的另一个借口。我默默的接受这个事实,以一个新手的心情往前走,沿着这个方向,我相信我将会理解出什么才是我需要的。
所有的变化由此而来。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东西,想在这种存在着不确定性、具有风险的创业冒险活动中创造,成就,前进。但我们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每个人都希望能感到确定,可靠,让我们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让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至于失败、使自己受伤。矛盾冲突就是从此产生的。
可是这些博客,活动,访谈并不能真正的消解这些矛盾。只是暂时的,它让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做和我同样的事情,让我放松。去创业是让我走出我的安逸环境,而我所做的只是从一个安逸环境跳到另外一个安逸环境。你知道吗?我就职于一个不错的公司!
一天,我反省一下我目前的状况,发现自己忙于很多事情,唯独没有把时间用于自己的产品上。几个月后,我终于鼓足勇气对自己说:这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真正的坐下来去做事。
别误会。我觉得有些博客和研讨会还是有价值的。但除非你真正的去实施什么事情、给你所学所扩展的关系网创造一个用武之地,你就是在浪费你的宝贵时间。
下面就是一些帮助了我去克服这“创业困惑综合症”的东西:
— 我数周内不再阅读创业新闻和博客,我意识到对于我的产品我不缺任何东西。至于谁又获得了融资,谁被收购了,以及为什么在Google Chrome的竞争下IE丧失了它的市场份额,这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唯一要关新的人是客户,我唯一要关注的事情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如何提供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 我数月不去参加那些创业相关的活动,而且开始通过咖啡和酒去交接朋友。每月我仍可能会去参加一两个活动,但那只是为了娱乐。我不再迷惑于为了成为一个企业家而且参加那些创业相关的活动。
— 我通过小项目来实践学习。我把一些想法细化成容易管理的细目,给自己设定期限去完成它们。项目和试验品是神奇的教学工具,因为你在学习你想要的,你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就像Keynotopia这个项目极大的帮助了我产生灵感,形成思路,我可以看见它,和它交互,展示给别人 —— 这就是我首先要把它做出来的原因!有时一些小项目还可以让你获得不少收入
— 每走一步,我都准备好一个问题清单,它能让我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是该去获得更多的访问量?改进产品?还是在不提高访问量的情况下提高收入?我整理出最好的问题,然后研究它,咨询人们,然后把获得的答案立即付诸于行动。这些信息我都不会让它们在我的大脑里转的太久。
— 这是我的最爱:我更多的恐惧是产生于因为没有去行动,而不是相反的害怕去行动。我认识到,晚一天我没有让客户接受我的方案,竞争对手就多一天的机会比我先达到客户要求。我甚至设想到了如果我不能行动起来,最终将会看到最可怕的噩梦:从办公室又回到密尔顿,在Innotech的小隔间里饱食终日,拿着那个红色的订书机,等着下一次的发薪日。这正是我需要的充满魔力的紧迫感。
— 我第一是要把事情完成,然后才是把事情办对。我知道(深受教训),做事的劲头重要无比。如果你在得到一个想法后不能立即付诸实施,最终很有可能的结局是这个想法被束之高阁。如今不论何时我得到了一个想法,我会盯着它让它成为现实,让它变成实际。我立即行动,虽然方式不成熟,但之后想办法改进,这样就学会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 面对现实:如果你不走出你的安逸环境、动手去干,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等待再等待,罕有行动。
我想留给你们一句改变了我的生活的名言:成功的人并不是一定比别人更有才智和更幸运。他们只是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直到成功。
不要做想象中的企业家。用行动和成果成为企业家。
本文原始地址:我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