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网不开心
自去年开始,遭遇流量下滑和人气流失已是国内社交网站不争的事实,开心网亦不例外。
特约记者_李立
作为开心网的创始人,程炳皓此时的心情有些复杂。
经历了最为风光的2008年,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刻理解,人气是个多么难以琢磨的东西。作为国内一度最为成功的社交网站,开心网经过最疯狂的成长奇迹,创办仅仅一年多之后,用户即超过6000万。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目前,这个数字约为1亿。
但用户总是见异思迁的,这是早已被证明的商业真理,原来还热衷偷菜停车的用户现在已经越来越找不到再去这个网站的热情,他们的兴趣已经被更新更好玩的新平台微博吸引了。自去年开始,遭遇流量下滑和人气流失已是国内社交网站不争的事实,开心网亦不例外。
而就在5月,其老对手人人网已经抢先在纽交所上市,最要命的似乎还不是人人网的抢先上市,而是上市后的境遇:除上市首日股价飙升30%之后,人人股价一路下跌,记者截稿的5月17日,已跌至12.6美元,跌破了14美元的发行价。
这或隐或现地透露着资本市场对中国SNS网站的真实心态,早在人人网上市半个月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战略管理博士埃里克·杰克森就已经投了不信任票—“相信很多仅仅因为其‘中国版的Facebook’公司的标签而投资该公司股票的人,在未来几个月将会大失所望。”
程炳皓并不希望老对手输得太惨:人人网若止不住狂跌,已经启动了的开心网上市之路无疑将更加迷茫。一场保卫开心网的战斗早已在程炳皓心中打响。他需要尽快找到能让用户留下来的理由和热情。
消退
一旦审美疲劳,我们会离开
对于Steller来说,那些半夜偷菜偷空挪车的开心时光已经不再。
Steller,开心网资深玩家。2008年11月,收到朋友邮件邀请,注册了开心网。一向不怎么玩游戏的她,很快就迷上了“挪车”、“偷菜”、“朋友买卖”。游戏上手很简单,“不像大型网游那样需要人带着玩,自己很快就能玩转”。
这些略带戏谑性质的玩法很容易就让玩家们开心起来,且拉近平时不那么亲密的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Steller几乎每天登录开心网,甚至一度电脑长期开着,深更半夜也会爬起来偷偷菜。
“当你翻来覆去玩一种游戏,它又没有太多改变时,你肯定会厌倦。”突然有一天, Steller觉得有点累,更有点无聊,而且这种方式并没有真的扩展自己的社交圈。
她还发现,有人开始在淘宝上叫卖开心的账号和外挂,“花园等级29级、资产2亿元、威廉古堡最大面积住宅一套、咬人20级、朋友买卖资产14万、非常礼遇16级,外加小号N个,售价400元……”数月来的辛苦劳作,现实中400元就能轻易搞定,Steller忽然有些心酸,“如果你开始觉得不那么开心了,离开的时候也许就到了”。
和Steller一样逐渐懈怠下来的玩家不在少数,这个时候,开心网推出了转帖,Steller消退的激情开始转向,因为转帖量大,不乏很多八卦帖,看转帖成了她上开心网的唯一理由。
其实玩开心网的人,大致也就这么两类:一类是玩游戏,另一类是看转帖。当停车偷菜逼走一部分用户的热情后,另一类像Steller这样不再玩游戏却喜欢看转帖的用户留了下来。不过,这部分用户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更好玩、更开放、刷新速度更快、可以看更多转帖的地方—微博。
如今,Steller大部分的逛网时间都花在微博上。她已不怎么上开心网了,这种频率降低为每月一次,或者一次都无,如果不是当初开心网注册的MSN邮箱里仍会不时收到开心网的系统信息,她甚至都不会去想这个曾经给她快乐,让她玩耍了一年光阴的地方。
移情别恋的Steller并不知道,当两年前开心网等国内SNS网站还停留在初级社交游戏,让不见面的朋友有了某种初级的网络互动时,它们共同的老师,美国的Facebook已成功地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社交行为融合到网络中,并形成了线上线下真正的互动,比如迪士尼在上面卖起了真正的电影票,如果你的好友中有人购买,你不但会第一时间知道,甚至你也可以在某个影院与他一同观看;比如汽车公司把这里当成了展厅,来展示新车型,用户可以在Facebook上提前预定,就像汽车专卖店一样简单……
与Facebook相比,它的中国学生开心网显然还远未毕业,更谈不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心网成立三年来大量的精力都用在开发偷菜停车等生命周期很短的产品和组件上了,当用户玩腻一个组件后,再被迫开发新产品,如钓鱼、餐厅,之后是农场、城市。换言之,开心网一直是在不断被动满足用户的需求,而非创造需求。
用一个游戏取代另一个游戏,没有真正的互动和社交,这才是Steller们出走的主因。
拯救
改变已经发生,怎样让你留下来
程炳皓一直很低调,即便是在开心网最火的时候。
在别人眼里,开心网成功太容易,在程炳皓看来,却是“摔”出来的。他本人自学成才、曾经换过5家公司,其中两家倒闭,一家公司老板跑路,最终才在新浪安下身来。做技术出身的程炳皓最大优势是工作拼命,并且对开发产品保持着天生的狂热。因为拼命工作一度得了干眼症的程炳皓在开发开心网时,最初的想法就是“人生开心就好”。
在他的影响下,开心网最初走的都是技术路线,博得用户开心就好。
2008年正式上线的开心网,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用户增长奇迹,主要归功为两个因素,其一在于病毒式营销,通过MSN给朋友发送邀请链接,强大的病毒式营销方式让开心网迅速扩大知名度;其次归功于两款一度黏性颇高的小游戏,停车和偷菜帮助开心网迅速地占领了白领SNS领域。
产品引发的用户爆发式增长,或许很容易让开心网产生产品第一的直觉。在停车与偷菜大热之后,开心网一直没有放缓过产品开发的脚步。2009年3月,开心农场开发完成后,一个月之后,转帖的组件问世。2010年2月推出的“开心餐厅”,给开心网带来了最近一次的流量飙升,此后便一直呈现下滑趋势。
即便如此,开心网仍然依靠在游戏中积累的高人气,借助植入式广告的投放,2010年开心网的整体收入从7000万增长到了3亿元。
与此同时,开心网不得不回头来面对的是,用户活跃度下降、页面浏览量下滑等不争的事实。程炳皓开始反思原先的产品驱动策略,事实上,开心网也再没有开发出比“偷菜”更黏人的游戏。开心网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模式,仅依靠游戏黏住用户,当然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站。
2010年开始,程炳皓经营开心网的思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010年5月,开心网开始允许第三方应用接入,除了游戏之外,育儿、驾照理论考试、机票信息等第三方工具型应用也被引入,它似乎在试图扭转用户的使用习惯:除了玩游戏,开心网上“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这一年,开心网还开始自己玩“微博”。10月开始,开心网传出消息,正式涉足微博领域,且微博将独立于现有的开心网平台,拥有独立的域名。此举在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洪波看来,是一个防御性的行为,微博对SNS的用户量分流太严重,这使其有必要做出新的尝试。
开心网似乎变成了一个多面手,比如进军大热的团购。2011年2月底,Groupon中国团购网站高朋上线之时,开心网亦放出了布局团购市场的消息。按照开心网的构想,依托开心网上亿的用户群可为团购用户带来更低的折扣,在与商家谈判时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回馈用户,在团购市场上开心网将大有作为。
张波(化名)曾是开心网团购的员工,据其透露,公司方面很看重上亿用户群带来的效应,将开心网看做具有说服力的口碑传递平台。但在二三线城市的布局中,开心网显然过高估计了口碑平台的效应,很少或者几乎不做广告投入与宣传,这样也就很难与起步早的拉手、美团等资金雄厚的对手竞争。
不难想象,在这场千团大战的烧钱游戏中,开心团购的经营状况并不那么让它开心,甚至仅仅在开局两个多月之后,就显现收缩甚至失败的迹象:4月底,开心网全国20多个团购站点中已有12个宣告关闭,裁员100多人。
现在的开心网看起来,终于不再是偷菜、挪车或者转帖那么简单了,游戏、平台、微博、团购,当下最时尚的元素,一样都不少。像Steller这样的老用户从开心网时不时发送的邮件中也注意到了开心网的转变,但这些改变还是没吊起她和朋友们登录的兴趣。
外面的世界
模仿的和没有学到的
中国的SNS网站大都模仿美国的Facebook,甚至盈利模式都拷贝对方,比如开心网收入来源,一是企业机构的广告展示、植入,二是游戏带来的收入如开心币,三是第三方插件的分成。
但老师和学生的境遇恰恰相反,Facebook在国外仍如日中天,中国的SNS网站却人气没落、流量下滑:在国外,拥有五亿用户的Facebook远比Twitter强大得多,但在中国学习Twitter模式的微博,风头却盖过了Facebook的模仿者。数据早已证明,在微博的冲击之下,国内SNS的两大代表,开心和人人的流量都在急速下降,且这个趋势已经无法逆转。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社交网络?如何鼓励它们在网站上进行持续不断的社交行为?同一种模式为何境遇会如此的大相径庭?国内的SNS真的学到了Facebook的精髓了吗?
事实上,几乎在一开始,人人和开心在模仿老师Facebook上,就有跑偏的嫌疑。在吸引用户上,开心网和人人网的路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游戏更多成为这些网站黏住用户的重要手段。据互联网流量调查公司CNZZ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中国社交类站点最主要的应用依然只是偷菜等网游。
业界一种声音认为,人人和开心实际上更像是Zynga(全球著名的社交游戏公司),过多地将注意力投放在游戏应用的开发与运营上。而短时间内聚集到大量人气,之后如何转化为有效的和持续的人际关系网,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
在国外,平台开发和应用已基本分离,比如Facebook专心负责平台建设,寄生于Facebook平台之上的Zynga则是负责游戏开发,分工明确,共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几年前,扎克伯格就反复谈到,他想把Facebook转变成一个开发平台,而非一个简单的社交网站,在扎克伯格的设想中,Facebook不仅仅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一个场所,也并非互联网上的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平台。扎克伯格最终与第三方合作,成功地渗透到其他网站,让信息通过人际关系来传播,而自己则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的有效连接者。
在这个规划之下,如今的Facebook只做平台,不做应用。根据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Facebook平台上的第三方应用数量已超过24000个,每天有超过40万的开发者围绕这个平台开发应用。换言之,如今的Facebook已经不是一个网站了,它更像是一个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创造者。
在Facebook诸多应用开发伙伴中,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在这个平台上成长起来的Zynga。这家诞生于2007年的公司,开发的游戏多半是网页游戏,并发布于Facebook以及MySpace这类的社交网站上。在Facebook游戏前十位中,长期占据半壁江山,玩家熟知的开心农场、德州扑克、城市小镇等游戏均出自其手。2010年Zynga营收达到8.5亿美元、净利润近4亿美元。现在,拥有2亿用户、估值约100亿美元的Zynga也是继Facebook和Twitter之后最炙手可热的社交网络公司。
这点,国内的社交网站显然没有学到精髓。即便最先做开放平台的人人网,也并非是真正的开放。据互联网人士魏武挥透露,出于对于开心网的过分戒备,人人开出了“排他性合作”的第三方协议。“人人网从开放平台上获取的收入不过350万美元,和VIP用户收入210万差不多。在整个人人的收入比重中,这是极小的数字(广告3200万,游戏3400万)。”
而对于开心网,这种开放更是姗姗来迟,它在2010年5月才允许第三方应用接入,2011年1月,才最终实现完全开放。据开心网方面透露,在去年5月开放之初,开心网上第三方开发的组件仅有14个;而今年1月完全开放至近期,第三方应用数量已达到129个,超过了开心网自主开发的应用的两倍。而据了解,目前,平台开放带来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三十,远低于Facebook。
而且,开心网的平台开放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对第三方的争夺已经越来越激烈,开心网的敌人也不仅仅是老对手人人网,崛起的新浪微博加入了混战,而国内SNS网站最大的敌人、巨无霸腾讯也已启动了开放平台的“Q+”计划—这只拥有6亿用户、无所不为的企鹅更容易在人际关系领域中充当基础设施。
现在,让程炳皓和开心引以为傲的或许还是那1亿用户,不同于人人,它的这1亿用户中,更多的是中国最具消费潜力的办公室白领,尽管这个用户群也是最为敏感和善变的。如果上市,这或许是开心网圈钱的一个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