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 数学篇(完)

标签: 数学 计算机科学 不确定性原理 原创 科普 | 发表时间:2011-02-21 05:27 | 作者:木遥 李隆
出处:http://songshuhui.net

不确定性原理系列全篇

到二十世纪末,人们对「信号」这个词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时候提到一个信号,人们还倾向于将它理解为一个连续的函数。而到下半叶,信号已经越来越多地对应于一个离散的数组。毫无疑问,这是电子计算机革命的后果。

在这样的情形下,「不确定性原理」也有了新的形式。在连续情形下,我们可以讨论一个信号是否集中在某个区域内。而在离散情形下,重要的问题变成了信号是否集中在某些离散的位置上,而在其余位置上是零。数学家给出了这样有趣的定理:


一个长度为 N 的离散信号中有 a 个非零数值,而它的傅立叶变换中有 b 个非零数值,那么 a+b ≥ 2√N。

也就是说一个信号和它的傅立叶变换中的非零元素不能都太少。毫无疑问,这也是某种新形式的「不确定性原理」。

在上面的定理中,如果已知 N 是素数,那么我们甚至还有强得多的结论(它是 N. Chebotarev 在 1926 年证明的一个定理的自然推论):


一个长度为素数 N 的离散信号中有 a 个非零数值,而它的傅立叶变换中有 b 个非零数值,那么 a+b > N。

不幸的是这里「素数」的条件是必须的。对于非素数来说,第二条命题很容易找到反例,这时第一条命题已经是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了。

这些定理有什么用呢?如果它仅仅是能用来说明某些事情做不到,就像它字面意思所反映出的那样,那它的用处当然相对有限。可是——这无疑是辩证法的一个好例证——这样一系列宣称「不确定」的定理,事实上是能够用来推出某些「确定」的事实的。

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假定我们知道一个信号总长度为 N,已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值是零,但是不知道是哪一部分(这是很常见的情形,大多数信号都是如此),于此同时,我们测量出了这个信号在频域空间中的 K 个频率值,但是 K<N (也就是我们的测量由于某些原因并不完整,漏掉了一部分频域信息)。有没有可能把这个信号还原出来呢?

按照传统的信号处理理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频域空间和原本的时空域相比,信息量是一样多的,所以要还原出全部信号,必须知道全部的频域信息,就象是要解出多少个未知数就需要多少个方程一样。如果只知道一部分频域信息,就像是只知道 K 个方程,却要解出 N 个未知数来,任何一个学过初等代数的人都知道,既然 K<N,解一定是不唯一的。

但是借助不确定性原理,却正可以做到这一点!原因是我们关于原信号有一个「很多位置是零」的假设。那么,假如有两个不同的信号碰巧具有相同的 K 个频率值,那么这两个信号的差的傅立叶变换在这 K 个频率位置上就是零。另一方面,因为两个不同的信号在原本的时空域都有很多值是零,它们的差必然在时空域也包含很多零。不确定性原理(一个函数不能在频域和时空域都包含很多零)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原信号事实上是唯一确定的!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违反直觉的结论。它说明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较少的方程解出较多的未知数来。这件事情在应用上极为重要。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医学核磁共振技术(很多家里有重病患者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这种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本质上就是采集身体图像的频域信息来还原空间信息。由于采集成本很高,所以核磁共振成像很昂贵,也很消耗资源。但是上述推理说明,事实上核磁共振可以只采集一少部分频域信息(这样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就能完好还原出全部身体图像来,这在医学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在今天,类似的思想已经被应用到极多不同领域,从医学上的核磁共振和 X 光断层扫描到石油勘测和卫星遥感。简而言之:不确定性可以让测量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虽然这听起来很自相矛盾。

糟糕的是,本篇开头所描述的那个不确定性定理还不够强,所能带来的对频域测量的节省程度还不够大。但是数学上它又是不可改进的。这一僵局在本世纪初被打破了。E. Candès 和陶哲轩等人证明了一系列新的不确定性原理,大大提高了不等式的强度,付出的代价是……随机性。他们的定理可以粗略叙述为:


一个长度为 N 的离散信号中有 a 个非零数值,而它的傅立叶变换中有 b 个非零数值,那么 a+b 以极大概率不小于 N/√(log N) 乘以一个常数。

这里的「极大概率」并不是一个生活用语,而是一个关于具体概率的精确的数学描述。换言之,虽然在最倒霉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可以比较小,但是这种情况很罕见。一般来说,不确定性总是很大。于是可以带来的测量上的节约也很大。

这当然也是一种「不确定性原理」,而且因为引入了随机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原先的定理更「不确定」。在他们的工作的基础上,一种被称为「压缩感知」的技术在最近的五六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已经成为涵盖信号处理、信息提取、医学成像等等多个工程领域的最重要的新兴工程技术之一。

不过,这些后续的发展估计是远远超出海森堡的本意了。

(完)

相关 [不确定性 原理 前世今生] 推荐:

不确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 数学篇(一)

- 李隆 - 科学松鼠会
在现代数学中有一个很容易被外行误解的词汇:信号 (signal). 当数学家们说起「一个信号」的时候,他们脑海中想到的并不是交通指示灯所发出的闪烁光芒或者手机屏幕顶部的天线图案,而是一段可以具体数字化的信息,可以是声音,可以是图像,也可是遥感测量数据. 简单地说,它是一个函数,定义在通常的一维或者多维空间之上.

不确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 数学篇(二)

- 李隆 - 科学松鼠会
傅立叶变换这种对偶关系的本质,是把一块信息用彻底打乱的方式重新叙述一遍.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一个信号可能在空域上显得内容丰富,但是当它在频域上被重新表达出来的时候,往往就在大多数区域接近于零. 反过来这个关系也是对称的:一个空域上大多数区域接近于零的信号,在频域上通常都会占据绝大多数频率. 有没有一种信号在空域和频域上的分布都很广泛呢.

不确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 数学篇(三)

- 李隆 - 科学松鼠会
不确定性原理事实上不是一个单独的定理,而是一组定理的统称. 基本上,凡是刻划一个信号不能在时空域和频域上同时过于集中的命题都可以称为不确定性原理,由于这里「集中」这一性质可以有不同的数学描述,也就对应着不同的数学定理. 但是在所有冠以「不确定性原理」之名的定理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海森堡 (W. Heisenberg) 在 1927 年所提出的影响物理学发展至深的那个版本.

不确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 数学篇(完)

- 李隆 - 科学松鼠会
到二十世纪末,人们对「信号」这个词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如果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时候提到一个信号,人们还倾向于将它理解为一个连续的函数. 而到下半叶,信号已经越来越多地对应于一个离散的数组. 毫无疑问,这是电子计算机革命的后果. 在这样的情形下,「不确定性原理」也有了新的形式. 在连续情形下,我们可以讨论一个信号是否集中在某个区域内.

[小红猪]不确定性原理:进化如何两头下注

- 秋也 - 科学松鼠会
译者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月光. 正在某岛国国立大学读电子工程系. 兴趣是物理学,前沿科技,推理,变态、犯罪心理学以及各种神秘学. 一年前从牛博网链接接触科学松鼠会然后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各界geek与我兴趣相投. 目前目标:希望通过翻译各种有趣的文章为科普传播做些贡献~. 校对:Glaußren, Ent.

inline-blcok 前世今生

- - Taobao UED Team
曾几何时,display:inline-block 已经深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display:inline-block; *display:inline; *zoom:1; 」这样的代码. 如今现代浏览器已经全面支持这个属性值了,上面的代码只是为了兼容 IE6、7 而已. 那么你真的了解 inline-block 了吗.

NB-IoT 的 “前世今生”

- - DiyCode - 致力于构建开发工程师高端交流分享社区社区
作者:个推B2D研发工程师 海晏. 根据《爱立信2018移动报告》(Ericsson Mobility Report,June 2018)的预测,蜂窝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在2023年达到35亿,年增长率达到30%. 图片来源:《爱立信2018移动报告》(Ericsson Mobility Report,June 2018).

HTTP的前世今生

- - 酷 壳 – CoolShell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翻译成中文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重要的一个协议,由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CERN的英国工程师 Tim Berners-Lee v发明的,同时,他也是WWW的发明人,最初的主要是用于传递通过HTML封装过的数据. 0.9和1.0这两个版本,就是最传统的 request – response的模式了,HTTP 0.9版本的协议简单到极点,请求时,不支持请求头,只支持 GET 方法,没了.

我和Android的前世今生缘

- - 我爱水煮鱼
老实说我是 Google Android 手机的忠实粉丝,我从2009年9月份开始买了第一台 Android 手机 HTC Magic,也就是俗称的 G2 开始,就一直使用 Android 手机,期间用过 Motorola Milestone,HTC Legend,现在正在用的是 Samsung I9000.

从“古”到今 回顾Mac OS的前世今生

- will - cnBeta.COM
Mac OS是指运行于苹果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一直以来都被业界用来和微软的Windows进行相互比较. Mac 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当年Mac OS推出图形界面的时候,微软还只停留在DOS年代,Windows尚在襁褓之中. 在Mac OS X Lion即将推出之际,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Mac OS的“前世今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