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手记之把调料留住

标签: 物理 原创 实验室手记 调料 | 发表时间:2010-05-12 12:54 | 作者:云无心 oj
出处:http://songshuhui.net

有一天,老板很高兴地说一个卖“chip”的公司要资助一个项目——美国人所说的chip不仅仅是炸薯片,还有很多是面粉做的。而这个项目是要研究调料被沾在面片上受那些因素影响,目标是把更多的调料留住。

跟所有人的反应一样,我首先很好奇的就是:做这个……有什么意义吗?老板说:食品行业主要是薄利多销——当然我后来明白这只是针对规范成熟的社会才成立——所以成本的每一点降低都能为生产者带来竞争优势和大量利润。对于炸面片来说,从面片上掉下来的那部分其实是浪费了。而为了让消费者吃到的面片上有足够的调料,就只能通过多加来解决。如果明白了面片如何留住调料,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改进,从而减少被浪费的那一部分。

这种研究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改变各种条件,看看沾在面片上的调料有多少。不过实际做起来很难:首先,如何保证炸出的面片是一样的?如果每次实验所用的面片不一样,那么产生的结果就无法比较了。其次,如何来衡量多少调料被沾住,多少调料掉了下来?毕竟,如果使劲敲的话,掉下来的就会比较多。

这个项目的资金和工作量正好够一个硕士毕业,所以老板就招了一个东南亚女孩进来。这个项目的准备工作就是:在实验室里炸面片,要求跟超市里卖的接近,而且每次炸出来的没有明显差别。做炸面片本身并不难,就是把面粉与水和好,压成片,烤干,然后油炸就可以了。麻烦就处在“每次炸出来的没有明显差别”,否则得到数据无法比较,就没有意义了。

好在师妹是一个人到美国念的大学,所以对于操作各种厨具算得心应手。总之,就是逐渐摸索,最后固定了使用的玉米面粉批号、和面时的水量、和面的搅拌强度和时间、压片的厚薄大小、烘烤的温度和时间,保证每次烘烤出来的面片基本上一样。然后控制炸面片的油温和时间,使得炸出来的面片除了没有加调料,确实就跟超市里卖的看起来一样。最后控制炸好的面片放在餐巾纸上的时间 ,来控制面片成品中的含油量。

说起来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实际上师妹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要把很多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当做科学研究来做,把操作流程标准化是很费功夫的工作。

后面真正的“实验研究”做起来还要容易一些。测量装置是放在一个风道,其中有一个架子。风道通过一个流量计连接着空气管道,于是空气的流速可以被精确控制,而调节架子的角度还可以可以任意调节面片于竖直方向的角度。师妹的工作就是,在炸好的面片上按照公司的使用量洒上调料粉,放在架子上,在不同角度下用不同流速的风去吹,然后把面片取下来,用天平称量重量减轻了多少,从而算出被沾住的调料量。

真正的研究就是每次改变一个操作参数,炸出不同的面片,看看它们最后沾住调料的能力如何。比如,把调料用筛子分成粗细不同的组分,用粘度不同的油炸,用表面活性剂改变油的表面张力,改变最后用餐巾纸吸油的时间以使成品面片的含油量不同等等。

在其后的一年多里,师妹不是在实验室里吹面片、称重量,就是去了楼下的实验室里炸面片。一年多之后,她有了无数的数据。把那些数据化成图表,她发现使用粘度高的油(比如橄榄油)就比粘度低的油(比如大豆油)炸出来的面片沾住的调料更多。不过这个结果只有学术的意义而没有商业价值——考虑到橄榄油的价格,还是多放调料更划算。而另一个结果是,当油的表面张力高的时候,炸出来的面片沾住的调料要多一些。炸的次数多的油,表面张力会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新鲜的油是有利的。不过厂家不一定愿意,毕竟用新鲜的油所花费的钱会更多。还有一条结论是含油量高的面片沾住调料的能力更强——只要缩短吸附或者滴干油的时间,面片上残留的油就会高一些。不过这一条,显然也要受到营养考虑的限制,毕竟这是一个大家都要避免吃油的时代。

另一条结论有点出乎意料,就是对于粗细不同的调料来说,粗的调料被沾住得更多。而老板很厉害地写了数学方程,证实对于同种材料,大颗粒与面片间的吸附作用比小颗粒更强。不过在师妹毕业答辩的时候,有位教授质疑说:你假设大的调料颗粒和小的颗粒是同样的物化性质,但是它们完全可能是不同的成分——正是因为其成分不同,所以在磨碎的过程中产生的颗粒大小不同。师妹本来对那些数学计算就似懂非懂,一下子就被问住了。好在老板挺身而出,说:这个可能性我们确实没有考虑到,不过下一步可以把筛出来的大颗粒调料磨细了再测量一下。在论文答辩中出现答不上来,由老板出手的情况也不少见,所以质疑的教授也没有为难师妹,她也就顺利毕业了。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豆瓣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QQ空间 qq书签 GOOGLE书签 MySpace 百度搜藏 鲜果 做啥       更多...

相关 [实验室 调料] 推荐:

实验室手记之把调料留住

- oj - 科学松鼠会
有一天,老板很高兴地说一个卖“chip”的公司要资助一个项目——美国人所说的chip不仅仅是炸薯片,还有很多是面粉做的. 而这个项目是要研究调料被沾在面片上受那些因素影响,目标是把更多的调料留住. 跟所有人的反应一样,我首先很好奇的就是:做这个……有什么意义吗. 老板说:食品行业主要是薄利多销——当然我后来明白这只是针对规范成熟的社会才成立——所以成本的每一点降低都能为生产者带来竞争优势和大量利润.

真空实验室人生

- ye - 庄雅婷
        很多事从道理上来说,从逻辑上来说,都应该那么干吧. 当然,这些事各有各的掣肘,各有各的特殊情况需要网开一面分别对待,寻找变通方式处理,你一定见识过吧. 那你知道为什么很多事到了咱们村儿就有特色了吗. 说起规矩、礼教、道德,这东西咱不缺啊,甚至多得都淤了,那怎么就没养成一丝不苟的精密社会准则呢.

Google关闭实验室太愚蠢

- K.L. - 师北宸的网络日志
9月3日,Google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宣布,关闭产品实验室(Google Labs). 2004年4月1日,当Google推出它的电邮软件Gmail,并声称拥有1GB容量时,全世界的人都以为Google在逗大家玩儿呢. 结果到了4月2日人们发现,这不是骗人的. 这款从诞生开始,至今七年多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优秀没有之一的电邮软件,最初是工程师利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在Google实验室玩出来的.

Chrome 实验室项目 Side Tabs 下课

- Darth Noctis - 谷奥——探寻谷歌的奥秘
Side Tabs这个Chrome实验室项目最初是为小屏幕上网本设计的,将标签页列表显示在浏览器窗口左侧,而非默认的上侧,以增加纵向的可视范围. 不过似乎喜欢这么干的人并不多,于是Google决定放弃这个实验室项目,将该功能将在几个小时后率先于Chromium彻底移除掉,之后更新的Chrome Dev、beta和stable分支也会移除该功能.

Google的终极实验室:Google X

- $n0wd0wn - 36氪
这是一个连许多Google员工都不知道的绝密实验室,有些即便是知道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但是这里却正孕育着人类100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意——它就是Google终极实验室“Google X”. 以下是纽约时报采访了一些参与该实验室项目的员工和高层后的报导:. 这里的想法大多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几乎还无从谈起实现.

仅供参考:猜猜实验室里什么最危险?

- 推子 - 煎蛋
是内部抽真空然后爆裂,碎片飞溅的玻璃容器. 是失控将东西甩得到处都是的离心机. 都不是,其实实验室里最危险的,是人. 实验室里凡是出了意外事故,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程度. 在1997年,一个22岁的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动物研究人员Elizabeth Griffin在研究的时候不戴护目镜,结果恒河猴将便便扔到了她眼睛里.

流言称费米实验室发现“上帝粒子”

- Zifei Tong - Solidot
《每日电讯报》报道,普渡大学物理学家Tommaso Dorigo在博客上透露,大强子对撞机的美国竞争对手费米实验室Tevatron加速器已经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即所谓的“上帝粒子”. Dorigo对此流言相当确定,声称它来自于两个独立消息来源,费米实验室观察到了一个“三个标准差”希格斯效应——也就是从统计学说有99.7%的可能性是希格斯粒子.

孕育数字时代的六大计算机实验室

- SotongDJ - Solidot
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西塞罗的时代,伟大的思想家们都聚集在当地的广场论坛或是学院. 在18世纪的启蒙时代,他们聚会的形式是沙龙,在热气腾腾的咖啡馆里喝咖啡. 今天我们仍然使用论坛的形式,也有许多奇思妙想来自咖啡店,但更重要的创新出现在实验室. ExtremeTech列出了6大孕育数字时代的计算机实验室:英国二战时的解密中心布莱切利公园,亚历山大贝尔建立的伏打实验室,AT&T和西部电气公司成立的贝尔实验室,IBM Research以及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豆瓣推出豆瓣实验室与Doublo音乐游戏

- CarlNERV - GeekPark 捕风捉影
豆瓣推出了豆瓣实验室(labs.douban.com),页面中的有包括“终有一天我要长满繁茂的枝芽,请期待,请去爱”这样具备豆瓣小清新特色的文字. 目前豆瓣实验室只有一款名为doublo的音乐游戏,我很想要加上社交这两个字,但是这款游戏并没有加入任何的社交元素,甚至没有与豆瓣帐户关联,这款游戏不需要豆瓣用户登陆.

豌豆实验室Hack Day活动7项作品发布

- DaoDao - cnBeta.COM
Hack Day是一项在硅谷互联网企业中常见的活动,不管是工程师还是设计师,都离开自己的日常工作岗位 (当然,在保证所有服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去和其它同事或者朋友们共同组建小的产品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冷藏已久的有趣想法变成现实. 一般来说,豌豆们都很忙,有做不完的新功能,改不完的 bug… 但从上周四晚上开始,所有豌豆都放下了手上的正经工作、停止了产品的发布、打乱了原有的分工、组成一个个新的小团队,开始做一些稀奇古怪,看起来和我们平常做的事情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