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不一样
最近拜移动和电子商务泡沫春风,行业发展热火朝天,颇有上一次大泡沫崩溃之前的景象。这次和以往不太一样的是,山寨的速度比以往快的多,不仅个人创业团队以更快的速度去山寨,大公司也不落后。同时大家还都喜欢喊着中国用户特点和国外不一样。说起来一样不一样,这倒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一 用户特点一样吗?
这问题其实毫无意义,拿着案例说中国用户和国外不一样,所以要如何如何的,基本都是眼界不够的结果。比如说,新浪这种新闻门户为什么是这样?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用户和外国不一样,而是因为新浪就做成了这样。最后结果就成了做门户只能这样。当时的历史时期把风格奠定了,以后也就不会再改了。与其说中国用户特点决定了新浪,不如说新浪造就了一批适合他们的用户。
同样的讨论还有,新浪微博做成这样是不是更适合中国用户?我看也未必,因为在新浪微博之前有个叫饭否的完全版twitter拷贝猫,人家活的很好,用户量巨多,用户感情前所未有的深。如果不是被有关部门关了,恐怕现在也没有新浪微博什么事。同样的道理,并非新浪微博的做法更适合中国用户,只是一个这样的产品造就了这批用户,并不是中国用户就适合特定一类的产品。
如果非要说不一样,中国用户和外国用户确实有很多区别,语言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但这又怎么样了?改革开放初期可口可乐到中国赔的要死,人们都说中国人喝不习惯这东西,还是咱的山海关北冰洋顺口。现在是什么情况?可乐是中国最知名的饮料,山海关北冰洋偶尔可以在小店买到,大家都当看到古董一样激动。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麦当劳之类的快餐身上。
其实就算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同样有那么多相同之处。比如说,都要吃饭,都怕麻烦,都是灵长目下的一种生物。如果非要说不同,就算中国人也有那么多不同。比如,汉族听不懂藏语,北京人听不懂上海话,长三角不吃辣,四川两湖不吃辣活不了,电信和联通网络之间的访问速度比访问美国还慢。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对上海人和北京人区分开,做不同特点的产品?
某些情况下也有道理,但大部分情况没有道理。事实上,就算这种生活中的情况也有所改变,比如,上海的湘菜馆川菜馆都很多,去吃还要排队。全球一体化日益严重,人也越来越相似了。
说回互联网这事,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大家是一样的:1 大家使用同样的计算机 2 大家所访问的网络基于同样的 TCP/IP协议,并且互通。在这两个因素之下,所谓懂中文,只是百度这种公司一厢情愿的宣传口号,当不得真。
二 微博的乱战,LBS的乱战,kik的乱战
山寨的速度变快,大概是从微博开始的。上一个热潮是blog时代,三大门户加入战争是blog火了很多年之后的事,而twitter火了1年之后,门户们就加入了战团,到foursquare火的时候,半年之后大家就参战了。kik火了不到两个月,大家就冲进来当作了下一个增长点。
事实上,这几个东西的门槛是越来越高的。微博需要有智能手机才好玩,LBS必须有智能手机且需要有GPS。这些山寨一下尚且可以理解。但kik的山寨实在是太离奇了。
我在twitter发过一条推,问kik和飞信到底有什么区别,除了后者是移动官老爷做的,没准备好好做东西之外。答案千奇百怪。事实上,我要表达的意思是,kik在中国绝对没有短信方便。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和外国用户不一样的地方,但到了这个时候,似乎人们都只关注了"中国人和外国人都用手机"这件事,忘记了其他的。也不去认真研究一下为什么kik在美国会火起来,只看了个"迅猛增长"的报告就开始山寨。之后就是下级忽悠上级,一直忽悠到大老板或投资人。
kik为什么火,四处都有分析,比如最简单,真实网络,跨平台,之类,但这都不在点子上。真正的原因我认为是:短信这东西对美国人来说不友好。
经过和在美国以及曾经在美国生活的朋友确认,我概括出来几个主要原因:
1 英文140字能表达的意思太少了,非常鸡肋,甚至比不上中文70字
2 美国短信太贵,要$0.2一条,相比之下打电话便宜太多了
3 美国固话非常方便,手机网络反而不怎么样
4 长期不怎么发,最后就成习惯了
在美国kik是解决了需求的,不限制文字长度,方便又便宜的工具是很好的,从美国的角度看,kik是介于邮件和IM之间的东西。在中国,这个东西叫做短信,某种情况下也可以叫做手机QQ。
这个恰好就是前面说的那种的反例,中国用户和美国用户确实不一样,所以要火起来,原样照搬是不行的。必须得做点变化。
可惜,大家都忙着山寨,没人创新。我最近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分不清边界,搞不清哪些是应该改变的,哪些是应该学习的。中国用户早就不是受传统习惯影响的中国用户了,甚至中国人也不再是受传统习惯影响的中国人,这30年,中国的变化尤其大,我们的行为模式比西方还西方。只看着表面情况,说中国用户习惯不一样,所以要如何如何,这就是自欺欺人了。
最后,补上一句话:"我们造就工具,随之工具造就了我们"。这句话来自Marshall McLuhan话,我最早从端木恒那听到,大受冲击。这就是我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