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的座谈”
还记得 Worldline of Yu Shi (施郁的世界线)[1,2] 么?很早的一个科学博客。
09年的时候杨振宁访问复旦,与复旦物理系的教师进行了座谈。后来施郁把座谈内容整理好发在了《物理》杂志上[pdf, html]。我觉得这篇文章里的杨振宁,才是作为科学家的本色。我们从媒体文章中看到的杨振宁都是被变调的。
座谈中,他讲了不少东西,推荐阅读。
摘录一小节吧。在谈到灵感时,他举了几个例子,最后一个是Dirac的:
Dirac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在一九二五年,他的导师叫做Fowler,拿到了一部preprint,是Heisenberg的preprint。于是Fowler就把这个给Dirac看。根据这书上说(这故事Dirac从前也讲过,不过没有现在这个讲得清楚),Dirac看了以后,他不懂Heisenberg搞的是什么,因为你知道,Heisenberg的思路跟Dirac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Dirac并没有太懂Heisenberg讲什么。可是有一句话他看见了,Heisenberg的文章上讲: “我现在做的东西有点奇怪, A乘B不等于B乘A。” 这一点somehow Dirac记得。为什么Dirac记得?因为Dirac从前就喜欢quaternions,而quaternions里头A乘B不等于B乘A。这一点在Dirac脑子里头触动了Dirac的神经。 然后他就把这个放下了。过了几个礼拜以后,他忽然有一天想起来,Poisson Bracket也是A乘B不等于B乘A。可是,根据这书上说,他不记得Poisson Bracket是怎么回事。那天正好是礼拜天,所以他有了这个灵感以后,他就很着急,于是就等,等到第二天图书馆开门了,他到图书馆去一看,原来就发现Poisson Bracket跟Heisenberg的algebra是完全一回事情。所以就写出来了他的这个……所以他的后来的quantum mechanics,就是从这个灵感来的。所以你看,他这里头重要的一点,就是somehow Dirac当初了解了可以有algebra是quaternion,这个在他的脑子里头种下去以后,等到后来发现Heisenberg的东西时,他把这两个对在一起。这是another example。我现在要讲的,就是说,你在念书的时候,你不只是要把一个东西念了里头,它那个somehow有的东西呢,密切地跟你脑子里头有些接触的地方,这个如果你能够把它留在那儿,保养起来,甚至于稍微发展一下的话,这个将来可能就有开花结果的可能。
原谅他中英文夹杂的说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