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广告和开放平台

标签: TMT乱弹 媒体供稿 广告 开放平台 数字与人 | 发表时间:2011-09-05 13:40 | 作者:魏武挥 Frank
出处:http://weiwuhui.com

数字世界中有两个公认为最大的开放平台,其一为谷歌,其二为Facebook。前者在公开的财报中显示,有97%的收入来自广告。后者则在向高盛提供的文件中表示:大部分收入来自在线广告。这两个平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类似特征:它们都是广告平台——请注意,我并不是说是媒体平台。

谷歌和Facebook自己并不创造内容,它们是真正的平台角色:让信息供给者、广告供给者、信息消费者在自己的服务中云集,从中获取收益。故而,说它们是数字世界中的agency(广告公司)也无不妥。而这种收入方式,决定了它们必须开放。所以,不是信仰不信仰的问题,而是不开放,收入模式则崩盘。这是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

故而,我大致有这么个假设,广告份额很大的数字公司不见得一定会做开放平台,但做开放平台的,广告收入贡献率不能小。

现在,我们来看看国内顶尖的数字巨头——腾讯。这家过去一直被批为“不开放”的公司,它曾经的业务模式注定了它没法开放。在2010年全年财报中,它的广告收入为2亿美元,还不到总收入30亿美元的十分之一。虽然从四处出击打造全产业的角度讲,它和谷歌非常类似,但从收入模式上讲,完完全全是两类公司。腾讯是靠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过活的,也就是网游和虚拟物品售卖。

故而,腾讯的四处出击,是为了更好地售卖它自己所生产的东西(虚拟物品),谷歌的四处出击,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它的客户售卖它们生产的东西(广告)。这两下一比较,就知道哪家公司愿意去“信仰”开放,哪家公司则更愿意封闭一些了。我卖你买的两方交易模式里,是不能允许卧榻之边有人酣睡的。

腾讯今天以“Q+”平台为旗帜,信誓旦旦实施开放战略。我们先来看看这次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它的广告业务做得如何。就腾讯自己比较而言,有如下这张表:

 

总收入

广告收入

广告贡献率

与去年同期相比

2010年上半年

13.099亿美元

8,860万美元

6.7%

54.5%

2011年上半年

20.207亿美元

1.226亿美元

6.1%

31.8%

从数值来看,腾讯二季度广告收入虽然有增长,但占总收入比率还是很低,且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有下降。

我们再来看看,它和同业的比对。可以发现,腾讯广告与同业横比,也无太大亮点:

 

2010年2季度

与上年同期相比

2011年2季度

与上年同期相比

搜狐广告

5320万美元

22%

7790万美元(注)

46%

网易广告

1.46亿人民币

100.5%

1.7亿人民币

16.4%

新浪广告

7310万美元

27%

9180万美元

26%

腾讯广告

5850万美元

63.6%

7920万美元

28.9%

(注:搜狐季报中将广告收入和搜狗收入分列,按照搜狗收入1360万美元和7-8成来自于搜狗搜索广告合计出这个数字。7-8成中取75%)

腾讯以中国流量第二(QQ.COM)的位置,这个广告收入成绩单可以用“不尽如人意”来形容。究其根本原因有二。其一是腾讯诸个产品,“copy”影子很重,客户放弃原有投放平台转投腾讯理由不充足;其二,即便是看在腾讯流量巨大的份上,客户也会考虑这个流量的质地如何。腾讯的用户群体相对低端已成一种“刻板印象”。故而,腾讯只能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售卖广告。以当下腾讯和新浪的网络广告报价为例,QQ.com首页通栏广告(3-4轮播)的价格在20-25万/天,而同类型新浪广告报价,则为黄金时间(8:00-15:59)28万/2小时至40万/轮/天。

从腾讯的广告表现来看,恐怕它未来选择的不会是类google或类facebook的开放路子,因为它的广告几乎不可能成为收入大头。Q+会走什么模式呢?是的,类苹果模式:核心资源一手把控,必要时还会下场做几款热门功能来取代热门第三方应用的模式。

再次重申一遍,这不是企业道德拷问。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极其自然的商业规律,一个公司的收入模型,决定了它的最高策略为何。要转,不是那么容易的。

—— 网易科技《数字与人》专栏供稿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腾讯的“Q计算”
腾讯的qPad
腾讯的创新
Discuz!已归入腾讯旗下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相关 [腾讯 广告 开放平台] 推荐:

腾讯的广告和开放平台

- Frank - It Talks--上海魏武挥的博客
数字世界中有两个公认为最大的开放平台,其一为谷歌,其二为Facebook. 前者在公开的财报中显示,有97%的收入来自广告. 后者则在向高盛提供的文件中表示:大部分收入来自在线广告. 这两个平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类似特征:它们都是广告平台——请注意,我并不是说是媒体平台. 谷歌和Facebook自己并不创造内容,它们是真正的平台角色:让信息供给者、广告供给者、信息消费者在自己的服务中云集,从中获取收益.

腾讯推出QQ开放平台Q+

- Wuvist - Solidot
慕容鱼吐的新闻泡 写道 "腾讯推出QQ开放平台Q+,宣称促进开放互联网. 网站的视频显示,Qplus提供的功能是将腾讯制作的一些Widget直接在桌面运行,腾讯很可能将该功能捆绑进QQ客户端.

腾讯与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之比较

- zeng - 36氪
编者按:本文由深圳乐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邵宝麟 供稿,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在读博士,2007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士学位. 曾在印度Infosys SETLab和美国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进行关于“下一代高性能分布计算”的研究. 深圳乐荐网络是一家由美国名校辍学生、美国名校博士、成功创业者组成的创业公司,目前正在研发Web 3.0 时代的高性能推荐互联网产品,目前他们正在寻求人才,感兴趣加入的朋友可以联系@邵宝麟 或者@戴虎宁.

腾讯开放平台最优秀应用介绍

- - 36氪
今天在北京举办的腾讯开放平台新春年会暨颁奖典礼上,腾讯评出了开放平台上最优秀的一些应用,其中有的应用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有的月分成超过1000万,基本上是国内社交应用(游戏)最优秀的代表. 下面是这些应用的简单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蜀山传奇:蜀山题材RPG网页游戏,2011年7月接入开放平台,几个月时间成功获得上千万用户安装量,开服数超过百服,每天新增数万用户.

腾讯开放平台用户数据及行为分析

- - 36氪
在今天腾讯开放平台年会上,腾讯社交平台部总经理Peter表示,“根据腾讯最新一季财报,QQ空间已经有5.5亿活跃用户,QQ有7.2亿活跃用户,朋友网有2亿活跃用户. ”在现场发布的《互联网开放平台白皮书》里,除了 马化腾写给开发者的一封信,腾讯还公布了最新的开放平台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无论是对于创业者还是开发者,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腾讯QQ推出 Q+开放平台,开放核心功能API

- Derry - 互联网的那点事
QQ在“I’M QQ”官方网站推出一个新页面,名为“Qplus”的开放平台. 根据腾讯官方提供的视频,Qplus提供的功能是将腾讯制作的一些Widget直接在桌面运行,这将对360桌面、以及之前的鱼鱼桌面秀等Widget,甚至Adobe air都形成潜在冲击. 在演示视频中,用户可以切换到“Q+”桌面以替代windows桌面,用Widget替代windows程序,腾讯借壳搭建的“操作系统”初具雏形.

腾讯开启社交智能硬件开放平台“QQ物联”,进军智能硬件

- - 创业邦
在今天的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发布“QQ物联”品牌,将面向传统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健康设备等多个领域开放. 打造智能硬件开放新生态,致力于在未来三年推动1000家传统企业成功实现互联网转型. 腾讯此举基于对未来的一个预判,即未来的下一个风口实际上在物联网产业. 很多传统的硬件厂商,包括互联网厂商其实都在考虑互联网如何硬件化、硬件如何互联网化,这里面带来了非常大的融合需求和趋势.

腾讯广告产品布局研究

- - 牛国柱
在了解腾讯的广告产品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腾讯的业务结构. 在2012年5月,腾讯对业务结构进行了重组,将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从四条业务系统改为六大事业群,形成以QQ、微信为核心的两大布局. TEG(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技术工程事业群,由原来的研究院和运营线组成,集成了腾讯公司的技术运营、研发、客服等条线,为其他五大群及电商公司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由卢山负责.

腾讯广告平台产品团队谈PhoneGap使用

- - InfoQ cn
“ HTML5状况及发展形势报告”回顾了2012年HTML5的发展历程,并预测了2013年的趋势,就报告看来HTML5在移动终端领域将会有大的发展. 在进行跨移动终端的应用设计时,开发者普遍会选择一些框架来处理业务无关的技术细节,本期我们采访到了腾讯广告事业部设计中心总监董霙,请他和他的团队谈下在使用移动开发框架 PhoneGap时的感受.

Open Graph:FB的开放平台瑰宝

- - 雷锋网
Facebook 之前推出的“ Like ”按钮曾一度获得广大用户的喜爱,一次简单的点击就能完成分享. 后续, FB将 Timeline 与 Open Graph 整合也是迎合用户对这种简单互动的喜爱,用户则可以通过各种应用以各种方式实现分享,而 Open Graph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够自动分享用户正在浏览或播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