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何其难?

标签: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 | 发表时间:2011-09-05 02:17 | 作者:i韩健 mikelong
出处:http://blog.sina.com.cn/jianhan1
有人利用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数据可以做出一份“友情联络图”(点图看链接):


这个图让在科研评估机构 Science-Metrix工作的Olivier Beauchesne 想到可以利用他手中的数据,做出能反映全球范围内在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合频率的图来。如果有两个单位(两个城市)之间合作发表的论文,在地图上两点之间就有连线。连线密度越大,合作越多。下面是Oliver做出的“全球科研合作频率图”:





图中可以看到美国,日本,欧洲的科研合作都非常频繁。相比之下,中国的科学家们合作就不多。

昨天我写了一篇有关科研合作项目利益分配的博文,看的人不少,可是反应很淡(很少评论或推荐)。可见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生物医学领域,合作尤其重要。现在的科研项目(尤其是那些要“赶超世界”的)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不合作就势必存在大量重复,浪费。还有,临床标本需要很 长时间来收集,不合作就表示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者降低标本质量。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不合作都会给科研创新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

合作难,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去挣论文的第一作者,有好主意留着自己慢慢做。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需要合作越难合作。要知道,你能想出的好主意,别人也能想出来。而谁最先去做了,完成了,先找到了答案,谁才是最后的胜家。

“牛人”有资源(钱),可是一般科学家怕自己的“好主意”被掠夺,所以合作途径受阻。没有经费,再好的主意也白费。有经费,没有好思路和标本,做了也是浪费。而浪费了创新思路则是最大的浪费

国内的合作,很都是先建立私人感情,有了关系才有合作,谈合作也常常是在酒桌上。这样的合作首先照顾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成果最大化。

在美国,拿我们R10K项目来说,现有的合作伙伴有90%以上都是通过这个项目认识的,事先没有任何关系。而合作的基础就是相互依赖,共赢。同时要有透明的,预先设计好的合作关系

在后基因组时代,靠个人和小团队创新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合作才是硬道理。单干,你就会发现自己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被别人抢先发表的论文“扼杀”了。合作才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不合作,你需要和全世界去竞争,合作了,才有可能让全世界和你比。

我在前些天的一篇博客里面提到,合作“就要去有目的地编织一个价值体系,并让这个体系成为整个健康行业价值链中间的一个环节,而自己又能在这个体系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参与合作,自己就要努力找到自己的优势,加强自己的优势。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别人价值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被容纳到合作项目中去。

常常看到国内的所谓合作都是同行之间的“资源分享”,而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合作,合作方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隶属,更不是给予的关系。合作双方都有对方需要 而自己又没有的“绝活”。所以开创性的合作通常是跨领域,跨专业的。这样的合作关系也更牢固,因为不用去“防”对方,可以专心去做自己的事情。

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倾向,一讲中国在某个方面不好就会有两个方面的极端意见:一是辩解说没有什么不好;要么就是抱怨制度不好。其实,持这两种意见 的都是空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实在的。在改变别人以前,先看看自己是否有改进的余地,先把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做好了,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 去管别人了。

科研合作要从自己做起,不能怪环境,不能怪他人不识货。自己做得很优秀,才会有更优秀得人找上门来谈合作。如果少些怨气,少些院内院外,海龟土鳖之间的竞争,多些合作,多些和气,岂不更好?

相关 [国内 科学家 合作] 推荐:

国内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何其难?

- mikelong -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
有人利用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数据可以做出一份“友情联络图”(点图看链接):. 这个图让在科研评估机构 Science-Metrix工作的Olivier Beauchesne 想到可以利用他手中的数据,做出能反映全球范围内在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合频率的图来. 如果有两个单位(两个城市)之间合作发表的论文,在地图上两点之间就有连线.

科学家培育超级蜜蜂

- ashuai - Solidot
Visame 写道 "全球蜜蜂数量在过去5年内急剧减少,许多养蜂人称2010年是最糟糕的一年. 蜜蜂对人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全球超过90%的粮食作物由蜜蜂授粉. 为了拯救这一重要物种,科学家们正在培育一种能够抵抗寒冷,疾病,螨虫和杀虫剂的超级蜜蜂.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超级蜜蜂将在未来数年内为农作物授粉.

科学家让臭袜从此消失

- 在天 - Solidot
乔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技术(中文),可以让医疗用纱布、服装、口罩、卫生纸、尿布、内衣、运动服,甚至臭袜子永久无菌. 这是一种简单且便宜的抗菌技术,能长久维持有效性. Jason Locklin发明的抗菌处理方法能有效杀死一系列细菌、酵母菌以及霉菌. Locklin 表示,抗菌物质已针对多种在医疗照护设备中常见的病原体做过测试,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以及不动杆菌等.

科学家破解咖啡环效应

- Xuanjie - Solidot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咖啡渍变干后会变成环形. 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破解咖啡环效应之谜. 所谓咖啡环效应是指咖啡溅洒出的液体在蒸发后留下的环状物. 当咖啡渍逐渐变干,它的外围被“固定”在表面上,因此即使液体收缩半径不会改变. 随着液体因蒸发而越来越少,液滴的接触角也在向后退缩.

[书评]《演化》——科学家的种子

- Dylen - 科学松鼠会
一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动物学系学生在给卡尔.齐默(Carl Zimmer)的信中写道,“我大学时将您的《在水边》(At the Water's Edge)一口气读了两遍,后来我成了‘须鲸演化与起源’方向的研究生……您无疑有着强大的魔力,您能播下种子,收获科学家……”《在水边》是卡尔第一本讨论生命演化的书.

数据科学家炙手可热

- - 互联网分析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近期声称,21世纪最性感的工作是数据科学家. 这一美国商学院期刊表示,数据科学家集“数据黑客、分析师、沟通大师和受信任的顾问”于一身,并指出,这种技能的结合极为罕见. 这正是全球各地诸多企业的问题所在. 尽管公司经理深知大数据所能带来的效益,但他们难以找到拥有合适技能的人才.

科学家从真空中创造光

- 请叫我火矞弟 - Solidot
卡尔莫斯理工大学科学家成功从真空中创造光——物理学家40多年前预言了这一效应,科学家现在首次实际观测到. 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期刊上. 根据一则重要的量子力学原理,真空并不是没有任何东西. 事实上,真空充满了各种粒子,它们会连续不断的出现和消失. 它们会短暂的存在一会儿,然后突然不见. 由于存在的时间是如此短暂,因此它们被称为虚拟粒子.

防火墙是科学家的敌人

- - Solidot
在一个数据驱动的世界里,共享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复现的需要,科学家对数据共享尤为重视. 但在中国,你不能确信自己肯定能正常访问到数据或其他人能正常访问到你共享的数据. 在审查日益收紧的情况下,你不知道数据存放的网站是否会在某一天突然无法访问. 互联网本来是连通世界的伟大发明,但防火长城赋予了“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真正的含义,防火长城是科学的敌人,是中国科学家的敌人.

开发 mRNA 疫苗的科学家

- - 奇客的资讯,重要的东西
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mRNA 疫苗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将“ 开启疫苗学的新时代”. mRNA 疫苗历尽数十年研发才终于取得成功,在此过程中,有很多位科学家 做出了贡献,其中一位的经历能让人产生共鸣,因而赢得了媒体的青睐. 《纽约时报》 报道了出生于匈牙利、父亲是屠夫的科学家 Katalin Kariko 博士.

科学家:核桃是最健康的坚果

- Marc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来源Walnuts are the healthiest nut, say scientists. Walnuts are the healthiest of all the nuts and should be eaten more as part of a healthy diet, US scientists 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