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类 Kik 服务的阵营划分与战略目的
腾讯微信用户数量的持续攀升(新增通讯录云同步功能)以及本周中国移动和 360 宣告发布的两款产品——飞聊、口信,似乎暗示了国产类 Kik 服务的再度走热(不知道 Kik 的童鞋请先点此科普)。
恰逢今天有同事询问我对于国内近期这些打着“免费、省流量”旗号的产品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单独地挨个从厂商的“点”角度去揣测其为何要推出这么一款产品,不如从“面”上入手,通过分析其行业属性和团队背景,对它们进行阵营上的划分,从而剖析其战略目的。(就像之前我曾写过一篇《云存储领域的七雄争霸》,只是,今时今日的规模早已不仅仅是当年的七雄了。)
一、颠覆者/挑战者
在国外以 Kik 的横空出世为代表,在国内则是那些缺乏大公司背景支持的类 Kik 的 copycat 垂直小团队(这里包括了小米这样擅长玩概念的小创业团队和他们的米聊)。他们试图以全新的技术(跨平台+非短信渠道+手机联系人强关系+文字/图片/语聊)去撕裂现有的、以运营商为中心的手机点对点通讯网络,而铺设一张全新的、基于用户原本强关系的、绕过运营商的通讯网络。
这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一种迎合时代趋势、冲击旧有范式的创新。就像是 Google 重新定义了搜索引擎,iPhone 重新发明了手机,Kik 的创生也正是冲着成为短信的替代品而去的。这势必对旧有势力造成冲击。一旦成功,天翻地覆,若是失败,杀身成仁。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许多小团队明知有腾讯这样的通讯巨头存在,依旧选择淌进这样一趟即时通讯的浑水的原因之一。在夹缝中潜滋暗长,只可惜一哄而上让原先的蓝海成为了红海,乃至玩不起的小团队们的死海。
二、防御者
有进攻者就有防御者。与其被动地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颠覆者以迎合潮流的姿态将自身长久以来积累的优势一点一滴地夺走,不如主动采取措施控制局势。
因此,我认为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联系,都是对挑战者来势汹汹的一种诚惶诚恐的反映,一种“与其等你出这么个东西来颠覆我,不如我自己抢先做出一款来,但同时对我原先的业务有良好的兼容和互补”。
套用句老话,Kik 是块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回去占领。
三、巩固者/开拓者
原本已经存在领先优势,同时推出此类产品能够弥补当前产品线的缺失、加强自身优势的,在此我统称为巩固者。
腾讯的微信就是最好的例子。原本基于 QQ 账号的那一套 IM 系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而微信则维护的是另一套用户账号系统。既能跟 QQ 账号打通,又能够基于用户本地手机联系人建立全新的强关系通讯连接,并且还能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特性,植入诸如“发现附近范围内的好友”之类的 solomo 玩法,算是对原本 QQ 功能的一个极大的线下扩充,也是腾讯大力发展面向未来移动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棋子。
另一个较远的例子是大洋彼岸的 Facebook Messenger。基于 Web 的 Facebook 为用户提供了 stream 动态流和 wall 消息墙两项维护好友日常联系的工具,但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即时聊天甚至语音、视讯的需求。毕竟面对面的交流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直接和人情味的方式,哪怕只是通过摄像头麦克风,也比对着键盘敲击出的一长串字符串强。
相比 Google+ 大张旗鼓地把在线聊天当成杀手特性来卖,Facebook 只是轻描淡写地丢出 Messenger,就已经够让还处在用户培育期的 、前者郁闷了。想撼动我?小盆友,你那一套我这儿早有了。
结论
经过市场验证(也不管国外市场验证得来的结果符不符合中国国情),Kik 是块可开垦的新处女地,于是这会儿大家就都来玩儿呗。至于哪些人真打算玩儿出名堂,哪些人只是浅尝辄止,哪些人玩儿起来敢于豁出一切,哪些人只是为了赶时髦从投资人口袋里多圈点钱,我的个人看法是,用户仅仅需要一张这样的联系人网络而已,所以能笑傲着玩儿到最后的,只能是有实力有资源扩张成那张唯一囊括了最广大用户群体网络的厂商。优势富集,赢家通吃。在中国的互联网界,生态尤其如此。
附:一些文中没提到的其他国内类 Kik 产品:弹指聊天、个信、速聊、有你、Vimi。
您可能也喜欢: | ||||
Everbox 盛大网盘 - 又一款免费国产文件网络同步服务 (15GB、文件共享、在线音视频播放) (@iplaysoft) |
北京 KIK(中国)创业团队招募 (@tech2ipo) |
【业界新闻】国产同步工具数据银行(DBank)发布最新稳定版 V1.0.6.8 |
uushare – 国产轻量级免费优质网盘 |
后Dropbox时代,国产同步网盘产品推荐 |
无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