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梦想

标签: 工作 梦想 与自己对话 创业 刻录时光 | 发表时间:2011-03-07 08:47 | 作者:Dreamer danaodai
出处:http://www.zhuoqun.net

在两个年轻人在斯坦福实验室里创造 Yahoo! 的时候,互联网的创业就与传奇和梦想划上了等号,之后的 Google 和 Facebook 一次又一次地让所有人确信这一点。它们都诞生在不起眼的大学宿舍,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在这个创业渐成风气的年代,你总能看到国内很多初创互联网公司大叫“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有梦想”,它们在招聘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明应聘者一定要有“激情和梦想”。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知道别人怎么定义“梦想”这个词,我觉得“梦想”应该是一个很美好的东西。它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感动;它激发出你的全部热情,而不是贪婪;它发自内心、来自于自己的反思和独立判断,而不是别人的煽动和灌输。

以前我也常憧憬着去一家创业公司,那个时候我不满大公司的臃肿和低效,痛恨他们的官僚和笨重,觉得创业公司是梦想、激情、灵活和创新的化身,它一定没有那些大公司的毛病。我想象着那里的每一个员工都热爱自己的产品,每一个人都是产品的客服,都愿意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让产品趋于完美。后来因为一个机会,我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我看着它完全抄袭别人的产品,看着它的员工由几十人增加到一百多人,看着它空降大批高管,看着它为了吸引风投大量招聘不合格的人,看着它逐渐变得臃肿和官僚。除了招聘和开会的时候老板总会佯装激动地说起“梦想”之外,它和梦想再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它的工程师也只有在调试的时候才愿意使用自己的产品。

尽管这家公司后来顺利拿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风投,我还是没能说服自己在那里继续呆下去。以后它可能会成功上市挣很多很多钱,不过即使那样我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因为它完全没有那些“传说中的”创业公司应该有的美好品质。

从那以后,我开始反思创业这件事情,想要弄清楚国内有没有一家创业公司不是靠对金钱的渴求而是靠激情和梦想驱动,有没有一家创业公司像当年的 Google 那样不打算做传统型公司

然后,你猜得很对,结果让我非常失望。很多创业公司的目标就是疯狂获取利益然后成为有成千上万员工的大公司,所以它只希望你有发财升职的梦想,至于创新和社会责任感,对不起,那些只是手段而已,你想得太多了。

我所知道的互联网创业者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公司的管理层,这类人年龄已经30多岁,在这个行业算年龄比较大了。他们过去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某个大公司获得了不错的职位,但是看到之前共事过的张三李四都出来创业而且居然还有人成功了,便开始想要有“自己的事业”,然后正好看到一些东西刚刚起步又有不错的前景,于是就辞职出来自己创业,一般还会顺手带走一些亲信员工。另外一类就是荷尔蒙比较多的年轻人,他们刚刚毕业,有的是激情和青春,正好看到一些东西刚刚起步又有不错的前景,于是就和几个同学或者同事出来创业。至于什么东西“刚刚起步又有不错的前景”呢?很简单,多留意美国那边,看到那边什么东西火了直接照抄过来,然后做一些“本土化”的小改动。以前他们把这个叫做 C2C —— “Copy to China”, 后来觉得整个行业也都是这样了,不用再自卑——“中国人最擅长模仿,能抄出来也行呀!”,所以他们现在把这个叫做“微创新”。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一个反对商业的人,也不觉得赚钱有“铜臭味儿”。在这个商业社会中,依靠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赚钱不只是生存之必须,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只是如果单纯挣钱,应该不能和梦想扯上关系,创业是挣钱,在一家公司打工也是挣钱,为什么打工是“日复一日没有心跳地生活”,而创业就是伴随着激情和梦想呢?我并不鄙视想要上市和发财的人,但与这样的创业相比,“我长大了要做一个科学家”更配得上称之为梦想。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彩票站,这个彩票站和城镇各处可见的彩票站不一样,它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中奖率高那么一点儿。所以有很多人就组团分别向这个彩票站进发,他们斗志昂扬,激动得面红耳赤,恨不得让全世界都为他们欢呼,“看,我们要不畏艰难地去买彩票了!”。

这些愿意踏遍千山万水去买彩票的人,也不过只是一群买彩票的人。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们可以中奖,但我怀疑他们是否真正有梦想。他们或许可以称之为“淘金者”,但是绝对不配叫做“梦想家”。

本来渴望通过创业获取更多的金钱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也是一种很正当的手段,但是希望那些只为了上市和捞钱的创业公司不要总用“激情”煽动别人,拿“梦想”来美化自己。这对于公司来说只是一种策略和手段,但对于一些真正有梦想的人来说就是欺骗。你们并不需要真正有梦想的人,你们需要的是为了挣大钱什么事都愿意做的人,真正有梦想的人也不会认同你们的理念,所以何必浪费彼此的时间呢?而且很多人加入创业公司的时候都幻想自己是公司的“主人”,以后成功了可以得到很多,但事实上很多创业公司其实只属于最初的那几个创始人,所有后来加入的都会被当作“打工者”而不是“合作者”,你能不能得到他们许诺给你的东西全凭创始人的人品。你可曾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一将功成万骨骷”?

现在创业开始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行业领袖和业界名人都鼓励大家去创业,历数小公司的好处和大公司的缺陷,事实上他们举的迷人的例子基本都是国外的公司,国内那些小公司可能并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好,甚至比大公司还要差。很多大公司因为品牌和更大的利益还会有所忌惮,小公司就百无禁忌了,发垃圾邮件、到网上到处散播链接做SEO和滥用用户资料这样的事情很多小公司应该都做过。

另外,因为中国的环境特殊,出现了腾讯和百度这样的垄断巨头,按照很多人的说法,这“极大地扼杀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这样的巨头的确应该受到谴责和约束,但很多创业公司自己的产品不好用,背地里也没有少干了坏事,为什么指责腾讯和百度的时候就忽然变成了理想和创新的化身呢?毫无商业道德地把用户桌面当战场的3Q大战就不用说了,像互动百科这种和百度百科一样无视知识产权抄袭了很多别人内容的网站,现在居然也“满怀激情”地打着维护行业环境的旗号出来博取同情,真是恬不知耻。

你或许会说:“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是这样。” 是的,我并不想打击那些创业者,也没有在所有的创业公司都呆过。但是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在拼命比赛谁可以更快山寨出国外的产品,大部分人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大学生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找工作的时候只看哪里钱多有前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员工会对公司抄袭来的产品会有多少热爱,又有多少创业梦想经得起反思和推敲呢?本来创业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中国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够多了,我们不需要再有另外一家。

在互联网行业呆得越久,越发现这个行业的表里不一,看上去是个充满理想主义、承载着创新和自由的新兴行业,其实是披着光鲜外衣的传统行业,甚至很多地方还不如传统行业。很多创业公司都只想着山寨国外的产品,然后又暗暗祈祷百度腾讯不要山寨同样的东西,他们对自己做的东西缺乏真正的热情,看不到国外很多简单的 idea 下面更本质的东西,只幻想着以后公司规模可以达到多少人,什么时候可以上市。有人卖煎饼开小店也是创业,没有见他们自恋得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为什么同样只为了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就觉得自己是激动人心的呢?有些凭借一点儿机遇成功的公司,连创造第二个成功产品的能力都没有,就算每个月赚 1 个亿也不过是在糊口而已。这样的公司除了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之外,我看不到它任何存在的价值,它有什么资格谈论梦想呢?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经常看到一些书上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价格而不是价值,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欧美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整个社会都在向创新和价值转型”。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无数大学生都进入了社会,在获取信息方面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但我们依然看不到创新的井喷。与之相反,越来越多的尖端人才想要去做公务员,就连互联网这种本该充满活力的行业也还是在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用来自慰的“微创新”。

那些真正追求美好事物不甘平庸的梦想家们,那些不愿意忍受当前污浊空气想要颠覆传统的“反派角色”们,你们在哪里呢?

本文非常感谢银古猛犸阅读初稿并给出修改意见。

=========== 正文分割线 ===============

其实不用我多说,有两年互联网从业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互联网创业公司是怎么一回事,就算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也应该听过一些故事。他们已经看清了现实,选择创业一般都是为了快点儿挣钱,心里很清楚“梦想”什么的不过是外交辞令。但是,有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还是心怀梦想的,他们很容易被煽动,很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就脑子一热跟着创业去了。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会影响到你对社会的认识和对未来的看法,如果进了一家糟糕的创业公司,可能会让你对创业这件本来美好的事情形成错误的认识,以后绝对不会再选择去创业。而且在工作之前一个人很难有独处的机会,上课的时候有同学,下课了有室友,回家了有父母。工作之后你才真正开始独立,才有机会学习和自己相处,而只有经历过独处你才可以真正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与其一毕业就跟着一帮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瞎混,忙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不如先花一点时间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等确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再出来创业。那个时候你的梦想还在,也会更加坚定,就更有可能给这个乌烟瘴气的行业带来一点儿新鲜空气。

推荐一本书:《自由之路》,可试读部分章节。还有一篇文章:《大学一解》。在真正的大师面前,人生导师不值一哂。

最后,希望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相关日志

相关 [创业 梦想] 推荐:

创业与梦想

- danaodai - Dreamer's Blog
在两个年轻人在斯坦福实验室里创造 Yahoo. 的时候,互联网的创业就与传奇和梦想划上了等号,之后的 Google 和 Facebook 一次又一次地让所有人确信这一点. 它们都诞生在不起眼的大学宿舍,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所以在这个创业渐成风气的年代,你总能看到国内很多初创互联网公司大叫“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有梦想”,它们在招聘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明应聘者一定要有“激情和梦想”.

马化腾《创业者写给创业者的一封信》:小团队大梦想

- - 派代网 - 资讯
为给今天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 “2013腾讯合作伙伴大会”预热,腾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昨天在他的微博上发了一篇名为 《创业者写给创业者的一封信》的公开信. 在公开信中,马化腾着重强调 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造价值.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竞争生死时速,用创新的方式去突破,才具竞争力;用户价值,是互联网产品的立身之本;并对有梦想和行动力的创业者进行了定义—— 发现自己的兴趣、渴望、理想,专注地去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那个部分,就是有梦想有行动力的创业者,在哪都能创造和贡献自己的价值.

梦想

- SunnyOpen - 李承鹏
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暂时换个频道……正好“语路计划”让我对贾樟柯团队拍摄的关于青年人梦想的纪录片说些什么. 在一个梦想很难实现的地方,我却愿意说说梦想. ......>>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梦想书架

- phantom - 设计|生活|发现新鲜
看到这款书架,突然相当一句公益广告广告词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没有梦想的人,想必生活的也不会多姿多彩. 只有那些有梦想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怀揣梦想,无论是天马行空还是不切实际,但只要有梦,就不怕实现不了. 这款书架造型仿照卡通或动漫中的幻想泡泡,充满了乐趣,让人看了不禁就开始想入非非.

最初的梦想

- ixfx - 设计|生活|发现新鲜
这组名为《School Album》的摄影作品来自俄罗斯某摄影师,他为每位童鞋设计了两种背景. 一是写着学生名字及复杂公式学术讲解,另一个则是每每位童鞋心中的梦想. 看他们在梦想面前洋溢的笑容多灿烂,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 「设计,生活,发现新鲜」在新浪微博,更即时地获读更新,更直接地交流沟通. © 设计|生活|发现新鲜 | 原文链接 | 投稿 ! | 新浪微博 | 逛逛我们的在线商店.

飞翔的梦想

- shan - 设计|生活|发现新鲜
没事也用用大脑,别只注重外在美. 看看人家的创意,平面能打造出这么三维立体的感觉. 把老妈支开,把床单被罩通通使用上,wait,老妈走了,谁来拍照呢. 「设计,生活,发现新鲜」在新浪微博,更即时地获读更新,更直接地交流沟通. © 设计|生活|发现新鲜 | 原文链接 | 投稿 ! | 新浪微博 | 逛逛我们的在线商店.

我也有一个梦想

- Prisca - 乱象,印迹
许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第三次浪潮》,里面有一句话非常激励人:在第三次浪潮面前,知识已经取代了资本,变为生产力提升的最重要因素. 我读到这个观点,总觉得平添了无穷的力量,它比从小就耳熟能详的“知识就是力量”更加有说服力,更令人向往. 而且,我逐渐发现,知识与资本相比,其实是一种更独特,也更坦诚更健康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往往是独属于个人,或某个小团体的,固守起来,价值并不会贬低,知识却不是如此,知识的价值和增值,更多体现在交流与分享之中,“保守秘密“的做法,反而得不偿失.

Google的社会化梦想

- lszhao - 月光博客
  作为曾经的规则创立者,Google深刻了解创造并引领互联网新趋势的重要性,而社会化被广泛认为将会是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下一个新趋势,这一概念的革命性远远超过我们之前了解的博客、视频、LBS.尽管目前Facebook、Twitter已经足够红火,但个人并不认为他们就是社会化概念的终极体验,相反还存在着着巨大的空间能够去想象与探索.

梦想这件小事

- 李隆 - 有意思吧
感动这回事儿从来都是突发事件,来不及酝酿,犯不着铺垫,更不用卡着秒表捏着纸巾等泪点,应该像突然被人掐住了七寸,有一种无能为力猝不及防的酸疼. 扯着2010的尾巴看《老男孩》,前30分钟被两个油腻腻的大叔挠着胳肢窝,笑得满脸褶子跟大爷似地,后十分钟在俩人极不协调的歌舞中哭得像个孙子,满手鼻涕. 说它猥琐也好,粗劣也好,矫情也好,低级也好,电影的事儿我不懂,我只知道它轻而易举就击中了我的软肋.

你敢拖延梦想么?

- vie - 惜墨
拖延有两种,一种只是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此刻你本来要去写报告,但是朋友叫你出去玩,于是你理所当然的把它拖延到了明天. 这种拖延是显性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只是不同人的严重程度不同. 这种拖延在我看来是很容易治愈的,你只需要逐步培养自己立即去做的习惯,并且中途不要因为任何想法而间断自己的任务,直到它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