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每一个人都在捍卫以德治国
最近有条新闻很火,是讲入职刚三年的汕头李姓女医生,因不愿患者在她值夜班时去世,发微博称“请您等我下班再死,好不?”引发舆论狂潮。起先女医生不肯承认是自己发帖,几天后,终于顶不住压力向公众致歉,医院也决定罚她到洗衣房工作。院方表示,这是该院史上“最严厉的处罚”,这位年轻的女医生“已几无可能重新做回医生”。
这个女医生有没有错,当然有错。
她最大的错不是她内心阴暗了,而是把她内心的阴暗公示了。赶上我们国家医患之间矛盾重重的焦点时刻,结果群众们都抓狂了。
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场合发布了一条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微博,这就是她最大的错。
中国人经常讽刺上面天天讲“以德治国”,但是内心深处其实很认可“以德治国”,比方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个人要是心地不好,他怎么能做出像样的事情?”或者“这是个好人,他怎么可能做出这样下流的事情?”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两种价值观,也不存在两种高尚或卑劣的人性。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里面有句话很值得我们品味:“一种最广为流传的错误说法,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个人善良、残忍、聪明、愚蠢、精力充沛、冷漠、等等。然而人们不是这样的。人就像是一条河流,每条河都会这里窄一点,那里水流快一点,这里慢一点,那里宽一点,有时清,有时凉,有时浑,有时热。人也是如此。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人的所有特点,有时会呈现出这个特点,有时会呈现另外一个特点,人经常会变得不像自己,而同时他仍然是自己。”
今天你是个温柔善良的人,明天你可能是冷酷无情的人,这都是你,因为你是一个人,魔鬼和天使,从来都是一起折射到你的内心。无非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问题,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但也可以恰恰不如彼时彼刻。
要想让一个人变得正面积极,就得从承认并接受他的一切负面的情感,或者说是阴暗的念头。
我们不能指责一个孩子说要杀死抢走妈妈的爱的弟弟,我们也不能谩骂一个少年对他热爱的女孩子产生亵渎的念头,我们更不能嘲笑一个女孩子想彻底改变她的容貌,我们特别不能指责一个成年人在巨大利益面前产生据为己有的想法…因为,这些情感或者想法,无论是贪婪还是恐惧,无论是虚荣还是虚伪,无论是妒忌还是占有,每个人都有,都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发作。
不管一个人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阴暗,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去宽慰的。我们不能接受的,是他把他的情感变成不恰当的现实行为。
赞美也好,批评也好,都应该让一个人看到他的行为带来的真实后果,并指出改进的方向,而不是针对他的情感和人品。否则这样的批评和赞美就是让一个人的真实人格扭曲变形的开始。
当你内心阴暗的情感都能得到理解时,人会感到安慰,如果你能给他正确的方向,人会变得坚强,进而真正成为积极健康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在我们的国家,道德的一大负面作用就是让一个人不敢承认自己有阴暗的心理,一旦出现阴暗或者负面的心理,大家都习惯性的掩饰,好像说出来,全世界的人都会看你笑话,你立即变成了一个大坏蛋,成为一个低俗的人,一个让人鄙视的人,一个没有资格讲正确的话的人。
一个人好还是坏,不要看他想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假如言论只代表思想,不意味煽动的话),不是看他讲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比方说一个男人对自己妻子是否忠诚,不要看他是否口头表态,而是看他对他的妻子到底如何。
比方说网上看一个女孩子是否是腐女,不要看她文章是否露肉,而是要看生活中的她是否严肃。
在文明进步的社会不会有情感原罪,更不会有思想罪。实际上口头经常释放阴暗情感的人,在生活中遇到各种诱惑的时候,反而具有更大的定力。
看看新闻,多少做出出人意料的行为的孩子从小就是乖乖男乖乖女,看看世界,多少活得精彩自在的人生的达人打小就是放荡不羁的混混。
在我们每个人指责别人内心阴暗的时刻,我们并不具有道德制高点,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阴暗的时候。认识到这点,这个社会才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和谐,多一些相信好的制度胜过怀念旧的道德的常识。
PPT达人堂(逻辑·设计·演示·读书·闲扯) | |||
一个人看球 |
一个人,能又通又专吗?–答大家@秋叶语录 的问题 |
我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吗? |
一个让人郁闷的IT求学者 |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 |||
(@longquanzs) 完备的治国之道 |
(@toodaylab) 学会,学会一个人 |
(@36kr) Airbnb创始人“自产自销”,将一个人流浪数月 |
(@alibuybuy) 视频:每一个人的网瘾战争 |
无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