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标签: 柴静 | 发表时间:2011-01-01 16:20 | 作者:(author unknown) manabomb
出处:http://blotvip.t4/blogs/pigu6/

    在电视台、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人,身上有一种很奇特的东西,让你一眼就能挑出他来。比如说吧,一群记者参加某个活动,你马上就能认出,谁是电视台的;一群电视台的记者参加某个活动,你马上就能认出,谁是中央电视台的。
    而他们身上的那种奇特的东西,以不让人喜欢的居多。所以,说某个电视台的人“不像电视台的”,就等于间接肯定了他的人格是闪亮的,德艺是双馨的。而对于那些在电视台、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人来说,但凡有点儿追求的,就都以“去电视台化”为毕生追求。
    说了这么多绕口令,该引出一个人了。李仑老师,他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但是,这个人啊,慢条斯理而整天精研业务,两袖清风但饭局主动结账——一点都不像电视台的。
    说完李仑老师,该引出本文主角了。柴静。
    2006年,以王小峰王大娘为代表的一群人闲得蛋疼,鼓捣了一个DV剧《小强历险记》,拍得既没花时间也没花金钱。前期制作这么烂了,就想在后期造势上找补一下,王大娘要在年底搞一个盛大的首映典礼。看在他的小脸上,我同意了担任首映典礼的主持。然后,我把求援电话打给李仑老师,请他找个专业主持来助拳。李仑老师把柴静的电话给了我。
    在现场,我第一次见到了荧屏下的柴静。她对这件事一无所知,李仑一声召唤,就来了。与我联袂主持完,翩然而去,不留下一片云彩。
    后来在一些场合,我又与柴静不期而遇过几次,对她的称呼,慢慢由柴老师变成了柴姑娘。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又有某次饭局。开张后,大家彼此吆喝自己有闲的好朋友前来,柴姑娘翩然而至。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饭桌上的柴静。那次饭局大家谈得入港,喝得也很多。去卫生间共襄盛举的途中,当时恢复自由身不久的程益中老师对我掏了几句心窝子。歌词大意是,在这个冰冷的现实里,北京还是有让人取暖的场所的。
    这句话让我心中一暖。再回到饭桌上,大家便约定,在座的这个小团体,应该形成经常性、制度性的聚会。
    就这样,一吃就是几年。一群人,生生吃成了亲戚,吃成了亲人。
    柴静是这个团体中唯一的女性,而且是个美女。起初的几次饭局,还有人跟她开几句涉及男女的玩笑,再后来,就没人拿她当女人了。加布里埃尔·安南写玛琳·黛德丽:她既是这些男人的异性,也是他们的同性。
    有一次聊到了“女人味”这个话题。我想起一个字眼:烟视媚行,耿直地问柴姑娘你怎么就跟这个词如此绝缘呢?她抗议了一下,顿时让人绝望得直冒烟,媚也被气得不行。
    还有一次饭局,有两个声称从未喝醉过的家伙喝醉了,吐得满地都是,他俩却一人拼三张凳子酣然入睡。饭桌上的其他男人依然高谈阔论,饭桌旁的服务员早已嫌恶地躲到不知去向,我勉强睁着醉眼惺忪的眼睛,看到柴姑娘在清理现场。尽管关于那次饭局我大多失去了记忆,但她一会儿扫帚,一会儿拖把的形象却残留在脑海。


    接触一些艺能界人士,他们聊为什么把自己搞得那么讲究,必须豪华机舱五星级酒店出入让保镖架着什么的。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不这么做,对方就会看轻我,不拿俺们当回事儿。你就看吧,越是事儿逼的人越得到重视,越是随和的人越被很随意地对待。
    每听到这些话,我都不得不承认,艺能界就是个垃圾场,见对方好说话,自己就不说人话。这属于看人下菜碟,贱飕飕。而另一方面,看对方在看人下菜碟,自己就摆出一副给对方看的架势。同样属于没有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贱飕飕型。
    另一种与之截然不同的贱法是:不管你怎么着,我有自己的准则和原则,你的轻视或重视,老子根本不在乎。这种自己掌握主动的飕飕贱型,满世界也找不出几个来。
    柴姑娘是。
    《读库》上曾经有两次刊载芦苇老师的长篇访谈《电影编剧的秘密》,柴姑娘看得激赏不已。有一次饭局我说起来,听说芦苇老师患病,便叹息了一下。柴姑娘说,咱们去探望他一下吧。
    我吃惊地看看她。芦苇老师在西安呢。
    遇到值得尊敬的人,就主动犯个贱。柴姑娘经常干这样的事儿。而另一方面,对红地毯下盖着的都是垃圾、红地毯上走着的更是垃圾的名利场,她做得更干脆:老子根本就不跟你玩儿。大家见到她出现的场合,多是罗永浩发布奋斗、与周云蓬聊聊诗与歌、《读库》一年一度的读者现场会什么的。于是当有人在网上发布消息说柴静接受贿赂被双规的消息,居然有一多半人表示不相信。这样的民心向背,即使人格闪亮如张老六者,都做不来。


    前两天见到王大娘。他刚采访了马未都老师,转述马老师对现在那些大导演的批评:戏内功夫戏外补,可这帮人,有他妈几个还能认认真真看本书呢?难怪拍出的片子烂。没错。我击节赞赏马老师的话,应该聘请他担任形象大使,说服中国人,特别是那些生产精神产品的精神病,多看两本书。
    在电视台工作的人,如何“去电视台化”?无他,惟看书耳。
    柴姑娘是。
    她是真正读得进去书的,细部与大节,被她一一领略,极精微而至广大。就连享受阅读本身,心如琴弦与倾盖如故,大雨泼墨或细雨梦回,也有极真切的体验。饭桌上不涉男女,是因为她总是说起自己正在读的书,让一干喜欢掉书袋卖弄学问的老男人颇有压力。字里行间的一缕文脉,被她女性的敏感捕捉到,而别人并未感知。而她将自己化在其中的那份投入,更令其他所谓的读书人汗颜。
    有一次我喝多了,忍不住抒发感情:转过一条肮脏的小路或突然出现的山顶,你的童年就显示在眼前。柴姑娘马上接道:你一度赤脚玩耍过的田野,亲切的树木,你用以品评其他景色的美景。
    没错,马尔科姆·考利,《流放者归来》。
    但当她脱口而出的时候,却只有很少的人能接续得上了。没办法,谁让她正处在积极阅读疯狂吸收的黄金年龄。
    前些天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小老师吃饭,他也是饭局常委之一。他说,柴姑娘刚跟他打听《歌德谈话录》的哪个译本好。他就挑出好的译本给她快递了去。
    又过些天见到柴姑娘,她果然便聊起了《歌德谈话录》。我只能假装自己记忆衰退的样子,支支吾吾地应和。


    在《读库》五周年的读者现场会上,柴姑娘最后用以赛亚·伯林的一番话做结束语。歌词大意是,学哲学有什么用?什么用都没有,但能帮你分辨,那个跟你说话的人是不是在胡说八道。
    读书有什么用?同样什么用都没有。
    如果一定让我说出其好处,那就是,读书能让一个人变得更丰富,更有力,更理性,更沉潜,而不是相反。
    偏偏有些人就是在相反的路上狂奔下去,曾经积累的学识成为他的识觉障:指出别人的毛病一挑一个准儿,自己指手划脚一番对方就必须照方抓药。还有根深蒂固的“根治情结”:如何从根本上治理这个国家拯救这个人类,他以为自己一直在探寻并肯定能找到根治方案,然后全世界都听他的就行了;看别人做事有些毛病露点破绽就抓住不放,仿佛所有人都欠他的。
    一个人读几本书,如果能够让自己谦卑下来,知道这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从来不存在什么完美;不完美也不用为难自己,不怨天尤人,也不当事儿妈与事儿奶奶;做不到完美,并不是不去做的理由。就够了。
    柴姑娘是。
    这几年间,大家目睹了她突飞猛进的成长,这种成长正是基于她的不足,以及一点一点的进步和变化,进而沉下来,对自己也有了耐心。
    网络上聚合了诸多极易兴奋起来的傻蛋。我曾见柴姑娘的博客里有人跟贴,请她关注一桩热点事件。这条留言可能被挤到第二页看不到了,这兄弟马上跟贴:柴静删帖,这个猪!然后他又看到了,于是跟贴:哦,她没有删,看漏了,不是猪。
    好笑吗?进步和变化,也许就蕴涵在其中。如果他下次能不点火就着的话。


    十二级大风刮翻T3航站楼的那天,我约李仑老师和柴姑娘吃饭,相当于年前给首长送点儿年货的意思。
    饭桌上,宾主三人动情地回忆了我们的初相识。真不能假设,这些年,如果没有这个小团体,我们彼此的人生啊,简直——亘古如漫漫长夜。
    说这些话的时候,李仑老师又悄悄去前台把账结了。
    我认为,在各类媒体中,电视台是最刻骨凉薄的。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说毁掉一个节目就毁掉一个节目,没有人心疼你多少年的心血,没有人心疼你的栏目,也没有人心疼你这个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是在沾电视台的光,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莫不是他的恩赐。
    而事实是,是这些人成就了这家电视台,也在成就着自己。
    柴姑娘说起自己的业务。她喜欢看其他国家同行的表现,从克朗凯特到拉里·金,同一件事、同一个人面对面,对方又是如何做的,进而警醒自己。
    因为有不足,所以有提升的空间,所以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这就是积极的一面。当然那些有根治情结的人是看不到的,他们只需不停地指出别人做得有多么不好就够了。
    电视台主播,似乎是个吃青春饭的行当,但它更应该是越老越值钱。我与柴姑娘开玩笑说,你就扛吧,有重大新闻你就出现,做着做着,你一出现,就意味着出大事了。等你退休之后,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但突然有一天,你满头白发,坐在轮椅上,人们把你推了出来。
    你准备播报,整个世界都为之屏息。

 

今天是柴静老师的生日,向她献上生日祝福,也祝福大家,每天每年进步一点点。

相关 [柴静] 推荐:

柴静

- manabomb - 读库情报站
    在电视台、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人,身上有一种很奇特的东西,让你一眼就能挑出他来. 比如说吧,一群记者参加某个活动,你马上就能认出,谁是电视台的;一群电视台的记者参加某个活动,你马上就能认出,谁是中央电视台的.     而他们身上的那种奇特的东西,以不让人喜欢的居多. 所以,说某个电视台的人“不像电视台的”,就等于间接肯定了他的人格是闪亮的,德艺是双馨的.

柴静:给老李的信

- Yamor - 左岸读书_blog
现在能听到青少年心底的声音是很难的,而能听懂他们心底真正声音的大人就更少了. 我发现阅读左岸的朋友中,有一部分是学生,你们带着问题而来,也不 知道能不能找到一些答案. 我知道,除非拥有真正独立思考再加上专业精神的人或许可以解答一些问题,可我不是,但柴静是. 今天,给大家推荐她的这篇文章,送给我们努力奋斗的学生们.

柴静:世间有情人

- ixfx - 佳人
在贵州毕节,柴静访问一个卖羊肉串的新疆小贩阿里木,一个四处流浪,在最贫困的地方才落下脚来的人,被人打,被城管追得“鸡飞狗跳”,吃馒头,和“背篼”一起住煤棚,卖一串肉串,挣不到三毛钱,十几年,卖三十万羊肉串的钱,在贵州的学校里设立了一个给贫困学生的奖学金. 他很像契诃夫小说里的人物,辛酸又诙谐,狡黠里头透着纯洁,什么也剥夺不掉他的欢乐.

一个老男人写CCTV记者柴静的文章-越是事儿逼的人越得到重视,越是随和的人越被很随意地对待

- zhiyong - 天朝娱乐 | 每天开心一下!
感谢 孩纸伤不起 投递给天朝娱乐. 在电视台、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人,身上有一种很奇特的东西,让你一眼就能挑出他来. 比如说吧,一群记者参加某个活动,你马上就能认出,谁是电视台的;一群电视台的记者参加某个活动,你马上就能认出,谁是中央电视台的. 而他们身上的那种奇特的东西,以不让人喜欢的居多. 所以,说某个电视台的人“不像电视台的”,就等于间接肯定了他的人格是闪亮的,德艺是双馨的.

我的母亲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湖南卫视的张丹丹,要求我向她学习,我也喜欢她主持时的冷静和沉稳。我母亲还说,柴静已经全面超越你了。我说,妈,您放心,我会改行的,让他们和我没法儿比。

- 跨栏高手 - 崔永元的微博
我的母亲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湖南卫视的张丹丹,要求我向她学习,我也喜欢她主持时的冷静和沉稳. 我母亲还说,柴静已经全面超越你了. 我说,妈,您放心,我会改行的,让他们和我没法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