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第一顆 Mac 專用外接硬碟、跨 Windows 平台注意事項
Hitachi、Seagate和WD,這幾家硬碟機大廠推出Mac專用外接硬碟產品不算什麼,國外還有許多品牌專攻Mac市場,選擇性說來並不算少。但是最近2年以來,果粉選擇產品時經常遇到的問題,通常是傳輸介面老舊、龜速,無法滿足使用爽度,品牌與款式數量反倒是其次。
Thunderbolt電火球正牛
如大家所知,FireWire(IEEE 1394)已經失去舞台,即便Mac還配備該傳輸介面,支援的周邊裝置數量已經大不如從前。再加上資料傳輸頻寬最多不過800Mbps(理論極速100MB/s),對比近年來的硬碟傳輸效率已經能輕鬆達到130MB/s以上,FireWire頻寬對單顆硬碟的外接儲存裝置尚屬堪用,如果是多顆硬碟搭配RAID組合的儲存系統,就無法發揮出速度。
資料傳輸速度卡卡當然煞風景,好在 Thunderbolt 的出現,成為Mac採用USB 3.0之前最好的解決方案。不過唯一麻煩是,這些產品價格高且台灣大多沒有賣,就算錢對你來說不成問題,選擇性與海外購入的保固問題,出手前難免會猶豫。
除了先前報導過,Promise Pegasus R4 這樣的外接磁碟陣列系統外,Hitachi旗下品牌 G-Technology ,也在日前發表新版本G-RAID外接儲存裝置,預計在2012年第1季上市。G-RAID同樣配備Thunderbolt傳輸介面設計,以2顆最高達4TB容量的硬碟,搭配RAID 0組合出大容量高速外接儲存。由於架構單純、可裝載硬碟數量少,價格相對會比Pegasus R4之類外接磁碟陣列系統便宜些,比較容易入手。
▲G-Technology G-RAID採用Thunderbolt傳輸介面,預計明年初上市。
龜速USB 2.0加減用
前述類型產品,特別是Thunderbolt介面的機種,大都是採用3.5吋硬碟。由於體積大又重,平常當然不可能扛出門,難免還是需要一組2.5吋產品解決方案。事實上,雖然Seagate祭出GoFlex for Mac系列多時,卻不見得能在台灣通路找到。好在WD最近發表My Passport Studio和My Passport for Mac,2款標榜針對Mac族群設計的2.5吋機種,應該會是未來較容易取得的產品之一。
但標榜Mac相容與否真的重要嗎?說穿了其實是還好,裡頭塞的東西和Windows版本沒兩樣,只不過出廠預設隔式化不同,並且拿FireWire 800介面為賣點而已。如果傳輸介面對你來說不是很重要,選擇外接硬碟時,是否標榜相容Mac就無所謂了。
Mac OS和Windows之類作業系統,預設檔案系統格式不同,Mac OS近期主要採用HFS+格式,NTFS則是Windows最近幾年的強打,但是都向下支援FAT等舊格式檔案系統。在外接硬碟部分,可以選擇使用FAT32或exFAT檔案系統格式,這樣就能無接縫優遊在Mac和Windows之間。一般來說,FAT32格式有分割區32GB、單1檔案4GB的限制,建議使用exFAT才不會產生麻煩(Windows XP及其以上才有支援)。
如果堅持要採用NTFS,那麼Snow Leopard、Lion,透過自由軟體或Tuxera這類付費軟體,甚至是手工技法調整,也能取得NTFS格式化磁碟「寫入」支援能力。
▲某程度上來說,標榜支援Mac的外接硬碟,外觀設計也是賣點之一吧!
▲Mac OS和Windows都內建支援exFAT檔案系統格式,是外接硬碟跨平台使用的首選。
▲Seagate計劃推出Thunderbolt傳輸介面模組,適用於GoFlex產品線3.5吋與2.5機種,是單硬碟外接硬碟裡最值得期待的產品之一。
延伸閱讀:
完全看懂 Intel 新介面:10Gbps 超高速 Thunderbolt
Promise Pegasus R4 磁碟陣列, Thunderbolt 傳輸效能實測
浪漫超跑, Asus Lamborghini USB 3.0 外接硬碟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