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1)

标签: 媒体 影像观察 spd 乔布斯 时代 | 发表时间:2011-10-20 08:17 | 作者:任悦 Derek
出处:http://1416.me

时代周刊出刊前的编辑部会议,艺术总监 D.W. Pine(左起第二人)主编Rick Stengel(中间位置)

看到美国传媒设计师协会(SPD)的博客文章《美国周刊类媒体如何报道乔布斯》(How the Newsweeklies Covered (and Designed) the Death of Steve Jobs)忍不住想编译一下。

这篇文章讲述了“Time”,“Bloomberg Businessweek”“Newsweek”这三本周刊得到乔布斯去世的消息后,在截稿期临近的时候撤稿,重新选择封面,设计内页版面的故事。

我对这篇文章的兴趣在于两点,一方面,对于正在兴起和发展的中国周刊类媒体来说,它们都是具体且鲜活的案例;另一方面,按照“线性操作流程”工作,严格遵守“刚性出版时间”是一种旧媒体时代的工作方式,它们在被新媒体继承和改良,正在变成过去时,因而,这些口述也同时是一份来自传统媒体的档案。

故事一,来自时代周刊

讲述者:时代周刊艺术总监 D.W. Pine


这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一切准备就绪。晚上七点钟,我们已经完成了印刷版版面的编排,而ipad版本也完成了一半。

但一个小时之后,照平常我就应该回家了,我从我们的总编那里听到消息乔布斯去世了。经过一番邮件确认,我们要改变封面,并且内页也要替换八个页码。此时,距离出刊期只有两个小时了。

我跑回办公室,在9点钟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此时,主编决定,我们要停止印刷,重新开始,做一个21页的特别报道,同时还要出纪念特刊——这些都仍然要在周五上报摊。我们有四十五分钟来完成封面——选择了一张1984年由摄影师Norman Seeff拍摄的乔布斯蜷腿坐在苹果电脑旁边的照片。这张照片我们刚刚在一天之前拿到独家的发布权。

对于内页,我们则从头开始。我们的图片总监Kira Pollack和副总监Paul Moakley开始从上百张照片中选择,与此同时,艺术设计Victor Williams,艺术和摄影的协调人(art/photo coordinator)Skye Gurney以及我本人,我们三个开始准备设计版面。

我们得知乔布斯去世的消息是来自前时代周刊的总编,同时也是乔布斯传记的作者Walter Isaacson,我们邀请他撰写一篇文章,他在一个小时后发来一篇1800字的文章,这成为我们报道的主文。我们还特别刊登了一组时代摄影师Diana Walker的图片故事,其中包括一些乔布斯和妻子的温情瞬间,以及一张难得一见的乔布斯家里的办公室的照片。我们的记者Feifei Sun则电话采访Diana,请她谈拍摄乔布斯的经历,让这组照片更有人情味和深度。
当印厂接到我们的最终版面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了。再之后的早晨,杂志就会到达我办公室的门口,这本杂志,我已经看着它成长18年,这也是我在苹果电脑上工作的时间,它让我想到,如果没有乔布斯,我们的生活,我们这个媒体产业,该会有多么的不同。

相关 [编辑 故事] 推荐:

编辑部的故事(2)

- Derek - 1416 教室
故事(二)来自Bloomberg Businessweek. 讲述者:创意总监Richard Turley. 杂志得到乔布斯去世的消息是在晚上七点半,而大约二十分钟之前,这一期杂志已经截稿了. 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已经送去印厂制作. 我们的主编正在放假,但幸好还在城里,大家一直在保持联系. 乔布斯的消息出来后,他立刻赶回来,我们召开了紧急会议.

编辑部的故事(1)

- Derek - 1416 教室
时代周刊出刊前的编辑部会议,艺术总监 D.W. Pine(左起第二人)主编Rick Stengel(中间位置). 看到美国传媒设计师协会(SPD)的博客文章《美国周刊类媒体如何报道乔布斯》(How the Newsweeklies Covered (and Designed) the Death of Steve Jobs)忍不住想编译一下.

编辑部故事:《软件报》停刊一周年随笔

- 汪岩 - cnBeta.COM
2011年9月27日,很普通的一天,连绵的“华西秋雨”如期而至,天空阴沉得吓人,牛毛一样的细雨 在城市的空中飘散. 心情也犹如这阴沉的天空一般十分不好,或许是因为上课的路上居然将装满教学资料的U盘丢失. 但我知道,最主要还是因为我想起了一年前的 今天,停刊的《软件报》…….

从编辑到PM

- 小鱼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春节前收到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一位网站频道编辑,向我咨询转型PM的可行性. 他问道:“你觉得做媒体和做产品,以前一样么. 话题很有趣,我也乐意就此写点什么. 遗憾的是,编辑转产品的成功概率却是不高的,就我的经验来看,存在四个障碍. 媒体工作需要捕捉阅读的共性,即“大家都爱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忽视用户的个性化特征.

贪的故事

- Andre - 白板报
跟公务员一起吃饭有三个永恒的话题:房,车,贪. 他们谈起房和车固然兴奋,但只有谈起身边哪个小官又落马时才会眉飞色舞. 我发现,他们喜欢谈的话题不是大贪大腐,那个自有全国媒体去关注,而是“三小”案件. 所谓“三小”是指“小工程、小项目、小干部”. 因为小,往往不会被马上双规,这为小干部赢得了时间,他们会对纪检部门说,“我现在想不起来了,等回家好好梳理梳理.

Scrum的故事

- Philip - 《程序员》杂志官网
2001年2月,17位敏捷先驱齐聚犹他雪鸟度假村,起草《敏捷宣言》的时候,Scrum只是众多方法中不太起眼的一个. 十年之后,Scrum却成为最流行的敏捷方法,几乎成为敏捷的代名词. 本文来介绍下Scrum的两位创始人——Jeff Sutherland与Ken Schwaber. 大家可能不会想到,Jeff Sutherland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还曾于1967年获得了“壮志凌云”称号,完成过100次飞越北部越南的作战任务.

罗勒的故事

- Liao Yun - Day Green
文 by 马姑娘  \  图 来自网络搜集. 认识罗勒是好多年前,我刚刚开始喜欢香草的时候,但是第一次体会到罗勒的神奇是在几个月前的泰国. 和几个同事找到一家泰国菜店,对着菜单乱指一通,点了一盘sea food with basil. 当时没觉得怎么样,没想到几个小时以后同事像喝了酒一样变得异常聒噪,在回国的飞机上一直不停做幼稚的自问自答,几个小时嘴巴没有停过.

屁眼的故事

- 迦叶 - 无聊哦
当人体最初形成的时候,所有的器官都想当头儿. 大脑说:应该我当头儿,因为我掌管着全身的各种神经反应和功能. 手说:我们应该当头儿,因为我们做所有的活儿来挣钱. 脚说:我们应该当头儿,我们载着身体和大脑走遍天涯海角. 心脏、肺、眼睛等器官纷纷发言要求当头儿. 最后,屁眼站出来表示他也想当头儿. 大家对他的要求嘲笑不止,屁眼怎么能当头儿呢?.

别针的故事

- 扬 - 玩意儿
这里的主人公是别针,摄影师以微距拍摄来诠释它的悲欢离合,被人控制着情绪. 本文原始链接:http://www.cngadget.cn/the-story-of-p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