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访谈特别版-独家专访《乔布斯传》中文版译者魏群:“现在发生的就是最好的”
10月24日,乔布斯官方传记全球同步上市。中文版也立即热卖,一时洛阳纸贵。大家都在好奇中文版的译者究竟是谁?
通过朋友蒋璐阳小姐的微博,我联系到了中文版四位译者之一的魏群。在她前往西单参加《乔布斯传》发布会的路上,和她私信联系了采访事宜。晚上把采访问题发给她,她很快就回复了。并相约在今天早上电话进一步采访沟通。
电话那头的声音平静、沉着,非常有涵养。通过阅读她的译后记,我们知道她是四位译者中年龄最大的,也是最符合“中国三明治”状态的一位译者。我们非常有兴趣了解她作为一位“中国三明治”,在做这件举世瞩目的项目前后的心态和生活状态。
魏群今年36岁,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完了本科和硕士,又做了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师,2002年,她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某投资银行工作,那时她刚27岁.
9年后,她在工作“一切顺利”时依然无法抑制寻找本我的渴望,并最终跟公司申请了半年假期,以求能更加安静地做一些思考。刚刚做出这一决定,乔布斯传的翻译项目就出现了
得到通知说自己获选为乔布斯官方传记中文版译者的时候,魏群还在普吉岛度假。那时正是今年8月底。之前的7月份,她在新浪微博上看到招募乔布斯传记的中文译者,没有想太多就应聘了。从普吉岛回来,9月1日,她就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
600页的传记,由中信出版社和译言网组织了4个译者在30天内翻译成50万字的中文书。在这过程中,译者并不相互认识和沟通,由出版社和译言统筹审校。魏群翻译了其中的140页。传记正式上市这天,她参加了在西单的新书发布会,媒体追着访问,朋友们都很激动。她反而觉得自己很平静。她也在网上看到了对译本的一些讨论和质疑,特别是对乔布斯给他妻子写的结婚20周年情书的翻译的讨论,她也觉得非常平静。觉得自己或许在半年前就会比较在意,而现在更享受每天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平静心态。
翻译乔布斯官方传记并没有立即为她指明下一部的方向,在明年2月,她的半年假期到来之前,她还有很多选择,还有很多平静的日子去追寻内心。像她说,在30多岁的时候,“能翻译乔布斯传无疑是一次极度喜悦的经历”。而对Follow your heart的追寻还将继续。
Q:您是如何决定从投资银行出来,决心做一些其他不同的事的?
A:严格地讲,我现在还没有从投资银行出来。当时跟公司提出这个想法时,公司建议我先休假半年慎重考虑一下。很感谢公司对我的理解,由于公司相关政策,我不便公开披露公司名称。
至于说如何决心做其他事情⋯⋯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人生规划”的范例,正相反我当时非常迷茫,对于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完全没有线索,只是强烈地感觉不能沿着原来的轨迹再走下去,像是一种生命的原始呼唤。当这种感觉强烈到一定程度,我也别无选择,只能先把不想做的放下。当时的想法是,先用一段时间把自己身上的标签一个个去除,看到真正的自己,再想未来。
Q: 您是如何决定申请乔布斯传记的翻译工作?
A:决定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在微博上看到东西网为乔布斯传招募翻译,直觉想做,就报名了。
Q: 翻译一共进行了多久,团队之间是怎样协作的?您翻的是哪部分,多少万字?
A: 我做翻译初稿的时间大概20天左右。从最终版本的章节看,我翻的是20-24、36、39-41这些章节,是出版社根据各个译者的特点进行的分工。我们做完一章返还一章,出版社有几十人做编辑审校。翻译作者之间并不直接认识,直到图书上市前几天我们才从微博上看到了其他的名字被@在一起,才互相打了个招呼。
Q: 您对这种团队协作并高度集中的模式怎么看?
A: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这样的模式。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更喜欢一个人去翻译。所以也想到要退出。但随着翻译的过程,我逐渐认识到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一个人能翻完的。这也是现代出版业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找任何一个人来做翻译,都不一定能适合乔布斯一生的每一个阶段。传记和小说很不一样,人的每个阶段起伏变化很大。像描写乔布斯这个人的章节和描写苹果产品的章节,风格就很不同。这本书的好处是作者的功力非常深厚,他让大家看到的是乔布斯的风格,而不是他自己的风格。我想一个译者也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力而去使用太多辞藻改变乔布斯简单的风格。比如书的原文中,很多形容好的事情的地方,都是用一个great,我想作者肯定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词汇,但他为了保留乔布斯的特点,还是坚持用great。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扰,毕竟我们在中文不能只用一个词。
Q: 这两天网上开始就书中乔布斯给妻子结婚20周年情书的翻译进行了热烈讨论,很多网友也贴出了自己翻译的版本,包括文言文版等。这封信是你翻译的吗?
A:刚好是的。坦率的讲,我对自己这封信的翻译也不够满意。对这本书我翻译的部分总体上也不完全满意。但就这封信而言,很多读者可能只是看到它是一封情书,而没有进入整本书的氛围,以及对乔布斯整个人的理解,所以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我自己觉得,即使以后我有机会来对这封情书做翻译上的修正,可能最终我也不会改动很多。我现在这个年龄,慢慢能体会乔布斯那种不用华丽辞藻,不激情澎湃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心境。不过,翻译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来做尝试,所以大家在网上的翻译、探讨也很好。
Q: 如何在短时间内保证不同译者风格的统一以及信达雅的问题?
A:我想在开始几轮试译筛选译者时,出版社就已经考虑到了风格问题。翻译过程中有一些统一标准和原则可以遵循。翻译后的审校也是个协调的过程。信达雅全部实现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我在翻译后记里所说,这样一位作者给这样一个人物写的一生的传记,要译者用自己全部的人生体验去诠释,以我的阅历,只能先确保“信”,尽量追求“达”,“雅”也许我十年后才做得到。我曾经很为此感到遗憾。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现在发生的就是最好的,这是我们在此刻能做到的最好,而且这次出版并不是翻译工作的结束,这仅仅是个开始。这部传记是传世之作,有生之年我们都还有机会去完善它。
Q.:翻译过程中是怎么保密的?翻译过程有什么有趣的细节吗?
A:我作为译者是签过保密协议的。
有趣的细节⋯⋯我首先想到的是,乔布斯是极度的完美主义者,例如他如果选不到自己认为完美的家具,就宁愿让房子空着。为了买一个洗衣机,乔布斯全家讨论两个星期,从各个角度比较美国的洗衣机和欧洲的洗衣机,这种偏执是乔布斯的一大特点,我翻译完这一段,特别得意地转身跟我先生说:“你看,天才都是这样的,不要以为只有我这么讨厌⋯⋯”
Q: 翻译的时候,您是全职翻译吗?觉得做这个工作和自己做投行的工作有什么不同,自己更喜欢哪个?
A: 翻译开始的时候,恰好我已经开始休假,所以是全职翻译。这和我原来的工作实在是没有可比性。我并不是认为翻译工作in general比原来的工作有意思,只是case by case地讲,能翻译乔布斯传无疑是一次极度喜悦的经历。
Q: 乔布斯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您的第一反应是?
A: 我记得我的第一反应是没有反应。该做什么做什么。过了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把翻译稿都打开,从头修改,一边改一边眼泪就流下来了,然后断断续续地流了一整天,心里的悲伤才宣泄出来,接受了他真的走了这个现实。刚才看到有人转了我10月6日写的一条微博,我觉得可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悲伤从心底一点一点浮起,越来越浓。安慰说,在我有生之年,见到世间有一个乔布斯,已经非常幸运。如果是以前,会更伤感地想:他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没有真正为他做过什么。现在,庆幸可以真的为他做点什么,遗憾他没能等着看到,但是相信他一直都在。”
Q: 有没有注意到乔布斯在您这个年纪时在做些什么事,有没有给您自己启发?您最欣赏乔布斯哪方面?
A:乔布斯人生的很多阶段都会对我有启发。有趣的是,他30-40岁也是比较困顿的阶段。几乎就是30岁被逐出苹果,40岁演绎王者归来。中间这十年可谓历经磨难。我最欣赏他的方面,之一吧,就是胜也好败也好,无论在巅峰还是在低谷,他从不放弃对本心的探索,follow your heart.
Q: 通过这次翻译,您是否找到了事业的新方向,会继续从事投行业,还是会做一些新的尝试?
A: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次的翻译只是一次机缘巧合,似乎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但现在说找到了新方向还为时过早。投行业应该不再是我的方向。我愿意做新的尝试,但是并不急于刻意地寻找。我相信当我安静下来,一层层剥掉自己的壳,就会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本心,新的方向也会水到渠成地出现。
Q:如果有新的翻译项目,您有兴趣接吗?
A:有好的项目我还会考虑接的。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探寻人的内心的,不管是什么题材的作品。另一种是类似《高盛帝国》这类金融历史性的书籍,这和我的专业比较相关。
Q: 从您身上,你是否体会到“中国三明治”式的压力,比如事业、家庭等等的夹心状态,您是如何思考和应对的?
A:我还不敢肯定。我想我体会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是来自内心的探求生命意义的渴望带来的焦虑。我有一个2岁4个月的女儿,不过我不像其他妈妈一样喜欢全身心投入去照顾孩子。我想她来到我的生活中,慢慢的自然会学会和我相处的方式。可能她从我这里得到的日常关爱会少一些,但我希望她能得到的是长久的精神成长的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