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陵十三钗》:由心地简评几句
首先撇开张艺谋电影的因素,我觉得《金陵十三钗》称得上是国内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里面的优秀分子。比起当代国内商业大片的制作和卖点,我觉得《金陵十三钗》略微有点铅华洗尽的难得,尽管它依旧有着煽情的刻意和“好莱坞”式的叙述,但总体还好,至少没有那种把电影抬得高高最终又重重摔下来的那种不爽——也许这评价标准有点低,但事实就是电影还是“很好看”的。
金陵,肩负着历史的题材、国人的屈辱这样的潜台词。电影在刻画被强奸了的南京,相当到位,不停逃亡的难民,残垣烂瓦的建筑,烽烟尘土的弥漫,城市的恐慌和绝望都被到位地表现出来。街头两军对战的场面朴质写实,白描式的拍摄手法让我第一时间想起了《南京!南京!》,彼此的表现手法非常相似,在还没疲劳的审美观下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
十三钗,曾经是不三不四、抬不起头的青楼女子,却在这段历史上书写了情义并重、恪守尊严的一幕。电影对这群逃难到教堂的青楼女子的群戏表现,让我异常深刻。比如她们在教堂门外叫嚣吵嚷那一刻,尽显死城中奇葩的艳丽;她们硬闯教堂,花枝招展地飞吻摆手,足以傲视这片神圣的土地;她们为死去的人们痛心,为寻找琴弦丧命,这群风尘女子的胭脂浓味逐渐被滤去;她们决定替代学生出场唱歌,穿起沉厚的棉袄衣服,正如披上了战士的盔甲般英姿飒爽;她们合唱《秦淮景》一幕,歌声动听,姿态婀娜,虽然身处险境,虽然衣非艳丽,但唱得自若、唱得齐心,生命和尊严在奏起了交响乐,那反而是最美的瞬间。
电影的故事动情,叙述流畅,但最不足的地方就是详略轻重处理不够理想。比如在教堂里面青楼女子和学生们的相处互动体现非常少,她们之间的歧视、冷战、摩擦、转变等等都几乎被忽视了,导致情节的推动底气不足,更谈不上水到渠成了。又比如花了一亿多人民币片酬的贝尔,真是花钱不讨好,从戏份上说,我觉得比重过多,尤其是相对于他在电影中的实际作用而言;从演技上说,我觉得很多外国男演员都能支撑到电影的需求,他完全没有不可替代性。
相反,十三钗中的主角玉墨的人物形象就非常鲜明饱满,风尘味十足的同时也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大将之气,一举手一投足都极其到位,绝对是整部电影最成功的角色,令人眼界大开。
在此,不得不提起十三钗里面的唯一男子陈约翰,神父收养的孤儿,忠心耿耿地保护学生,最后男扮女装补充了十三钗中的一枚,事迹动人。
如果我们能够放过张艺谋、放下些过分而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执着、放下些对国产商业大片的习惯性批判,我相信《金陵十三钗》的确是一部优秀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妖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