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终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盘点
早在2006年web2.0蓬勃发展时,社会化商务SocialCommerce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国内第一批的社会化商务平台:贝壳、蚂蚁、怪兽,也都早早的倒在沙滩上,当年国内的电商还处于萌芽阶段,环境及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成熟。
相比之国外,也是从06年开始,不过却也诞生了许多不错的公司,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如时代集团收购stylefeeder、时尚集团收购kaboodle、不少公司获得了融资,如:thisnext、shopstyle、thefind等等,以及近两年爆发起来的polyvore和pinterest。
国外的社会化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原因,和电商的产业链成熟及消费者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而且随着社会化电商平台的爆发,预期未来社会化电商市场将由2011年的5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300亿美元。
中国第二批社会化电子商务创业企业,爆发于2011年,这要感谢Pinterest创造性的瀑布流灵感。在读图时代的来临,大众消费者乐于接受视觉感观的享受,提高了购物的效率。中国所有的社会化电商平台都多多少少借鉴了瀑布流的展现方式,也有非常多的创新,接下来我们就盘点一下2011年在中国创业中的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
第一类:兴趣社交模式(蘑菇街、美丽说)
虽然蘑菇街和美丽说创业最初走的路径不同,但最后却是殊途同归,虽有各自特点,但从模式上几乎一样。蘑菇街的草根互动性更好,美丽说的媒体属性更强,在两家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成长速度都非常快,而今天这两家的的估值都已经过亿美金了,也说明了资本市场对社会化电商的认可,毕竟这种公司的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强,只要电商的市场不断扩大,他们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成为优秀的网购入口。
优点:
1.解决了用户逛(购买前不知道买什么)的需求;
2.商业直接,盈利能力强;
3.逐渐形成的购物入口,有平台的趋势。
缺点:
1.商业和品位太倾向于淘宝;
2.商家用户的干涉会影响到商品质量,平衡是个难题;
3.同商品的用户分享,造成数据的大量冗余,商品人气不集中,运营工作量大。
第二类:Pinterest模式(堆糖、花瓣、知美等)
这类模式大家比较熟悉,有创新式的堆糖,也有完全复制的花瓣,现在还处于早期荒蛮开拓的阶段。这种模式比较小清新,离感性很近,离人民币有点远,但它的模式有可能会聚集非常大规模的用户,有规模自然就有商业,其中一小部分是商品,也会有不错收益。这种模式拼的是规模,没规模是难有收益的,不上不下根本没有出路。所以我不认为在这一领域会有大量的网站存在。
优点:
1.简单、清新、感性,满足用户读图时代的需求;
2.优秀的基础服务,有可能创造下一个Bigthing。
缺点:
1.商业不直接。
第三类:媒体导购模式(LC风格网、逛逛)
LC和逛逛是带有明显的媒体属性,LC更像本时尚杂志,在服饰领域,还是比较专业的,某种程度更像做导购的YOKA。逛逛用他们的话讲:这网站不是用来上的,是用来逛的。目的简单直接,但也略显单薄。LC我偶尔会去看看,也在他们的专题上买过东西,但逛逛我没有这种感觉,运营的功力还得加强,产品应该还有不少要完善的。
优点:
1.解决用户以内容为索引的购物需求;
2.内容相比同类平台更加专业。
缺点:
1.难有很大的用户规模;
2.互动性较弱。
第四类:论坛模式(爱物网)
论坛这类的社区模式在SNS与微博社交产品冲击之下,几乎是每况愈下,以论坛为基础的社会化电子商务,一直在走下坡路,爱物网的发展历程就是如此,后续推出的产品市场反馈也不好。成也论坛败也论坛,此类的论坛还有一些,但也基本没落了。
优点:
1.互动性及时,人气火爆。
缺点:
1.产品的颓势无法阻挡,难有大空间;
2.运营难度大,用户周期性流失率严重。
目前中国的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以这几大类为主,当然还有一些创业型公司没有一一列举,这些平台基本上以兴趣图谱来实现用户交互行为,极大满足了网上逛街/看图的乐趣,通过大众“喜欢”来决定商品的排序,越热门的商品也就越值得购买,或是以编辑提供的精选内容来指引消费者,这些都一定程度帮助了消费者在不知道买什么的情况下,发现她可能想买的。而回顾2011年,这个需求竟然是如此火爆。
在火爆的背后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觉得最根本是他们并没有体现真正意义的社交,在现实生活中,朋友的口碑对购物行为会有极大的影响,熟人关系也会成为购买决策中重要的因素,但现在的平台都完全忽视。也是本着这些思考,我们将在2012年建立一个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会化购物分享平台(重新创业的贝壳网),以实践真实关系的口碑对购物行为的影响。
2012年将是中国社会化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一年,也将涌现更多的优秀平台,这些平台的出现将更好的帮助消费者在购买方面提供决策,同时也将成电子商务公司高转化率的营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