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随想录: 这样工作才好玩 – Rework 读后

标签: 产品 工作 rework | 发表时间:2011-05-20 15:26 | 作者:Evan Han
出处:http://ucdchina.com/rss/all

最早知道这本书, 是在 reader 的推荐里看到的. 买回来后再次延续了我的一贯特色: 扔在书架上不看. 后来被Eric借去, 没想到这娃一看就入了迷, 花了两天就翻完了, 并且极力推荐给周围的人(Eric 的 Gtalk 签名也换成了 “rework 重来”). 
本来我对于这种众人一致好评的东西没什么好感, 但碍于这本书是我的, 也只有硬着皮头慢慢看起来. 不曾想, 这是一本适合各行各业老少皆宜的奇书. 它的内容真的很棒, 用两三天看完了第一遍. 此后 rework 就一直是我案边的常备书籍, 直到看完第 N 遍, 我才觉得似乎可以写一篇类似于读后感的东西了.

怎么说呢, 读 rework, 会感觉自己在和一个相识数年的老朋友聊天. 他用近乎白开水的语言, 一个个生动的实例, 把我这几年的想法和思考都完整的表述出来, 并且一点也不罗嗦~ :-) 
很多人说 rework 是颠覆了传统商业中很多约定成俗的东西, 比如商业计划, 比如会议讨论等. 但我觉得这些不是颠覆, 只是作者在说实话而已 —- 根据我们平日里工作的经验, rework 中谈到的这些所谓”颠覆”,其实才是每天发生的实情, 我们为什么硬要用所谓的商业实践蒙蔽双眼呢? 商业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也不需要什么高深技巧, 是时候还商业以真相了. 
所以读 rework 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并且, 更重要的是, 就像 Jobs 证明了细节可以升格为宗教, 老罗印证了理想主义也可以活得很滋润一样, rework 用它的商业成就向世人证明了小团队不仅可以很好完成工作, 而且还可以做得特别漂亮.

这是 rework 给我的启示. 接下来, 我想聊聊一直以来环绕在我脑里的几个关于产品的想法.

一. 做你爱做的事

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 DIY 潜质. 无论是什么. 运动, 阅读, 养花, 甚至十字绣. 人们总会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然后付出耐心与时间, 收获快乐. 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我们会不计成本的投入,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如同匠人一般, 对自己的兴趣精雕细琢, 只要你真正喜欢这个东西.

在以前, 一直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你得面对”不务正业”的质疑. 其次, 如果你的兴趣和工作是完全不相关的两回事, 这意味着你不能够靠兴趣来养活自己. 说实话, 这是件挺杯具的事儿, 你不得不在兴趣爱好和枯燥的工作之间做个决择.

但是现在, 这一切正在悄然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 “兴趣”本身也是一个长尾. 长尾上分布着的, 是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点. 在满足自己的同时, 我们也会很容易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就是说, 如果你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就, 还会惠及他人. 
认同感和感恩将使你获得更多乐趣, 投入更多精力去专研自己感兴趣的事. 假以时日, 你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你会结识到一批好友, 你会在这个领域的问题中获得发言权. 最终, 所有的这些东西, 都会转化成产品 —- 你自己的产品, 服务于你和你的朋友们. 
于是, 你现在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一门心思投入在自己爱做的事情当中了, 你靠兴趣养活了自己, 是不是很棒?

二. 满足你自己.

不要试图满足你的”用户”. 事实上, 天知道你的用户群是谁. 就在昨天, 我拿着给妹妹的礼物, 一个 ipod touch 给奶奶看. 她立马爱上了这上面的<愤怒的小鸟>, 虽然试了好多次才掌握好弹弓的力度, 但小鸟们好玩的声音让奶奶比妹妹更爱这款游戏. 
<愤怒的小鸟>团队可没想到还有我奶奶这种”目标用户群”. 实际上, 我奶奶连潜在的目标用户都算不上, 如果不是我偶然把 ipod 拿出来, 她和这些数码设备接触的机率基本为 0. 而现在, 她已经让我过年回家给她带一台 ipad 了.

举这个例子, 我是想说传统的商业模式太重了. 
商人们都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目标用户群”, 听起来多么学院派的一个词, 贴在自己的商业理念, 商业计划中, 立马就能专业起来, 是不是? 
但仔细想起来, 这个词太邪恶. 所谓目标用户群, 就是用一套”行为分析”, “市场分析”或”心理分析”的工具, 去圈定一群人, 然后硬要说人家就是你的目标用户. 从产品研发到设计, 从运营到销售, 都得围绕着这群被目标的人来进行. 但是, 市场是活的, 需求是活的, 人更是活的. 可爱的目标用户群更是一群在不断变化, 不断接受, 不断改变的人. 研究数据不是实时的, 得出的结论也不是实时的. 怎么可能把他们圈定后再研究几个典型实例的行为状态, 就押上全公司去为这个不存在的人开发产品呢? 
我觉得, 还是少玩这些虚词比较好.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 也许”目标用户群”确实存在于传统商业里, 但现在, 我们需要的是“朋友”, 而非生硬的”目标用户”.

实际点吧, 抛弃那些高不可攀的商业文化, 理想亦或使命愿景. 我们要做的只是让自己过得更好, 让自己对自己的兴趣更加了解. 至于其它用户? 嗯, 刚好我喜欢的东西也是他们喜欢的, 所以他们会来用我的产品. 至于改变世界? 嗯, 刚好我做的东西可以真正帮助到全世界人民, 于是我就改变全世界了. 
比如 nooon, 又比如 stash. 这两款都是我们自己的产品. 做之前我们从未想过目标用户之类的东西. 很简单, 因为我们不爽现在的通讯软件, 于是我们做了 nooon. 因为我们觉得 chrome 上没有实用的 tab 管理应用, 于是我们做了 stash. 
当然你可以说他们都远未成功. 不过这得看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我们看重的是他们真正的帮到了我们, 当然也许还对别人也有些作用. 听上去是不是和初期的软件分发时代很相像? 我开发出了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 你也需要? ok, 拿去用吧! 产品, 就这么简单.

不存在目标用户, 甚至不存在用户. 和写 blog 一样, 千万别以为全世界人民都在等着读你的文章, 只有你自己才是读者而已. 所以, 别想着讨好用户们, 先讨好你自己吧.

三. 用户

在以前的文章中, 我提到过对用户的看法. 我支持”用户即朋友”的说法. 或者, 用户起码也是因为产品本身或产品提供的附加价值被吸引过来, 而非被忽悠. 
我觉得今天的互联网不需要另一个 Yahoo 了, 用户也是这样. 不要幻想着可以提供一个万能的服务, 然后把所有人都拴在自己这里. 这样即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看看某鹅的名声吧), 也会使自己处处被动 —- 大而全不一定能敌过小而精. 从 IBM 到微软, 再到今天的 TX 被 360 轻易抓住小辫子, 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很反感用夸张的标题和不切实际的承诺将用户骗过来的做法. 在这些人眼里, 用户只是流量, 是一串没有感情的数字而已. 即然从心里就没有想过尊重用户, 又怎么能苛求用户留下来? 像 rework 中说的, 老实坐下来, 真心的和用户谈一谈, 了解他的想法, 同时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不要急着推翻自己, 也不要立马表决心, 下承诺. 总之, 把用户当成朋友, 他没做对的地方, 一定要指出, 不要纵容用户犯错. 我们没有想清楚, 没做对的地方, 也一定要立即承认, 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我相信这样积累下来的用户群, 一定是产品的优质用户和最铁杆的粉丝. 用一个产品, 实际上是认同产品背后表达的理念和价值观. 做产品的人如我们, 要去苛求每一个细节. 用产品的人如用户, 也要学会欣赏和享受. 
是的, apple 就是这么干的. Google 也是这么干的. facebook, twitter, quora 都是这么干的. 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都被成功”洗脑”? 因为他们的心被”洗”掉了. 他们从心底真正认同了这件产品, 以及产品背后的团队.

任何一家公司都渴望拥有 apple 或 google 般的狂热粉丝吧. 那么, 不要问他们是如何被洗脑的, 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信仰, 自己的产品有没有灵魂?

四. 小团队作战

小团队, 是 rework 推崇的工作方式. 好处在 rework 中已经提及很多次了. 它灵活, 便捷, 能快速作战, 富有人情味, 实现自身价值, 等等. 
而我理解的小团队, 是实现”做自己爱做的事”的最佳实现方式, 没有之一. 单兵做战? 精力, 时间都不允许. 指望大公司里复杂冗余的流程来帮助你实现想法? KPI 和人事就能让你死掉. 只有小团队, 能取得最大性价比, 即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价值(让每个人都上前线 —- rework), 又能保证产品方向的可控.

除此之外, 小团队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较好保证团队成员的 level, 让整个团队保持战斗力和嗅觉. 小团队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只有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理解力一致, 才有可能做到快速开发, 当断则断, 迅速反应.

最后, 小团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这可以避免战线越来越长, 想做的事越来越多, 最后就成了微软. 小团队是与”做自己爱做的事”一脉相承的, 不要太贪心, 能够一次把一件事做好, 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五. 站着把钱挣了

rework 给我带来了很多新观点. 但更多却是对我这几年下来积累的各种观点的认可. 他让我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眼光, 互联网市场必将更加细分, 以小团队为代表的手工作坊式工作必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Facebook, app store… 未来, 有太多可能了. 
互联网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真正能理想的时代. 在那里, 我们再不必受困于理不清的人际, 再不必接受各种神奇的需求, 再不必违背内心说些扭曲的话. 在那里, 我们能够站着, 把钱挣了.

 

源地址:http://uxat.me/2011/05/product-cool-working/

相关 [产品 工作 rework] 推荐:

产品随想录: 这样工作才好玩 – Rework 读后

- Han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最早知道这本书, 是在 reader 的推荐里看到的. 买回来后再次延续了我的一贯特色: 扔在书架上不看. 后来被Eric借去, 没想到这娃一看就入了迷, 花了两天就翻完了, 并且极力推荐给周围的人(Eric 的 Gtalk 签名也换成了 “rework 重来”). . 本来我对于这种众人一致好评的东西没什么好感, 但碍于这本书是我的, 也只有硬着皮头慢慢看起来.

纸未死——从《Rework》销量看电子书的发展

- Isaac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Rework》的作者 David 在 37signals 的博客(也是很奇怪的名字,Signal vs. Noise)上介绍了《Rework》的销量,以及销量的组成. 这本书面向创业者以及那些追随技术的人群,无论怎样都与网络人群脱不了干系. 《Rework》有纸质版,更有齐全的电子版,包括 Kindle,B&N Nook,iBookstore 等版本.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每周工作汇报

- - 标点符
工作汇报是下级向上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告知项目进度,身为产品经理,对已工作汇报尤其重要,汇报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汇报工作进度、说明重要事项、反馈重要信息、回馈上级疑问,更重要的是让你的上级知道你在做什么. 工作汇报的主要目的有:陈述工作现状、表达工作业绩和沟通信息加强联系. 本周工作进度:重点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拿到了什么结果(有共识的).

苹果产品开发的绝密工作流程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长期以来苹果产品开发流程在很多方面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在Adam Lashinsky新发行的 《Inside Apple: How America’s Most Admired–and Secretive–Company Really Works》一书中对这些流程有所涉及. 这本书同时谈论了苹果公司各个不同的方面,包括其理念、招聘流程以及传说中的秘密等等.

写给设计师:如何与产品经理一起工作?

- - 互联网的一些事-关注互联网产品管理,交流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心得
  请你明白,产品经理的工作就是成为协助团队推出成功产品的那个链接者(connector).   这表示产品经理们要很擅长:.   清楚的沟通:作为团队打造伟大产品的助力之一,产品经理必须代表团队的目标、优先级、产品规划蓝图,以及其他组成要素,包含像是法务、营销、客户操作、业务等等. 这表示他们需要非常清晰、简洁、切题.

产品经理5点工作经验总结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根据自己在产品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做一个总结,期望这样的总结能成为自己更优秀的垫脚石. 也许它们让一些人看来有些幼稚,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螺旋上升的,没有人可以直接造第三层楼. 产品经理每天有开不完的会是很正常的. 很多时候我们产品经理做出一个功能会觉得自己很牛,自己就是对的,把「用户体验」当作说词,那么,我们要冷静回想一下,这真的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了吗.

阿里巴巴数据产品经理工作(总结篇)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PD(指产品经理,下同)本身就是在做牛做马,关系圈异常复杂. 以下是我用PPT绘制的数据产品经理关系圈. PD:对于WEB产品设计人员而言,它的意思是“产品设计人员”,即produce designer. PD:在IT企业中,一般是Product Director(产品主管)或Project Director(项目主管)的意思.

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工作流程小议

- - 互联网分析沙龙
当产品的用户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时,交互设计师的职责也越来越明晰了. 交互设计师除了自身的基本功外,还需要有一个规范的流程,才能够使工作完整有序. 图1 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流程图. 版本计划是指在产品或项目立项时,对产品的一个总的规划,通常包括产品的需求与目标,比如能够实现哪些功能,性能上如何. 这一过程,交互很少直接参与,或者列席一下发版立项,对计划情况有所知晓.

产品

- - 人月神话的BLOG
最近一直在思考产品规划和产品设计研发的事情,原来谈的比较多的都是关于咨询和实施方面的内容,而对于软件和信息化行业来说,真正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然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能够在垂直细分领域具备有定价权解决实际业务核心问题的产品. 有时候我们在考虑类似ERP类综合管理软件产品化的困难,但是实际在某个垂直细分领域,进行核心产品开发并实现产品化是完全可行的思路.

分享一个平时工作找需求找竞品的方法:通过产品使用的核心技术库 - 即刻App

- -
分享一个平时工作找需求找竞品的方法:通过产品使用的核心技术库,找使用这个库的 project showcase. 起源是公司内部最近出现了一个我和 leader 都觉得惊为天人的产品. 但是因为是保密项目我们能获取到的信息不够,我们判断这种交互模式和 UI 体验是借鉴了某个海外产品,大概率不是我司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