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还是“兴趣”网
早些时候,科技新闻聚合网站Techmeme的编辑马亨德拉·帕素雷在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发表署名文章,称网络进入了“相关性时代” 。他提出这样的疑问,在社交网络之后,下一个大的潮流又是什么?他认为新的潮流已经出现:网络正在从简单的社交共享转向个性化的、具有相关性的内容。这个潮流的关键元素是,配合社交图谱的兴趣图谱(Interest Graph)变得越来越重要。Facebook、Twitter和谷歌正在致力于提供具有相关性的内容。
简单的说,社交图谱是以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为线索的图谱,兴趣图谱是以人和人的共同兴趣为线索的图谱,两种图谱对互联网的理解建立在不同的视角。其实和社交图谱一样,兴趣图谱并非什么新鲜的东西,只是相似的概念采用了不同的包装。
2011年12月31日,comScore发布了2011年社交网络报告。帕素雷的预见得到了证实,专注于用户兴趣而非真实社交圈的社交网站获得新的发展。比如,Twitter和Tumblr近年来取得突破,而Pinterest也正在崛起。作为一家以图片分享兴趣为导向的社交网站,Pinterest也逐渐受到关注。Pinterest早在2008年时就开始建设,但直到2010年初才开始发出注册邀请。2011年,Pinterest获得快速发展。根据comScore的数据,2011年5月时Pinterest的全球独立用户访问量不到100万,但到11月时已超过600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网站的发展没有对Facebook造成影响。在用户数已经饱和的地区,Facebook的网站流量虽然增长放缓,却并未出现下降。
由此可见,兴趣图谱的作用和意义不在于和社交图谱区分甚至是竞争,它的意义在于对社交关系的沉淀和拓展。也就是说兴趣和位置图谱等的作用是完善和拓展社交图谱。记得以UGC为特征的Web2.0浪潮兴起之时,通过用户产生的内容挖掘人和人的共同兴趣,正是很多网站努力的方向,只是大多数网站以失败告终,存活下来的屈指可数,比如豆瓣。在豆瓣,你很容易发现所谓“兴趣图谱”的痕迹:各种兴趣小组,“豆瓣猜”,豆瓣电台等等,都是体现了人和人共同兴趣的线索。豆瓣通过几年的努力,把这些技术锤炼得炉火纯青,并且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过滤和推荐算法。
此外,社交平台大佬也没有对兴趣图谱坐视不理,在Google+中,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将其社会图谱的成员拖到一个或者更多的“图谱”中;而这些图谱则是基于有共同的爱好或者基于分享的内容。同时,Facebook也已经开始增加自己的社交图谱特性。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相关性是解决信息超负荷问题的唯一办法。迄今为止,用户社交图谱的建立已经被一些主流的社交网络例如Facebook和LinkedIn完成,同时兴趣图谱则主要由Twitter、Tumblr、Pinterest及Netfix、Amazon等完成。
未来的社交网络将会是这两种图谱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