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行本App在iOS平台的尴尬处境
年前在App Store买了几本所谓的单行本App,有多看发行的,也有唐茶发行,价格都是6元。 单行本App是指把电子书做成应用,然后在苹果的App Store或者Android市场销售。 体验后,静静地思考,也明白多看、唐茶他们为什么只强调各自在字体、排版这两方面的优势。
多看更直接,把市面上所有的阅读器在字体和排版都比较了一遍,无非就认为多看的排版更好。对于电子书,排版是优势吗?字体是优势吗?怎么不比比内容,不比比渠道,如同亚马逊。当然,把国内电子书发行出版业与苹果、亚马逊相提并论,确实不公平,国内毕竟政策、环境都不同。
也因此,对于多看、唐茶推出的电子书只能比比字体和排版也是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单行本app在iOS平台的尴尬处境。
在iOS平台上卖书,目前只有两种方式,一种书城模式,另一种就是单行本模式。书城就是用户下载一个应用,就能在上面挑选电子书,然后付费下载,离线阅读。单行本模式就是每本书都是一个应用,买十本就相当于买十个应用。书城的优势是明显的,成本低,价格可随时调整,入口只有一个。如果想做成书城模式,按苹果的规则,目前只能把每本书做成插件模式进行收费,显然这种模式对于大的发行商是不可接受的。
亚马逊、Google都把在IOS平台上的阅读器改成了只能下载阅读,不能销售,一是不愿意与苹果分成,二就是插件模式不可接受,书一多,太麻烦了。苹果设置这么多条条框框,无非就是不想看到IOS平台有第二个iBookstore。对于唐茶这些能接受苹果分成政策的发行商来说,选择单行本或许是最佳选择,但同时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你拿苹果没办法!
把书做成应用的有很多,但不能都叫单行本,比如,《Our Choice》、一些儿童类的多媒体书。之所以叫单行本,就是书的内容基本与实体书一样,更多是纯文字性的。显然,这凸显了单行本的另一个尴尬之处,内容无法有独特性,所以定价不可能太高。《Our Choice》是30元,我买的哪些单行本都是6元,扣除苹果的30%,发行商只能得4.2元,出版社和作者不知道能从这4.2元中分得多少。你或许会这样认为,这么便宜,是因为发行商目前想赔本赚吆喝,先把品牌打出去再说。笔者也是这么认为的,否则说不通。
唐茶已经迈出说得通的第一步,开始在应用中加入用户中心。注册成为唐茶的用户后,你的备注、书签就能同步,也就是说,你看完了,可以删除该应用,而书签和备注还在。这解决了单行本app最大的一个问题,书都看完了,你还不能把他删除,因为一删除,备注、书签都没了。唐茶让你注册的本意当然不是让你看完即删除,但能删除对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总不能手机里堆满了单行本app吧。这又是单行本的另一个尴尬之处,应用代表数据,开发应用的人都不想用户用几次即扔,哪怕是游戏都可以通过不停增加关口、难度,让你一直玩下去,但单行本确实是一种看完即可删除的应用。
单行本在iOS平台最后一个尴尬之处是缺乏推广渠道。在app store的精品推荐中,有看过《Our Choice》、儿童教育等多媒体书,或者其他制作精良的书应用,但从来没见过有单行本。这意味着发行商只能自己推广,自己推广又不能像游戏那样推广,否则就入不敷出。实体书的推广有各大书城帮忙,单行本能找谁帮忙呢?靠名人在微博推广是一种方式,但时间长了,发行的书一多,也不是办法。
关键还在于微博的生命周期太短,短时间能冲一些下载量,但几天过后就不好说了。在发行商自己的单行本内交叉推广是另一种推广方式,这样用户会不会反感呢?是需要考虑的。当然,肯定有其他的推广方式。如何找到一种成本很低,效果还不错,时效还相对较长的推广方式是一本单行本成功的关键。书都有时效性,这避免不了。让单行本的时效性在网络效应和长尾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能比实体书的时效性更长是发行商能否赚钱的关键之处。
单行本目前在iOS平台的处境,大家会认为是因为苹果的规则,那在android平台是不是好些呢?可能好些,但要命的是android平台目前缺乏支付环境。国内电子书开发商能否在Android平台建立类似iBookstore的平台,结果还不清楚。但笔者作为iPhone的用户,希望这些开发商其中有一家能把苹果iBookstore中国区的经营权给外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