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同行看中国互联网“微创新”

标签: 推荐阅读 微创新 | 发表时间:2012-03-06 21:48 | 作者:P迪
出处:http://www.alibuybuy.com

——可以拿来教育下美国互联网

编者按:2009年李开复对话微博Plurk创始人说:创新也能始于山寨;2011年李开复提出了微创新这一概念。而今基于互联网,中国微创新之路那走的可是杠杠的。之前DamnDigital也推出过一期 Infographic:社交媒体革命——与中国社交网络的对话。面对如火如荼的中国微创新,一老外Hold不住了,想借机叫醒站得太高、忘得太远的巨人美国互联网。

美国人都认为自己是全球互联网的心脏。是啊,谁能和互联网巨头Facebook, Google, Twitter, YouTube, eBay, iTunes抑或亚马逊叫板抗衡呢?那也请提防中国。当美国在引领数字创造的同时,如同航空学、能源勘察、工程学等其他领域一样,中国人已经将“微创新”完美的不能再完美了——不断改进产品、平台或服务。

中国的生产文化在于速度决定成败,市场没有时间考虑是否是真发明,原创造。其互联网行业又有极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取西方之精华去西方之糟粕,将其本土化,做到更好。

中国的微博(本质就是Twitter)

可以说,微博彻底改变了一代中国人。中国一半以上的网民都注册使用了微博——更是在2011年翻了两番,现累计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5亿。但是微博的强大之处远远不止于此,它是Twitter, Instagram, Tumblr, YouTube, Facebook的 进化究极体。它的天才之处在于弥补了Twitter的不足:可以发图片、视频等,是集各种媒介于一身的社交化媒体平台。Twitter的最好成绩是在今年 超级碗期间,达到了9,420推/秒(还真要感谢NFL最红四分卫蒂姆·蒂博Tim Tebow);而微博于今年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秒就创造了32,312条/秒的骄人战绩。现在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越了中国版Facebook人人(注册用户数为1.37亿)。

腾讯QQ——世界第二大网络社区

早前的竞争对手是MSN和AOL旗下AIM。起初QQ做的和AIM是一样的,但随着附加的QQ头像、QQ游戏、QQ商店及QQ空间等微内容的出现,要是AOL能像QQ这样“微创新”,也许今后还能保住领先地位。

淘宝——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eBay和亚马逊的结合体

淘宝对用户体验和用户参与的重视程度真让西方同仁感到羞愧。关键是,淘宝已经成功克服了中国零售界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 缺乏信任——支付宝,真是一个宝。中国现在一半以上的邮递包裹都是发自淘宝的,美国的eBay和亚马逊可停止不了抱怨啊。

人口是促其发展的懒理由,13亿人口的基数每次必定能华丽丽地赢。而又由于中国规章制度和检查制度的松弛,一个平台很容易就能主导市场。但这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中国人正在革新西方模式:使产品或服务兼具用户友好型和商业可行性。凭借着扎实的根基(感谢AIM, Twitter, eBay),中国人瞄准了微创新——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促成一个日益发达的科技社会。

有些国人甚至无视中国文化正在逐步主导我们西方这一迹象,这些中国式平台所产生的效应(几乎来自20%的世界人口)使我们意识到也许10亿英语国家的人还不能很快响应世界各地的用户需求。

如果美国能从中学到中国微创新的要领,那么一切还有转机,反之则会一败涂地。如果美国仍坚持独自原创,那么如今互联网巨头的地位就会不保,比如之前的网景(Netscape,初创之初曾是浏览器老大后被AOL收购)最终还是退出了市场。现在Facebook还是很自信的表示:中国网络发展还有待完善。那么以后还能同样自信?在石油、天然气和交通运输领域,中国已向世人证明了进军外国市场的决心和实力。

所以中国是不是同样可以征服网络?毕竟历史证明,巨人也会倒,更别提Facebook了。

文字来源: Ad Age/作者:Wayne Arnold
编译:Antonia Huang@ DamnDigital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自 DamnDigital)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2012.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你可能也喜欢:

互联网的移动杂谈 (@showeb20)

看2010中国互联网大会企业发言PPT,学做PPT封面 (@70man)

人民日报:谁来呵护中国互联网创新力之源

中国互联网十五年的22个创新模式

商业价值杂志:2011年Q1中国互联网城邦竞争力报告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相关 [同行 看中国 互联网] 推荐:

外国同行看中国互联网“微创新”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可以拿来教育下美国互联网. 编者按:2009年李开复对话微博Plurk创始人说:创新也能始于山寨;2011年李开复提出了微创新这一概念. 而今基于互联网,中国微创新之路那走的可是杠杠的. 之前DamnDigital也推出过一期 Infographic:社交媒体革命——与中国社交网络的对话. 面对如火如荼的中国微创新,一老外Hold不住了,想借机叫醒站得太高、忘得太远的巨人美国互联网.

外媒看中国四大互联网巨头缺憾:不像科技公司,更像传统生意人

- - 钛媒体TMTpost—把脉科技资本论
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新浪微博成为外媒眼中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四大巨头”,四家巨头公司的用户规模让其叹为观止. 但将庞大规模抛一边,比起美国同行来,很大程度上讲,这些公司的技术导向要低得多. 公司员工经常是努力想进管理层,而不是继续工程师生涯. GigaOm的编辑Derrick Harris近日 撰文指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新浪微博成为外媒眼中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四大巨头”,而除却各自庞大的市场和规模,但遗憾的是,创新程度十分不给力,科技公司不以技术为导向却更像传统生意人.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 可可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从名词上看,移动互联网似乎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移动. 但移动互联网远不是“移动的互联网”那么简单. 它的本质——网络部分,就和互联网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现——移动部分,也正因为移动,造就了很多和互联网相当不一样的商业机会. 而更重要也是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从网络部分而言,我们都知道,理论上互联网是没有拥有者的.

重新索引互联网

- keso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重新索引互联网 Facebook 雇佣公关抹黑 Google 的过程已经水落石出. 问题是: Google 那么多产品, Facebook 为何对 Social Circle 这么敏感. Google 号称自己的使命是“索引互联网”. 这件事的难点并非派出多少爬虫,而是对收集来的海量内容做排序:怎样让真正重要的网页,的排到 Google 搜索结果的前面来.

中美互联网差异

- leeking001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在互联网以指数的速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那么,这两个打过在互联网方面有什 么差异呢. 我们从下面一系列与互联网相关的参数来比较两个国家,比如:互联网用户数量,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连接的速度,域名数量,受欢迎的网站,网页浏 览器,操作系统等等. 十年前,美国是世界上的互联网头号大国,而现在很明显已经不是,取而代之的是中国.

重新索引互联网

- Ray - 最新文章 - UCD大社区
重新索引互联网 Facebook 雇佣公关抹黑 Google 的过程已经水落石出. 问题是: Google 那么多产品, Facebook 为何对 Social Circle 这么敏感. Google 号称自己的使命是“索引互联网”. 这件事的难点并非派出多少爬虫,而是对收集来的海量内容做排序:怎样让真正重要的网页,的排到 Google 搜索结果的前面来.

互联网七巧板

- Ray ma - 云科技
话说天下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半年前在一辆宝马车里,一互联网大佬爆料说“百度可能收购新浪,肯定在谈”. 半个月前又开始传,百度高管去硅谷跟Facebook谈合资了. 前天又听到,搜狐可能和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合资做微博. 互联网的谣言和互联网的股价一样,起起伏伏. 不过,本文主题不是关于百度或者搜狐或者新浪,而是关于合资.

被选择的互联网

- Jacqueline - 月光博客
  连线杂志的那篇《互联网死了》确实震动业界,而现在,百度的框计算似乎正在验证他的话. 无论是高兴也好,无论是哀嚎也罢,百度的框计算终究给最终用户带来了一些实际的东西. 他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搜索的认知. 而百度这类似的行为,正成为互联网的一种趋势. 可以说,商业化的大潮,正在人为的割裂互联网,让他的边界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的锤子(三)

- 盛开 - 月光博客
  对微博的讨论思路仍将从信息的获取和发布两个方面结合微博的特征来讨论,这将是我们的思维定势.   2006年twitter诞生,在blog之后,在rss,digg,youtube之后. 在这些应用出现之后,网民创造的信息内容与日俱增,对新闻资讯,博文的评论散落在网络的各个角落. Twitter生逢其时,将网民集合在一个平台上,最初将这一优势显现出来的是对突发新闻的报道,在现场的网民发布现场图片信息,通过twitter直接将图片传送给其他网民,经过转发评论,现场的新闻图片传播到整个twitter平台上,实现即时广泛的传播.

Facebook = 未来的互联网?

- iamsure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或许现在许多人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还会认为是危言耸听,可这一天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社交网络可能就是未来互联网的代名词. 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依然增长迅猛,但从以下三组数据我们发现,互联网的增长重心在向特定方向聚集. 线上视频保持着爆炸性增长,每年用户使用增长率 45%. 移动设备用户上网使用时间较去年增长了28%,其中智能手机用户上网使用时间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