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知乎机制困境:不推等死,一推就乱。
昨天TECH2IPO发布了一篇网友投稿《从知乎的社区机制困境,看国内社区核心竞争力!》,被网友转回到 知乎并提问引发激烈讨论。
cody的认为知乎的机制困境几乎是所有互联网产品都会面临,关于用户基数和内容质量之间的矛盾。回答内容中对于互联网产品、社区氛围、社区机制有不少优质观点。
最近这种社区自我矫正的问题越来越多,其实这是一个好现象,知乎只有在不断的唱衰中警醒,才能够一步一步健康的发展。
虽然@王亞暉同学说的不少东西都挺有道理的,但是我对于他有些武断的将知乎的过错全部推到运营身上持保留意见。
其实我觉得到目前为止,知乎的运营都是做得相当不错的,起码我看到很多次@黄继新老师被一些用户使用比较过激的语言刁难,回应都是相当得体的。并且对于知乎的运营思路:将合适的问题推选给合适的用户。我也觉得是正确的。
问题在哪里呢? 其实问题在于一个目前中文互联网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就是用户基数和内容质量之间的矛盾。我以前看一个产品经理的博客时,他总结出了8个字来形容这种情况: “不推等死,一推就乱。”他当时是做了个摄影社区, 在用户基数还处于轻量级的时候,大家都很理智的讨论摄影技术。但是一旦用户数突破到某个层面的时候,就会出现类似”哇,美女我喜欢。“哇,大奶我爱。“这样的评论出现,破窗效应很快就会弥漫在整个社区,最后社区水化直至枯萎。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但是解决的方法相当的难,有时候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中文互联网会出现这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如果有心的人会发现,为什么在知乎,很多答案下面会出现特别特别多的无意义评论?而在quora,即使是相当好的答案下面,我也很少看见一长串的无意义评论。似乎老外天生就没有评论的欲望,不喜欢互相吹捧搭讪盖楼,而只关注于问题和答案本身。难道这真的因为中文网民的素质问题吗?我不愿意承认这个答案,但我目前也找不到原因。
第二个问题,关于知乎的问题修改功能。我觉得知乎的问题修改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功能,但问题在于,编辑的准入门槛太低了,于谦谦的那个问题,我还没觉得的有什么大不了,她自己本身的表达就不够清晰,也不做问题补充。让我感到有些担心的是 这个问题!
很显然,这是一个非恶意的倒忙,问题就在于帮助编辑问题的人不具备足够的水平。知乎的编辑思路应该脱胎于维基百科,但我记得维基百科的编辑入门是相当高的,有一整套的申请和引导过程,而且在某些学术领域还会请相关学术人士帮忙。也许知乎可以在这方面想想办法。没有足够了解,不敢妄言。
第三个问题,有些人觉得知乎的运营有所偏颇,对于老资格的用户会有所偏颇,对于新用户会比较严格。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一个社区的或者一个网站,内容生产者总是非常宝贵的东西,很久以前我看过一个数据,youtube的内容生产者只占整个用户数的千分之3。
所以对于高质量的内容生产者用户,运营一般会采用调停的办法缓解矛盾。对于新用户,我也没见到知乎运营有什么过于有失偏颇的处理,只是在引导措施上面还缺少很多东西。
尽量能够留住更多的高质量内容制造者,就不愁吸引不来大量的内容消费者,这是每个运营的常识。 特别对于知乎来说,高质量的内容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第四个问题,是我个人的想法, 对于一个问答社区来说,或许答案和问题并不是平等的关系,但是一个好的问题,其珍贵度不亚于一个非常棒的答案。知乎可以说是一个答案本位的社区,不管是领域还是发现,其展现的思路都着重的放在了答案上面,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商业、经济这方面的问题的,我看见过很多好问题,被一堆烂答案埋汰,最终被雪藏起来。
而且,一个好问题的提出者,在知乎得到的相应重视太少。答案和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协调,也是知乎烂问题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觉得知乎到目前为止,还是发展的相当不错,运营也没有出现什么非常严重的问题,至于提问者说的那篇文章?我觉得写的真不怎么样,纸上谈兵的味道颇浓,什么用户数据挖掘,后台重新架构,他能具体解释下吗?高谈阔论不着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