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心理观察:被操纵

标签: 观点 操纵用户 用户心理 | 发表时间:2012-08-30 17:25 | 作者:i黑马
出处:http://i.wshang.com

许多产品的设计者总是想当然地希望通过一些方式来操纵用户,比如引入积分制度,徽章称号等模式,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因为这些幼稚的设计者们总是想当然,他们根本不知道让用户上瘾的本质——你必须给用户带来实际价值。

文/韦龑

操纵本身的双面性

在普遍认识里,都认为操作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是不得不承认,许多产业的成功正是依靠了对顾客行为的操纵。比如美国大获成功的商业饮食减肥方案Weight Watchers就是对用户饮食的操纵而获得成功。操纵在商业上本就经常被运用,例如互联网产业,顾客的行为都是受产品设计者操纵。在游戏业,这种操纵更是被运用到极致,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屌丝在那夜夜DOTA,女神被别人推倒也还无动于衷,请问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操纵,哪个男人能容忍这种情况?

所以,操纵用户这种方式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这是一个成瘾的世界!

世界第一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创始人Paul Graham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商业操纵正在让用户们纷纷上瘾。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对新事物的成瘾性形成抗体了。这说起来有点让人悲哀,但这就是商业不可告人的逻辑之一,让你的顾客上瘾,你就能成功。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强调商业道德,操纵用户是有良性的和恶性的,我们必须要用道德去束缚那些不良的商业操纵。但是这种商业操纵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上瘾的用户自身也有一定责任。”

基本可以肯定,企业的本质会推动这种操纵,企业要以盈利为首要目的,他们关心的是能不能获得足够多的用户。而让用户上瘾,操纵用户就是获得市场最好的方式。

 

教你如何创造一个让人上瘾的商业模式

在创业者们开始创造一个商业模式时,应该好好的思考,自己的产品能不能让用户形成一种习惯。你要完全地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的用户来思考,思考自己作为一个消费者时会不会去使用这个产品。虽然我个人并不认识扎克伯格或者Twitter的创始人,但我从他们人尽皆知的故事我们可以得知,他们创造这些产品的初衷是自己真的特别需要他们所创造产品的功能,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自己能赚多少钱,怎么改变世界。让人上瘾的商业模式其手段各异,有的是让创造情景让用户不断使用,有的是让用户产生心理依赖,有的是让用户深深的认同产品,觉得使用该产品是十分科学健康的。

你是否会因为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上瘾而感到愧疚?对于这个问题,我同意Paul Graham的说法,责任在于用户。任何正态分布里面都会有一小部分的人属于极端的。如果设计者做出的产品是自己愿意使用的,且相信其能够改善用户的生活,那么他们的道德使命就已经完成了。也许这看起来像是一个托词,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市场经济,也没人会逼着你去买什么产品,或者使用什么服务,愿打愿挨,这就是商业市场的玩法。

 

想操纵用户就别自以为是!

许多产品的设计者总是想当然的地望通过一些方式来操纵用户,比如引入积分制度,徽章称号等模式,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因为这些幼稚的设计者们总是想当然,他们根本不知道 让用户上瘾的本质——你必须给用户带来实际价值

比如像游戏平台11的天梯积分模式,它的积分模式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通过11天梯积分,玩家们可以对自己的DOTA实力做一个比较,这个积分可以让他们直接向别的玩家炫耀:“看啊,我天梯2200分!”,别的玩家一定会觉得此人太牛逼了!这就是11天梯积分操纵用户的能力,他能给用户带来实际的价值(比较价值,炫耀价值)。而如果你做一款音乐播放器,非要加一个积分功能,我只能说你有病了!你那积分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实际价值?用户能用这个积分去比较音乐鉴赏能力?能用这个积分去和别的音乐爱好者说明自己品位高?你所做的积分只是一堆对用户没有价值的数字,还想以此来操作用户?做梦吧你!

Bogost把成瘾技术比作是香烟是恰当的。但跟对尼古丁的上瘾有所不同的是,新技术给用户们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很显然,科技创新对习惯养成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如果创业者对自己产品能够改善大众的生活问心无愧的话,大可勇往直前。创业者大可不必为自己创造的产品造成用户使用上瘾而感到愧疚,伟大的产品都是有这种特质的!但是想让用户成瘾,操纵用户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必须能准确把握用户的心理,创造一个对他们越使用越有实际价值的东西才行。

(via i黑马

您可能也喜欢:

周鸿祎: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购物流程分析及优化

打造用户喜欢的产品:鼓励用户参与其中

下士玩价格,中士玩流量,上士玩用户
无觅

相关 [用户 心理 观察] 推荐:

用户心理观察:被操纵

- - i天下网商
许多产品的设计者总是想当然地希望通过一些方式来操纵用户,比如引入积分制度,徽章称号等模式,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 因为这些幼稚的设计者们总是想当然,他们根本不知道让用户上瘾的本质——你必须给用户带来实际价值. 在普遍认识里,都认为操作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但是不得不承认,许多产业的成功正是依靠了对顾客行为的操纵.

每日观察:关注用户对Kindle Fire优劣势的看法(2.6)

- - GamerBoom.com 游戏邦
1)ChangeWave最新报告显示,在过去30天中,有29%的Kindle Fire用户有意再向亚马逊购物. 该调查执行于1月份,共有2600名受访者,其中有6%(156名)受访者是Kindle Fire用户,比前一个月翻倍增长. 在这6%受访者中,54%自称对Kindle Fire非常满意,34%认为“较为满意”.

精准观察23

- imnewer - 牟春光
9月10日16时58分,张雪忠新浪微博:“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拥有宣传部的同时,又能拥有真相、正义和通常的社会道德水准.

用户体验评估的新视角——用户心理负荷的测量

- - 百度MUX
用户体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但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包括不同用户群、使用目的、使用情景等),评估维度以及维度之间的权重是各不相同的. 以手机输入法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工具类产品. 用户进行文字输入的绩效(包括速度和正确率)是决定总体用户体验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体验评估中最重要的考察重点. 但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输入绩效差的方案通常用户的主观满意度会偏低——这很容易理解,没有问题,而一些输入绩效很高的实验方案也经常无法得到用户最高的主观满意度评分.

分享心理学:6种分享用户类型

- Draven - SocialBeta
分享是社会化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企业都已经了解了分享的重要性,不管是企业官网、博客、还是网上商城,都会摆放很多分享按钮,方便用户把内容分享到其社交圈子中去,那么,用户为什么要分享呢. 来自New York Times和Latitude Research的研究报告The Psychology of Sharing(分享心理学)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

提升用户体验: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原理

- 书皮 - 互联网的那点事...
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是用户研究,而用户研究不是简单对于用户需求的白描. 用户体验一词在国际上更为通行的叫法是UX(User eXperience),以用户至上的观点作为基石,由品牌印象(感官冲击)、功能性、可用性和内容等多个元素构成,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共同形成了基本的用户体验. 本质上来说,体验并不能被设计,能被设计的只能是功能、流程与用户界面.

互联网用户常见心理特征

- - Taobao UED Team
注:本文是我在淘宝的内网中发现的一片文章,作者来自于测试团队的霜波同学,她是我淘宝讲师团队的同事,爱好广泛,去年一年都在研究心理学. 这篇文章写的是互联网用户的心理学特征,我觉得分析的很到位,感觉这些行为就是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我想,这对设计师来说,了解这些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近半年持续关注了一些用户反馈和客服电话,从一些常见问题中总结出了八点互联网用户常见心理特征,在此共享,希望能共同努力提高用户体验.

营销时如何把握用户心理?

- - 互联网分析
记得从事互联网的第一天,就有前辈给我说:营销就是把握用户心理,对用户心理的合理引导. 多年以来,笔者也是兢兢业业的在各种心理学里面穿梭着,学习着. 并且在自己经历的实践中仔细呃总结着,摸索着.   派代或者其他营销类网站上面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说辞:营销就是把握人性、、、我身边的很多人也在这么说,初次听到的时候,我会惊诧于这个世界怎么这 么多大师.

社交网站用户的十大心理怪习

- - 微博UDC
随着社交网站的红火,大多数的网民不可避免地融入到这股线上社交洪流中. 虽然线上社交并非凭空创造,它本身也是现实关系链的转移和变形,但在这个可扩展性更强的虚拟空间中,用户的心理呈现出有别于现实社交的一些特点. 以下这十条是笔者在平时观察或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用户心理现象,其中一些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也许只代表一部分社交用户,希望与大家分享讨论.

DOM世界的观察者

- - 博客园_Ruby's Louvre
浏览器自带的观察者实在太多了. 经典的不用说,就是onclick, attachEvent, addEventListner,可惜它们只是监听用户的行为. 不过这当中有个特例是propertychange,当元素的属性,不管是自定义还是原生,只要发生改变,就会触发回调. 我们还可以通过它的事件对象的propertyName知道那个元素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