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5 —— 最熟悉的陌生人

标签: Apple/iOS 业界趋势/Trend Apple Apple&iOS | 发表时间:2012-09-13 03:40 | 作者:宁剑
出处:http://www.ifanr.com

未命名

新 iPhone 的发布会向来很受关注,往年看直播,除了接受教主的又一次洗脑外,还有等着看自己猜对没有的乐趣。这次则不然,不但台上没有了富有煽动力的世纪最佳 CEO,也没有了大家翘首以待的“One More Thing”,最奇妙的是,似乎连严密的保密措施都随着乔布斯一起仙去了,经过半年的漫长泄漏期,该有的内容都泄漏地七七八八了。

老实说,我已经厌倦了不断重复 Wow,Amazing 这些赞扬的词汇,the New iPhone 无疑又是一个非常畅销的产品,这点完全可以预见。重新设计的外形,跟上主流的硬件配置,成熟的系统,优秀的应用,尽管没有什么惊喜可言,甚至整个发布会我都昏昏欲睡,但它终究是 iPhone。

超薄的尺寸,扩大的屏幕,增强了续航能力,提升了整体性能,这是一台更快,更薄,更好看的手机。配合新的 OS,iPhone 5 显然仍然能够在智能手机领域继续领先。不过我总觉得这段话有些眼熟,似乎每台 Android 旗舰发布的时候,都会更快、更薄、带有更新的 OS,经过几年的坚持以后,iPhone 终于放弃了一直声称的黄金尺寸,走向了大屏的道路。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十分明智,三星旗舰的尺寸在不断增大,而销量也同样是节节高升。近一年来,各家厂商的机器尺寸都在增加,4 寸 – 4.3 寸是中低端机器的主流,而高端机器已经普遍进入 4.5寸以上尺寸,从近来新机器的选择来看,4.7 寸到 5 寸即将成为主流。

较大的尺寸可以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尺寸带来的好处也会体现在设计上,更高的电池容量,更好的散热效果,以及更充裕的天线空间带来的信号提升,都会带来更佳的用户体验。过去一年时间里,我的手机尺寸从 4 寸到 4.5 寸,再到 5 寸,对于大屏的好感与日俱增,尽管操控稍有困难,但大屏带来的视觉感受令人愉悦,查看文档等工作终于可以勉强忍受,而且由于电池容量大大提升,即便在高强度使用,电力也足以支撑白天的工作。实际上,我已经把 Nexus 7 放在家里,仅仅随身携带这台 5 寸手机了。

iPhone 的 3.5 英寸,实际使用上来说确实非常适合单手使用。然而时代已经变化了,全民大屏幕的现在,3.5 寸已经显得格格不入了。我之前说了,这是个非常恰当的商业选择,可以将大量因为屏幕因素离开 iOS 阵营的消费者拉回 iPhone 上来,全面提升的硬件性能,也使得 iPhone 在参数上可以与已经发布的 Android 旗舰媲美(请注意,是“已经发布的”)。但是,从发布会上的几个细节来看,这个诱人的苹果,香气正在慢慢消逝。

  • 整个 iPhone 5 的发布过程“持续”了半年,无数的泄漏,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被披露,这与之前的发布会形成鲜明对比,产品本身完全失去了突然爆发时带来的惊喜与冲击力。从我们主站的并发数突然大幅下降上,就可以看出用户的广泛失望。在营销角度来看,这是个非常不合理的举动,我甚至有些怀疑 Cook 对于内部信息的控制能力了。这次的泄漏,与之前的泄密有所不同,之前实际上是一种有控制的造势,通过细节的逐渐展现慢慢提升用户兴趣,最后在发布会期间达到高潮。这个手段屡试不爽,在过去的产品发布上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次呢?过多的泄漏导致新产品几乎没有带来冲击,而整个发布会都没有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整,相当令人失望;
  • 对于拉长比例后,应用的兼容性问题,这次的 iPhone 5 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处理,仅仅通过上下加黑边来兼容原来的应用,这使得应用仅能使用部分屏幕,而且黑边也让屏幕效果显得相当奇怪。在应用没有升级完成之前,这种糟糕的体验恐怕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 而硬件上来说,很快 Android 阵营就会以飞快的速度超越 iPhone 5,尽管 A6 的设计没有披露,但我个人不认为会使用 A15 架构,时间上来看来不及。尽管这不是第一次在硬件上落后,但与 iPhone 5 硬件水平近似的机器,已经在市面上卖了几个月了。没有独特的东西,宣传上将会变得相当困难。老实说,诺基亚光从硬件上看,已经变成了最为激进的厂商了。

这次的发布会,我的感觉非常不“苹果”,整体信息安全的失控,细节上控制不佳,让整个发布会的效果大打折扣,苹果内部也许正在经历一个严重的震荡过程,否则我很难理解在宣传上向来得心应手的苹果,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而设计风格上的大规模变化,也让人感觉措手不及。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今晚:“Let’s put this straight: iPhone is no longer the best smartphone on the planet. #iSad#”。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订阅全文 · 微信订阅 · 加入爱范社区!


相关 [iphone 陌生人] 推荐:

iPhone 5 —— 最熟悉的陌生人

-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新 iPhone 的发布会向来很受关注,往年看直播,除了接受教主的又一次洗脑外,还有等着看自己猜对没有的乐趣. 这次则不然,不但台上没有了富有煽动力的世纪最佳 CEO,也没有了大家翘首以待的“One More Thing”,最奇妙的是,似乎连严密的保密措施都随着乔布斯一起仙去了,经过半年的漫长泄漏期,该有的内容都泄漏地七七八八了.

生命中的陌生人

- 心悬 - 土摩托日记
全世界的动物分为两种,一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学名叫做群居动物,另一种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学名叫做独居动物. 只有人这种动物例外,我们人类是唯一一种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的群居动物. 我们人类真的很讨厌同类,亲朋好友除外. 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充斥着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因为城市是人类最集中的地方,而在乡下生活,你有大把的时间独处.

离你最近的陌生人

- Steve Chou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盖茨更精明的在融资中保护了自己的股份. 乔布斯不是最一帆风顺的人,扎克伯格的窜升才史无前例. 乔布斯也不是最离经叛道的人,拉里·埃里森的演讲其实更加给力. 没有 IBM 的董事做老妈,他是个孤儿. 也没有遇到西恩帕克这种人生导师,他被自己创立的公司扫地出门. 也不象拉里·埃里森那样好勇斗狠,他的创业经历似乎人人可以复制.

你会信任陌生人吗?

- 瑾 - 每日鲜果精选
人类常会情不自禁地对陌生人示好,这会不会很危险呢.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种行为似乎并不是失常的行为. 智人也就是现代人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智力、语言、能巧妙地操作物件来制作工具以及合作. 在近些年来,人类学的聚光灯不断转换着角度,目的就是想找出左右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而目前最流行的研究主题便是——合作.

iPhone for Steve: 不是iPhone 4S,iPhone 5才是?

- ArmadilloCommander - 老人與蘋果
  蘋果在10月4日發表iPhone 4S,讓世界蘋果迷大失所望. 但是蘋果的文化就是Think Different. 第二天Steve Jobs突然過世,更是讓大家想像力Think Different,4S成為“for Steve”,好像大家都在玩文字遊戲,在老人來看實也算是奇觀.   Steve Jobs過世,使台灣的所謂蘋果專家一下子增加上千百人,各個都在電視報章發表蘋果大論,也真算是奇蹟.

石专栏:iPhone 4s,iPhone For Steve.

- ArmadilloCommander - Engadget 中国版
iPhone 4s 也许未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期待,只是它彷佛向 Steve Jobs 致敬一样 - iPhone For Steve. Steve Jobs 已经不是第一次病倒、病重、离职,他早已给了我们一定的心理准备,告诉我们他早晚要离开,也很可能突然离开世界. 只是,再多的准备,并不会减少悲痛的程度.

iPhone的演变

- khsing - YesKafei Daily
iPhone 4 的拍照能力与摄像能力. iPhone 4G 第四代iPhone 先睹为快. [iPhone周边] iPlunge – iPhone 支架.

城市里的陌生人——暴力工厂

- PoTo -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南方周末力图还原一群从乡村到城市的年轻人成为“砍手党”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尊严缺失和梦想破裂的故事,是属于一群在城市化大潮中被离弃和排斥的人群的故事.

做陌生人的生意——移动社交

- Baoping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不管 Color 最后是如何收场,我们已经从很多渠道听到人们的对于移动互联网沫化的担忧. 创新公司在这个时间点上不约而同地动起了新一代社交网络的念头. 也许是去年某地的一期杂志封面,也可能是某一部冲击奥斯卡的电影让天才们对于这个市场趋之若鹜——他们想做陌生人的生意. (让社交无时不刻地进行,无所不在的进行).

人生若可无标签——做《不明身份》的陌生人

- 雪倩 - 理想生活实验室
第一次见这个老男人是在一部叫《移民足迹》的老片里,在里面收获的除了这枚老男人,还有派很好吃这个想法. 《不明身份》的好评并不多,前半部很细腻的悬疑到了后面被老旧的普通人变超人、为了正义而战、坏人变好人、女人很重要等等桥段冲洗得不再新颖. 老男人一出场就一副很有故事的模样,娇妻不认他时那种狐媚一看也知道有内幕,所以片子的新意倒不在于情节,却是突出了导演重视细节的拍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