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vs电信业:可怕的不是冲击,而是视而不见的傲慢

标签: 分析师 研究 Research 移动互联 | 发表时间:2012-12-30 03:36 | 作者:Rain
出处:http://www.tmtpost.com

昨天稍稍关注了一下业界专家关于互联网对电信业冲击的观点PK,不说立论的支撑数据错的离谱,单一句“互联网企业对电信业的冲击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本人向来不是一个没数据就瞎白唬的人,相反,有一点点数据控和分析控,所以就简单查了一些数据,做了一些简单分析,来看看这个“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到底有没有实实在在的发生和即将发生。

3G 杀手应用对 2G 1G 杀手应用的绞杀

为了说明微信类OTT应用对短信、语音等业务的影响,我们先来看两个市场研究公司的预测数据:

1)Portio Research公司数据显示全球OTT(Over-the-Top)短消息量2011年达到3.5万亿条,2016年预计达到20.3万亿条,复合增长率42%;全球运营商短信2011年发送量为7.8万亿条,预计2016年达到9.6万亿条,复合增长率仅4%。

2)Ovum估计2012年电信运营商因为Whatsapp、KakaoTalk等OTT短消息服务的原因,损失230亿美元收入,预计到2016年会因此损失560亿美元收入——中国移动2011年的短彩信收入为465亿人民币(75亿美元)。

一个在很多电信市场研究公司、电信运营商领导都有共识的问题上,不明白为什么一些该领域的专家视而不见,非要标新立异呢?如果专家认为市场研究公司都不靠谱,预测都太虚,那我再举一个非常具体的实际数据的例子:

KaKaoTalk在韩国渗透率非常高,本月23号注册用户达到7000万,估计韩国国内用户有4500万,而韩国总人口不过5000万。

Kakao有披露其短消息业务量:2011年12月,KakaoTalk用户3000万,80%为日活跃用户,日短消息发送量为10亿条;2012年7月,KakaoTalk用户5500万,日短消息发送量30亿条;2012年12月,KakaoTalk用户达到7000万,2700万日活跃用户用,日短消息发送量42亿条,平均每个活跃用户每天发送156条短信息(惊人!)。

作为对比,来自Informa数据显示,在韩国,OTT对运营商的冲击很明显。2010年6月到2011年5月,SKT的短信量从每月106亿条减少到30亿条。SKT将短信量减少归因于OTT服务的广泛渗透,包括当时在韩国流行的主要两款OTT应用—KakaoTalk和MyPeople。

仍然作为对比,我们来看看目前中国所有通过运营商的短信发送量为多少: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11月全国短信发送量为703亿条,日均短信发送量为23亿条。

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目前微信类应用的短消息发送量规模已经相当大,KakaoTalk的日短消息发送量已经是中国所有运营商日均短信发送量总和的近2倍。KakaoTalk只有7000万用户,而中国的移动用户已经突破10亿。考虑到韩国的移动用户数只有中国的1/20,可想而知,KakaoTalk对韩国运营商短信业务的冲击是明显的。

腾讯并没有披露微信的短消息发送量,考虑到微信的用户数大概是KakaoTalk的4倍多,所以可以估计微信的日短消息发送量起码已经跟3家电信运营商的总短信发送量相当,还能说微信类OTT应用对运营商的业务没有冲击吗?

 

流量业务弥补语音短信业务是个伪命题

有专家说,微信虽然影响了短信收入,但带来了流量收入,只不过换了一个收入模式。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看法,虽然都是收入,但是背后的意义大为不同。

我根据微信官网对几种不同的消息流耗费流量的说明,结合运营商现行的流量标准资费(套餐内资费便宜的多),估算了一下使用微信替代运营商类似业务时的花费。

结果显而易见,每条短消息/短信的价格,通过运营商短信通道是通过微信的333倍,多媒体消息/彩信是5-20倍,语音是大概7-9倍。

使用微信类业务的花费明显要便宜的多,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用微信的类似业务替代运营商传统业务。如果总体通信需求量一定或者弹性不大,运营商的收入必然损失。

当然,运营商可以通过多来源的流量收入来弥补传统业务的收入损失,但是从这张表上也可以看出,短彩信、语音业务是比流量业务的比特单价高很多的业务,所以用流量收入来弥补传统语音短信业务的收入损失,长期来看也许收入可以弥补,但利润率必然要下降。这是全球电信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管道化问题。

 

OTT 免费通话?不是不能,时机未到

目前微信类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冲击主要仍在短信,因为短信占收比较小,而使用弹性仍较高,因为实际上对运营商的冲击并不是特别大,也没有引起运营商非常大的警觉。如果从免费短信拓展到免费通话,对运营商的冲击就比较大了。

KakaoTalk和Line实际上都已经具备了免费通话的功能,有人问,微信什么时候也能增加这个功能。实际上,并不是开发这个功能很复杂,只是因为涉及到国内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如果弄不好的话,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在国内监管层面,这一领域也一直是没有明确规定的敏感地带,一旦监管层面有了明确的表态(比如虚拟运营商牌照或者VOIP牌照),增加这个功能其实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实际上,KakaoTalk在今年6月初开始提供免费通话功能时,也遇到了韩国运营商的强烈阻挠。

KakaoTalk在今年6月4日推出免费通话业务,仅3天就达到了日2000万次呼叫的水平。下图是KakaoTalk自己的监控平台关于通话质量的监控数据(“损失”类似于丢包率,是Google Translate自动翻译的),可以看出韩国的3家运营商很快就做出了应对,SKT第2天就把KakaoTalk免费通话的丢包率提高到了10%,第三天提高到了20%。LGU+更彻底,丢包率在第三天陡增到50%以上,几乎算是不能通话。KT反应比较慢,在第6天将丢包率提高到12%。

通过这种做手脚的方式,极大的降低了KakaoTalk免费通话的质量,迫使很多用户转回使用运营商的语音服务。之后KakaoTalk的日均呼叫再也没上过2000万。作为对比,KakaoTalk在日本和美国的丢包率都维持在正常合理的水平,这跟KakaoTalk在美日并无较大的用户基数,以及这些区域已经有较为完善的相关管理规定有关。

韩国电信管理委员会KCC在收到运营商关于网络压力的投诉后,也出台了一些规定,比如运营商可以封堵类似的应用,或者收取额外的费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并不是互联网对电信业没有冲击,而是各国的运营商和电信监管机构出于保护投资和资产的目的,目前都还在采取一些非中立的措施来保护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收入。

KCC出台规定后,韩国第三大运营商LGU+开始利用这个规定,提供额外的收费套餐。LGU+允许用户使用一定量的VOIP服务,当超过上限后,就会收取7美元的额外费用。可以看到,7月2日,LGU+的丢包率就降低到了较合理的水平,而SKT和KT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在瑞典,运营商也在准备向使用Skype的用户收取额外的费用。在美国,网络中立性原则并没有完全拓展到移动网络上。Verizon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措施以保护自己的语音和短信收入:提供一个新的无限量的语音和短信套餐;并且直接跟Skype合作。在西班牙,Telefónica则干脆自己提供一个类似微信的OTT业务——Tu Me。

在中国,由于在电信监管法律上一直缺失,网络中立性原则短期内很难达成共识,而VOIP业务一直受到较严格的管制,因此并不是微信类应用不能提供语音服务,而是时机还不成熟。可以这么说,小打小闹可以,做大了一定不行。以目前的产业链合作关系来看,腾讯也没有必要急于动运营商的奶酪。

互联网业务对电信业的冲击始终都存在,并且一定会愈演愈烈。运营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流量经营措施,通过调整定价策略,以及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来减缓这种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想,最可怕的不是冲击,而是无视这种冲击的傲慢和高高在上。

 

关于微信未来盈利模式和估值的分析,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微信:百亿美元俱乐部的商业化探索” http://www.tmtpost.com/8535.html

相关 [互联网 vs 电信] 推荐:

互联网vs电信业:可怕的不是冲击,而是视而不见的傲慢

- - 钛媒体TMTpost
昨天稍稍关注了一下业界专家关于互联网对电信业冲击的观点PK,不说立论的支撑数据错的离谱,单一句“互联网企业对电信业的冲击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本人向来不是一个没数据就瞎白唬的人,相反,有一点点数据控和分析控,所以就简单查了一些数据,做了一些简单分析,来看看这个“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到底有没有实实在在的发生和即将发生.

互联网转型中的项目思维VS产品思维

- -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干货
很多人说,互联网转型就思维方式的变化,只有思维方式变化了任何的制度才能真正落地执行,不然就永远是空谈. 其实写下这个话题,并没有什么结论性的举措或者方法,只是说说我在项目和团队运作中遇到困惑时的思考. 首先先来定义下什么是项目思维和产品思维,再来说说从这两种思维方式中延展出来的问题. 项目思维就是以项目为牵引,通过一个个有时间节点要求的任务来完成目标交付物.

GIF vs APNG vs WebP

- - JayXon
GIF 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格式,1987 年诞生,最后一个版本是 1989 年. (这就是为什么 GIF 文件头的 magic number 是 GIF89a). APNG 相对新一些,是 Mozilla 在 2004 年推出的,十几年的科技进步是不容小觑的,所以 APNG相对于 GIF 的优势十分明显,后面会分析.

电信新改革及互联网业机会

- - 钛媒体TMTpost—把脉科技资本论
 近日,关于腾讯将获得第一张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传闻在业界传的沸沸扬扬,随着1月8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各种猜测才尘埃落定. 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电信业向着开放,向着市场化又迈进了一步. 当然电信业的格局,绝非一纸文件文件可以撬动的,从三网融合的缓慢进程来看,还是“意见稿”的方案,到上升到立法再到全面推进还有很多路要走.

转 redis vs memcached

- - 数据库 - ITeye博客
传统MySQL+ Memcached架构遇到的问题.   实际MySQL是适合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通过Memcached将热点数据加载到cache,加速访问,很多公司都曾经使用过这样的架构,但随着业务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访问量的持续增长,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   1.MySQL需要不断进行拆库拆表,Memcached也需不断跟着扩容,扩容和维护工作占据大量开发时间.

NOSQL数据库大比拼:Cassandra vs MongoDB vs CouchDB vs Redis vs Riak vs HBase

- - 博客园_Ruby's Louvre
话说,尽管 SQL 数据库一直是我们IT行业中最有用的工具,然而,它们这样在行业中超过15年以上的“转正”终于就要寿终正寝了. 现在,虽然关系型数据库仍然无所不在,但它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 但是,各种 "NoSQL" 数据库之间的差异比当年众多关系型数据库之间的差异要大许多. 这就加大了人们在建设自己的应用是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的难度.

Mozilla与西班牙电信推开放互联网设备平台

- - HTML5研究小组
2月28日消息,Mozilla与西班牙电信昨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宣布,将共同推出首款基于开放互联网的HTML5标准设备平台,并于年内正式上线. 据了解,该款开放互联网设备平台(Open Web Devices platform,简称OWD),将会于2012年正式上线. Mozilla宣传,“这将是推进HTML5成为下一代手机重要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并会降低提供智能手机功能的手机价格.

一条微博暴”电信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差距

- -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今天评了一个微博,后面的评论转发让人无语. 某号以“最无耻亏损”棒打几大片,这是典型的段子手的写法,就为了吸引眼球,在回复中也很可能有水军参与. 当然我没功夫一一辟谣,也不象该号那样需要吸引眼球,希望引起回复. 在此微博的评论、转发中有辩称运营商资费贵的,特别是说流量资费贵的,我一点不感觉到意外,这非常正常.

普通 vs 文艺 vs 二逼

- 貝殼 - The Only Ex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