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机器人崛起
- - 《商业价值》杂志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2013年1月17日. 伊莉莎·杜利特尔(Eliza Doolittle)是20世纪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家约瑟夫·魏泽鲍姆(Joseph Weizenbaum)创造出来的. 他一个是以萧伯纳作品中的人物命名的电脑程序机器人,在刚刚舞台表演的时候,她还带着浓重的伦敦口音.
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2013年1月17日
伊莉莎·杜利特尔(Eliza Doolittle)是20世纪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家约瑟夫·魏泽鲍姆(Joseph Weizenbaum)创造出来的。他一个是以萧伯纳作品中的人物命名的电脑程序机器人,在刚刚舞台表演的时候,她还带着浓重的伦敦口音。
IPsoft是一家创业公司,它由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前数学教授切坦·杜布(Chetan Dube)创办。杜布教授估计,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大部分与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有关的工作,而现在这些工作主要由海外代工厂的人工完成。
IPsoft的伊莉莎第三代是一名“虚拟的服务台员工”,她可以回复电子邮件、接听电话,并与人进行交谈。也有跨国公司对她的效能做过实验,在美国一家传媒公司,她每月可以接听该公司信息技术工作人员打来的6.2万次电话。在没有人类的帮助下,她能够解决其中2/3的问题。英国创业公司Blue Prism已经开发了一整套软件,企业可以在公司内部按照流程自己创建需要的软件“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完成程序导向的日常任务。这是很多公司用于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工具和手段。
其实从企业的成本控制上来说,Blue Prism公司的软件机器人非常具有优势,雇佣一位英国信息技术工人的成本为每年8万美元,而海外技术工人的成本大约为3万美元,然而根据Blue Prism软件开发的机器人每年的成本则只有1.5万美元。
一家电信公司用Blue Prism公司的软件机器人取代了45名海外员工,原本这些员工每年的成本为135万美元,但是用10台Blue Prism软件机器人的成本只有10万美元。而这家公司用节省下来的费用雇佣了更多可以做创造性工作的新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