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崛起

标签: 特别策划 Facebook 崛起 新世界 新浪 | 发表时间:2012-09-08 06:03 | 作者:王伟
出处: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

2009的8月28日,当由新浪CEO曹国伟亲自主导的神秘项目微博开始内测的时候,更多还是被看作与饭否、嘀咕、滔滔相似的国内众多类Twitter产品之一,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新浪成就了一个不同于美国Twitter的、中国本地化的微博产品,并引发了之后3年中国社交网络的一场风暴。

于新浪而言,微博业务的崛起让这家上市10年的老互联网公司重新焕发生机,于中国的社交网络而言,微博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而微博成功背后更值得玩味的则是:一个最不像Facebook思路做出的产品反而引爆了过去3年的社交网络浪潮。

关于那段历史,《商业价值》杂志在2010年12月刊《微博照耀新浪》一文中曾做过还原。

“当时我们就认为微博和新浪的基因其实正好搭上了”。王高飞及许多新浪高层至今都认为,“连接网页的Google和连接人的Facebook是互联网的两大基础设施,是‘道’的层面,而Twitter是‘术’的层面”。但新浪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这就要搭上自己的媒体基因。

新浪微博的迅速崛起除了要归功于一个恰当的发布时机(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监管上遇到问题;搜狐白社会的成功让它坚定走在SNS的路上,并未看好微博客路线),新浪强悍的媒体运营实力还与微博产品深层的设计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新浪微博是一个最懂中国人微妙心理的产品。

在《商业价值》杂志2011年4月刊《社交新世界》一文中曾分析过新浪微博迅速引爆的深层原因:提起Facebook人们自然想到六度空间理论,六度关系所构建的社交网成为Facebook这个庞大社交网络的血管和骨骼,这也是无数SNS产品的基础模型。“但是在新浪微博上,因为鼓励关注,少量用户被大量用户关注,所以新闻很可能在第2步被一个超级链接器类型的用户转发,新闻就能覆盖全网,从新浪微博得到的数字是2-3度,而不是许多社会网络里平均的5-6度。这也成就了微博为信息传播速度和形态带来的深层改变。”

不过,在掀起了一波社交网络浪潮,扮演了中国人社交网络启蒙者的角色之后,新浪微博却发现在社交领域,它正在被借助智能手机迅速崛起的微信逐渐赶上,至少在产品层面,微信被认为更加社交,而微博强烈的媒体属性让它越来越像一个营销平台。

新闻的严肃与社交的戏谑形成了两个产品截然不同的风格,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新浪微博上看新闻,对于大多数非加V用户来说,这是一个45度角仰视大牛的平台,但总是缺少点社交的氛围;在看新闻和八卦之余他们更乐于在微信上调侃好友卖萌撒娇。

433天达成1亿用户,微信的速度看起来像是个奇迹,但是也是一场“在IM关系链上做SNS的风险极大之尝试”(本刊2012年5月 《微信4.0的赢与代价》)。

微信继承自QQ,在基因上是与微博的弱关系交友不同主打的是手机通讯录为代表的熟人关系,后来随着微博和QQ关系链的导入让微信用户的人际关系链变成了“熟人+微博互粉+QQ好友”,再往后为了扩展用户量,LBS、摇一摇、漂流瓶等陌生人交友模式被引入,微信在功能无比强大又好玩的同时开始面临关系链混乱的潜在风险。

如同《微信4.0的赢与代价》一文中所说:微信扩展产品,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却让关系链混乱,而关系链的混乱又将使得它难以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平台,限制了其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过去3年是中国社交网络启蒙的3年,也是中国人网络社交从亢奋到回归常态的3年,不客气的说,新浪微博和微信的迅速崛起的一个天时地利之一是中国人社交需求带来的庞大人口红利,未来更好的社交网络形态则需要更加扎实的对人的研究和深厚的产品功力。

 

相关文章:

三年回望:不可错过的七大产业变局

移动互联网三年而立

互联网生态系统建立

社交网络崛起

电商起落

IT厂商集体转身

产业“叛军”星火燎原

产品力量回归


商业价值iPhone 客户端

相关文章:

相关 [社交网络 崛起] 推荐:

社交网络崛起

- - 《商业价值》杂志
2009的8月28日,当由新浪CEO曹国伟亲自主导的神秘项目微博开始内测的时候,更多还是被看作与饭否、嘀咕、滔滔相似的国内众多类Twitter产品之一,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新浪成就了一个不同于美国Twitter的、中国本地化的微博产品,并引发了之后3年中国社交网络的一场风暴. 于新浪而言,微博业务的崛起让这家上市10年的老互联网公司重新焕发生机,于中国的社交网络而言,微博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而微博成功背后更值得玩味的则是:一个最不像Facebook思路做出的产品反而引爆了过去3年的社交网络浪潮.

越过Facebook看社交网络:兴趣社交网络的崛起将带来什么?

- - 36氪
编者按:我们之前曾发表了 《APP开发者为什么应该如此看重所选平台的可预见性发展》一文,而来自BlueRun Venture合伙人 Jay Jamison的这篇对社交网络发展的 文章提出了前文某些共同的观点,都对平台的发展进行了非常独特深度的分析. 因此,小编建议您不妨将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也许收获会更多.

社交网络决定树

- changlei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Guy Kawasaki 是 Alltop.com 网站的联合创始人,也是 Garage Technology Ventures 的创建合伙人. 当然,他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角色是苹果前首席布道官,在推广 Macintosh 的过程中上立下不少功劳. Guy Kawasaki 在社交网络上非常活跃,无论 Facebook、Twitter,还是最近推出的 Google+ ,他的信息更新都很频繁.

社交网络的“悖论”

- Felix - 月光博客
  编者按:Nina Khosla,作为一个设计师,同时也是Teethie创始人. Teethie是一个社会化博客形式的创业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兴趣的社区.   近几年来,我们与朋友们在网上聊天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无论线上线下,我们都只看到一小撮朋友在线进行交流. 曾经似乎让人提心吊胆的互联网世界虽然布满了陌生人,但我们可以与他们一到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解析社交网络Tumblr

- - Solidot
网络科学家都在分析Twitter和Facebook的数据,而遗忘了另一个社交网站:雅虎的轻博客Tumblr. 雅虎实验室的Yi Chang和同事弥补上这一空缺. Tumblr有1.6亿用户,发表了700亿帖子,它的帖子没有字符限制,支持图片、视频和音频. Chang和同事分析了去年8到9月之间发表的6亿帖子(预印本),发现90%以上的帖子由图像或文字构成.

社交网络 vs 社会化媒体

- 华子 - It Talks--上海魏武挥的博客
Twitter最近发布了一个名为“新闻编辑中心”的服务,专供网站上各路记者收集整理信息使用. 国内新浪微博也是出了名的媒体人扎堆之地,可见国外国内都一样:它首先是一个媒体,其次才是一个社交网络. 长久以来,这两个词是有些混用的,因为象Facebook这样的网站,它当然是一个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但又通过share和like两个按钮,网络中不断地流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个网络,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首要媒体渠道(Social media).

社交网络的那些事

- Steven Wu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交网络发生很多事. 先是之前一直被看好的 Color 并不被用户接受,后来Google+ 的亮相更是吸引了无数的眼球. 在 Google+ 亮相后一天,曾经的社交网络霸主 Myspace 被新闻集团以 3500 万美元价格给卖了. 在人们对 Myspace 一片惋惜中,Google+ 不断传来好消息:.

社交网络2.0,谁将取代Facebook?

- adow - 互联网的那点事...
编者按:本文来自@messiahyang的投稿,@messiahyang现在创业中,这里(http://orgger.com)是他的网站,点这里在Twitter上关注他. 如果有谁预言Facebook终有一日会统治互联网,我一定会报以不屑一顾的态度. 回顾一下这些人之前的言论,他们一定也预言过Yahoo和Google会有同样的未来.

弹性社交网络杂想

- 和谐牌河蟹 - GeekPark 捕风捉影
弹性社交网络,一个在目前这个时点谁都不能解释清楚的新概念;但关注移动互联网的朋友都知道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Color. 关于Color,可以查看Mobile 2.0博客文章《Color融资4100万美元的猜想》. Color的初衷是创建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新方式,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利用地理位置、图片和排列算法,将关注同一事件并在附近的人通过群组的方式划分,进而实现社区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