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累積 36 萬粉絲,iFit 的社群經營之道:我們一起減肥吧!

标签: Facebook行銷經營 Featured 專訪 網站經營 網路創業 | 发表时间:2013-03-22 13:50 | 作者:Chen Liz
出处:http://www.inside.com.tw

女性減肥市場龐大,幾乎凡是女性都欲望窈窕身材,打出「瘦身」字眼的產品往往令愛美女性趨之若鶩,瘦身教室、瘦身食品、瘦身保養品、瘦身食譜……除了這些看得到、摸得到、買得到的產品,還有沒有其它可能?

「iFit」不把瘦身議題拘限在實體世界,他們藉由網路平台將社群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擄獲眾多女性芳心。Facebook 粉絲團成立短短一個月就衝上 15 萬粉絲大關,令許多品牌望塵莫及,而他們自己其實也始料未及。我們專訪了創辦人艾莉絲,一窺 iFit 的社群經營之道。

瘦身有成,意外創業

iFit 創辦人艾莉絲

別看現在的艾莉絲身材纖細有致,過去她曾為贅肉所苦甘願節食,把自己折磨的痛苦不堪,後來接觸了正確的瘦身知識,學到正常飲食甚至偶爾大吃大喝也不怕變胖的方法,才練就出迷人身材,從此以後她就成了親朋好友請益減肥方式的對象,隨著詢問的人愈來愈多,她萌生了在網路上與更多女孩分享如何瘦身的念頭。

於是,充滿可愛插畫與貼心字句的「iFit」去年 7 月誕生,艾莉絲笑稱,「這真的可以算是一場美麗的意外。」

本來有正職在身的艾莉絲並未打算營利,但粉絲團人數激增的幅度超越預期,索性與幾位同事自立門戶,脫離受雇於人的辦公室生涯,走上創業道路,開始她們華麗的冒險。

這批沒有 IT 背景的娘子軍在網路創業圈中以極快的速度闖出名號,他們能有如此佳績,除了歸功於深度的社群經營,「只有女人了解女人」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提詞也是主因。

團隊精實,內容為王

iFIt 的團隊並不大,2 位內容編輯、2 位美術編輯、2 位客服、1 位 IT 人員與 1 位品牌行銷,就組成了這個目前在 Facebook 擁有 36 萬粉絲的瘦身社群。

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莫過於內容編輯,艾莉絲說,「我們是很相信內容為王這件事的!」相當注重視覺與文字的 iFit,每天堅持自產圖文,有時是營養食譜、有時是瘦身動作教學、有時甚至是糾正錯誤的新聞觀念、甚至還有生理知識。

iFit 以可愛插畫解釋生理知識獲得好評

再怎麼艱澀的文章,經過內容編輯宛如揮動魔法棒般,以最少的文字、大量的圖片呈現,變得簡短輕鬆又有趣,網友無需花費太多時間心力就能快速吸收減肥妙招或瘦身知識,在社群網站上大受歡迎。

前身曾任出版編輯的艾莉絲,對於內容呈現的掌握十分精確,再加上自己本就身為女人,懂得以女性角度出發,牢牢抓住女性粉絲的心。她說,「女生就是喜歡看可愛的東西嘛!」因此大量投資在視覺創意上,「很值得!」

確實,iFit 36 萬粉絲中女性就高佔 85%,艾莉絲圖文並茂走溫馨可愛風格的策略明顯奏效。而也因為粉絲團大受歡迎,但 Facebook 畢竟不是個保存文章的好地方,資訊一多起來經常面臨找不到過往訊息的窘境,因此 iFit 也設置了網站,方便網友直接搜尋。

不過互動性較明顯的社群仍是 iFit 的經營主力。iFit 的每篇文章都有驚人的按讚數,分享數也不遑多讓,豐富的內容吸引女生張貼到自己的牆上,從而發揮呼朋引伴的效果,吸引更多粉絲群聚。

除了內容之外,她們在與粉絲的互動上也可見其心思之細膩,粉絲有問必答,就算問題再怎麼基本常識,「絕對不會直接丟下要他們自己去 Google 一句話。」

隨便展開一則 iFit 的留言,都可發現她們不厭其煩的詳細回答每個粉絲的問題,而若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也會請教與他們合作的健康顧問,務求帶給粉絲最佳解答,貼心舉動也提升了粉絲忠誠,頻頻光顧者所在多有。

iFit 與網友之間彷彿不是社群網站與粉絲的關係,而是一個「瘦身很厲害畫圖也很強的朋友」的頁面,親切毫無距離。

瘦身爭議,挑戰難免

iFit 茁壯至今並非一帆風順,「減肥」雖然受歡迎,但由於涉及醫療保健議題,因此也很容易牽動敏感神經。

就曾有粉絲團或網友質疑他們倡導的瘦身觀念,譬如運動強度不夠、飲食不夠均衡等等。不過,艾莉絲表示,iFit 粉絲多為一般上班族,他們很少能有那麼充裕的時間自己下廚或天天做運動,iFit 希望循序漸進,導正粉絲觀念─運動才是減肥良方,慢慢培養運動習慣,而不是一下子就以最嚴格的標準,要求他們每天都要跑幾圈操場、騎幾公里單車,這會讓他們難以負荷,反而可能心生壓力半途而廢。

為了激勵網友別只是「鍵盤慢跑」,iFit 也會在粉絲團上號召粉絲揪團跑步,請粉絲回報他們今日的運動時間與成果,反應熱烈。

艾莉絲說,這又是她的女性直覺發揮優勢的時機了,她笑說:「男生不太會想到這種點子」,但她做為女性,十分了解「很多女生甚麼事情都喜歡跟別人一起做」的心理,這樣的揪團活動打中女性的心,更凝聚了高度社群力量。

策略合作,展望未來

那麼 iFit 是怎麼維持網站營運呢?艾莉絲說,iFit 目前的商業模式以出版為主,除了已經集結網站精選內容與自己新撰的文章成《可不可以吃不胖》,未來也打算發行電子書、影音等,不排除任何媒體形式。

iFit 也正醞釀推出電子商務網站,目前已有「團購網」運作中。艾莉絲表示,能夠在 iFit 網站上架的商品一定經過他們嚴格審核,比方說曾有一款沖泡式飲品本來添加奶精,經與廠商協商,對方從善如流,去除這種對人體有害無益的成分,才得以上架。

此外,「台灣女性運動市場其實還很荒蕪!」艾莉絲嘆道,女性不愛運動、且適合女性運動器材的選擇性少,市面上也挑不到幾件漂亮的運動服,但這反而是一座極具潛力的金礦,未來與女性運動品牌合作,也是 iFit 拓寬業務的方向。

在短時間內迅速竄升的 iFit,目前純粹挹注資金的創投暫不考慮,仍以策略性異業合作為主,希望藉由這種方式,在品牌策略發展上先站穩腳步。

採訪後記

聊到後來已近正午時分,本來孜孜不倦專注盯著電腦工作的員工,開始起身走動,有人走到廚房拿起砧板切起新鮮的魚,有人清洗高麗菜,廚房最內的瓦斯爐上,淋了一點橄欖油的平底鍋滋滋作響。

iFit 員工每天中午必定一起煮飯用餐

艾莉絲說,無論再怎麼忙碌,中午員工都會一起烹飪,一起吃飯,食材力求營養均衡。iFit 親身實踐他們「健康瘦身」的口號,除了注重飲食,當然也不會忘了他們反覆強調的運動瘦身,iFit 要求每位員工盡可能天天運動 30 分鐘,辦公室內就有 X-bike 等運動器材供大家輪流使用。

iFit 的員工清一色都是女性,艾莉絲說,她篩選員工的標準最重要的莫過於他們是否認同 iFit 的理念,就算能力再怎麼強,只想用節食來減肥的人「當然不予考慮」。目前的成員大多都有瘦身經驗,不然就是現在正在減肥,一致的目標與興趣讓他們創造出融洽氛圍,這股氛圍傳遞到虛擬世界中,與無數粉絲成為相互鼓舞的親密摯友,或許也是 iFit 能有如此成績的原因。

您可能也喜歡以下文章:


「客座撰文」社群遊戲下一步:行動與跨平台


企業如何開始發展社群行銷 -「品牌新行銷 × 社群聯結」論壇重點整理 (之一)


中小型企業該如何善用Facebook社群行銷


企業如何開始發展社群行銷 -「品牌新行銷 × 社群聯結」論壇重點整理 (之二)


點只粉絲團咁簡單–談「社群行銷」組合

无觅

相关 [一年 ifit 社群] 推荐:

不到一年累積 36 萬粉絲,iFit 的社群經營之道:我們一起減肥吧!

-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女性減肥市場龐大,幾乎凡是女性都欲望窈窕身材,打出「瘦身」字眼的產品往往令愛美女性趨之若鶩,瘦身教室、瘦身食品、瘦身保養品、瘦身食譜……除了這些看得到、摸得到、買得到的產品,還有沒有其它可能. 「iFit」不把瘦身議題拘限在實體世界,他們藉由網路平台將社群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擄獲眾多女性芳心. Facebook 粉絲團成立短短一個月就衝上 15 萬粉絲大關,令許多品牌望塵莫及,而他們自己其實也始料未及.

驚人的社群媒體行銷數據

- tinda - 數位時代 Beta3.0 | Topics & Links
數字會說話,盡管社群媒體的投資報酬率仍舊難以直接衡量,以下這些數字,卻可充分說明它的效用與潛力:. #廣告價格在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70%. #92%的社群網絡用戶都上Facebook. #分別有70%和66%的小型企業主,運用Facebook及Google來進行行銷. #如果有Facebook粉絲獨家銷售方案,11%的人都說他們會購買商品.

擁有社群媒體帳號,你,就是個媒體!

- daviddu - TechOrange
你擁有Facebook、Google+、Twitter或是Plurk帳號嗎. 只要有其中一個,而且你常在這些社交網站上更新自己的狀態,與朋友分享訊息,你就是個「媒體」. 計算一下,你在FB上有幾個朋友. 美國一份研究顯示,大部分的FB使用者的朋友名單中,有高達80%的人只是點頭之交,或者根本不認識.

我是免費資源網路社群,今年五歲!

- 勇 - 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今天是免費資源網路社群的「五歲」生日. 猶想起 2006 年八月十三日,我在 RegisterMore.com 註冊了我人生中第一個網域名稱,沒幾天後一個陽春簡易版的免費資源網路社群就此成形(八月十六日),當時會以 FreeGroup 作為網址、免費資源網路社群作為網站名稱純粹是為了 SEO,簡單來說就是希望在搜尋引擎中更容易被找到(至於是哪本書告訴我要這麼做,我也沒什麼印象了).

新聞媒體將死,社群網站當道?

- Cary - TechOrange
標題很聳動,但是當你想想:10 年前的今天,得知 911 恐怖攻擊事件的最快來源是:電視與平面媒體報導. 10 年後的 311 日本地震海嘯新聞,最快最多資訊的新聞來源是來自社群網站如 Twitter、噗浪、Facebook 等等社群網站,就不會這樣想了. 社群網站的訊息不一定最正確有深度,但最快最多,倒是難以令你我否認的.

Google+用分享社交圈創造社群行為新模式

- Jeshuang - TechOrange
Google+ 今天特別熱鬧,主要是開放了分享社交圈的功能. 顧名思義,就是讓你可以分享給朋友,你推薦的社交圈與相關朋友. 於是出現了正妹圈、宅男圈、科技圈、台灣圈、內地圈等五花八門的分享. 被分享到的人也有被一直圈的回應. 交叉圈選後的 Google+ 又做到了創新社群行為模式,不同於疲勞轟炸的 Facebook Ticker,也不同於安靜自 High 的 Twitter 訂閱.

《贏在社群網戰》導讀 — 射出不夠,還要成型

- iaotin - Mr. Jamie 看網路與創投
不,千萬別搞錯了,社群媒體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新玩意兒. 事實上,自從有人類以來,它早就已經存在,比任何所謂的「傳統媒體」都還要傳統. 不,我應該要說它根本比人類還要傳統,連動物、甚至昆蟲其實都有社群媒體. 一切都只是名稱的問題罷了,還沒有 Facebook、Twitter 或是 Google+ 這些服務之前,這東西也曾叫做「病毒行銷」.

日本:工作社群与游牧上班族

- Edward - Global Voices 简体中文
“工作社群”(coworking)在全球日益风行,日本亦不例外,尽管超长工时与办公室工作习惯已根植于日本上班族心中,这股新趋势在社会上浮现,或许亦不令人意外. 知名作家佐佐木俊尚于2009年7月出版著作《工作不需办公室-游牧工作型态》,让大众注意到“游牧上班族”一词;今年3月11日强震、海啸、核灾后,相关话题提升至另一层次,首都东京运作受到严重影响数星期,之后几个月不断限电,人们自然开始讨论其他工作方式,如日光节约时间、从事自由工作等,“工作社群”亦为其中一项.

善用Instagram社群照片力宣傳的知名品牌們

- 品味视界 - Inside 網路趨勢觀察
在近一年前,我們介紹了Instagram,這一個iPhone上超夯的照片社群應用程式,到最近,它們宣佈已經擁有了1,000萬個使用者;就在昨天,Instagram官方釋出了最新的2.0版本,以下是他們在官方部落格更新的主要功能,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在許多細節的部份處理得非常用心:). Instagram:上線不到十天瞬間爆紅的行動相片社群服務.

Community Detection 社群发现算法 - CSDN博客

- -
        社区发现(Community Detection)算法用来发现网络中的社区结构,也可以视为一种广义的. 以下是我的一个 PPT 报告,分享给大家.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社区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只给出了一个定性的刻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社区是一个子图,包含顶点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