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管理咨询顾问来答。
前日,HBR发表了一篇文章,将咨询行业的商业模式分为三类(
Consulting on the Cusp of Disruption )。以下是微博截图:
第一类,即人们眼中的“大忽悠”管理咨询公司,靠judgement赚钱。如诸位所说,信息绝大部分是公开的/购买的,咨询顾问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坐在办公室里熬夜分析+讲故事。
诸位指出管理咨询公司的大忽悠之处非常正确。HBR这篇文章的出发点也是解决诸位的困惑。我以为,管理咨询公司所做的“短期内收集资料+分析+讲故事”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儿,实际上很有帮助。这也是我自己创业后才明白的。
在一个信息混乱、噪音众多、甚至毫无先行者的市场中,要做出一个5年后依然正确、全公司绝大多数人满意、可执行的决策,对于任何一个审慎的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困难的。 我们一个芝麻大小的公司,最近要开辟一个新的业务条线,这种业务在行业内没有先例。用现在微博上流行的“两个小人儿”说,一个小人儿说:“恭喜你发现了一个蓝海!加油吧你们第一个进入一定能成功!”另一个小人说:“等等....之所以是蓝海一定有原因的....你访问的那么多业界人士都看到了这个市场,为什么没有人成功?你足够清楚其后的背景吗?没有人做过的事儿,一定有不成功的原因,你能克服吗?” 这个对话在合作伙伴间、公司内部甚至我心里都时刻浮现。我不得不花大量精力
找业界的人聊、查找资料、仔细考察我们自己的能力,同时不放弃地继续推进这个项目。
这些事就是咨询公司做的。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咨询公司教给我的工作方式。
大公司更是如此。超大型企业,一个人的决策影响上万人的饭碗,如履薄冰的感觉逼得人不得不寻求外脑的帮助。实际上,make a wise judgement out of chaos是商业经营的最最最核心(我的愚见)。这个judgement,一是靠经验(business sense),一是靠足够多的信息+分析。这些,理论上说咨询公司都能提供。的确,有的时候咨询公司所做的,不过是复述一个公司管理层已经知道的故事、确认一个已经80%确定的决策。这就像我们做一道数学题,有时候做不出来,给别人讲一讲、自己梳理下思路,就做出来了。这个过程听起来挺小儿科挺不值钱,但你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个放大系数算进去,咨询公司的工作效用就很可观了。
当然,
管理咨询公司的角色绝对不是不可以替代的。一些公司高管,个人能力极强,市场上没人比他更懂。同时他性格中的冲劲儿超过审慎,习惯于“走自己的路”。在他们面前,咨询公司只有仰望的份儿。曾经服务过的一些企业家就具备这样的素质,让我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用。晚上睡不着觉就想干活,感觉以自己智商水平做出的分析分分钟就被企业家鄙视,期待勤能补拙.......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大公司有自己的内部咨询团队。他们比外部咨询师更加了解自己的公司,在经验+信息+分析上都更加厉害。
但即使这样两类碉堡的公司,也会聘用咨询师。为什么呢?(模仿蔡明老师的语气)第一种外星人一样的高管还是会给咨询师们一个出乖露丑的机会的,他们的心态无非是“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办了,不过听听你们怎么看也挺好”。第二种公司,习惯于将内部咨询中比较重复性的活(数据分析)或者比较专业化的活(流程再造)外包给外部咨询....这就是图表中
第二类咨询公司的一部分工作。
第三类咨询公司有点儿像知识掮客。销售的是network,将企业的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专家连接起来。咱们知乎有点儿这个意思(但是恳请知乎别变成那种付费解决问题的网站啊~这事儿我专栏里细说)。另外推荐一个网站
找同行 。 默默关注了一段时间,感觉挺好玩儿滴。
那篇HBR文章比我写的好,提供了更多观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
— 完 —
本文作者:
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中国有没有也只有几个人的团队创造了很大的价值?
哪些书让你的思想和生活有了自觉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