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误诊背后的真相(4)对人体认识了多少?

标签: 看看 真相 人体 | 发表时间:2014-05-25 08:00 | 作者:看看误诊背后的真相(4)对人体认识了多少?
出处:http://wjjixiaolong.blog.sohu.com/

    1992年我晋升为教授,按当时的条文规定,教授要承担“疑难疾病会诊”,开始解决各地找上门来会诊的疑难病例,至今,20多年会诊之路走过,回过头来看看情况如何呢?按道理,应该经验教训越来越多,难题越来越少。事实却相反,不仅难题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每天几乎都会遇到棘手的病例;再者,各地送来会诊的病例,都有一个他们的原始诊断。这些掌握第一手病情资料的原始诊断准确性如何呢?20多年下来,不但没见水平提升,反而越来越下降。

    去年秋天遇到一个中年妇女全身淋巴结肿大,颈部可达几个大枣一样连在一起凸出。一看就象恶性肿瘤。外科切下来做病理切片,拿来会诊,看了切片后我的诊断是恶性淋巴瘤。病人住院治疗。在化疗前的检查中发现病人患有梅毒。当病人亲属告知这一新情况后,我再重新看病理切片,发现梅毒时淋巴结也可以出现类似淋巴瘤的改变。这就提示病人不是恶性淋巴瘤,而是梅毒引起的淋巴结病变。

    为什么几十年过程中,疾病的误诊率不是随着医学进步而降低,反而在上升呢?究其原因,主要是:

  (1)人体的复杂性,人在世界上食五谷杂粮、经衣食住行、沐风霜雪雨、行七情六欲、历生老病死,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属于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医学在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但对于人体的奥妙和疾病的本质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自由王国”的水平,医生能治的疾病很有限,可以说大部分疾病,还只能是对症处理,面对这大量无法医治的疾病只能是望病兴叹。疾病在人体内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隐匿到明确,由不典型到典型,由一般到特殊,由常见到罕见,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还有许多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自始至终都比较隐匿、不典型,而使诊断难以明确,治疗方案难以确立。

  (2)疾病的个体性

许多疾病的本质远未弄清,再说同一疾病在不同的个体内表现也千差万别,如果要求医生每次都能正确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不客观的。疾病的发生在不同的病人体内,其发展变化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连自然现象目前预测尚且困难,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更不用说发生在如此复杂和高度有机的人体体内的疾病了。所以,医生尚不能完全地控制病人体内的疾病演变过程。医学发展到今天医生能治愈的疾病屈指可数,大多数还只能对症处理,因此,治病救人只是理想和目标。故常言道:医生治病不治命。

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有一句名言:疾病就像人的脸,没有哪两张是完全相同的。病人的性别、年龄、出生地、成长阅历、文化层次、个人修养、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等,均不相同;疾病展示、自我表达、个体耐受、对治疗方法的接纳、药物的敏感性等也均不相同。用"千差万别,瞬息万变"来形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不过分的。

医生自古就是令人崇敬的职业,然而从扁鹊、华佗至今,天下没有不失误的神医。由于疾病的个体性,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表现的症状与体征可不同,因此,每诊治一个具体的病例都是一次从零开始的调查研究、分析判断、总结预测的过程,每个病人得的都是“新”疾病。对前一例来说是成功的诊治经验,对后一例很可能就成为失误教训。因此,医生每天工作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稍有不慎,就将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后果,悔之晚矣!

  (3)医学的实践性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中国有句古语说:名医是从死人堆上站起来的,从这里不难看出,任何名医的都是从经历不断总结失误经验中成长起来的,对任何疾病的认识也都是对前人失误的总结。刚出校门的年轻医生与从医数十年的有经验医生对待同一疾病的诊治能力是不可能一致的,但有经验的医生都必须经历从年轻医生一步步走过来,靠一例例积累得来经验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各种失误,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医学的发展、医术水平的提高也是这样。其实在实际医疗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医疗失误的教训,医护人员采用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例如3级检诊制度、3查7对制度等,绝大多数失误都被改正或消除在萌芽中了,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个医学院本科生的学时5年(最长的要学8年),也就刚刚具备了行医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硕士或博士毕业,也还需要在临床上历练5~10年,要经历足够的临床实践,亲自诊治一定数量的病例,处理各种不同的病情变化,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医生。我国多年来推行的“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后当医生”的制度造成了“医生不会看病”的现状,因为博士、硕士学位主要是做动物实验后写出论文,通过答辩获得的,不是大量看病实践的来的,文章写得再多也不能说明会看病。这种制度再不改变,后患无穷。难道主管的行政部门还不应该做点实事,改变一下这样明显害人、害己、害当代、害后世的枷锁镣铐吗?




相关 [看看 真相 人体] 推荐:

看看误诊背后的真相(4)对人体认识了多少?

- - 纪小龙医生
    1992年我晋升为教授,按当时的条文规定,教授要承担“疑难疾病会诊”,开始解决各地找上门来会诊的疑难病例,至今,20多年会诊之路走过,回过头来看看情况如何呢. 按道理,应该经验教训越来越多,难题越来越少. 事实却相反,不仅难题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每天几乎都会遇到棘手的病例;再者,各地送来会诊的病例,都有一个他们的原始诊断.

组织在一直骗人,来看看狂犬病的真相

- dabo - blog.sina.com.cn
……我每次被咬破一点皮都要打破伤风和几个星期的狂犬疫苗……. 首先,世界上至今还未发现一例健康犬带病毒的,健康猫至今仍没有发现有病毒携带者. 按照WHO建议:如果是一级暴露(体表咬、划伤等),不作任何治疗;如果是二级暴露,注射狂犬疫苗;如果是三级,注射狂犬疫苗加免疫血清. 这时,狂犬疫苗已经打到第三支(Day 0,3,7).

看看误诊背后的真相(3)医学进步了吗?

- - 纪小龙医生
    10多年前,一位平素非常健康、工作出色的知名人士由于头痛发烧住进医院的高级病房,能做的所有检查(包括基因、核磁共振等)都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请当今最权威专家会诊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适当的激素治疗后痊愈出院,正常上班工作. 2周后,又发烧头痛,再次住院,各种检查仍然没有异常发现,专家会诊,认为上次诊断病毒性脑炎经激素治疗痊愈出院,说明诊断是正确的,这次又出现相同的症状,说明病毒性脑炎没有治疗彻底,于是继续给予激素治疗.

看看误诊背后的真相(2)国内外误诊有多少?

- - 纪小龙医生
记得我还是刚当医生不久,一个外地转院来北京的年轻女性由于拉肚子2个多月的疑难病例,从乡镇卫生院到县医院再到省医院,都没有弄清楚是什么病,住进北京的大医院也没搞明白就死亡了. 当我做完尸体解剖后才发现,原来就是个阿米巴痢疾. 想想很可惜,如果早点儿诊断,吃点药就可以好的. 一个简单的毛病导致年轻生命的终结.

[原创]你电脑温度高吗,如果想自己解决,就来看看吧(有图有真相)

- Natbots - 草榴社區
计算机的CPU及其他部件高速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散热其实就是一个热传递的过程,目的是将CPU产生的热量带到其它介质上,将CPU温度控制在一个稳定范围之内. 根据我们生活的环境,CPU的热量最终是要发散到空气当中. 对于台式电脑来说,有很大的空间和大功率风扇,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散热太差的问题. 但是使用笔记本的CLer应该有体会,长时间使用后,电脑反应慢,程序卡死,甚至自动重启,死机,其实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散热不良导致的.

胸的真相!

- yanbook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真相永不来

- Elrond - 不做历史的看客
  在中国,流行的热点实在太多,但每天无数的海量信息蜂拥出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又无比苍白,仅用两个字就完全能够概括:真相. 只是可惜,若你要把这简单的两个字扒开,却又是难上之难,赖昌星怎么出去的、又是怎么回来的. 郭美美是如何发家的、又是如何说谎的. 官员是怎么淫乱的、又是如何失足的. 一切看似了然,这些真相不需要发射嫦娥去月亮上寻找,也不需要放出蛟龙到海底去捞,甚至不需要冒默多克窃听的风险,更不需要福尔摩斯的智慧,一个二流的派出所户籍警都能为你交代事情真相的来龙去脉.

白熊揭示的真相

- iceman.yu - 比特客栈的文艺复兴

关于英语的真相

- yasy - 中国人的英语成功之路
    英语就是力量,英语就是品位,英语就是格调. 英语的普及程度成为衡量一个不发达国家是否愿意融入世界主流体系的尺度,同时是这些国家中产阶级和体力阶层的划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 英语在45个国家是官方语言,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 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会议敢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英语.

“供港蔬菜”真相

- crazy wave -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目前内地超市的“供港蔬菜”实际上是供港剩余的部分和品相较差的部分,只能叫做‘来自供港蔬菜基地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