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方法可靠最重要
流言: 区民政局组织的婚前教育, 一个“老师”讲自然性爱如何避孕,推荐了一种器材,把唾液涂在这个器材上,然后通过观察图像就可以判断当前的生理周期是不是会受孕,或者是否适合怀孕。图像里全是点的,就是黄体期,是安全的;有点有杈的,是过渡期,不安全; 全是杈并且每个杈有3个头的,是卵子最健康的时期,这个时候怀孕产出的婴儿至少在卵子质量方面是最好的。[1]
真相: 这个器材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原理是通过观察唾液结晶的形态来判断女性排卵周期。有研究者认为唾液结晶形态和女性排卵周期相关,但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这个方法用于避孕并不可靠,更不可能判断卵子的质量。
唾液结晶的形态——避孕之间跨过了很多重要环节。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这种避孕方法的原理,我们还得先铺垫一下女性月经周期和受孕的关系。
1、月经周期与生育
月经周期的出现是女性具有生殖能力的标志。是什么因素促使这种周期出现的呢?这是两种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功劳。而这两种激素的产生又受到大脑的控制。大脑里有一个结构叫“下丘脑”,能产生一种叫“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促使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垂体释放的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它们接着影响卵巢,使卵巢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并发动排卵。[2]
从下图可以看出激素水平和月经周期中各事件的关系,排卵时各种激素的水平都较高,而月经期恰是各种激素水平都降到低位的时期。通过测定血中或者尿中一些激素的水平,可以较为精确地判断女性处于周期中的哪个位置,但这比较麻烦。对于多数女性,排卵时间大约是月经来潮前的14天。
月经周期,图片来源:humanbodydetectives.com
为什么要知道排卵日呢?因为排卵前后是女性最容易受孕的时期,在此期间进行性生活容易怀孕。排卵后24小时,卵细胞便逐渐失去受精能力;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后24小时如未与卵细胞相遇,也会逐渐丧失受精能力[3],每个人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别。谨慎起见,为了避孕的目的,人们制定了“标准日期法”,把月经来潮第8天到第19天定为易受孕期(即排卵日的前6天到后5天),在此之外的时期就是所谓“安全期”。[4] 通过避免在月经开始第8~19天同房达到避孕目的的方法就是“安全期避孕法”。
通常情况下,安全期内发生性行为是不会受孕的。然而,“标准日期法”里,安全期是由月经周期推算出来的,而月经周期又是由下丘脑发动的,下丘脑的节律调控又受人的情绪、运动、饮食、服药等诸多因素影响,一旦月经规律被打乱,受孕期和安全期的推算便会出错。医学上常常通过其它的方法来监测排卵,以达到指导生育、诊断疾病等目的。
到这,我们搭起了链条的第一环:排卵期——避孕。
2、推测排卵期的其它手段
基础体温是常用的排卵监测手段。所谓基础体温,是指女性在晨醒后,无任何运动和进水进食等影响体温的活动时测得的基线体温。由于孕激素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因而排卵后随着孕激素水平的升高,女性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医学上可以将它作为判定排卵的标志之一。此外,由于排卵期血中性激素水平会有高峰,尿中排出的激素水平也相应增高,因此通过测定血液中性激素水平(要去医院抽血)或尿中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有试纸,可在家中自测)也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排卵,卵巢B超检查可以直接看到卵泡形态甚至排卵过程,也是监测排卵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
在雌、孕激素的影响下,子宫颈分泌的粘液也会呈周期性改变。随着体内雌激素的升高,宫颈粘液分泌量也增加,并在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厘米以上。这时取粘液涂在玻璃片上,自然干燥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fern-like pattern,又称羊齿样结晶、齿蕨样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来潮第6~7天开始出现,到排卵期最为典型,到月经第22天左右完全消失。[2] 通过显微镜镜检宫颈粘液结晶的形态,我们可以了解排卵的状态。
子宫颈粘液的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图片来源:endotext.org
为什么会有这种羊齿样结晶的出现呢,之前人们认为是宫颈粘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改变所致。排卵期雌激素达到高峰,而雌激素有一定的保钠排钾作用,体液中的氯化钠浓度升高,因而在干燥后显示出结晶的形态。近来的研究则发现,羊齿样结晶的形成与体液中硫酸钠钾复盐中钠钾之比有关。钠钾比为3:1时最易形成羊齿样结晶。[5]
事实上,经过一定培训并且严格使用,通过宫颈粘液自查进行避孕的年失败率为3~4%,显示其作为一种避孕方式的潜力。但如果未经培训,年失败率会大大提高,约为25%[6],因此这种方法目前未被大规模推广使用。
我们的链条现在已经搭到了:宫颈粘液结晶——排卵——避孕。
3、唾液和排卵周期也有关系?
早在1958年就有人报道唾液也可以形成羊齿样结晶的形态。[7] 1993年意大利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唾液羊齿样结晶推测排卵的准确性达到92%。研究者认为唾液观测可以作为预测受孕期的新方法,并且是“安全、可行、经济”的。[8] 美国人的一项研究中,唾液观测和尿黄体生成素(LH)测定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98。[9] 于是市面上开始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唾液观测设备,本质无外乎都是倍数不等的简易显微镜。
下图是一位外国网友分享的某种唾液观测设备的唾液结晶图形解读。从图中可以看出,唾液观测设备中显示的受孕期图形与宫颈粘液形成的羊齿样结晶较为类似。
网友分享的唾液结晶图形,图片来源:homebrewedbaby.com
但与此同时,德国一项研究却显示,相比基础体温和血中激素测定,通过观测唾液来预测排卵并不准确。用手持显微镜检查来推断安全期,每个月经周期意外怀孕率达21%。[10] 在泰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在药物诱导的排卵中,唾液结晶形态与B超监测排卵之间的符合率仅有7.2%,研究的结论是唾液结晶形态与药物诱导的排卵间没有显示出相关性。[11]
到这里,终于把整个链条搭好:唾液结晶——宫颈粘液结晶——排卵期——避孕。观察唾液结晶形态来避孕的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安全期避孕法。这种方法曾被部分学者认为可行,但由于唾液更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干扰结果的判定,并且对于这种方法的认可,学界也莫衷一是,大部分人认为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这种方法即使有效也只能判断周期,和卵子质量没有什么关系,用于优生完全是无稽之谈。
4、可靠的避孕方法有哪些?
避孕方法千差万别,大致可分为器械避孕法(安全套、宫内节育器等)、药物避孕法(口服避孕药)、自然避孕法(安全期法、宫颈粘液法等)。具体到每个人身上,需要根据经济情况、文化环境、宗教信仰、实用性、方便性来进行选择,也可根据情况组合使用。但要指出的是,各种方法的可靠性有较大不同,在我国,自然避孕法是不被医学界推荐的。
珀尔指数(Pearl Index)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衡量某种避孕方法可靠性的指标,显示的是某种避孕方法的年失败率。如果100位成年妇女采用某方法避孕,1年时间内,有1名妇女怀孕,该方法的珀尔指数即为1。珀尔指数越高,表示避孕的失败率就越高。反之,珀尔指数越低,所采用的避孕方法就更可靠。
图中是我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常用避孕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珀尔指数,一些特定情况下采用的避孕方式并未列在其中,比如哺乳期避孕。女性在哺乳期发生性行为是不会受孕的,通过适当延长哺乳期可以实现方便的避孕。但哺乳期不能无限延长,因此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临时的避孕手段。
数据引自:WHO: 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4th ed.)[6]
避孕方法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应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毕竟怀孕对于女性来说是件大事,选择避孕方法时切莫剑走偏锋,以免因小失大。安全套、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是当代避孕方法的三大支柱,相比备受争议的唾液观测法,这三种避孕方式的效果更为确切和可靠。
结论: 通过观测唾液判断月经周期来避孕或优生并不可靠,其本质也只是一种安全期避孕,并且准确性和可靠性没有获得科学界的一致认可。怀孕非小事,为了避免意外怀孕,应该选用更为可靠的避孕方法。
参考资料:
[1] | 求证实:爱情宝贝工具通过唾液测女性周期,达到安全避孕效果 |
[2] | (1, 2) 乐杰 主编,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
[3] | 高英茂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2月。 |
[4] | Arévalo M, Jennings V, Sinai I. Efficacy of a new method of family planning: the Standard Days Method. Contraception. 65 (5): 333–8 (2002). |
[5] | Berthou J, Chrétien FC. Double sodium and potassium sulphates revealed by microprobe analysis in dried cervical mucus: a mid-cycle crystallographic index. Hum Reprod Update.3(4):347-58(1997). |
[6] | Department of Reproductive Heal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4th ed.) |
[7] | KELLEN J.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fern-leaf patterns in human saliv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8(12):1434(1958). |
[8] | Guida M et al. Salivary ferning and the menstrual cycle in women. 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1):48-54(1993). |
[9] | Fehring RJ, Gaska N. Evaluation of the Lady Free Biotester in determining the fertile period. Contraception. 57(5):325-8(1998). |
[10] |
|
[11] | Pattanasuttinont S et al. The salivary ferning test and ovulation in clomiphene citrate-stimulated cycles. J Med Assoc Thai. 90(5):876-83(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