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这 5 个 case,将未来 2 年内瓜分 400 亿市场
互联网医疗,这个曾最被看好的创业蓝海,如今正经历一波“大洗牌”。据统计,过去5年间获的融资的533家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其中已死亡66家,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如巴菲特所说:“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尽管如此,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似乎并未完全死心,从最近的资本市场动向来看,行业的各方仍在“蠢蠢欲动”。就如同这两天,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齐聚乌镇互联网大会,为医疗与AI人工智能的结合振臂高呼。而另一边,好医通、药研社、盟科医药等互联网医疗项目相继获得大额融资,再次上演了一出互医行业的“资本盛宴”。
这些医疗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究竟真的成立,还是只是一个空想的概念?
和微医相比,趣医网和医院的对接更加深入,特别是完成了全国首个医保脱卡直连手机移动支付的项目。
虽然目前只是和医院门诊系统对接,但未来的想象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毕竟住院医保支出占比远高于门诊医保支出,但相对的接入难度也会呈指数级增高。
这类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是以非营性预约挂号起家的,必然谁有号源谁就是王者。但目前来看,网上预约的号源毕竟有限,大部分号源仍然在医院端(特别是专家号),而且个人预约挂号的频次是相当低的,因此用户粘性也是非常大的挑战。未来到底是落地实体诊疗还是和保险、医药器械销售等挂钩实现真正的盈利仍需
单从官方数据量看(真实性有待考证),微医确实是目前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老大哥”,其线下全科门诊去年12月也在杭州成功开业,所谓的打造“线上-线下”闭环模式,当然具体成效还需时间验证。
类比最早尝试全科连锁门诊的丁香园,其品牌不能深入“大众之心”及无法快速规模化复制常被外界质疑,但不论怎样,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在医疗领域确实是创新之举,即使这种“创新”有时很无奈。
体检是个很大的市场,中国对体检公司的需求非常大。但是市场大头都在公立医院,随着医药分家等政策的推出,医院越来越重视体检中心的营收,因为体检中心是医院的利润中心,但是痛点是医院在中国是独立的,三甲医院、公立医院没有连锁的体系,他们很难在体检方面自己去进行整合营销、搭建体系,但是又的确有这个需求,想要提高营收,尤其是客单价。
在这种需求下存在第三方的机会,帮公立医院去接单,根据个性化需求做出非标准化套餐,与公立医院对接,既更好地服务公立医院,又能筛选出高净值人群,用高端套餐服务高净值客户。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提炼出结构化的体检报告,在数据的基础上再延伸2B、2C的管理服务,未来就有一个比较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第三方体检平台公司其实不少,看中好医通一是它规模是最大的,二是符合我们的看人标准,创始人在体检行业从业多年,其它几家都是互联网出身,更多是2C的打法,但其实市场非常小,可能最后砸了很多钱,量还是非常小,而体检90%以上是2B市场,靠企业方买单做体检,在这个阶段马上做2C,从金钱效率、业务增长我们都觉得时间未到。
好医通是2B+2C模式,通过企业买单体检服务把大量个人客户圈进来,对下游公立医院产生影响。如果后台系统数据能跟公立医院的体检需求对接,未来壁垒是非常高的,牢牢占住公立医院体检的入口,再延伸做2C,形成一个闭环,数据商业的价值就能得到最大体现。
中国目前的政策偏好新药研发、药物上市、药物临床研究相关的活动,中国人口那么大,新药研发规模却比美国还小很多,放在全球来看还处在非常不成熟的水平。随着政策的引导,中国药厂对新药研发的需求将会非常快,这两年也有30%以上的增长速度,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几百亿。
另外从CRO临床研究的市场公司来看,大部分公司模式还很传统,属于劳动密集式的模式,接一个单子需要很多人,和医生做频繁的沟通和辅助工作。互联网现在大数据应用非常发达,但这个领域目前的上市公司或从业者都还在用传统的方式,效率的下降、成本的上升也会对财务带来一定压力,所以我们看重用互联网工具、大数据平台把这些CRO领域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革,使CRO市场更规范、效率提升。
我们看好药研社团队,看重从医疗产业走出来,对医疗产业链有深刻认识的团队,前面一波很多是互联网出来的,对医疗了解偏肤浅,对商业模式想得简单,不能切入医疗的核心环节。
希望药研社通过系统的方式对接医院、药企,从业人员、产业各方,成为CRO临床行业全链条服务的公司和大数据平台,尤其后者对他们非常关键,整个中国没一家公司对中国药物临床研究有一个大的数据性的东西。打个比方,药厂想做一个临床实验,开展一个研究,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做plan,也不清楚药的适应症有哪些医生了解的比较多,他们擅长做哪些方面,这个时间点适不适合做,这个过程中就花费药厂大量人力、物力、精力。
药研社现在已经初步建立数据库,有药厂买单,通过大数据的获取,把中国临床研究初步的picture搭建起来了,提升了临床研究各个环节效率,其未来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连接临床服务,在这个基础上提供临床研究的支持服务。
太美很像美国一家公司Medidata,也在用互联网撬动CRO临床市场,开发一系列系统帮CRO公司更好manage药物临床,太美从系统着手,主要开发临床研究系统给药厂做临床process管理。
没选择投,因为当时估值较高,感觉跟相应的业务规模不是太匹配,另外觉得在中国卖系统这件事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很多卖系统都是免费送的,你真正要把系统价值体现出来让药厂采购是蛮困难的,而且它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药厂在整个流程中有不同的需求点,相当于每去接触一个药厂做项目有点像项目制的,并不是标准化系统能很快复制到每个药厂去卖,觉得会限制未来快速发展的步调。
中国的医疗市场总体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医疗AI解决的是医疗资源供给瓶颈的问题,值得长期布局。医疗AI领域,短期看场景很重要,没有场景落地能力,都活不到发挥技术的那天。但长期来看,技术能力也很重要。
道彤投资认为深睿医疗能够深入洞察医疗,将场景和技术完美融合,团队务实且极具创业激情,能够成为行业的领导者。道彤投资愿与深睿医疗志同道合,让看病不再困难。
文 闫旭,编 张轩雨
合作联系
WeChat:Daisy_hope920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