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ddlePaddle的词向量实战 | 深度学习基础任务教程系列(二)

标签: paddlepaddle 向量 深度学习 | 发表时间:2019-04-22 17:08 | 作者:PaddlePaddle
出处:https://www.jiqizhixin.com/

词向量是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一个操作,是搜索引擎、广告系统、推荐系统等互联网服务背后常见的基础技术。

在这些互联网服务里,我们经常要比较两个词或者两段文本之间的相关性。为了做这样的比较,我们往往把词表示成计算机适合处理的方式。最自然的方式莫过于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在这种方式里,每个词被表示成一个实数向量(one-hot vector),其长度为字典大小,每个维度对应一个字典里的每个词,除了这个词对应维度上的值是1,其他元素都是0。One-hot vector虽然自然,但是用处有限。比如,在互联网广告系统里,如果用户输入的query是“母亲节”,而有一个广告的关键词是“康乃馨”。

按照常理,我们知道这两个词之间是有联系的——母亲节通常应该送给母亲一束康乃馨;但是这两个词对应的one-hot vectors之间的距离度量,无论是欧氏距离还是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由于其向量正交,都认为这两个词毫无相关性。得出这种与我们相悖的结论的根本原因是:每个词本身的信息量都太小。所以,仅仅给定两个词,不足以让我们准确判别它们是否相关。要想精确计算相关性,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从大量数据里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归纳出来的知识。

在机器学习领域,通过词向量模型(word embedding model)可将一个one-hot vector映射到一个维度更低的实数向量(embedding vector),如:

embedding(母亲节)=[0.3,4.2,−1.5,...];
embedding(康乃馨)=[0.2,5.6,−2.3,...];

在这个映射到的实数向量表示中,两个语义(或用法)上相似的词对应的词向量“更像”,这样如“母亲节”和“康乃馨”的对应词向量的余弦相似度就不再为零了。

词向量模型可以是概率模型、共生矩阵(co-occurrence matrix)模型或神经元网络模型。在用神经网络模型求词向量之前,传统的做法是统计一个词语的共生矩阵X,在对X做矩阵分解,得到了所有词的词向量。

但是传统的方法有三大问题:1)由于很多词没有出现,导致矩阵极其稀疏;2)矩阵非常大,维度太高;3)需要手动去掉停用词(如although, a,...),不然这些频繁出现的词也会影响矩阵分解的效果。

而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不需要计算和存储一个在全语料上统计产生的大表,是通过学习语义信息得到词向量,因此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本教程旨在展示神经网络训练词向量的细节,以及如何用PaddlePaddle训练一个词向量模型。

项目地址:

http://paddlepaddle.org/documentation/docs/zh/1.3/beginners_guide/basics/word2vec/index.html

基于PaddlePaddle训练一个词向量模型操作详情请参照Github: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book/blob/develop/04.word2vec/README.cn.md

效果展示

当词向量训练好后,我们可以用数据可视化算法t-SNE[4]画出词语特征在二维上的投影(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语义相关的词语(如a, the, these; big, huge)在投影上距离很近,语意无关的词(如say, business; decision, japan)在投影上的距离很远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两个向量的余弦值在[−1,1][−1,1]的区间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向量余弦值为1, 两个相互垂直的向量之间余弦值为0,两个方向完全相反的向量余弦值为-1,即相关性和余弦值大小成正比。因此我们还可以计算两个词向量的余弦相似度:

please input two words: big huge
similarity: 0.899180685161
please input two words: from company
similarity: -0.0997506977351

以上结果可以通过运行calculate_dis.py加载字典里的单词和对应训练特征结果得到,我们将在模型应用中详细描述用法。

模型概览

在这里我们介绍三个训练词向量的模型:N-gram模型,CBOW模型和Skip-gram模型,它们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上下文得到一个词出现的概率。对于N-gram模型,我们会先介绍语言模型的概念,并在之后的训练模型中,带大家用PaddlePaddle实现它。而后两个模型,是近年来最有名的神经元词向量模型,由Tomas Mikolov 在Google 研发[3],虽然它们很浅很简单,但训练效果很好。

N-gram neural model

在计算语言学中,N-gram是一种重要的文本表示方法,表示一个文本中连续的n个项。基于具体的应用场景,每一项可以是一个字母、单词或者音节。N-gram模型也是统计语言模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N-gram训练语言模型时,一般用每个N-gram的历史n-1个词语组成的内容来预测第n个词。

Yoshua Bengio等科学家就于2003年在著名论文Neural Probabilistic Language Models [1]中介绍如何学习一个神经元网络表示的词向量模型。文中的神经概率语言模型(Neural Network Language Model,NNLM)通过一个线性映射和一个非线性隐层连接,同时学习了语言模型和词向量,即通过学习大量语料得到词语的向量表达,通过这些向量得到整个句子的概率。

因所有的词语都用一个低维向量来表示,用这种方法学习语言模型可以克服维度灾难(curse of dimensionality)。一句话中第t个词的概率和该句话的前t−1个词相关。可实际上越远的词语其实对该词的影响越小,那么如果考虑一个n-gram, 每个词都只受其前面n-1个词的影响,则有:

语料中都是有意义的句子,N-gram模型的优化目标则是最大化目标函数:

其中f(Wt,Wt-1,...,Wt-n+1)表示根据历史n-1个词得到当前词Wt的条件概率,R(θ)表示参数正则项。

图2. N-gram神经网络模型

图2展示了N-gram神经网络模型,从下往上看,该模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对于每个样本,模型输入Wt-n+1,...,Wt-1,输出句子第t个词在字典中|V|个词上的概率分布。每个输入词Wt-n+1,...,Wt-1首先通过映射矩阵映射到词C(Wt-n-1),...,C(Wt-1)。然后所有词语的词向量拼接成一个大向量,并经过一个非线性映射得到历史词语的隐层表示

其中,x为所有词语的词向量拼接成的大向量,表示文本历史特征;θ、U、b1、b2和W分别为词向量层到隐层连接的参数。g表示未经归一化的所有输出单词概率,gi表示未经归一化的字典中第i个单词的输出概率。

根据softmax的定义,通过归一化gi, 生成目标词Wt的概率为

整个网络的损失值(cost)为多类分类交叉熵,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ik表示第i个样本第k类的真实标签(0或1),softmax(gik)表示第ii个样本第k类softmax输出的概率。

Continuous Bag-of-Words model(CBOW)

CBOW模型通过一个词的上下文(各N个词)预测当前词。当N=2时,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3. CBOW模型

具体来说,不考虑上下文的词语输入顺序,CBOW是用上下文词语的词向量的均值来预测当前词。即:

其中Xt为第t个词的词向量,分类分数(score)向量z=U*context,最终的分类y采用softmax,损失函数采用多类分类交叉熵。

Skip-gram model

CBOW的好处是对上下文词语的分布在词向量上进行了平滑,去掉了噪声,因此在小数据集上很有效。而Skip-gram的方法中,用一个词预测其上下文,得到了当前词上下文的很多样本,因此可用于更大的数据集。

图4. Skip-gram模型

如上图所示,Skip-gram模型的具体做法是,将一个词的词向量映射到2n个词的词向量(2n表示当前输入词的前后各n个词),然后分别通过softmax得到这2n个词的分类损失值之和。

数据准备

1、数据介绍

本教程使用Penn Treebank (PTB)(经Tomas Mikolov预处理过的版本)数据集。PTB数据集较小,训练速度快,应用于Mikolov的公开语言模型训练工具[2]中。其统计情况如下:

训练数据

验证数据

测试数据

ptb.train.txt

ptb.valid.txt

ptb.test.txt

42068句

3370句

3761句

2、数据预处理

本教程训练的是5-gram模型,表示在PaddlePaddle训练时,每条数据的前4个词用来预测第5个词。PaddlePaddle提供了对应PTB数据集的python包paddle.dataset.imikolov,自动完成数据的下载与预处理,方便大家使用。

预处理会把数据集中的每一句话前后加上开始符号<s>以及结束符号<e>。然后依据窗口大小(本教程中为5),从头到尾每次向右滑动窗口并生成一条数据。

如"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一句提供了5条数据:

<s> I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 that
have a dream that one
a dream that one day
dream that one day <e>

最后,每个输入会按其单词次在字典里的位置,转化成整数的索引序列,作为PaddlePaddle的输入。

模型结构

本配置的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5. 模型配置中的N-gram神经网络模型

首先我们先加载所需的包

from__future__importprint_function
importpaddleaspaddle
importpaddle.fluidasfluid
importsix
importnumpy
import sys
importmath

然后,定义参数

EMBED_SIZE = 32      # embedding维度
HIDDEN_SIZE = 256    # 隐层大小
N = 5                # ngram大小,这里固定取5
BATCH_SIZE = 100     # batch大小
PASS_NUM = 100       # 训练轮数
 use_cuda = False  # 如果用GPU训练,则设置为True
word_dict = paddle.dataset.imikolov.build_dict()
dict_size = len(word_dict)

更大的BATCH_SIZE将使得训练更快收敛,但也会消耗更多内存。由于词向量计算规模较大,如果环境允许,请开启使用GPU进行训练,能更快得到结果。在新的Fluid版本里,我们不必再手动计算词向量。PaddlePaddle提供了一个内置的方法fluid.layers.embedding,我们就可以直接用它来构造N-gram 神经网络。

现在,我们来定义我们的N-gram 神经网络结构。这个结构在训练和预测中都会使用到。因为词向量比较稀疏,我们传入参数 is_sparse == True, 可以加速稀疏矩阵的更新。      

definference_program(words,is_sparse): 
    embed_first=fluid.layers.embedding(
        input=words[0],
        size=[dict_size,EMBED_SIZE],
        dtype='float32',
        is_sparse=is_sparse,
        param_attr='shared_w')
    embed_second=fluid.layers.embedding(
        input=words[1],
        size=[dict_size,EMBED_SIZE],
        dtype='float32',
        is_sparse=is_sparse,
        param_attr='shared_w')
    embed_third=fluid.layers.embedding(
        input=words[2],
        size=[dict_size,EMBED_SIZE],
        dtype='float32',
        is_sparse=is_sparse,
        param_attr='shared_w')
    embed_fourth=fluid.layers.embedding(
        input=words[3],
        size=[dict_size,EMBED_SIZE],
        dtype='float32',
        is_sparse=is_sparse,
        param_attr='shared_w')
 
    concat_embed=fluid.layers.concat(
        input=[embed_first,embed_second,embed_third,embed_fourth],axis=1)
    hidden1=fluid.layers.fc(input=concat_embed,
                              size=HIDDEN_SIZE,
                              act='sigmoid')
    predict_word=fluid.layers.fc(input=hidden1,size=dict_size,act='softmax')
    returnpredict_word


基于以上的神经网络结构,我们可以如下定义我们的训练方法
deftrain_program(predict_word):
    # 'next_word'的定义必须要在inference_program的声明之后,
    否则train program输入数据的顺序就变成了[next_word, firstw, secondw,
    # thirdw, fourthw], 这是不正确的.
    next_word=fluid.layers.data(name='nextw',shape=[1],dtype='int64')
    cost=fluid.layers.cross_entropy(input=predict_word,label=next_word)
    avg_cost=fluid.layers.mean(cost)
    returnavg_cost
 
defoptimizer_func():
    returnfluid.optimizer.AdagradOptimizer(
        learning_rate=3e-3,
        regularization=fluid.regularizer.L2DecayRegularizer(8e-4))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训练啦。我们有现成的训练和测试集:paddle.dataset.imikolov.train()和paddle.dataset.imikolov.test()。两者都会返回一个读取器。paddle.batch 会读入一个读取器,然后输出一个批次化了的读取器。我们还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输出每个步骤,批次的训练情况。

deftrain(if_use_cuda,params_dirname,is_sparse=True):
    place=fluid.CUDAPlace(0)ifif_use_cudaelsefluid.CPUPlace()
 
    train_reader=paddle.batch(
        paddle.dataset.imikolov.train(word_dict,N),BATCH_SIZE)
    test_reader=paddle.batch(
        paddle.dataset.imikolov.test(word_dict,N),BATCH_SIZE)
 
    first_word=fluid.layers.data(name='firstw',shape=[1],dtype='int64')
    second_word=fluid.layers.data(name='secondw',shape=[1],dtype='int64')
    third_word=fluid.layers.data(name='thirdw',shape=[1],dtype='int64')
    forth_word=fluid.layers.data(name='fourthw',shape=[1],dtype='int64')
    next_word=fluid.layers.data(name='nextw',shape=[1],dtype='int64')
 
    word_list=[first_word,second_word,third_word,forth_word,next_word]
    feed_order=['firstw','secondw','thirdw','fourthw','nextw']
 
    main_program=fluid.default_main_program()
    star_program=fluid.default_startup_program()
 
    predict_word=inference_program(word_list,is_sparse)
    avg_cost=train_program(predict_word)
    test_program=main_program.clone(for_test=True)
 
    sgd_optimizer=optimizer_func()
    sgd_optimizer.minimize(avg_cost)
 
    exe=fluid.Executor(place)
 
    deftrain_test(program,reader):
        count=0
        feed_var_list=[
            program.global_block().var(var_name)forvar_nameinfeed_order
]
        feeder_test=fluid.DataFeeder(feed_list=feed_var_list,place=place)
        test_exe=fluid.Executor(place)
        accumulated=len([avg_cost])*[0]
        fortest_datainreader():
            avg_cost_np=test_exe.run(
                program=program,
                feed=feeder_test.feed(test_data),
                fetch_list=[avg_cost])
            accumulated=[
                x[0]+x[1][0]forxinzip(accumulated,avg_cost_np)
]
            count+=1
        return[x/countforxinaccumulated]
 
    deftrain_loop():
        step=0
        feed_var_list_loop=[
            main_program.global_block().var(var_name)forvar_nameinfeed_order
]
        feeder=fluid.DataFeeder(feed_list=feed_var_list_loop,place=place)
        exe.run(star_program)
        forpass_idinrange(PASS_NUM):
            fordataintrain_reader():
                avg_cost_np=exe.run(
                    main_program,feed=feeder.feed(data),fetch_list=[avg_cost])
                ifstep%10==0:
                    outs=train_test(test_program,test_reader)
                    print("Step %d: Average Cost %f"%(step,outs[0]))
                    整个训练过程要花费几个小时,如果平均损失低于5.8
                    我们就认为模型已经达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停止训练了。
                    注意5.8是一个相对较高的值,为了获取更好的模型,可以将
                    这里的阈值设为3.5,但训练时间也会更长。
                    ifouts[0]<5.8:
                        ifparams_dirnameisnotNone:
                            fluid.io.save_inference_model(params_dirname,[
                                'firstw','secondw','thirdw','fourthw'
                            ], [predict_word],exe)
                        return
                step+=1
                ifmath.isnan(float(avg_cost_np[0])):
                    sys.exit("got NaN loss, training failed.")
        raiseAssertionError("Cost is too large {0:2.2}".format(avg_cost_np[0]))
    tain_loop()

  train_loop将会开始训练。期间打印训练过程的日志如下:

Step 0: Average Cost 7.337213
Step 10: Average Cost 6.136128
Step 20: Average Cost 5.766995
...

预测下一个词的配置

我们可以用我们训练过的模型,在得知之前的N-gram 后,预测下一个词。

definfer(use_cuda,params_dirname=None):
    place=fluid.CUDAPlace(0)ifuse_cudaelsefluid.CPUPlace()
 
    exe=fluid.Executor(place)
 
    inference_scope=fluid.core.Scope()
    withfluid.scope_guard(inference_scope):
        使用fluid.io.load_inference_model获取inference program
        # feed变量的名称feed_target_names和从scopefetch的对象fetch_targets
[inferencer,feed_target_names,
         fetch_targets]=fluid.io.load_inference_model(params_dirname,exe)
 
        设置输入,用四个LoDTensor来表示4个词语。这里每个词都是一个id
        用来查询embedding表获取对应的词向量,因此其形状大小是[1]
        # recursive_sequence_lengths设置的是基于长度的LoD,因此都应该设为[[1]]
        注意recursive_sequence_lengths是列表的列表
        data1=[[211]]  # 'among'
        data2=[[6]]  # 'a'
        data3=[[96]]  # 'group'
        data4=[[4]]  # 'of'
        lod=[[1]]
 
        first_word=fluid.create_lod_tensor(data1,lod,place)
        second_word=fluid.create_lod_tensor(data2,lod,place)
        third_word=fluid.create_lod_tensor(data3,lod,place)
        fourth_word=fluid.create_lod_tensor(data4,lod,place)
 
        assertfeed_target_names[0]=='firstw'
        assertfeed_target_names[1]=='secondw'
        assertfeed_target_names[2]=='thirdw'
        assertfeed_target_names[3]=='fourthw'
 
        构造feed词典 {feed_target_name: feed_target_data}
        预测结果包含在results之中
        results=exe.run(
            inferencer,
            feed={
                feed_target_names[0]:first_word,
                feed_target_names[1]:second_word,
                feed_target_names[2]:third_word,
                feed_target_names[3]:fourth_word
},
            fetch_list=fetch_targets,
            return_numpy=False)
        print(numpy.array(results[0]))
        most_possible_word_index=numpy.argmax(results[0])
        print(most_possible_word_index)
        print([
            keyforkey,valueinsix.iteritems(word_dict)
            ifvalue==most_possible_word_index
][0])

由于词向量矩阵本身比较稀疏,训练的过程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精度耗时会比较长。为了能简单看到效果,教程只设置了经过很少的训练就结束并得到如下的预测。我们的模型预测 among a group of 的下一个词是the。这比较符合文法规律。如果我们训练时间更长,比如几个小时,那么我们会得到的下一个预测是 workers。预测输出的格式如下所示:

[[0.03768077 0.03463154 0.00018074 ... 0.00022283 0.00029888 0.02967956]]0the

其中第一行表示预测词在词典上的概率分布,第二行表示概率最大的词对应的id,第三行表示概率最大的词。

整个程序的入口很简单:

defmain(use_cuda,is_sparse):
    ifuse_cudaandnotfluid.core.is_compiled_with_cuda():
        return


    params_dirname="word2vec.inference.model" 
    train(
        if_use_cuda=use_cuda,
        params_dirname=params_dirname,
        is_sparse=is_sparse)
infer(use_cuda=use_cuda,params_dirname=params_dirname)
main(use_cuda=use_cuda,is_sparse=True)

总结

在本教程中,我们最开始先介绍了词向量、语言模型和词向量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获得词向量。在信息检索中,我们可以根据向量间的余弦夹角,来判断query和文档关键词这二者间的相关性。在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中,训练好的词向量可以用来初始化模型,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在文档分类中,有了词向量之后,可以用聚类的方法将文档中同义词进行分组,也可以用N-gram 来预测下一个词。希望大家在阅读完本教程能够自行运用词向量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engio Y, Ducharme R, Vincent P, et al. A neural probabilistic language model[J].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2003, 3(Feb): 1137-1155.
[2]Mikolov T, Kombrink S, Deoras A, et al. Rnnlm-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language modeling toolkit[C]//Proc. of the 2011 ASRU Workshop. 2011: 196-201.
[3]Mikolov T, Chen K, Corrado G, et al.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word representations in vector space[J]. arXiv preprint arXiv:1301.3781, 2013.
[4]Maaten L, Hinton G. Visualizing data using t-SNE[J].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2008, 9(Nov): 2579-2605.

相关 [paddlepaddle 向量 深度学习] 推荐:

基于PaddlePaddle的词向量实战 | 深度学习基础任务教程系列(二)

- - 机器之心
词向量是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一个操作,是搜索引擎、广告系统、推荐系统等互联网服务背后常见的基础技术. 在这些互联网服务里,我们经常要比较两个词或者两段文本之间的相关性. 为了做这样的比较,我们往往把词表示成计算机适合处理的方式. 最自然的方式莫过于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

TensorFlow、MXNet、PaddlePaddle 三个开源库对比

- - IT瘾-dev
【转载请注明出处】 chenrudan.github.io. 从深度学习开始流行,到深度学习框架的迭代,到各类实际应用的出现,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其实发展到现在,各个框架对自己的定位都不相同,硬要说哪个框架最好没什么必要,结合自身需求找到合适的用就够了(实验室的服务器不太方便拿来折腾,本文就不比较运算速度了,可以参考[4][5]).

深度学习二三事

- - FreeBuf.COM | 关注黑客与极客
我知道博客标题中使用否定词很奇怪,但是前几天有一波讨论正好相应于我正在思考的一些问题. 这一切开始于 Jeff Leek 发表的 一篇有关说明在小样本范围内使用深度学习的文章. 要言之,他认为当样本较小时(生物领域中属于常见现象),带有少许参数的线性模型甚至比带有少量层和隐藏单元的深度网络性能更优.

关于深度学习&mdash;&mdash;Deep Learning

- - 互联网旁观者
转载自: http://blog.csdn.net/abcjennifer/article/details/7826917. 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中一个非常接近AI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最近研究了机器学习中一些深度学习的相关知识,本文给出一些很有用的资料和心得.

深度学习的本质探究??

- - ITeye博客
原创 2016-10-07 朱洁 . 标志型事件,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李世石. alphago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维·西尔弗、艾佳·黄和戴密斯·哈萨比斯与他们的团队开发,这个程序利用“价值网络”去计算局面,用“策略网络”去选择下子. 2015年10月阿尔法围棋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选手樊麾;2016年3月对战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

深度学习利器:TensorFlow实战

- - 孟飞阳的博客
深度学习及TensorFlow简介. 深度学习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场景并取得了很好的行业应用效果. 至今已有数种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Caffe、Theano、Torch、MXNet,这些框架都能够支持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模型.

深度学习三大框架对比

- -
| 导语 Science is NOT a battle, it is a collaboration.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诸多词汇时刻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1956年就被提出,顾名思义用计算机来构造复杂的,拥有与人类智慧同样本质特性的机器.

Nimbus: Hulu的深度学习平台

- - 董的博客
Hulu是美国领先的互联网专业视频服务平台,目前在美国拥有超过2500万付费用户. Hulu的目标是帮助用户在任意时刻、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查找并欣赏到高质量的电视剧、电影和电视直播. 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各个团队的努力,而AI在其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Hulu, 我们拥有诸多的researcher团队,如广告团队,推荐团队,视频理解团队等ji等.

深度学习大牛Bengio教授在Reddit吐槽

- - 博客园_新闻
     Deep Learning 界的三架马车,目前 Geoffrey Hinton 已被 Google 收编, Yann LeCun 已被 Facebook 收编,还留在学术界的 Yoshua Bengio 最近心情好,在 reddit 上定期回答问题. 我抽取了一些比较有料的观点在下面,希望对大家了解这方面有帮助(再不上船可就晚了).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给你带来第三只眼

- - 互联网分析沙龙
智能手机已经采用了多种技术,使得日常任务更易于完成. 打开谷歌地图或其他使用手机GPS传感器的导航应用. 但是美国普渡大学一位教授认为,当前的技术只能做到这些. 普渡大学研究员们正在研发一种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将智能手机转化成人的第三只眼睛. 这项技术使用一种被称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算法系统,使智能手机摄像头立即辨识它看到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