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与国家命运

标签: | 发表时间:2020-04-09 08:41 | 作者:
出处:https://mp.weixin.qq.com


闹得轰轰烈烈的石油价格战争再过一段时间就会趋于稳定了,美俄沙三国在完成谈判后,预估石油价格将会上升到页岩油盈亏线40美元以上,许多人原本期望俄罗斯和沙特能将石油战拖到2020年7月份,以加剧美国企业债风险,从而加剧美国经济危机的计划都落了空。

 

石油行业的价格战几乎每一次都关系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权的生死,而且使国际局势产生巨大变化,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沙特也还没那么富,为了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1973年10月17日开始欧佩克成员国每个月减低5%的产量,并从10月20日开始对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欧洲、日本等国实施禁运。

 

石油价格以此从一直以来的低价3美元以内,第一次猛地上涨到13美元,后又涨到39美元,这就好比你以前每天挣100块钱,能维持家庭开支,突然莫名其妙每天能挣1300块钱,而物价又没变,一时生活爽得不要不要的,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个个成了暴发户,大发一笔横财,他们财大气粗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因为有了钱,中东国家开始要大搞建设,韩国的朴正熙抓住这次机会,将一百多万国民派到中东去盖房子挣钱,中东现在很多建筑就是韩国人在那时建起来的,从而催生了现代集团等,也为韩国贡献了巨额外汇,为韩国的后期崛起奠定了基业。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里男主角看到别人不爽就说“该送到中东去”就是指这个意思。

 

在中东炎热地带盖房子是非常辛苦的,只有韩国工人能坚持不喝酒长期勤奋干活,韩国人吞下了这次苦难,以顽强的毅力在东亚站立了起来。

 

日本那边则改变了外交态度,跟以色列说不要再闹了,我们全靠进口石油维持生计,99.8%的石油来自进口,其中80%来自中东,你们再闹我们就要改变外交方式了。而且从此以后,日本特别注意跟中东产油国的关系,尽量维持在良好状态,所以大家看去年,日本首相能访问伊朗见那边老大,就是因为日本跟中东小伙伴关系处得都好,是以前吃过亏,吓怕了造成的。

 

欧美国家纷纷扑街,其中荷兰因为帮美国运输武器,被欧佩克点名欺负,荷兰当时每年进口1.8亿吨石油,其中2000万吨自己消费,其它用来自己加工,或者做转口贸易赚点外汇,结果石油被禁运,搞得荷兰外汇收入都断了一大截,荷兰整个国家都懵了。

 

石油禁运使欧洲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钢铁产量下降14.5%,美国的GDP下降了4.7%,因为缺少燃油,美国人开车的速度提高了许多,交通事故增加,甚至出现了居民出门捡木柴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1973年的中国正在玩单机游戏,没受到什么冲击,反而受益了,当时中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因为当时工业化程度低,街上也没什么汽车,对石油需求不高, 中国趁着油价大涨出口了一大批石油赚外汇,再将赚来的外汇买了大量机械,建立了一批石油化纤厂及化肥厂(这两件事我是后面才查到的,应该补充到《印度是如何输给中国的》这篇文章里去),化纤厂的建立为中国提供了衣服的保障,化肥厂则使中国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提高。

 

建化肥厂之前,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一直很难突破300公斤,这次石油危机赚到钱后,有了化肥的帮助,尽管中国人口一直在增长,人均粮食产量也突破了300公斤每人。

 


苏联也在这次石油危机中大大受益,1973年后的整个七十年代,苏联那时候在西伯利亚有大片油田,趁着油价高企拼命出口赚钱,到八十年代中期时苏联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以致国家50%的外汇收入来自于石油,当时购买苏联石油的就是美英法德等国,眼看着自己的需求养肥了政治对手,欧美各国想尽办法节省石油开支,后来终究将石油消耗每年减少了2000万吨以上,才控制了苏联的膨胀。 随后美国以大佬的姿态赴中东出面调解,并且扬言再闹就抽你们了,1974年2月,沙特、埃及在阿尔及利亚一合计,不敢把事闹太大,还是决定解除对美国的石油禁运。 1973年的石油危机,给韩国人带来了新生的希望,给日本带来了外交的变革,让中东地区暴富,养活了中国,让欧美国家第一次搞起了石油储备战略,也把苏联养得膘肥体壮。 1978年底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油价又重新上涨,苏联心满意足地吃完最后一口肥肉,打了个饱嗝,却不知大祸将至。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一直是心腹大患,1970年苏联还能出口350万吨小麦,从1975年起,苏联就要靠进口粮食才能满足国内需求,1984年苏联竟从美国等产粮国进口了2680万吨粮食,整个1980年代苏联一直缺少20%的粮食供给。(具体情况我会在后面的《苏联帝国灭亡史》里介绍,这里不详细展开) 大家可还记得《普京1999》里讲到普京从东德结束间谍头子的工作回到俄罗斯,就见到大家买生活物资困难,他也被迫差点去做出租车司机这件事?那时候苏联粮食不足的情况就开始很明显了。 1984年时,苏联能源出口收入占国家总外汇收入的54.4%,整个国家都指望着卖油卖气挣钱,再用赚来的钱去进口粮食,1989年一年,苏联就进口了60万吨肉类,24万吨奶油,120万吨植物油,550万吨砂粮,50万吨柑桔,但还是不能让国民吃饱。 苏联过于依赖能源美元的经济结构,使他离死亡越来越近。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让沙特感到十分害怕,1985年8月里根政府迫使沙特增产想搞低油价,沙特刚好不想被苏联兵锋威胁,和美国政府做过一番交易同意增产,1985年沙特石油出口从不到200万桶/天,猛增到600万桶/天,秋末时达到了900万桶/天,当时全球经济萧条,沙特还猛烈增产,导致油价狂跌,1985-1986年世界油价下跌了一半,5个月内从30美元一桶跌到12美元一桶,苏联损失惨重。 里根政府随后又让美元贬值,使苏联手里的外汇变得更加廉价,最终因为轻重工业失衡的苏联,再也没有足够的钱进口粮食,国家最终崩溃。(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由美国和沙特主导的这一波石油行情,让原本依靠经互会衣食无忧的北高丽倒下了,成为了今天时常被世界媒体讥笑的怪胎,东欧国家纷纷投入了西方怀抱,全世界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只剩中国这棵独苗还在支撑。 可以简单地说,美沙石油战解决掉了苏联。
 苏联倒台是1991年12月25日,在他倒台前一年,美国还对伊拉克的萨达姆发起了第一次海湾战争,这次战争其实是击倒苏联的副作用,因为欧佩克故意压低油价,伊拉克经济面临崩溃,萨达姆多次要求欧佩克将油价上调到21美元一桶以维持伊拉克经济,但欧佩克有更重要的历史任务,拒绝了萨达姆的要求,当时油价下跌1美元,伊拉克的损失就高达10亿美元,萨达姆欠科威特大笔债务,为了逃掉债务,居然动手去打债权人,还抢了人家的房子,老布什一看你这不是瞎折腾吗,带着联军上去一顿胖揍将萨达姆打服为止。 这次搞倒苏联的另一个副作用,是促使伊拉克站在了美国的对立面,美国最后还是扳倒了萨达姆。但是萨达姆是中东地区的反伊朗急先锋,这就等于解放了伊朗的压力,伊朗趁机在中东地区攻城掠地,现在对伊拉克、也门、黎巴嫩、卡塔尔、叙利亚均渗透很深,美国尾大不掉,又只好去干伊朗。 这就是今天美伊激烈碰撞的原由,本来美国是不用亲自下场收拾伊朗的,萨达姆一直在替他干脏活,实质上这些都是对苏联大战略的副作用。 都是自作自受,自己约的炮,含着泪也要打完。 干掉苏联后,世界油价开始稳步上升,恢复正常状态,普京能坐稳今天这个位置,跟两件事有关系,一是他手气不错,干掉英美扶持的七大寡头后,世界油价一直在上涨,他有了一定的资本安抚国内,其实还是在卖油气,本质上跟苏联没什么变化。我那时候看新闻说俄罗斯经济一直在发展,却不知道背后的原因主要就是油价在涨,俄罗斯被围困在欧洲东部,被牢牢锁死在地缘困境,普京并没有将俄罗斯的经济格局扭转过。 第二件事是他拿下克里米亚,一时成为民族英雄,这是俄罗斯被围困后第一次拿下欧洲领土,俄罗斯上上下下有一种“晚清居然赢了大英帝国一场战争”的自豪感,那时候不能批评普京,都把他当英雄供着,克里米亚又成为油价的分界线,这个我在多篇文章提过了就不详讲了,反正为了防止俄罗斯有钱折腾,从此世界油价就被人为控制在50-70美元/桶内徘徊。 随后油价最重大的事件,就是2020年这一次沙特同俄罗斯之间狂打价格战,打出过20美元/桶的可怖数据,打得美国页岩油魂飞魄散,美国股市在油价和疫情的双重作用下熔断了好几次。 大家一直有个错觉,觉得沙特这样又愚昧又落后的国家,战斗力也差得跟坨屎一样,连胡塞武装都打不过,只能成为美国的附庸,其实沙特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这波石油战就表明他们还是想自立的,尽管他们实力确实还不够。 今年这次石油价格战,影响肯定没有1985年那次美国和沙特联手作局干苏联那么大,但也可以看见,石油价格跟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有关系,围绕着石油价格的变化,世界各个国家的命运,尤其是小国的命运,分分钟面临被改写的可能。  除非世界不再使用石油,否则石油就是全球最重要的战略手段之一。 石油在世界上主要是两大作用,一个是能源,另一个是材料,除了能让汽车发动,石油还可以提炼成塑料、沥青、做衣服的化纤(90%的的化学纤维依赖石油)、合成橡胶、制药、化肥、杀虫剂、润滑油、化妆品。 材料类石油的作用不可动摇,唯一能影响到石油命运的,只可能是新能源。 根据2018年的数据,美国每天要消耗2049万桶石油,中国每天消耗1302万桶石油,印度每天消耗477万桶石油,日本每天消耗440万桶石油,俄罗斯每天消耗320万桶石油,石油消耗主要在汽车市场,光是中国每年石油消耗中汽车占到了57%。 只要解决汽车的石油消耗,就有机会让石油不再成为石油美元的胜负手,美国也将失去他们经常使用的最重要的战略手段之一。 现在唯一有可能替代汽油车的,就只有电动车了。现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大力发展电动车,不少国家出台了财政补贴政策,其背后的逻辑是,大家都希望在降低对石油依赖程度的同时,获得未来新能源技术的主导权。 中国汽油车的追赶过程极其缓慢,要想在电动车上不再受制于人,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其中,锂电池技术是争夺最激烈的领域。 目前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受日、韩影响较大。日、韩企业在电子产品上优势,使他们对充电电池有着更深的研究。这种领先延伸到电动汽车,就成为“话语权”优势。 特斯拉采用的锂电池,就是由日本松下提供的。而韩国LG化学则是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出货厂商(2019年)。 在日韩企业的主导下,电动车选择了“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三元材料指的是镍、钴、铝或者镍、钴、锰三种材料的混合。这条技术路线如果继续走下去,会遇到两个绕不过去的难点:一是材料,二是安全。 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钴”是稀有金属,在全球分布及其不均,探明储量中近一半分布在刚果(金),排第二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中国的钴储量只占1%。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显然,中国不能为了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而落入“电池材料对外依赖”的恐怖陷阱。 还有就是安全问题,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自燃,将附近的汽车一起点了,让人特别不放心。那个视频看得人十分惊悚,车子停在地下车库也没有太阳暴晒,也没有人动那辆车,自己突然就烧起来了,情景跟恐怖片似的。 造成许多电动车自燃的主要原因,是三元锂电池热稳定差。且随着续航需求的提升,三元锂电池厂家不断提高电池中镍的比例,使热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公众对安全的担心,拖累了电动车普及的速度。 不过,这条尴尬的技术路线有可能被中国企业打破。 3月29日,比亚迪发布了基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发的“刀片电池”。磷酸铁锂摆脱了对钴的依赖,相比三元锂更容易获得,且热稳定性比三元锂电池强许多,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甚至放言,“要将‘自燃’二字从新能源车的字典中抹去”。
 检测电池安全性能最苛刻的测试被称为“针刺测试”。这个测试要求用一根钢针刺穿电池电芯,强行破坏内部结构后观察电池的发热表现。在针刺测试中,三元锂块状电池被刺穿后立即爆燃,而刀片电池在被刺穿后表面温度只有60度,相对来说安全得多。
 比亚迪的这个新发明,解决了电动车的安全痛点,也给电动车对钴的依赖解了“套”。据说,已有多家新能源车企业找上门来,探讨采购这款电池。 要让石油战争不再左右国家战略,让国家的能源安全不再受制于人,就只有大力发展电动车产业,撬动能源结构变革。中国的电动车产业,虽然之前曾有“骗补贴”、“PPT造车”的企业存在,但经过近几年的荡涤,坚持下来的企业确实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上,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传统汽车来说要短得多,在一些关键技术的“主动权”上,甚至反超了发达国家——这对于减轻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目前全世界的石油地下储存量,预估还能维持全人类消耗200-300年,由于大经济体都在想办法减少交通工具对石油的消耗,相信在未来小几十年,世界极有可能会是电动车的天下。届时,石油战还能否像今天一样牵动每个人的神经?至少在出行领域,影响要小很多。 加油吧,中国电动车产业的精英们。 (嗯,写到这里,竟有点想买部电动车了)  ---------------------------------------------- 扫一扫,可加卢克文私人微信


相关 [石油价格 国家命运] 推荐:

石油价格与国家命运

- -
闹得轰轰烈烈的石油价格战争再过一段时间就会趋于稳定了,美俄沙三国在完成谈判后,预估石油价格将会上升到页岩油盈亏线40美元以上,许多人原本期望俄罗斯和沙特能将石油战拖到2020年7月份,以加剧美国企业债风险,从而加剧美国经济危机的计划都落了空. 石油行业的价格战几乎每一次都关系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权的生死,而且使国际局势产生巨大变化,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沙特也还没那么富,为了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1973年10月17日开始欧佩克成员国每个月减低5%的产量,并从10月20日开始对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欧洲、日本等国实施禁运.

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 |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
亲爱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的全体毕业生同学,尊敬的毕业生家长,经济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下午好. 大家可能注意到,与以往不同,今天我准备了个讲话提纲,因为我认真地做了一些准备,权当是我给各位同学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也包含着对各位同学的嘱托. 今天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中美贸易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