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scan简介及优化(缓存与批量处理) - 嘣嘣嚓 - 博客园
扫描(scan)
这种技术类似于数据库系统中的游标(cursor),并利用到了HBase提供的底层顺序存储的数据结构。
扫描操作的使用跟get方法非常类似。由于扫描操作的工作方式类似于迭代器,所以用户无需调用scan方法创建实例,只需要调用HTable的getScanner方法,此方法在返回真正的扫描器(scanner)实例的同事,用户也可以使用它迭代获取数据。
ResultScanner getScanner(Scan scan) throws IOException; ResultScanner getScanner(byte[] family) throws IOException; ResultScanner getScanner(byte[] family, byte[] qualifier) throws IOException;
后两个为了方便用户,隐式地帮用户创建一个scan实例,逻辑中最后调用getScanner(Scan scan)方法。
Scan类拥有以下构造器
public Scan() public Scan(byte [] startRow, Filter filter) public Scan(byte [] startRow) public Scan(byte [] startRow, byte [] stopRow)
用户可以选择性的提供startRow参数,来定义扫描读取HBase表的起始行键,即行键不是必须指定的。同时可选stopRow参数用来限定读取到何处停止。起始行包括在内,而终止行是不包括在内的。一般用区间表示法表示为[startRow,stopRow)
扫描操作有一个特点:用户提供的参数不必精确匹配这两行。扫描会匹配相等或大于给定的起始行的行键。如果没有显式地指定起始行,它会从表的起始位置开始获取数据。
当遇到了与设置的终止行相同或大于终止行的行键时,扫描也会停止。如果没有指定终止行键,会扫描到表尾。
创建scan实例后,还可以给它增加更多限制条件。可以使用addFamily方法限制返回数据的列族,或者通过addColumn方法限制返回的列。
public Scan addFamily(byte [] family) public Scan addColumn(byte [] family, byte [] qualifier)
如果用户只需要数据的子集,那么限制扫描的范围就能发挥HBase的优势。因为HBase中的数据是按列族存储的,如果扫描不读取某个列族,那么整个列族文件就都不会被读取,这就是列式存储架构的优势。
可以通过setTimeStamp设置详细的时间戳,或者通过setTimeRange设置时间范围,进一步对结果进行限制。还可以使用setMaxVersions方法,让扫描只返回每一列的一些特定版本,或者全部的版本。
public Scan setTimeRange(long minStamp, long maxStamp) public Scan setTimeStamp(long timestamp) public Scan setMaxVersions() public Scan setMaxVersions(int maxVersions)
ResultScanner类
扫描操作不会通过一次RPC请求返回所有匹配的行,而是以行为单位进行返回。很明显,行的数目很大,可能会又上千条甚至更多,同时在一次请求中发送大量数据,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并消耗很长时间
ResultScanner把扫描操作转换为类似的get操作,它将每一行数据封装成一个Result实例,并将所有的Result实例放入一个迭代器中。ResultScanner的一些方法如下
Result next() throws IOException; Result [] next(int nbRows) throws IOException; void close();
有两种类型的next方法。调用close方法会释放所有由扫描控制的资源。
扫描器租约
要确保尽早释放扫描器实例,一个打开的扫描器会占用不少服务端资源,累计多了会占用大量的堆空间。当使用完ResultScanner之后应调用它的close方法,同时应当把close方法放到try/finally块中,以保证其在迭代获取数据过程中出现异常和错误时,仍能执行close。
扫描器使用租约超时机制,保护其不被失效的客户端阻塞太久。可以使用修改锁租约的配置属性来修改超时时间,单位毫秒(hbase.regionserver.lease.period)
Next方法返回一个单独的Result实例,这个实例代表了下一个可用的行。此外,用户可以使用next(int nbRows)一次获取多行数据(相当于在客户端循环调用next方法),它返回一个数组,数组中包含的result实例最多可达nbRows个,每个实例代表唯一的一行。
缓存与批量处理
每一个next方法都会为每行数据生成一个单独的RPC请求,即使使用next(int nbRows)方法也是如此,因为该方法仅仅是在客户端循环地调用next方法。很显然,当单元格数据较小时,这样做的性能并不会很好。因此,如果一次RPC请求可以获取多行数据,这样会提高数据读取效率。可以由扫描器缓存(scanner caching)实现,默认情况下,这个缓存是关闭的。
Scan
public Scan setCaching(int caching) public int getCaching()
setCaching可以控制每次RPC调用取回的行数。两种next方法都会受这些配置的影响。
需要为少量的RPC请求次数和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的内存消耗找到平衡点。很多时候,将扫描器缓存设得比较高能提高扫描的性能,不过设得太高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每次next调用将会占用更长的时间,以为要获取更多的文件并传输到客户端,如果返回给客户端的数据超出了其堆的大小,程序就会终止并抛出OutOfMemoryException异常。
当传输和处理数据的时间超过配置的扫描器租约超时时间时,用户将会收到一个以ScannerTimeOutException形式抛出的租约过期(lease expired)错误。
超时时间必须修改服务器端(region服务器)的配置文件hbase-site.xml,修改完之后需要重启服务器使配置生效。注意,在代码中修改该配置无效,因为这个值是在客户端应用中配置的,不会被传递到远程region服务器,所以这样的修改是无效的。
批量处理
数据量非常大的行,这些行有可能超过客户端进程的内存容量。使用批量解决
public Scan setBatch(int batch) public int getBatch()
缓存是面向行一级的操作,而批量则是面向列一级的操作。批量可以让用户选择每一次ResultScanner实例的next操作要取回多少列。例如,在扫描中设置setBatch(5),则一次next返回的result实例会包括5列。如果一行包括的列数超过了批量中设置的值,则可以将这一行分片,每次next操作返回一片。
组合使用扫描器缓存和批量大小,可以让用户方便地控制扫描一个范围内的行键时所需要的RPC调用次数。
举个例子,一张表有两个列族,每个列族下有10列,表中有十条数据。
缓存 | 批量处理 | Result个数 | RPC次数 | 说明 |
1 | 1 | 200 | 201 | 每个列都作为一个result实例返回。最后还多一个RPC确认扫描完成 |
200 | 1 | 200 | 2 | 每个result实例都只包含一列的值,不过它们都被一次RPC请求取回(加一次完成检查) |
2 | 10 | 20 | 11 | 批量参数是一行所包含的列数的一半,所以200除以10,需要20个result实例。同时需要10次RPC请求(加一次完成检查) |
5 | 100 | 10 | 3 | 对于一行来讲,这个批量参数太大了,所以一行的20列都被放入一个result实例中。同时缓存为5,所以10个result实例被两次RPC请求取回(加一次完成检查) |
5 | 20 | 10 | 3 | 同上,不过这次的批量值与一行的列数正好相同,所以输出与上面一种情况相同 |
10 | 10 | 20 | 3 | 这次把表分成了较小的result实例,但使用了较大的缓存值,所以也是只用了两次RPC请求就取回了数据(加一次完成检查) |
要计算一次扫描操作的RPC请求次数,需要先计算出行数和每行列数的乘积。然后用这个值除以批量大小和每行列数中较小的那个值。最后再用除得的结果除以扫描器缓存值。
RPC请求次数 = (行数*每行的列数)/Min(每行的列数,批量大小)/扫描器缓存
此公式只计算获取数据的次数,还有一些打开或关闭扫描器的RPC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