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的最大难题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标签: | 发表时间:2021-05-10 12:43 | 作者:
出处:http://www.ruanyifeng.com

一、引言

大学有一门课程《软件工程》,研究如何组织和管理软件项目。

说实话,这门课不适合本科生,因为学生可能体会不到,课程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亲身参与过大项目的开发,经历过大团队,才能感受为什么软件工程很重要,又很难做对。

软件开发有一个难题,叫做"扩展"(scaling),即怎样服务更多的用户。你有10000个并发用户,跟你有10个并发用户,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哪怕功能完全相同,背后的实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并发用户数上升一个数量级,软件就必须重构,大量问题随之产生。

大项目的技术难度高,管理难度更高,而且大团队的生产率往往很低,行动缓慢。 《软件工程》就是研究,如何扩展软件和团队,适应大项目的需要。

国外有很多专著,研究这个问题。前些日子,我读到一篇 文章,推荐了两本书。第一本叫做《加速:构建和扩展高性能技术组织》,第二本叫做《规模:生物,城市和公司的普遍法则》。

我看了这两本书的介绍,觉得很有启发,下面就做一些摘录。

二、大项目的困境

一个典型的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通常是下面这样。

最开始的时候,它是一个小项目,开发人员就是两三个人,甚至可能只有一个人。产品比较简单,功能很有限。

第一版发布后,拿给客户使用,反响不错。客户要求的新功能,能够很快开发出来,Bug 修补也很快,因为早期客户往往可以与开发人员直接沟通,快速反馈。

公司于是决定投入更多人员,开发这个项目。团队慢慢变大了,软件开始变得复杂,开发速度逐渐变慢了,2.0 版花费的时间比预期要长一点。Bug 的修复难度开始增加。总之,新功能的开发日程变久了。

公司的自然反应是进一步扩充团队。但是更多的新成员其实会降低其他人的生产率,一个普遍现象是团队规模越大,每个人的平均生产率越低。

几年以后,代码逐渐老化,复杂性不断增加,项目开始停滞不前。某些极端的情况下,软件的维护成本变得非常高昂,并且几乎不可能进行更改。

最终,这个项目成为技术债务,等待被新项目替换。

三、为什么大项目的开发效率低?

大项目就像一头大象,让人望而生畏。可是一旦需要奔跑,大象就会步履蹒跚,被猎犬远远甩在后头。它快不起来的原因有两个。

(1)代码复杂度

随着代码量的增长,单个开发者想要理解整个代码库,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团队超过五个人,每个人负责一个功能,那么单个人几乎不可能追踪系统的所有工作进度。

当你中途加入团队,整个项目是一个紧密耦合的大型系统,你又不理解系统的每一个工作细节。这时,你就不太敢修改以前的代码,因为不知道随之而来的全部影响。

你不真正理解系统,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代码的主人。你会很犹豫要不要重构,过时的代码开始累积,技术债务就这样出现了。长此以往,开发变得越来越不愉快和令人无法满意,最终导致人才流失。后面接手的新人,更难于重构那些遗留下来的代码。

(2)团队原因

随着团队成员的增加,交流成本开始指数式上升。如果整个团队有 n 个程序员,为了了解其他人的工作,你需要跟 n - 1 个人逐一交流(口头或者书面),那么整个团队的交流路径总数就是 n * (n - 1) / 2。这意味着,交流成本的增长速度是人员增长速度的平方,团队人数越多,协同的难度就越大。

大团队保持扁平化管理,也会越来越困难,必须拆分成较小的群体。这时,对等的交流会被自上而下的交流所取代。团队成员会感觉,自己从平等的利益相关者,转变为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动机受到了影响,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都会淡漠。

管理层为了解决问题,会尝试组建新团队和新的管理架构。但是,不管怎么做,大型组织都很难保持所有成员的积极参与。

四、解决方法:代码解耦

大项目的开发效率不高,把这个问题归咎于程序员的技术水平低和管理不善,都是没用的。 根本原因是软件规模的增长,必然使得代码和团队变得笨重。除非很早就认识到问题的根据,采取缓解对策,否则前面描述的情况,迟早都会出现。

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代码和团队两方面着手。

代码层面的解决方法是,将软件解耦,拆分成组件或者模块,防止各个部分紧密地耦合在一起。每个组件和模块,都可以独立开发,通过公开的接口被其它部分调用。

这样的话,就大大减轻了开发者的负担,只需要负责自己的代码即可,不需要关心其他部分的实现。每个部分都可以单独重构,不担心影响到其他部分。

五、解决方法:团队解耦

除了代码解耦,团队层面也需要解耦,要把人员分开。

这可以参考互联网的架构。互联网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大型软件解耦实例,它之所以能够扩展,是因为它由一个个独立的节点组成。为了防止节点之间互相依赖,各个节点都遵循以下规则。

  • 遵守公开的通信协议。
  • 不需要了解其它节点的内部实现,就可以与之通信。
  • 节点之间不直接共享状态,只通过通信交换数据。
  • 每个节点单独开发和部署。

大团队也应该遵循类似的原则,进行解耦。

  • 每个子团队都可以独立运作,不依赖外部人员。
  • 子团队内部的运作,不需要被外部知道。
  • 子团队之间的协调,应该按照公开的协议和规则,最好能够自动完成,避免私下协商。

六、团队解耦的注意点

团队解耦有一些注意点。

(1)子团队的人数不宜过多,每个子团队最好不要超过5个人。

(2)子团队应该是一个小型的全功能软件开发组织。

很多大团队按照人员角色分组,比如架构组、开发组、DBA 组、测试组、工程组等等,这是错误的。这样完全没有解耦,还是瀑布式流程,各组之间依然互相依赖,工作时必须与别组单独协商。而且,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比如,开发组希望尽快交付,而测试组希望多一点时间测试。

正确做法是按照软件的业务功能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全流程的软件大功能,设计、编码、测试、部署、支持等人员都在同一组。这样才能做到解耦,以及独立的交付和重构。每组内部使用什么工具、如何实现某个功能,都是自己决定,各组之间不需要共享内部细节,也不依赖别组的工作。

(3)大团队应该保障子团队的自主权,按照子团队提供的功能和商业价值,进行资源分配。

(4)软件架构师的角色很重要。

软件架构师的关注点,不应该是团队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而是各种服务与整个系统运行状况之间的协议和通信,保证代码和团队可以正确解耦。

(5)代码解耦和团队解耦的关系。

理想情况下,代码解耦与团队解耦保持一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一个子团队负责一个独立的模块。实际运作中,一个子团队负责几个模块也可以,但是一个模块不能由多个子团队来参与。

(6)通信(模块之间的、子团队之间的)尽量规范化,争取做到过程简单、文档充分,最好有规范的 API,这样无需任何人员交流,就能建立通信。

(完)

相关 [软件工程 大难 网络日志] 推荐:

软件工程的最大难题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 -
大学有一门课程《软件工程》,研究如何组织和管理软件项目. 说实话,这门课不适合本科生,因为学生可能体会不到,课程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只有亲身参与过大项目的开发,经历过大团队,才能感受为什么软件工程很重要,又很难做对. 软件开发有一个难题,叫做"扩展"(scaling),即怎样服务更多的用户. 你有10000个并发用户,跟你有10个并发用户,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哪怕功能完全相同,背后的实现是完全不一样的.

网络数据的背后——网络日志的分析指标

- cRabdanceR - 腾讯CDC
  常用的定量分析是问卷调查,这可以收集到用户对产品的主观反馈,它的结果受问卷题目的影响,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他们在实际环境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而针对网站的定量分析,网络服务器的日志文件能真实反映用户的当前体验,解释行为的深层特点,能够更有效地改进产品.   网络日志可以帮我们回答很多问题,比如用户在什么时间段浏览网站;对网站的什么板块比较感兴趣;是怎样了解到网站;多少用户会转成重复用户;在网站上找到兴趣点的路径是什么;应该怎样优化使用过程,提高用户体验,等等.

Git 工作流程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 -
Git 作为一个源码管理系统,不可避免涉及到多人协作. 协作必须有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让大家有效地合作,使得项目井井有条地发展下去. "工作流程"在英语里,叫做"workflow"或者"flow",原意是水流,比喻项目像水流那样,顺畅、自然地向前流动,不会发生冲击、对撞、甚至漩涡. 本文介绍三种广泛使用的工作流程:.

[译]Jeff Atwood:软件工程已死?

- - 呦呦鹿鸣
原文作者:Jeff Atwood. 2009年7月,Tom DeMarco在《IEEE Softwa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Software Engineering: 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And Gone?”(软件工程: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 我早年写过一本关于软件度量的书,书名叫《Controlling Software Projects: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nd Estimates》(由Prentice Hall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

神奇的图像处理算法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 gOODiDEA - www.ruanyifeng.com
日期: 2011年8月13日. 这是利用数学算法,进行高难度图像处理的一个例子. 事实上,图像处理的数学算法,已经发展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Scriptol列出了几种神奇的图像处理算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像素图生成向量图的算法. 数字时代早期的图片,分辨率很低. 尤其是一些电子游戏的图片,放大后就是一个个像素方块.

一个软件工程师在北京的反省

- Bingnan - 月光博客
  我(软件工程师berlin)于2007年来到北京,在北京工作这些年,先后在NEC、风行、百度几家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的职务. NEC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日企,在知春路的分公司叫日电电子,我们部门主要从事机顶盒、数字电视上嵌入式软件的研发. 风行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在线视频公司,主要做P2P视频点播的业务,而我主要从事P2P后台服务器的开发.

一个女软件工程师的征婚启事

- Yuan - 无聊哦
这是csdn论坛上一个女软件工程师的征婚启事,这位女工程师很是用心,做成的征婚启事给人一丝淡淡的感动. 最让人触动心灵的还是最后一页,让我看见一个人内心朴素的灵魂,正如所期待的爱情. “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 就好像我们两人已经穿越了坟墓,站在上帝的脚下,我们是平等的.

2012 年职业排行榜,软件工程师高居榜首

- - 水煮沉浮
CareerCast公布了IT和工程专业最好的职业榜单,软件工程师高居榜首. 虽然工程师占据着领先位置,但其它职业正在向它靠拢. 1.软件工程师:平均年薪,$90,000. 2.系统分析师:平均年薪,$78,000. 3.Web开发人员:平均年薪, $75,000. 4.石油工程师: 平均年薪, $114,000.

软件工程师需要计算机科学学位么?

- - 博客 - 伯乐在线
软件工程师这个角色并不一定需要计算机科学学位. 然而,近日 Yahoo CEO Scott Thompson因计算机科学学位造假而被迫辞职一事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大学文凭呢. 比如说,在Andrew Binstock为Dr. Dobb所撰写的一篇名为“ Software Engineers All!”的文章中提及了软件工程师是否真的需要一个计算机科学学位才能完成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