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英伟达的5万亿美元市值

标签: | 发表时间:2025-11-05 16:37 | 作者:
出处:https://weibo.com
理解英伟达的5万亿美元市值,泡沫崩溃更为具体了,2026年就是转折点

它这个预期真是非常吓人。最关键是未来5个季度(2025Q4—2026Q4)已锁定约5000亿美元订单,主要交付Blackwell与即将量产的Rubin。这并不是很长时间,如果兑现,2026年利润将有不可思议的2500亿美元!而2024年利润是743亿,两年就翻了这么多倍,那来个20倍PE,搞到5万亿美元市值表面上能说得通。但实际问题很大。

这5000亿美元不是大风刮来的,是别的美股大公司花钱。如果我们不看GPU这些东西,实际就是美国大公司把现金储备交给英伟达。这些公司能不能一直持续,每年都掏4000亿美元给英伟达?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不可能。接下来很可能会是“忽然卖不动+大幅降价”,大概率在18~24个月内发生。几个原因。

一个是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这些公司2025-2026年正是支出增长大搞数据中心的关键时期,就来“无脑抢卡”了。但这些公司也不傻,有长期计划,不会甘心天价买卡,会转向“算力性价比”思维。现在业界趋势已经明确了,训练要高端卡,推理卡就是中低端的,还有自研的ASIC专门满足推理需求的。高端训练卡还是英伟达优势,但是推理卡、ASIC肯定要被分跑掉大笔生意。

谷歌靠TPU,不需要英伟达GPU也干得不错,已经开始对外卖了。亚马逊的Trainium/Inferentia、微软的Maia,到2026年这些自研芯片会开始大规模替代英伟达中低端卡。

从产能方面,台积电CoWoS开始放量,2024年是4万片每月,2026年将扩至9万片。一半增量分配给AMD、AWS、博通等。只要这几家竞争对手找到推理、ASIC芯片的应用场景,制造应该能跟上。英伟达的GPU价格很难维持,只不过现在还只是预期,2026年才开始大规模真正竞争。另外中国市场不买了,国产替代路线明确。

一个关键经济学概念是“过剩”,英伟达大赚钱是因为短缺加价。从IT业历史来看,持续短缺是不可思议的,最终必然会过剩。芯片生产要时间放量,但一旦上量了,持续生产能力非常厉害。而过剩的时间点,明确就是2026年!2026年需求是650~700万颗GPU,但业界可以交付800万颗以上,过剩必然发生。实际业界已经预期2026年下半年GPU开始降价。很简单的经济学道理,生产多了就会过剩降价。

根据业界安排,其实已经可以大致判断英伟达会发生的事,先是2026年业绩疯狂大增,但是股价上不去了。因为竞争对手的GPU真的出来了,各种产品从推理开始抢生意,2026年下半年英伟达GPU开始降价。2027年英伟达营收、利润指标断崖下跌,忽然失去成长性,估值大幅震荡。

相关 [理解 英伟达 万亿] 推荐:

理解英伟达的5万亿美元市值

- -
理解英伟达的5万亿美元市值,泡沫崩溃更为具体了,2026年就是转折点. 最关键是未来5个季度(2025Q4—2026Q4)已锁定约5000亿美元订单,主要交付Blackwell与即将量产的Rubin. 这并不是很长时间,如果兑现,2026年利润将有不可思议的2500亿美元. 而2024年利润是743亿,两年就翻了这么多倍,那来个20倍PE,搞到5万亿美元市值表面上能说得通.

为什么我看空英伟达股票 [译]

- -
原文:The Short Case for Nvidia Stock. 我曾在多家多空对冲基金担任通用型投资分析师近 10 年(包括在 Millennium 和 Balyasny 的任职),同时我还是一个对数学和计算机颇有兴趣的人,从 2010 年开始就一直在学习深度学习(那时候 Geoff Hinton 还在谈 受限玻尔兹曼机(RBM),所有代码也大都用 MATLAB 编写,而研究人员还在努力证明他们在识别手写数字上能否打败 支持向量机(SVM)).

英伟达联合阿里华为共同打造智能城市平台

- - TechWeb 新酷网站 RSS阅读
TechWeb 9月25日报道 文/yoyo. 英伟达的AI智能城市平台听起来像是DC的超人漫画的故事,但实际上是一个基于GPU的智能监控工具,可以帮助缓解交通拥堵,分配城市服务,甚至找到失踪人口. 为此,英伟达已经在阿里巴巴和华为找到了两个新的合作伙伴,该公司宣布,在通用的智能城市平台版本中,它将包括Deepstream软件开发工具包.

英伟达称其 H100 数据中心 GPU 性能比上一代高 4.5 倍

- - 奇客Solidot–传递最新科技情报
英伟达发表 新闻稿,宣布其下一代基于 Hopper 架构的数据中心 GPU H100(H 代表 Hopper) 在 MLPerf 行业标准 AI 基准测试中的性能比上一代 A100(基于 Ampere 架构) 高 4.5 倍. 英伟达的新闻稿充斥着热门词,它表示“Hopper 在流行的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 BERT 模型上表现出色部分归功于其 Transformer Engine.

英伟达 CUDA 对机器学习的垄断正逐步瓦解

- - 奇客Solidot–传递最新科技情报
过去十年,机器学习软件开发框架经历了巨大变化. 虽然大部分框架严重依赖于英伟达 CUDA,在 英伟达 CUDA 上有最佳性能. 但随着 PyTorch 2.0 和 OpenAI Triton 的到来,英伟达 CUDA 对机器学习的垄断地位正逐渐瓦解. 几年前,Google 的 TensorFlow 框架及专用加速器 TPU 具有先发优势,Google 被认为有望在机器学习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英伟达和 AMD 同意将 15% 的中国营收上缴给美国

- - 奇客Solidot–传递最新科技情报
作为获得向中国出口芯片的许可证的一部分,英伟达和 AMD 同意将 15% 的中国营收上缴给美国. 英伟达称,它一直遵守美国政府制定的参与全球市场的规则. 它已经几个月没有向中国交付 H2O 芯片,希望出口管控规则能让美国公司参与中国的竞争. 根据出口许可证协议,英伟达将把在华销售的 H20 芯片营收的 15% 上缴给美国政府,而 AMD 将把 MI308 芯片营收的 15% 上缴给美国政府.

英伟达与OpenAI巨额合作引发“循环融资”担忧

- - cnBeta全文版
三年前,OpenAI与英伟达公司携手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热潮. 如今,两家企业再度联手,通过一项合作协议为成本更高的AI发展阶段铺路,而这份协议也迅速重燃起人们对AI泡沫的担忧. 英伟达于9月22日表示,将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助力这家ChatGPT开发商大规模建设配备英伟达芯片的数据中心.

麻省理工学院公布世界最聪明公司名单:英伟达居首

- - TechWeb 今日焦点 RSS阅读
【TechWeb报道】7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已经公布了世界上50家最聪明的科技公司的名单,英伟达成功击败了所有公司包括SpaceX、亚马逊、英特尔和苹果等,成为2017年全球最聪明的公司. 这份名单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评论撰写的,它基于重要的技术开发人员及其“商业头脑”,包括大型和小型科技公司.

英伟达研究人员开发出以假乱真的人类面部生成器

- - TechCrunch 中文版
机器学习模型已经变得非常擅长生成逼真的人脸,逼真到我可能永远不会再相信一个机器或人类是真实的. 这种由英伟达(Nvidia)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方法可以分离面部的细节层次,并对它们进行单独调整,以此实现超越其他方法的效果. 论文发表在预印本网站 Arxiv 上,其中描述了一种生成和混合图像(特别是人脸)的新架构,可以“带来更好的插值特性,而且也能更好地解析变化的潜在因素”.

看不下去AI胡说八道,英伟达出手给大模型安了个“护栏” | 开源

- - 量子位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大模型们 胡说八道太严重,英伟达看不下去了. 他们正式推出了一个新工具,帮助大模型说该说的话,并回避不应该触碰的话题. 这个新工具名叫“护栏技术”(NeMo Guardrails),相当于给大模型加上一堵安全围墙,既能控制它的输出、又能过滤输入它的内容. 一方面,用户诱导大模型生成攻击性代码、输出不道德内容的时候,它就会被护栏技术“束缚”,不再输出不安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