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想要什么礼物
当你翻开日历,发现本月的黄道吉日里赫然标示着:男友过生日,闺蜜要结婚,朋友搬新家,同事要升迁……
这时你除了为荷包担忧外,还要伤脑筋:到底送啥好呢?送轻了,情谊就不重了;送重了,荷包就轻了。最为关键的是,万一送的东西对方根本不喜欢,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是《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说的对: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
想要什么礼物,我都给!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弗朗塞斯卡•吉诺(Francesca Gino)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弗朗西斯•弗拉恩(Francis J.Flynn)的研究结果为我们的科学送礼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收礼的最好直接告诉对方自己喜欢什么礼物,送礼的最好按照对方开出的礼物清单买。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关于结婚礼物的送礼或收礼的在线调查。参加者要求回忆过去参加过的婚礼,其中一半的送礼者回忆从对方提供的清单中挑选礼物,另一半的送礼者自己选择礼物。相应的,收礼人也要回忆自己的婚礼,一半的收礼者回忆收到自己开出的清单里的礼物,另一半则是收到对方自己挑选的礼物。回忆好后,参加者回答相应的问题,包括感激的程度等。
相比较其它礼物,收到自己“心愿单”上的礼物人们会更加感激,但是送礼的人却很难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是礼物,无论是否是对方主动要求的,都会得到同样的感激。
既然心愿单省心又讨好,为什么送礼人不愿用,收礼人也不愿开呢?从另一组关于生日礼物的送礼或收礼的在线调查可见一斑。同样的,参与者在回忆特定的生日礼物后回答了相应的问题,包括感激的程度,周到细心的程度等。送礼的人认为如果送对方清单上的礼物,会显得自己不那么细心周到,而实际上收礼的人刚刚相反,他们更感激收到清单上的礼物,并认为这是更周到细心的表现。
通过研究参与者的亚马逊“心愿单”,研究者对收礼和送礼的动机等进行了考察。送礼人的动机更多的是使对方收到礼物时的喜悦最大化,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满意度。收礼人在动机上则没有什么差异。
送礼作为一种社会交换过程,充满了象征意义和人际微妙性。送礼者关注怎样获得对方的感激之情,他们觉得如果直接按照对方开出的清单买,会让送礼人觉得不够了解对方,连一份有意义的礼物都挑选不出或者害怕对方觉得自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挑选一份礼物。而收礼者却觉得收到想要的礼物时,对方会显得更加周到细心,因为他们对自己的需要积极的关注并做出了反馈,因此也更加的感激。
在两种情况下,我们要另当别论:
当收礼人明确要求一项具体的礼物时,收礼人与送礼人之间的这种角度差异减小。送礼人更愿意为对方买这项礼物,并且会更加准确的感受出对方真实的感激。
如果对于收礼的来说,空降的礼物是等值的钱的话,他们会比收到清单上的礼物更感激!而送礼人可能并不这样认为。
送礼是个技术活,与其自己淘宝谷歌冥思苦想送什么,不如多多注意对方早早开出的心愿单。而收礼者若要避免被脑白金等物击中,不妨脸皮厚点直接给对方列张清单,越具体越好。吹蜡烛许愿时,顺便旁白“我想要一条香奈儿的小黑裙”,愿望实现的可能性会高得多。
来源:果壳网“心事鉴定组”主题站、《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论文摘要
悠扬 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