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 2011 精彩问答汇总
2. 苹果不会以开发者为目标,它的对手无疑是Android。这次官方全面增加功能提升服务,目标再明显不过了:如果以前Android相对于iPhone只是有点难用(大众汽车对奔驰),未来它们之间的差别要变成大众对法拉利。苹果会追求令其系统内多设备间的使用体验平滑畅快到如同用一台机器。
3. 跨设备同步是这次苹果的核心,除了iCloud,还有Airplay mirroring,及类似instapaper的阅读同步服务。这些都很好,但感觉苹果仍只是家软件公司,仍然不够互联网,顶多局域网:)
4. 不知今天过去,所有半推半就开放的大佬们会不会理直气壮于自己与开发者夺食。如果今年业界都以“乔布斯也抄”掩耳盗铃,就太可笑了。乔布斯又不是第一天抄了,30年前他抄鼠标和GUI时大伙儿还没摸过电脑呢。乔布斯抄不妨碍他之后创造了巨大价值,其他人呢?
5. 创业者既然已经看到了苹果可能会做类似自己的产品——特别是如果这些功能和操作系统有重叠时——及早把自己变成互联网应用吧。
6. 瞎想,苹果这次只是走到了小系统局域网,但未来一定会靠云端跨平台服务冲击 PC 的,比如 iWorks 系列大战 Office,说不定是压倒微软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两个听起来是贬义,但其实在商业领域是“中性词”,因为所有大企业就是在这两个词下生存、发展,或者衰败与死亡的。业绩的压力,竞争的残酷,创新者的威胁……这些是大企业逃不开的梦魇和其领先的代价,苹果自然也不会例外。而这一次,苹果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恐惧。
苹果本次的意图其实很明显:
1,目前移动设备在硬件上的创新和发展正在进入平台期(电池与显示技术缺乏关键突破,阻碍了设备的快速发展),而三星等在后对苹果追赶的非常紧,在硬件和设计上留给苹果的空间越来越小。苹果要想不跟着被拖入进入平台期,要想不丢掉“改变世界”的变革者形象和品牌牵引力,就必须换个角度在软件系统上发力,甚至在直接在云端发力,这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的最现实方式。5月5日的《商业价值》杂志曾有文章《苹果进入平台期?》对此做过预言。
2,未来移动终端正在不可避免的成为个人计算能力的主要载体。但现在看来,实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移动终端性能的摩尔定律性提升,而通过云端服务完成跨桌面和移动设备的个人计算和相互补充,这才王道。苹果要赶在Chrome长大和WP7成熟之前完成这个卡位,毕竟android的量和windows的量摆在那里,人家的战略也已经非常明晰了,苹果必须利用自己今天的优势快跑快圈地。
在此两个思维的前提下,你会发现苹果现在“山寨”一些应用其实不是进攻性的,而是防御性的。这些应用都是跨平台的产品,也是有普遍需求的大应用,苹果插一手的本质是在一些有可能成为“普遍服务”的产品上,平台必须要制衡和博弈,也不能完全交给第三方做。这显然不是贪图那些应用的“钱景”,也不是为了“微创新”,而是在保护自己的绝对地位。
商业世界没有理想国,再好的平台也不是乌托邦,计算和算计是永远的主旋律。再说乔布斯从来也不是个谦谦君子而是个不折不扣的“世之奸雄”,他的价值体系都在如何把握人性,而不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所以咱也没啥可失望的。
小时候听评书三国演义,每次一方巧取豪夺了别人的地盘,都会说这句话:“天下疆土,唯有德者居之”,现在想想,移动应用领域恐怕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东西是别人不可以做的,但是谁能最终胜出,靠的不是兵马、地盘和名望,而是对用户的价值。
2. 苹果永远不会去趟互联网这滩浑水,而是直接跨越互联网这种类型服务,直奔云端。所以不会有局域网或互联网之说。并且未来的互联网必将在云端,苹果没有必要绕路行走。
3. 提供手机基本功能应用的开发者一定会和苹果自己的竞争类产品产生冲突。应对措施:
- 跨平台,比如Kik messager。
- 做的比苹果自己提供的服务还要好。例如,Tango远胜Facetime。
4. 苹果在PC端和移动端同时同步推出iCloud,乃天时地利人和之作,这得益于苹果长期坚持的“统一性”。Google在冰淇淋三明治统一姜饼和蜂巢之后,才会有机会做到苹果这样的水平,而且也只是有机会,能不能实现还是两说。Google的云服务更多是基于PC设备,除非Google 自己制造移动设备,否则移动云计算很难做开。所以Google的云服务只会在PC上与苹果的iCloud产生竞争关系。在移动终端做云服务,苹果必胜,Google 必败。由设备制造商提供的云服务一定会优于由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这也是Google推出Chromebook的原因。
5. Google的产品一切都是围绕搜索这个互联网应用展开的,Android Market这样的软件平台和苹果的App Store软件平台之间进行对比,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因为Google对设备没有控制权。
6. 很多媒体都曾报道过苹果不做针对企业的商业服务,只针对消费者提供服务。但随着苹果在移动终端的布局,以及在云端的布局逐渐完善,未来的发力点就是对企业提供商业服务。iPad已在教育、企业商用上崭露头角。相信iCloud也同样不会逊色,一定会抢占微软、亚马逊、Google针对企业级应用的市场。
7. 我认为苹果将会首先实现Kevin Kelly在TED大会上的演讲http://www.ted.com/talks/lang/eng/kevin_kelly_on_the_next_5_000_days_of_the_web.html中提出的the ONE理论,未来将会只有一个终端。我对the ONE的理解就是苹果的“统一”,无论你用iPod Touch, iPhone, iPad, Mac, 还是未来苹果制作的何种设备,你都能获得你所需要的信息,而且是统一的,同步在iCloud云端的。
苹果的做法就是“ 360 的微创新思想”和“对用户有利拿来没关系”的“百度文库精神”。
但是,乔布斯从来不背负“抄袭”的道德枷锁。他说过:“能做海盗何必做海军”。
2
“微创新”第三方,是 iOS 作为一个闭源系统,持续保持活力,向正确方向进化的手段。
(比如 Dropbox 和 Notified pro 远比苹果自己搞的 Mobileme 或者 Popup 通知靠谱)
3
苹果也比以往的任何开源和闭源模式,分配出了更多利润给第三方。
同时,“微创新”伤害第三方之后,苹果也不忘通过开放更多 APIs ,为第三方创造新的利润空间。
( Instapaper 的开发者擦干眼泪,看到 iOS5 和 iCloud 的 APIs ,会发现又有事情干了。)
4
但是,苹果需要把握好度,抄的太多,会损害开发圈生态。
总结下就是:
“闭源 + 分享利益给第三方 + 微创新第三方”是非常“苹果式”的,独特的进化模式。
比以往的闭源方式更能利用众包智慧。又比开源模式分配更多利润给第三方开发者。同时苹果可以保持对代码的控制,回避各种风险。
我把他叫做:“苹果式闭源”
http://www.ifanr.com/42519
iOS 5值得期待。
附带说一句:
当苹果推出手机,掌握了用户的海量通讯录之后,不做SNS,不做云储存,那就真是傻了。
iOS 5 短期内对这些第三方有不小的伤害,中长期来看其实为这些细分市场培养了大批用户。这对第三方是很有益的。
伟大的艺术家从来不会被抓住说是剽窃,因为他们能精心的转化设计。
没有人会注意它实际上是偷来的,他们不只是创建一个副本,而是将设计从完全不同的作品中转化为自己的原作,这也就是他们被称之为伟大的艺术家的缘故。
个人觉得老乔一直是个great artist,很善于steal。
虽然现在苹果的很多做法造诟病,但我觉得苹果还有机会再次变身成伟大的艺术家。
- Instapaper:Safari新的阅读列表功能,几乎就和Instapaper功能一样。
- Readability:Safari的阅读模式,格式化网页内容,去广告,与Readability功能一样。
- Boxcar:将所有推送通知整合到一处,iOS5新的通知功能和它一样。
- To-Do类Remember the Milk:苹果的Reminders功能基于时间或位置提醒你该做某事了。
- Camera+:人们对iPhone相机的抱怨就包括如果你很急着想拍一张照片,却非要通过几个步骤才能打开相机,一些应用像Camera+就提供在锁屏界面一键打开相机功能,快速拍照,现在苹果的iOS5自带这功能,并且可以通过增加音量键来拍照。
- 照片编辑工具:现在iOS系统拍完照后可以裁剪、旋转等各种编辑操作。
- Dropbox和其他云存储服务:iCloud
- GroupMe和其他信息应用:iMessage让苹果用户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视频,可以群组聊天。
基本上都是获得了一定成功的创业公司产品。
传统上「苹果的优势并非创新,而是对当前趋势进行把握,找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科技,然后令其步入主流」。
参考资料:苹果此次升级,哪些应用将受到威胁?http://www.36kr.com/which-apps-are-threatened/
今天,把iDevices还绑死在PC上,就非常不合时宜了。所有的设备都是独立的,包括PC本身,iDevices并非PC的下游设备,而最好的Hub,是云。借助云,设备与设备之间,既独立,又关联。你不需要为了使用iPad而购买一台PC。
我想,这就是苹果对云服务的理解。一家传统的软硬件企业,重金投入到数据中心上,是为了让互联网成为新Hub之后,苹果不会失去控制。iCloud会慢慢成为新的iTunes。
“ Apps + 网络务器” 或者 “浏览器 + 网络服务”,优劣很难讲。尤其是移动设备上,体验 > 功能。
而且,苹果大概和所有人都不一样,用户用乔布斯提供的方案解决一个问题的时侯,苹果几乎可以控制这个解决方案中的所有环节。这时,要开放定义的中间层(浏览器)干什么,还是 Apps 来得爽快。
(不过,苹果也是两手准备, Safari 对 HTML5 的支持也很到位。)
看Apple的Core们怎么给云做定义。从产品受众和定位上讲Apple不会去做AWS也不会去做GAE这种云。它的云一定是要让现有以及以后的产品用户体验更好,互联互通更方便。
毫无疑问,苹果希望iCloud取代iTunes成为新的数字中枢。由此,ipd、iphone不再是pc的附属,pc终于降格为同ipad平等的设备。此次WWDC可以认为是数字生活去中心化(去pc化)的一个开端。
苹果对云的理解同Google有很大不同,苹果的云是在数据层面,类似对数据同步的扩展。
当然很久之前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硬盘在云端存储数据,我们有各种强大的数据同步工具。但,iCloud更优雅,更人性,更“云”。以至于我们将无法感知它的存在,或者说我们会认为这是数字生活与生俱来的本能。iphone拍的照片立刻出现在你的每一个设备上,ipad,mac,毫无阻隔的访问你的一切数据,无需同步,更无需数据线。iCloud又一次改变一切。
IP作为一部手机,当然也想要把所有的IP用户捆在自己的,原生的Im软件上面.
再创BBM的传奇.
2,android凭借Gtalk让无数的谷歌用户即时的交流,原生,推送,实时在线.
IP在这一点上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方式与android竞争.
3,kik和whatsapp的盛行(我本人一直在用kik)让苹果比较紧张
4,最重要的问题是按照苹果一贯的做法,是不可能将imessage开放到各个平台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imessage最多也只能成为bbm之类的软件,并无法从根本上和KIK等竞争.
除非imessage整合其他资源,比如facetime,比如与苹果电脑聊天.
或者这么说,除非imessage+电话+facetime能深度整合成新一代的通讯解决方案,否则大家还是不必担心的
深究匹配后的歌曲到底是正版或者盗版没有意义,你的音乐是正版或者盗版的跟这个服务没有关系,之前你的音乐是下载的盗版,匹配上以后也不意味着这些音乐就变正版了,iTunes Match只是为这个服务支付版税,表示苹果有权为这些歌曲提供iTunes Match的服务,苹果会为匹配后的音乐向版权方付费,这些匹配上的音乐是有版权方授权的用在这个服务上的,是合法的。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不是从iTunes下载的音乐就等同于盗版音乐,很多人原本就购买了CD,通过CD转换MP3也是合法的。
在这里赞同一下胡琛辉同志的说法。因为现在苹果iTunes Store卖的歌曲早已经是DRM-free了,也就是说非法传播复制盗版的人其实早就可以自由的这样做了。
而现在的iTunes Match服务不计你来源渠道如何,都为你提供云储存服务,而且还是正版,这和原来的情况不冲突:会买正版的还是会买,而且多交了年费;下载盗版的还是会下载,但是还愿意交钱了。这简直何乐而不为嘛!
但是,iTunes Match作为iCloud云服务的一部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实现完全云端同步、达到PC-free的方便效果。你想想,你买的或者翻录的或者下载的音乐从此就是你的了,可不限次在你的授权设备里下载,这不就是云服务应该有的吗?所以不要想太多,想太多你就输了。
Instapaper 支持各种浏览器, 更好的阅读体验, 支持Kindle, 这些特性对许多用户很重要, 所以我觉得虽然有影响, 但不会到”打击”的程度
补充:
Reading List是个改进的书签, 而Instapaper是的专门的阅读器, 阅读体验可以做的更好, 比如, 字典支持, 阅读位置记录. 并且, 许多内容是通过 Instapaper API 从第三方程序提交到Instapaper, 这点也是Safari没有的.
也许Instapaper这回得考虑开发Android版本了
iOS 5 目前還處在保密階段,不能多說。但目前的 Reading List 如 @Jeeson 所說,跟收藏夾沒有區別,完全不能跟 Instapaper 相提並論。同樣如 Jeeson 所說,大量第三方軟件(Mac 和 iOS 上的)對 Instapaper 的支持才是它的強項。
Marco Arment 做東西很專,且穩。而蘋果估計不會對 Readling List 特別看重。我還是看好 Instapaper。
第二,根据时间看,刚刚更新的 MacBook Pro 不大可能在半年内再次更新,而 Lion 的发售日期则是今年夏天。
所以,如果说 MBP 会不会有 SSD 的选项,那当然早就有了,也一直会有,但要说把这些选项作为默认,我看不可能。
虽然从目前有限的几个测评来看 OS X 上不用 TRIM 对性能没有什么严重影响,但很难说使用不同的 SSD 控制器是否也如此。加入 TRIM 并不特别困难,但可以使得苹果有更多的自由度设计、选择 SSD 控制器。算是为以后做准备吧。
手机的portal也许会出现挑战facebook的新产品
这个传闻由来已久,但始终没结果。
苹果应该已经看明白了,网络时代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是有用户关系的帐户系统和信息平台,目前美国只有 Facebook 和 Twitter 有此价值,既然与 FB 不合而 Twitter 顾问 Bill Campbell 是苹果董事,干嘛不撮合下?
Apple与排在第六的Twitter结盟,Facebook选择与老霸主Microsoft走得更近。站对队开始越来越重要了。
谨慎地估计:
- iPaypal,手机支付,抢PayPal/VISA/MasterCard的生意。iTunes帐户绑定信用卡,天生适合做这事。
- iVoice,语音通话,抢Skype/运营商的生意。
- iMaps,地图,抢Google Maps和Foursquare的生意。
- iPhotoshop,抢photoshop的生意,把目前简单的图片编辑进化到牛X哄哄的水准,与iMovie遥相呼应。
- iBump,改善互换名片的体验。
大胆地猜测:
- iFacebook Lite/ iPath,私人生活分享,一定程度上抢facebook的生意。试想一下,2年后iOS用户差不多4亿,不比Facebook少到哪里去吧,而移动设备又是天然的私人生活设备,不抢Facebook生意白不抢。
1. Apple 每年的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是大约2%,跟Dell差不多,是Google的1/5, Microsoft的1/6.
2. Apple 没有类似微软, HP, Nokia 研究院一样的机构, 当年曾经有类似于研究院功能的Advanced technology group, 1997 Steve 一回公司就把这个部门给砍了.
3. 相对于其他类似规模的IT公司, Apple的产品线是最紧凑的,为数不多的产品不需要庞大的技术团队支持。因此一个相对小而联系紧密的技术团队更加适合公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