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一部治愈系魔法
一个年轻的男孩,不但从小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呵护,相反,抚养他的姑母经常通过虐待、忽略等方式折磨他。他无依无靠,身世成谜,背负着父母双亡的创伤……不得不说,这个迷人的童话有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残酷开头。
“哈利•波特”讲述了一个小魔法师的成长故事。这个童话风靡全球,孩子与成人,男性与女性,不同种族、不同职业的人群,都深深地被它吸引。
为何“哈利•波特”拥有如此魔力?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童话,而是一个复杂的探索自我的故事。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析治疗师科尔曼•纳克特( Colman Noctor )等人感兴趣的是,作者J.K.罗琳是如何让哈利一步步地走出残酷世界,并将这些痛苦转化为理解自身的资源 。
哈利•波特的成长之路
苦难是"哈利•波特"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但解决痛苦却没有骑上扫把飞进魔法世界那么简单。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约翰•罗斯格兰特(John Rosegrant) 对整个童话进行了梳理,他认为,哈利进了霍格沃兹学院之后,身世的痛苦并没有消失,相反,身世恰恰是他走进魔法学院的原因。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里有一种魔鬼叫做摄魂怪,擅长强行插入痛苦的记忆,使人们当即产生痛苦的体验。而哈利被插入的画面恰恰是他父母受尽折磨、悲惨死亡的过程。罗斯格兰特认为,在这里,苦难和成长之间的关系被进一步阐明,苦难可以转换为成长的推动力,但面对苦难需要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要走出残酷世界,哈利一方面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另一方面不断挖掘自身的力量,这在纳克特看来是非常具有心理治疗意义的故事设定。哈利不是一个叱咤于魔法与麻瓜世界的独行侠,他有他的“铁三角”,他与罗恩和赫敏之间的关系是他成长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此外,在最初不敌摄魂怪时,哈利发现了一个类似守护神的人物帮助了他,他原以为是他的父亲在守护他,但后来发现那竟是他自己的一部分。这被看作是对自身积极力量的比喻。
正义与邪恶是贯穿“哈利•波特”的另一大主题。哈利与他最大的敌人伏地魔的关系耐人寻味。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伏地魔与哈利之间的相似之处,暗示他们之间存在的共同的部分。而纳克特认为,哈利发现伏地魔是自己的一部分,这种童话描述更容易让孩子们意识到与他们共存的难以绝对抹灭的黑暗面,这些黑暗也许就在与他们联接紧密的父母身上,也可能已经逐渐变成了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在“哈利•波特”中,正邪较量并不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那么简单,哈利在不断尝试理解正义与邪恶之间矛盾又共生的关系,理解自身的黑暗面,这样的设定也许更能帮助孩子们体验人性的复杂。
“哈利•波特”里面包括了如此众多的成长主题,再加上魔幻又亲和的故事背景设定,使得它很快成了一部分儿童心理治疗师的工作辅助。“哈利•波特”在实际工作中被孩子们提及的程度使得纳克特下决心好好研究这本童话,并由此设计了一系列以“哈利•波特”为主题的团体治疗。他认为,童话的象征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难以言说的情感和想法。
阅读带来的认同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在探索“哈利•波特”的心理价值这一点上,心理治疗走在了实验的前面。但现在,一小部分实验者也开始探索,阅读如何产生治愈的作用。
J.K.罗琳最喜欢的英国作家C.S.路易斯(C.S.Lewis)曾说:“阅读让我们了解,我们不是一个人。”阅读可以解救孤独,让人们与书中人物一起感受酸甜苦辣,共度悲欢离合。入迷的阅读是否能带来归属感呢?这种归属感又是否能让人感到幸福呢?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心理系的雪拉•加布里(Shira Gabriel)和同事对此展开了探索性的研究 。
他们首先考察了被试是否喜欢寻求团体的归属感。实验预期,那些越喜欢寻求团体归属感的人,越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归属感,认同书中的人物。接下来,实验者要求不同组别的被试阅读不同的材料,一组阅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在霍格沃兹魔法学院分帽以决定学院的场景;另一组阅读《暮光之城》中,男主角吸血鬼爱德华向他喜欢的凡人描述他的吸血鬼生活的片段。
接下来,我们如何了解这两段阅读会对两组人群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实验者采用了测试内隐认知的内隐联想测验,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连被试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倾向。他们用“魔杖、扫把、咒语、药水”作为与魔法师相关的词汇,而用“鲜血、不死生物、尖牙、咬”作为与吸血鬼相关的词汇,将这些词汇放在一起,看看被试更容易把自我与哪部分词汇连接在一起。结果发现,越喜欢寻求团体归属感的人,越容易与书中的情景氛围产生共鸣和归属感,也就是,如果他们阅读了“哈利•波特”,那么就更容易对与魔法师相关的词汇产生认同,而当他们阅读了《暮光之城》,他们就更容易将自我与吸血鬼联系到一起。
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讶,尽管实验测量的方式有些单一,也无法衡量长期的作用效果,但这个探索性的实验结果暗示着,仅仅通过阅读一个片段,一部分人就已经和书中的人物融为一个集体,满足了部分社交需要,并且感到更加的愉悦和幸福。
通过这些研究,实验者开始逐步理解“哈利•波特”以及其他那些令人着迷的书籍中的魔力。期待魔法来治愈你幼小脆弱的心灵吗?不妨试试打开一本书。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神奇的治愈魔法。
参考文献:
Noctor, Colman, (2006).Putting Harry Potter on the couch. Clinical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Oct;11(4):579-89.
Rosegrant, John, (2009).The deathly hallows: Harry Potter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merican Psychoanalysis Association. Dec;57(6):1401-23.
Gabriel, Shira & Young, Ariana F., (2011).Becoming a vampire without being bitten: the narrative collective-assimilation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Science, online version.
更多好玩的麻瓜科学研究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