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向往美好,就能看到美好

标签: 影像观察 艺术 | 发表时间:2011-09-28 08:22 | 作者:任悦 Gs
出处:http://1416.me

我从来不怀疑李宇宁对军人这个身份的感情。平常朋友的闲谈中,但凡有关军人过火的玩笑,都会被他善意地中止。

“军人也是职业,只不过职业操守不同,精神大于物质。所以,如果没有精神和理念,很难坚持。”这是他在今年我策展的“下一站鲲鲤”展览中的一段谈话。

当时展出的就是他拍摄的《女兵》这组照片。这组照片即是在探寻一群处于青春灿烂时期的女孩儿,她们在可能会略显乏味的军营中的坚持,以及她们丰富的内心。

这组照片成型于2010年我和沈玮所做的工作坊中,随后李宇宁又陆续做了一年多。我觉得他拍得越来越好了,从35毫米数码到120胶片,这不只是介质的改变,也是一种观看态度的改变。他说自己会观察很久,而且拍摄很慢。这种越来越慢也来自于双方关系的变化,“开始的时候只是把她们作为拍摄对象,后来则作为朋友”,彼此越了解,他的拍摄越审慎。而这种彼此的信赖也体现在另外一个事实中——女兵们都和他签署了肖像授权协议。

这大概就是李宇宁这组照片出现在“凤凰网”的图片专栏“围观”中的一个原因,我是说,如果是我,可能不会把照片轻易拿出来在大众层面传播,因为大家都知道有关军队照片的刻板印象,也应该知道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正是因为这组照片诞生在一种信赖关系之中,蕴涵着感情,李宇宁也信赖照片的读者,相信读者能够从照片中感受军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照片沟通情感的价值。

但你现在已经在凤凰网上找不到这组照片,它们被撤下了,在这组照片的后面,网友的留言并不善意,很多人根本不看照片,仅从“女兵”两个字,就无端猜测和想象。这些评价被放大,导致李宇宁受到领导的批评。昨天早晨,我收到他的求助:

“紧急求助,各位朋友,我因为凤凰网转载的一组图片,《围观》第27期:捕捉90后女兵的内心世界,受到领导的处理,请大家围观,并给予这组图片正确的评价。”

我立刻去发表了留言:“这些照片让军人的形象更立体。”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宣传味道浓厚的军人形象,这种不畅通的信息传播、一面之词,反倒成了让普通人对军人充满猜忌和偏见的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尊重军人,却未必一定要仰视他们。李宇宁照片里这些女兵对美的向往,她们的友情,孤独,甚至是伤感,让我更加愿意亲近她们,并进而理解她们的付出。

对于这组照片,李宇宁自己的阐释是: “我并不是要告诉外界这群女孩是如何生活的,或者讲述一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我个人对时光和青春的感触,是她们的精神状态,如果用文学来比照的话,我认为这些影像更接近于诗歌。我希望观者能够静静地和我一样凝视着她们,进入她们的精神世界,体味她们的欢乐和痛苦。”

这个年代还有诗人吗?一个基于人与人之间信赖而良性发展的社会,正在被一点点扯碎。

“我下午去看那些孩子们,看到她们窗外的杨树又发芽了,又一年了,真快啊。我听姑娘们说已经开始倒计时了,现在距离退伍还有260天。”这是摄影师在访谈中提到的,这真让人心里疼疼的。

我匆忙写了这篇文章,是对这组照片获得一个糟糕的理解的挽回?亲爱的!我们真的越来越难看到有感情的真挚的照片了,难道你不能感受到这照片里的美好么?其实你向往美好,就能看到美好。

即使我们什么都不能挽回,这也没有什么,用李宇宁自己的话做结尾吧:“在我看来,摄影是用来对抗时间,时间反过来也能证明影像的价值。所以,不着急。”

相关 [影像观察 艺术 ] 推荐:

有机的世界

- 水御龙神 - 1416 教室
美国人特别喜欢Organic,甚至有一次上课听到Gerry在讲构图的时候也提到Organic,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今天看到一篇博客,又提到了这个organic的构图法则,作者说摄影构图里常常提到的所谓三分法则,其实是一个懒惰的提法:. 要找到三分法则背后的真正源头,不是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甚至不是亚当和夏娃,是要比这个还要古老的时代,也许需要回到宇宙刚刚形成,天地初开的时候——那是决定太阳花种子生长的数字,是老鹰在天空盘旋随后俯冲捕捉食物的轨迹,是兔子繁殖的规律,甚至是螺旋星系里所蕴含的螺旋曲线——就在这非常简单的结构里面蕴藏着美.

911全链接(1)

- Beardnan - 1416 教室
这几天的假期彻底被911打败了. 看了媒体眼花缭乱的911报道,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您这么High,下一次怎么弄. 《纽约时报》的网络特刊The Reckoning,分成9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容都很丰富,有深度报道也有邀请读者参与的互动;视觉部分则有专题摄影,视频和互动图表相配合. 整个专题的页面清秀,主图是当年911之后的公民摄影展览Here Is New York: A Democracy of Photographs中最为卖座的照片,摄影师Katie Day Weisberger在911事件之前几个月在飞机上拍到了这张照片,当时还是个刚拿相机不久的学生.

你向往美好,就能看到美好

- Gs - 1416 教室
我从来不怀疑李宇宁对军人这个身份的感情. 平常朋友的闲谈中,但凡有关军人过火的玩笑,都会被他善意地中止. “军人也是职业,只不过职业操守不同,精神大于物质. 所以,如果没有精神和理念,很难坚持. ”这是他在今年我策展的“下一站鲲鲤”展览中的一段谈话. 当时展出的就是他拍摄的《女兵》这组照片. 这组照片即是在探寻一群处于青春灿烂时期的女孩儿,她们在可能会略显乏味的军营中的坚持,以及她们丰富的内心.

对不起,我不愿给你拍照

- Vince - 1416 教室
这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间小小的影楼. Jen Mcken刚刚辞去干了十年的全职摄影记者的工作,成为这间影室的主人. 她是自己的老板,她觉得这个老板是个很不错的人;但如果这个老板做错了决定,那也是自己做人的失败. 有着这样的想法,她最近刚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Jen拒绝了几位客人的拍照要求,邮件很直接:“对不起,我不愿意给你拍照.

目击者

- 水御龙神 - 1416 教室
关于日本地震的报道,我最近一直纠结在一个问题上,究竟摄影记者目击者的身份是否还有意义——假如卫星,监控录像,谷歌街景图,公民记者可以做得更好——他们都比摄影记者更快,更为贴近灾难现场. 阅读《纽约时报》摄影博客Lens上一篇关于摄影记者Shiho Fukada 的采访,略微让我的这些焦虑得到一些缓解.

把娱乐植入现实?

- Vince - 1416 教室
这是一组挺不错的照片,起码可以让我凝视一会儿. 迈克杰克逊镶钻手套,磨损的鞋子,领口都有些变形的礼服——不完美却反而暗示着曾经的主人的气息,华丽、但同时也充满了对生活的厌倦,乃至嘲讽. 这是摄影师Henry Leutwyler的作品. 因为某个杂志的任务,2009年,Henry Leutwyler接触到迈克杰克逊的一些遗物,并因此着迷,又再次争取到拍摄机会,拍摄了他的衣服和用品,最终结集出版,书名《遗失的永无乡》(Neverland Lost).

那些熟悉的照片

- Derek - 1416 教室
关于旅游胜地游客们对拍照的热爱,马丁帕尔在自己的作品《小世界》(small world)里也有讨论. 当然,他谈及的更为广泛,在他的照片里,旅游这种行为显得更为无聊,正因为此,他也曾谆谆教导人们如何才能在业余摄影中找到真正的乐趣. 关于这种一拥而上只顾拍照的旅游举动,《纽约时报》的撰稿人Rob Walker在《熟悉的照片》(Pictures of the Familiar)这篇文章开篇就谈到,“去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艺术品和遗迹,激发了一群群游客的闪光灯和快门,这让我们看上去更像是一群狗仔队.

悦读七天:第七日

- Gs - 1416 教室
悦读七天:乔布斯的最后一张照片. 如果按照乔布斯的法则,新媒体世界的逻辑就通畅了. 但现在的情形是糟糕的——昨天和几位朋友在一起所聊起的残酷现实——内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末端,脑力劳作变得廉价,它容易被拷贝,转发,变得更为廉价. 无论是拍照片,写文字,还是做翻译,你那么有创造力,全情投入,却仍然难以以此谋生.

这是一个拍照的机会(大众版)

- Beardnan - 1416 教室
有一次给中学生做摄影讲座,这个年纪半懂不懂的,其实很难教,我想了很久,后来决定首先要劝他们不要拍“已经存在的照片”. 我大学学摄影期间拍摄的照片,现在翻出来,发现都是些并不需要拍下的照片. 举个具体的例子,上学时候的作业,我们都纷纷跑到北大未名湖和颐和园去完成,但如果你用google图片搜索一下“未名湖”,第一屏就会得到如下结果:.

编辑部的故事(2)

- Derek - 1416 教室
故事(二)来自Bloomberg Businessweek. 讲述者:创意总监Richard Turley. 杂志得到乔布斯去世的消息是在晚上七点半,而大约二十分钟之前,这一期杂志已经截稿了. 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已经送去印厂制作. 我们的主编正在放假,但幸好还在城里,大家一直在保持联系. 乔布斯的消息出来后,他立刻赶回来,我们召开了紧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