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是否将技术拽上了天?

标签: 人机交互 技术 | 发表时间:2014-01-19 19:13 | 作者:
出处:http://news.cnblogs.com/

当硬件在配置参数的比拼上遭遇瓶颈时,人机交互技术俨然成为拯救智能硬汉们于水火的新生代“女神”。抱着这样的心态,各路智能硬件们卯足劲儿:动手指、吼嗓子、眨眼睛,甚至到最后有人口口声声称还要达到运用意念操控机器的至高境界。

在笔者看来,用眼、音、意念控制设备的方式无可厚非,但人机交互不是为了达到有人所谓“人机合一”的最终目的,就像技术的发展永远是无穷尽的一样。或许最多,你只能踢到那个临界点而已。

我们是否太过于强调技术的推动作用了?

在正式展开问题之前,首先界定一下交互思维同传统思维的差异性。 传统思维更多的是强调目的性,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单向性思维。而交互思维则注重过程,它需要设计师在产品上多下功夫思考“为什么”,“怎么做”,少些匠气,从“术”的层面逐步转化为“道”的层面,最终能使产品到达用户手中可以隐性地对话、交流。

可是,为了达到这样的双向性,现实往往存在这样一种误区:过分突出技术在人机交互中的推动作用。以笔者此前从事的媒体行业打个比方,很多人近年来唱衰纸媒,该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同电脑和手机相比,你不能指望从一张纸上能“链接”出更多的相关信息。但是在多媒体中,人机交互有时会过度,陷入这样一种尴尬境况:无穷尽的链接,界面不断噼里啪啦地弹出提示框……过多的交互,不但不利于深度阅读,反而会影响读者对内容本身的“消化”,这使得技术流于形式。

前几天,一个朋友在饭桌上也对某大牌的智能手表大倒苦水:“你对着手表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结果,‘啪’地一边的手机却亮了。”她抱怨的是时下被誉为“或将革了人机交互的命”的语音控制技术。“多傻啊!我的对话对象明明是手表啊。”她评价道。

上述的例子实际上可以暗示我们: 一、人机交互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匹配;二、人机交互的价值在于让用户有一种参与感,但倘若融入过多的技术,用户并不买账。TA 只是需要一种参与,而非过度的参与。

用户究竟要什么?

说到底,人机交互技术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坚持一个底线——以用户为中心。相信我,当“交互”这个用来传递“平等”意义的词汇运用到人及其创造的物件时,永远都不会成立!

人,需要的不是自己像个傻瓜一样被动地去过度参与人机交互中,TA 只不过需要一种服从自己、让自己更免于肉体劳作的工具,尽管这种工具经常被打上“智能”的美丽标签。

明白这样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设计大师越到后面越容易走密斯·凡德罗(德国建筑师)那样的路——Less is more。所以,你看到的苹果系产品在不断地砍掉功能上的枝枝丫丫,逾来逾“傻瓜”。当然,做完这样的“减法”之后,重点的将会变得更重点,需要突出的也会因而变得更突出。这也借鉴了经济学里资源的稀缺性假设或者鲁迅在仙台说的“大概物以稀为贵”之论。否则,当所有的重点成筐成筐地倒在台面上,你反而都找不到重点了。

看看 Surface RT 吧:额外端口、USB 接口、SD 卡插槽、允许用笔在 Surface Pro 上完成操作,以及内置的翻转支架……鉴于用户的认知空间和认知能力和人类本身的惰性,真的难以量化说,有多少用户的精力就在这些功能的抉择中一点点损耗掉。当有一条路摆在你面前,你知道怎么走。可当几条路同时出现时,你是不是会停下来思考——究竟,要选择哪个呢?

关于 3.5 个改进原则和建议

暂请忘了那些诸如“人机合一”的美梦吧!刘慈欣《三体》描述的世界离你还远着呢,“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机交互设计”还面临诸多问题呢,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降低人机交互过程中的成本,还有后续如何给用户带来持续的、良好的体验,提高交互效率的问题。对此,笔者再罗列补充以下几点拙见:

1 、反馈。人是需要反馈的,不是么?当我快乐,我需要分享;当我悲伤,我需要安慰,当我操作了我要看到结果,这样才能继续下去。前段时间,跟国际知名设计师 Even 交流时,他介绍了其最新设计的一款硬件——PICOOC Latin 智能秤。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他为何在秤体上设计了 6 颗花瓣状的 LED 灯,本身还费电。Even 对此跟我如此解释这个设计的寓意:其打造了一种全新的交互体验,使用户在站上 Latin 秤时在灯一颗颗亮起时清晰地感知到数据产生的过程及结束,而不是冷冰冰的生成一组数字,“我们希望人和产品之间是有一种情感的述求和纽带,人使用产品的过程是愉悦的,有期待的”。这样的反馈设计,有心的设计师才会想到。

2 、限制。除了上述所讲的机器要“做减法”。鉴于人类认知与技术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协调性,你永远无法保证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所以要提前预设一系列状况,需要有相应的提示来限制用户某些操作不能做的,不希望那个用户做的,做了会有严重后果的等。

3 、映射。一款好产品绝对不是靠日益精进的技术,而是靠洞悉用户心理的设计。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人机交互正好是符合用户心理模型的,随后的整个交互过程中是很自然的。关于映射的例子拿风靡的游戏打比方好了,比如切水果、Candy Crush 正是映射了人性中爱“指指点点”、“比比划划”的心理。你看佐罗每次行侠仗义后每次都潇洒地画“Z”。

3. 5 、临界点。临界点即用户与机器交互前的那扇门。用什么能吸引用户,能让用户轻松迈过门槛?这其中涉及到 what、how、why 等诸多主客观因素,鉴于笔者考虑未深入,姑且作为半个原则来看吧。

王小琉(个人微信号 wangxiaoliu203406 )互联网从业者、前媒体人,关注 IT 、可穿戴、智能硬件。

本文链接

相关 [人机交互 技术] 推荐:

人机交互:不是靠技术,而是靠设计

- - 创业邦
  当硬件在配置参数的比拼上遭遇瓶颈时,人机交互技术俨然成为拯救智能硬汉们于水火的新生代“女神”. 抱着这样的心态,各路智能硬件们卯足劲儿:动手指、吼嗓子、眨眼睛,甚至到最后有人口口声声称还要达到运用意念操控机器的至高境界.   在笔者看来,用眼、音、意念控制设备的方式无可厚非,但人机交互不是为了达到有人所谓“人机合一”的最终目的,就像技术的发展永远是无穷尽的一样.

人机交互是否将技术拽上了天?

- - 博客园_新闻
当硬件在配置参数的比拼上遭遇瓶颈时,人机交互技术俨然成为拯救智能硬汉们于水火的新生代“女神”. 抱着这样的心态,各路智能硬件们卯足劲儿:动手指、吼嗓子、眨眼睛,甚至到最后有人口口声声称还要达到运用意念操控机器的至高境界. 在笔者看来,用眼、音、意念控制设备的方式无可厚非,但人机交互不是为了达到有人所谓“人机合一”的最终目的,就像技术的发展永远是无穷尽的一样.

2011日本人机交互会议即将发布的新技术一览

- 旋 - 互联网的那点事
LayeredVision:能让印刷物与数字技术无缝衔接的显示器. 来自大日本印刷公司的前卫作品,他们制作了一台显示器,你将一张纸片插入显示器的下方,显示器马上扫描并将纸片的内容并显示出来,而且显示的范围与你手上纸片插入的范围一致,物理和数字两者无缝衔接在一起了,你还能够触摸操作数字显示内容,比如把图片中那人抠图那样,非常前卫科幻,估计做出来只有比尔盖兹买得起.

Kinect与人机交互的未来

- Pangolin - 《商业价值》杂志
Kinect或将成为第三次人机交互革命的原点,不仅因为其全新的操作方式,更因为其背后所蕴含的创新精神. 2010年11月初,微软家用视频游戏主机Xbox 360的体感外设Kinect正式公开销售,之后在包含圣诞假期在内的60天内,Kinect共卖出去800万台. “在大多数商店,Kinect确实都已经卖光了.

苹果语音助手Siri改变人机交互

- wang - Solidot
苹果在2010年4月收购了为iPhone和iPod Touch开发虚拟个人助手的创业公司Siri. 在收购前,Siri从李嘉诚等风投筹集到了2400万美元资金,收购之后,Siri被从App Store下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Siri去了哪里. 一年半之后,Siri成为了iPhone 4S独享的特色功能,也成为它的一大卖点.

UC 何小鹏:人机交互设计经验谈

- - 极客公园-GeekPark
[核心提示]不断演进的软硬件人与机器的交互设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老牌移动端浏览器厂商的UC又有着怎么样的经验之谈呢.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人类与它的交互方式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过程. 从最早的电子管排布,到最常见的键盘鼠标、触摸板、遥控器,再到目前正处于高速普及阶段的触摸屏、语音、体感识别和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的可植入设备.

10种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交互方式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鉴于大多数人仍在使用传统键盘和鼠标/触控盘组合的传统交互方式,通过在空中挥动或与向钢铁侠中Jarvis一样的个人助理交谈来完成人机交互似乎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许多公司都在尝试,并希望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推动这个梦想的实现. 他们的成果令人着迷,但往往和《星际迷航》中的全息甲板(holodesk)所带来的期望不同.

从古城钟楼微博走红谈人机交互

- - 康国平-冷静是病态
一夜之间,微博风气又变了,这次变成了“最无聊又最有毅力敲钟微博”走红. 和以前有过的杜甫很忙和元芳你怎么看走红由成千上万真实的微博用户参与不同,这次的钟楼微博,完全是一个后台服务. 到点触发当当当,利用了一个新浪帐号,一个接口,一个触发条件. 加上微博大号的传播,这个无聊的微博,终于火起来了. 微博上古城钟楼那样的机器人微博能够走红,说明了微博上跟我一样无聊的大有人在.

谈谈人机交互设计 (UX) 的三个半原则

- - 盒子UI
一些设计的基本原则往往是通用的、甚至可以说放之四海皆准的,例如优先级、一致性、界面的隐喻等等,好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甚至再更广的范围内也同样适用,而不仅仅是交互设计范畴. 一个设计师&产品经理应该在决策时下意识的、本能的考虑这些原则. 就像以前很多零售业者能够一抓准,你要一斤糖,他抓起来就是一斤,不多不少,靠的就是不断的练习+思考,最后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本能.

好的人机交互设计 (UX) 有哪些主要评判标准?

- - 知乎每日精选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谢谢张亮同学邀请我回答,但是那个问题已经和这个重复,就放到这个问题里来尝试讨论一下. 一些设计的基本原则往往是通用的、甚至可以说放之四海皆准的,例如优先级、一致性、界面的隐喻等等,好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甚至再更广的范围内也同样适用,而不仅仅是交互设计范畴. 一个设计师&产品经理应该在决策时下意识的、本能的考虑这些原则.